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面临城市发展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实行的运动式、突击式的被动管理出现的弊端,如信息不及时、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需要。一、项目建设工作情况领导挂帅,统一认识。202*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
2、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
3、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监理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
4、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放肆,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
5、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
6、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现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
7、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二、体制建设情况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强
8、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2*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监理,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
9、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管体制,城“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三、系统运行情况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
10、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123456”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123456”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小时,一批
11、反映强烈的问题的3倍,处置了从月处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职责强化。等问题累积到了的或的程,职责度时,才会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问题处置的和要求和考核,使得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强化,处置局。大大,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考核评价效能。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替代的。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公平、公正、客观,的实践证明,传统考评模式所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字平台稳定四、系统创新监督职能上,是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
12、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个创新点”。平台建设的创新。只建设区级监督平台,整合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乡、街道办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事处不建监督中心、不设管理人员,不设数据员,节约建设经费150万元和年运行费用近200万元。组织架构的创新。我“管理与监督数字化城管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分离”的要求,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的两个
13、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城市管理,对乡、街道和区直职能办理城市管理的工作核查,将乡、街道、区直职能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并对工作情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的工作况,市、区之间和区级督促检查。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新的指挥系统,将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乡、街道和区直的管理责任,并指挥调度与,运行。职能高位监督;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
14、街道办事处)两级了监督管理,“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架构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力量保障的创新。力资源,在能力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区委、区人力、物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区各职能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专业队运行机制。均配备了不同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服务热线的创新。我区在现有“区长信箱”、公安“110”、城管“110”等服务热线和*区网站的基础上,参照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的要求,又将“5712319”服务热线了
15、区、乡(街道办事处)、()无缝联接,与数字平台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互动。的资源。也历时150天的稳定运行,和了各(地验证了该服务热线是数字城管不可或缺)的服务职能。支持移动办公、协同。在的应用技术的创新。采用新的移动技术,技术创新上,采用gprs无线数字传输技术,城市管理问题的文本、图像、位置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实时传输;采用gps卫星定位与基站定位相位;区级平台采用光纤传输技术,安*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是区委、区习发展好实践“视屏监控资源,全光纤网络,城管监督员的精公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处置路段的城市管理问题。”思想,好、学好、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利益的一项
16、举措,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科学发展观,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区城市综合模块系*的助推器。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数字化管理,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将地为营造的生活环境。扩展阅读: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思考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思考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带来了城市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也是对传统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念的变革,它变粗放的管理为精准高效的管理,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可持续的长效管理,变管理主体的分散和职责的交叉为上下左右的无缝对接,变城管处置能力的低下为高效快捷,有力地解决了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更是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的方
17、向。一、基本情况开封市坚持“资源整合、无偿链接、信息共享、分工合作、统筹协调”的原则,整合共享现有公安、交警部门电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资源;共享开封市前期已建成1:500地籍图(覆盖397平方公里)和1:1000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全面满足了系统建设的原始数据需要,大大节约了建设资金,缩短了建设周期;整合共享全市的电子政务办公网络环境等网络资源。对涉及数字化城管工作的6个区政府和24个相关局、委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整合相关单位便民热线统一为“12319”城管热线,实现了群众生活的“一键通”。通过对相关职能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利用开封市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
