《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刘人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刘人境.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6年第24期 s。i。nc。d T。羞慧i耋i2篓毫。m R。rch 20-6 No24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24019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刘入境,李伟荣(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通过引入wiki技术的特点,扩展现有的组织探索与利用多主体仿真模型,研究wiki技术的使用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个体学习速率和较高的人际学习速率均能提高wiki的组织表现;环境扰动对wiki的组织表现具有负面作用,适度的人员流动对wiki的组织表现具有积极作用,而组织学习速率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则不
2、明显。关键词:组织学习;探索与利用;wiki技术;仿真中图分类号:C39;C9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24-0111一06Wild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sed Oil Multiagent SimulationLIU Renjing,LI Weirong(School of Management,Xibn Jiaotong University,Xibn 710049,China)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ki,this paper
3、 expands the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wiki o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It is found that,lower individual learning rates and higher interpersonal learning rates are both helpful to the performance of wiki in the organ
4、ization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has negative influences Oil wikis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 learningModerate personnel turn-over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wiki,while code learning rates have 110 obvious effect on wikis performanceKey words:organizational learning;exploration and e
5、xploitation;wiki technology;simulation组织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组织绩效和生存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组织的竞争优势J5 71。许多组织分配大量的资源用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以提升组织学习的能力。web20技术能够促进知识的创造和共享并为组织知识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心1832明。IBM、通用电器、英国电信等许多组织纷纷采用博客、wiki等web20技术进行组织知识管理。wiki作为web20重要的技术之一,能够以具体的方式支持组织学习和知识构建H105。在组织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中,wiki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组织环境、信息技术的使用者以及信息技术
6、自身特点等因素都影响信息技术驱动的学习机制对组织学习的支持。wiki能够促进组织学习M丌,但是它是如何影响组织学习,组织中各因素又是如何影响wiki的组织表现的,这些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目前相关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从这一不足人手,基于March的计算机仿真模型6”2,探讨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具体的作用机制,分析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过程的影响。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组织学习和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为组织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组织学习和wiki技术组织学习指发生在组织获取经验过程中组织知识的变化7”124。本文考察两种形式的组织学习探索和利
7、用日36,“探索”涉及新知识的发展以及对组织记忆中已有内容的替换拉,“利用”指对组织现有知识的扩散、精炼以及再利用0l。在组织学习中,组织需要平衡探索与利用的关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March提出了经典的探索与利用多主体仿真模型哺72,多位学者在March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探讨组织结构、人际学习、个人偏差、学习异构性等对组织学习的影响5,5,f-15。其中,徐搏等胡36收稿日期:20160316,修回日期:201605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主体仿真的互联网集体智能的形成机制和应用研究”(712711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中集体智慧涌现机
8、制研究”(15XGIX)01)万方数据112 刘人境等: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将知识的时间价值和自然选择压力纳入考虑,探讨了横向技术和纵向技术对组织表现的影响;Kane等5 7796通过引入交流技术,知识仓库以及群件等信息技术驱动的学习机制,研究这些学习机制对组织学习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的组合对组织学习的作用机制。信息技术能够显著影响组织学习探索与利用的平衡性。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wiki作为web20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而ki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中文名为“维基”或“维客”,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9、于1995年提出。wiki是一组相互关联且可随意扩展的网页集合,也是一个协同知识管理网络应用程序【5J3 7。7。任意一个用户都可以对每个页面进行添加、编辑,甚至删除,lriki对于用户的每次编辑修改都会有完整的记录,进行版本控制。这不仅保证了wiki的知识更新,还保存了个体过去的贡献。此外,wiki基于对用户的信任以及协同创作思想,支持面向群体的协作式写作,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知识。维基百科是丽ki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学术界对访k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协作学习、教育教学等方面16。18,3287。随着wiki在组织中的应用,也有一些学者探讨wiki与组织学习的
10、关系。其中,Kimmede等结合知识创造理论和系统理论,构建新的理论模型,对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中使用wiki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进行了探讨u9J33。P:f世等综合分析了在组织中应用wiki的优缺点,指出wiki对于促进组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J 378 o目前组织学习方面wiki相关的研究较少,且多是从定性角度研究诵ki与组织学习的关系。wiki对组织学习的具体影响,即wiki对组织学习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值得深入的研究。2计算模型为了探讨稍ki技术对组织学习的具体影响,本文基于March经典的仿真模型6】72,结合wiki的特征,构建仿真模型。本文采纳了March模
11、型的3个基本特征J73。特征1:组织的外部环境复杂,且独立于组织成员的信念。组织客观的外部环境,用M维向量来表示,每个维度的值以1或者一1来表示,并且以相同的概率E变成相反的值。E表示环境扰动率,组织学习对组织知识的贡献作用取决于组织环境的扰动程度。特征2:组织及其成员的知识表示对外部环境真实性的信念,用M维向量来表示。每个维度用1、0或一1来表示。其中,0表示知识的缺失,1或一1分别表示在该维度上对外部环境持有正确或错误的信念。初始信念在一个均匀分布上随机分配。特征3:每个周期、每个成员有PT的概率被新成员替代。PT代表人员流动率。人员流动在组织中是常见现象,但是当具有专门知识或经验的员工离
12、开组织,而这些知识和经验没有被组织编码时,人员流动将导致组织知识损失,成为一些组织的问题。wiki采用自下而上的结构设计,强调个体的参与,支持个体之间的协同创作。在应用诵ki的组织中,个体不仅是组织知识的受用者,也是组织知识的创造者和贡献者。利用wiki,组织和成员相互学习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个体首先对自身及组织知识进行评估和比较,然后,组织成员通过在wiki中引入反映自身知识的信息,将知识贡献给组织,或者通过内化从wiki中得到的信息,扩展自身知识H J120。据此,本文增加特征4。特征4:组织和成员利用wiki相互学习。在每个周期内,首先,随机选一个体将自身知识赋予组织编码。然后,其他个体
13、将自身每个维度的信念与组织相应维度的信念相比较,如果组织知识水平大于自身知识水平,针对每个维度上与组织不同的信念,个体以P的概率向组织编码学习。特别的,当组织代码在某一维度为0,个体在该维度的信念不受影响,保持不变;如果组织知识水平小于个体知识水平,个体不学习,并以P。的概率将自身知识进行组织知识编码,如果个体信念在某一维度为0,组织在该维度的信念不受影响。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初学者,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对wiki中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诵ki广大用户未经过滤的参与,确保了用户的多样性,也使得wiki成为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过程中人际互动的重要场所mjl35。本文将其作为第5个特征。特征5:组织成员相
14、互学习。在每个周期中,成员通过局部搜索,识别4个邻居中知识水平最高的作为学习对象。然后,个体在每个维度上以P儿的概率将自己的信念更新为学习对象的信念。如果两个或多个邻居的知识水平相等,则随机选择一个作为学习对象。如果邻居的知识水平都低于自己,则进行远距离搜索,从群体中随机选择4个个体,选择其中知识水平最高的个体作为学习对象。若学习对象知识水平仍然低于自己,则不学习。P儿表示个体之间传播知识的速度。知识的人际传播能够显著影响组织学习副711。模型仿真流程如图l所示。万方数据刘人境等: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 113_-。1。-。1。一生成环境向量L=二二二=l为组织及成员
15、生成知识向量=二二=二二丁叫 更新组织和成员知识水平萼墅一毒鼍谚 个体从wiki中获取新l l不学习个体通过wiki知识向组织学习 将知识复制给组织。LTl皇环境扰动|二 !一o一一j 人员流动图1 仿真模型流程3结果分析本研究将Netlo9050作为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实验。为了避免单次仿真引起的随机误差,仿真实验采用不同的随机数种子运行30次,每次运行80个周期,以最后一个周期的仿真结果均值作为分析依据6174。此外,本文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验证结论的稳定性。仿真实验参数设置和敏感性分析如表1所示。各参数的默认设置为M=30,N=100,PoL=05,PLo=05,P儿=05,E=0,P,=
16、0。本文首先将模型运行结果与March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次,考察个体学习速率、组织学习速率、人际学习速率、人员流动等因素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表1 模型参数设置和敏藏性分析组织规模 50,100,150 25。125,200环境复杂性 30,90,150 60,120组织编码速度01,03,05,07,09 02,04,06,08个人组织知识学习速度O1。03,05,07,09 02,04,06,08个人人际知识学习速度O1,O3,05,07,09 02,04,06,08环境扰动率 o0l。o03,005。007 0,002,004,O1人员流动率 O,01,O
17、3,05,O7 002,035,06,0931与March模型的对比如图2(a)所示,在wiki对应的组织表现中,个体学习速率越高(P=09),组织知识的收敛速度就越快,但个体学习速率较低(尸加=01)的组织,wiki对应的组织长期知识水平高于个体学习速率较高的组织,这与March的结论一致。其中的原因是,个人快速的向组织编码学习,降低了组织知识的多样性,不利于组织学习的探索性心l】71,而个体学习速率较低的组织能够长期保持组织知识的异构性,进而产生较高的组织知识水平。在图2(b)中,组织编码速度的加快,有利于组织对高知识水平的吸收,提高组织知识水平14161。可见,较低的个体学习速率和较高的