18、免重复建设,使开封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真正发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的良好作用。202*年7月份正式建设,于9月30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系统设有1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6个区级指挥中心,网络覆盖范围包括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金明区、开封新区,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网络终端共连接24个责任部门和6个企业公司。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8118个,责任网格37个;普查建库的城市部件为196430件,将城市部件分为7大类97小类,将城市事件分为6大类67小类。二、运行现状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按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的工作要求,针对开封实际,不断创新工
19、作方法,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强化考核,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正式运行以来,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05903万件,按时结案率达98.2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呈良性发展的态势。(一)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搞好主动服务。为搞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封市城市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不断转变领导方式,深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各处置单位一线,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不理想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调研。认真听取各处置单位的情况介绍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处置单位一起分析研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对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征求意见。通过主动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高数字化城市
20、管理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帮助处置单位加快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二)配齐配足数字化城管系统终端处置力量。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开封市要求各区、各相关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市政府要求各区、各相关单位必须配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用电脑终端,做到专机专用,同时,要求各区、各相关单位必须设置专人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队伍,加强职能部门的处置力量。通过强化各基层和处置终端的力量配置,形成以数字化城管为龙头的问题处置系统,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三)打造全民参与、自治管理的长效模式。进一
21、步完善城市管理地区联动机制,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延伸,将城管热线“12319”与公安“110”、政府“12345”公开电话和开封社区等涉及城管的信息整合到数字化城管平台上来,与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督查、一同考评,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管的参与度,形成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定期开展环境美化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打造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四)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进一步美化亮化城市环境。为切实解决长期困扰开封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和积
22、存垃圾渣土等问题,开封市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为契机,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在确保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效果不反弹的基础上,又确定了30个重点区域进行整治,对这些区域的占道经营、积存垃圾的问题进行集中采集信息,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挥棒”,促使各区、各相关单位加强处置能力,使得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以大街干线的优美整洁带动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全市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三、存在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克服了传统突击式、运动式、被动、多头管理等弊端,使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
23、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管理好城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城管体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结合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职责不清晰,相互推诿扯皮。由于长期堆积的原因,导致目前职能划分存在部分重叠,交叉职能未能十分清晰界定,给上下级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处置疑难问题的扯皮留下可乘之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交汇地带、共用设施等因部分职能未能明确,相互扯皮而导致案件无法处理的情况依旧存在。(二)疏堵结合不够,缺乏治本措施。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各类事、部件案件总数超过十万件,城市部件问题逐渐减少,但市
24、容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小广告等事件的发生总量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城管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基本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便民生活类的问题,如各类小型维修、水果摊、熟食摊点等,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要求;2、没有建立空间、时间合理分布的疏导经营点,仅仅以堵、罚、赶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类现象反复的发生,缺乏源头治理的措施;3、城市管理问题牵涉到每一个市民,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城市管理程度的一个关键点,当前部分市民文明素质较低,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空间、破坏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积弊难以解决。(三)业务不适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责任部门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
25、市各责任部门还多少缺乏相应的意识和投入。各部门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粗放式、被动式的方法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管”系统接受到的信息相当一部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此类的问题不是执法部门一时能解决得了的。但信息是指令,这样就造成执法队员长时间忙于应付协调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而真正查处现行发生的案件,反而没有精力去做好。对于存在争议的职责、产权划分无法处置,如何加以改进完善等一直未能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考核监督员以上报案件数量简单指标导致部分案件质量不高,如何提高发现率又提高案件质量尚无有效措施。(四)群众不了解,社会参与度不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民的沟通能力欠佳。系统虽然提供了公众举报信息的