18、组织编码速度对组织长期知识水平的提高作用最明显,这与March的结论一致。090807菱o605斗040302010 4 8 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727680周期(a)在组织学习速率适中(Pof=05)的情况下,组织知识水平的演化090807耋薹n5t-040302010 4 8 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72 7680周期(b)在个体学习速率适中(P=05)的情况下,组织知识水平的演化图2 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演化32组织中各因素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图3显示了个体学习速率、组织学习速率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使
19、用信息技术的个体显著影响信息技术驱动的学习机制对组织学习的作用lJ5J808。如图3所示,个体学习速率较小时(P加=0103),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较高。随着个体学习速率的增大,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下降明显,重复个周期燮NM吼呦mE胛万方数据114 刘人境等: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而不同的组织学习速率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波动不明显,差别比较小。这表明,wiki的组织表现受个体学习速率的影响较大,受组织学习速率的影响较小。其中的原因为,wiki采用自下而上的组织学习方式,其组织表现对观点的多样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H 942。个体的学习速率越低,组织知识的多样性就
20、越高,越有利于组织探索性学习,进而提高组织知识水平。111O9O8躲最O5棼o4Ot302O10(a)个体学习速率与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的关系111O908电o7萁06景05簿o403O201O(b)组织学习速率与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的关系图3个体学习速率、组织学习速率与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图4显示了人际学习速率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人际学习速率的增大,组织对应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个体学习速率偏低的情况例外。个体学习速率的增大降低了组织知识水平,各组织学习速率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且差别较小。这与上文的结论一致。在个体学习速率较低,人际
21、学习速率较高的情况下,wiki的组织表现达到最优。其中的原因为,对于维基百科和wiki,探索丰富且充足,而利用不足,亟需解决利用的稀缺性,将大量探索的机会转化为合理的知识产出幢280。此时人际学习作为一种利用式学习,提高了组织知识利用的充分性,提高了组织知识水平。1110908躲嚣030。20,10(a)个体学习速率适中(PEo=05)的情况下,组织学习速率和人际学习速率与wiki组织表现的关系1110。908电o7索,rig 06景05荦0403O 20 1n(h)组织学习速率适中(尸。=0)的情况下,川本。¥:习速率和人际学习速率与wiki组织表现的关系图4个体学习速率、组织学习速率和人际
22、学习速率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图5显示了环境扰动与人员流动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如图5所示,随着组织外部环境扰动的增强,wiki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下降,这表明组织外部环境扰动对wiki的组织表现具有负面作用。而适度的人员流动通过引入新知识,能够增加组织观点和知识的多样性,提高wiki的组织表现,促进组织探索性学习,进而减免环境扰动给组织知识水平带来的消极影响,导致高水平的合作产出,这与March的研究结果一致。并且,随着人员流动率的增大,组织的知识水平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wiki通过将个体知识编码化,保存wiki上内容的各种变动以及各个版本,以一种有组织、可搜索的方式,保存了成员过去
23、的贡献,储存了个体大量的知识旧3J14。wiki技术的这一特征帮助缓解了人员的大量流动对组织知识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万方数据刘人境等: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 115(a)人际学习速率适中(Pn=o 5)的情况下(17)人际学习速率极大(P,=o 9)的情况下图5不同的人际学习速度下。人员流动率和环境扰动程度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人员流动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比较复杂,反映了学习速率和人员流动率之间的平衡。图6显示了扰动环境中(E=003),不同的个体学习速率和人员流动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适度的人员流动通过引入少量新的个体,增强了组织知识的多样性和探索性,为组织获
24、取新的技能和知识创造了机会心4j178,促进了组织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人员流动性的增强,个体学习速率较低的组织,对应的组织知识水平呈下降趋势;个体学习速率较高的组织,组织知识水平依然呈上升趋势但相对减缓。这是因为,快速的人员流动和较低的个体学习速率导致组织知识利用不充分,且平均而言新个体的知识水平低于他们所替换的组织中个体的知识水平j80,人员的大量流动导致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降低,而较高的个体学习速率增强了组织知识利用的充分性,使组织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减弱。这表明不同的组织人员流动率,对组织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具有不同的要求。1O908o7*06譬05*曩04卜0302O1O图6个体学习
25、速率与人员流动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4讨论41仿真结果的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引入wiki技术的特征,对March的模型进行扩展,基于一系列的计算机仿真实验探索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的具体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较低的个体学习速率有利于组织学习,随着个体学习速率的提高,组织知识水平下降。人际学习速率的增大能够促进组织知识水平的提高。较低的个体学习速率和较高的人际学习速率对wiki组织表现的提升作用明显。组织学习速率对wiki的组织表现影响较小。环境扰动对wiki对应的组织表现具有负面作用。适度的人员流动有助于wiki组织表现的提升。随着人员流动率的增大,各环境扰动率对应的组织表现相对稳定,快速的个体学
26、习速度,能够提升访一ki的组织表现,反之组织表现下降。本文为组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调节探索与利用的平衡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尽管已有学者对信息技术与组织学习的关系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本文的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March的模型,并且表明wiki技术能够影响探索与利用的平衡。维基百科和wiki技术的中心性比较微弱,其结构设计和内容整合机制保证了组织中个体的参与以及大量观点的存在,这就决定了wiki技术本身具有巨大的多样性,探索是wiki的本质心2162蚓。人际学习速率的增大通过增强组织利用式学习,将wiki所具有的大量探索的机会转化为组织的知识产出,促进了组织探
27、索与利用的平衡,提高了组织知识水平。可见,组织在选择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信息技术自身特征对探索与利用平衡的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组织的环境能够影响wiki组织表现。人员流动的增强和个体学习能力的减弱通过增强组织观点和知识的多样性,保证并提升了wiki的组织表现。并且,人员流动和个体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种平衡,使得在外部环境变化,组织人员万方数据1 16 刘人境等:基于多主体仿真的wiki技术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流动快速,个体学习能力极强的情况下,wiki仍保持良好的组织表现。而环境扰动则削弱了wiki的组织表现,这与March的结论一致。组织中环境因素对wiki组织表现的作用机
28、制,为未来组织学习领域wiki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42仿真结果的实践价值组织应该高度重视wiki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并充分发挥wiki在组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较低的个体学习能力和较强的人际学习能力均能够提升wiki的组织表现,提高组织知识水平。个体在向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学习能力,在与其他个体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学习。同时,组织应为个体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加强个体之间的互动,确保组织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利用。此外,适度的人员流动能够提高wiki的组织表现。应用wiki的组织,应当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并且,当人员流动性增强时,组织应该注重
29、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培养,适时地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增强对组织知识的利用水平,减弱人员的大量流动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5局限性和展望本文的仿真模型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学者认为,在利用wiki进行知识构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理性地对待其他用户的贡献非常重要9J43,而本文并没有考虑个人理性局限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本文也没有考虑多种信息技术同时存在的情况,信息技术的组合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另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可通过实证研究等其他研究方法验证本文的结论,或在本文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细节考察结论的变化。参考文献:1ARGOTE L,MC
30、EVILY B,REAGANS RManaging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us:all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review of emerging themesJManagement science,2003,49(4):5715822BOATENG R,MBARIKA V,THOMAS CWhen Web 20 becomesal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ol:evaluating Web 20 toolsJ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 An Inte
31、rnational Journal,2010,24(3):17203STANDING C,KINlTI SHow can organizations use wikis for innova-tion?JTeehnovation,2011,31(7):2872954CRESS U,KIMMERLE JA systemic and cognitive view on collaborativeknowledge building with wik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2008,3(