26、多种渠道,但是因为市民理解较少,总体公众参与度很低,部分市民对数字化城管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还有少数市民攻击、阻挠数字城管工作。以6月份为例,6月份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案件19439件,其中公众举报仅有219件,仅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12%。(五)信息采集的定位问题。对城市问题巡查的责任主体是相应的产权单位,而不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如果不作此区分,将会形成城市管理问题发现阶段的权属不清,责任不清,导致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承担不该有的职责。(六)案件派遣“确权”、“裁决”、“联动”机制尚不完善。根据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践,积压案卷多数都是产权不清、权责不清、或者多个责任部门职
27、能交叉导致的疑难问题,对于疑难问题的处理,如果不能做到明确确权、裁决,并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易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最终案件只能搁置,无法处理,进而影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七)核查案件专业性不强。一般性的案件由城管监督员核查结案即可,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处置的核查,仅凭城管监督员的视觉核查,难以确定案件处置的实际效果,可能导致责任单位处置的案卷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结案,但是实际问题却并没有解决。(八)对案卷所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分析不够。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重点依旧停留在发现案件处置案卷的阶段,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季节性的问题、时段性的问题的规律的性质分析
28、不到位,为市政府、各区政府、各专业部门提供数据依据的功能较弱。四、设想和建议(一)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各类数据,加强对各区、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努力提升运行质态要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提高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量化评价提供技术保障。在完善各类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逐步研究、建立城市管理辅助决策模式,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城市管理新规范、新政策、新标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字依据。1、加强对各区、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处置情况的分析,通过处置效率、工作量、发案数和实际效果等指标,采用列表、饼形图、柱状图、GIS图等形式,反馈其辖区范围内城市管理问题的分类、分布和时间规律等情况,指导各区
29、重点抓什么时段,各时段内重点抓什么;2、加强对具体城市管理重点问题的专题分析。如:对违法建设、流动摊点、市政设施管理专题分析,对季节性反复性较强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予以跟踪督办,强化督查督办,努力提高处置效果,提高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3、加强对系统运行质态和效率的分析。对各执行主体完成数字化城管案卷质量和案件流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形成各主体的绩效评价排名。通过反馈各种分析数据,指导各区、各相关部门发现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二)深入宣传数字化城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继续充分利用12319热线、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网站、宣传活
30、动、市民互动等宣传阵地,多角度、多渠道宣传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开展“数字城管进校园”、“数字城管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管在广大市民中的影响力;建设网上公共服务系统。以数字城管网站群为载体,结合城管专栏、城管热线、网上咨询举报等,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开放可以并应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实现与市民的网上互动,并成为广大市民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重要渠道。切实提高市民通过城管热线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热情,让广大市民了解数字城管、支持数字城管。(三)信息采集要突出“监督”性,而非“巡查”性发现问题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后续环节的
31、基础。对发现问题这一环节的性质如何界定,关系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性质。强调发现问题的监督性,而非巡查性,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管理中,很多部门都有自己的巡查机制,如管线部门的日常巡查,环卫部门的巡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现问题不是取代这些部门的巡查,而是对这些部门工作的监督,和对问题发现必要的补充。(四)理顺机制,明确“确权”“裁决”“联动”机制1、明确“确权”机制,重点明确确权的主体单位。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只是确权的汇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才是确权的责任主体,具体来讲,就是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对本行业的确权,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将各行业的确权结果进行汇总入库。作如此改进的原因
32、是,确权本身便是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加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确权工作是动态的过程,需要行业部门依据自己的管理职责作出相应的更改。只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确权的主体,才能履行好确权的职责,进而履行监管的职能;2、明确“裁决”机制,如果相关责任单位对派遣案卷存在争议,由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机构对有争议的问题依法进行裁决,一经裁决,相关部门必须执行,不得找理由推诿、搁置不处置;3、数字化城市管理要明确“联动”机制。由于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涉及到多个部门,或是“条块”管理的交叉事宜,必须相关部门联动,才能有效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立法中应该明确联动的职责和方式。(五)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核查
33、问题阶段主要由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的核查人员完成,这种核查,可以完成城市中的常规问题核查,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处置的核查,需要要专业人员进行核查。因此,在案卷的核查过程中要明确对于专业性问题,首先由责任单位专业人员进行核查,然后交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核查。或者由各区组建专业核查队伍,对专业性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核查。(六)转变思想,提高处置能力,构建长效机制责任单位需不断转变思想,逐渐放弃传统的粗放式、突击式管理,以数字化城管的实施为推手,提高处置能力和应急能力,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队伍,并落实相应的处置经费。(七)疏堵结合,务求实效,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是把日常产生的城市管理问题分类研究,区别对待。对于对便民生活类,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如各类小型维修、水果摊、熟食摊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加以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对于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空间,擅自占用城市公公用设施的,严重破坏城市市容环境的应当依法严格处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等手段,对维护城市环境的进行宣传表彰,对破坏城市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宣传,逐渐引导广大市民爱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文素质。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