32、2):1051225HASAN H,PFAFF C CThe Wiki:an environment to revolutioniseemployees 7interaction with corporate knowledgeCAnonPro-eeedin鼯of the 18出Australia confeenee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Design:Activities,Artefacts and EnvironmentsNew York:ACM,2006:3773806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33、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7ARGOTE L,MIRONSPECTOR EOrganizational learning:fromexperience to knowledgeJOrganization Science,201 1,22(5):112311378徐搏,刘人境基于Agent仿真的信息技术评估和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4):35439PENTLAND B T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rio-ci
34、al epistemolog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stemsJAccountingManagement and Infommtion Technologies,1995,5(1):1-2110LARSSON R,BENGTSSON L,HENRIKSSON K,et a1The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ilemma:collective knowledge developmentin strategic alliance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3):285-3051 1FANG C
35、,LEE J,SCHILLING M A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rough structural design:the isolation of subgroups and op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2010,21(3):62564212MILLER K D,ZHAO M,CALANTONE R JAdding interpresonal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 to Marchs explorationexploitationmodelJA
36、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70972213徐搏。刘入境,李根强隐性知识,个人偏差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探索和利用计算模型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6):344414廖列法,王刊良基于多Agent仿真的组织学习与知识水平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09,22(1):596815KANE G C,ALAVI M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learning:an investig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processesJOr
37、ganization Science,2007,18(5):79681216张红兵,和金生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系统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5):72773117DEWEVERB,HAMALAINENR,VOETM,etalAwikitaskfor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the effect of scripting students7collaboration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5(25):374418 1 BIASUrrll M,HEBA E L DUsing Wiki in teache
38、r education:impact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JComputersEducation,2012,59(3):86187219KIMMERLE J,CRESS U,HELD CThe interplay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knowledge:technologies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d knowledge buildingJ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Practice,
39、2010,8(1):334420RUTH A,HOUGHTON LThe wiki way oflearningJ-Australasian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25(2):13515221严杰,刘人境,徐搏基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组织学习研究J软科学,2015,29(6):7075f 22从LTONEN A,KALLIIKOS JCoordination and learning in Wikipedia:revisiting the dynamics of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JResearch in
40、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2013,37(2013):16119223KANE G C,FICHMAN R GThe shoemakerg children:using wikisfor information systems teaching。resem_ch,and publicationJMIS Quarterly,2009,33(1):11724MADSEN T L,MOSAKO马跨E,ZAHEER S。Knowledge retention and personnel mobility:The nondisroptive effects of inflows ofexperie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3,14(2):17319125SUROWIECKI JThe Wisdom of CrowdsMNew York:Anthor,2005:122作者简介:刘人境(1966一),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集体智能、知识管理;李伟荣(199l一),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学习、集体智能。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