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87页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二的第16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圆形的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学过了一些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周长
2、、面积计算方法,但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如硬币、钟面、圆桌面、cd唱片等,这些物体形状是不是直线形?(不是)是什么形?(圆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圆的一些基本特征。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教学圆的特征。1通过对比认识圆。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教师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逐一出示。)与老师手上的圆有什么不同呢?(圆由曲线所围成的)(1)找圆心。请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说明:这些折痕相交于
3、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半径与直径。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1第四单元再让学生量一量在自己的学具圆用笔画的通过圆心的线段(折痕),问:通过量度,你又发现什么?(学生得出:这些线段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4、说明: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让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说明:这两个是等圆。通过刚才的量度,你发现了什么?(在两上等圆里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问:“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或者说半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d板书: d=2r或r? 2小结: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阅读课本,让学生把课本中有关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读一遍。练习:做第86页上面的“做一做”。2圆的画法。(1)
5、认识画圆的工具和使用。画圆的工具有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有铅笔尖(或粉笔)。使用时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正是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我们才可以用圆规来画圆。(2)用圆规画圆的步骤。a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即半径)。b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c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学生阅读课本第87页的内容。提示学生注意:在画圆的过程中,定在一点上的圆规的针尖一定不能移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在画圆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小结:圆的位置和大小是
6、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无关。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总结:圆的半径与直径是射线呢?直线呢?还是线段?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关系怎样?说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公式?“两端都在圆是的线段,叫做直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第四单元用圆规画圆要按哪三个步骤? 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圆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四、作业。练习二十二第5、6题。课后小结: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五册周长的认识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苏小玲邮编:363800 手机:13709303506周长的认识华安第二实验小学苏小玲设计理念这是一堂概念理解课,必须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生
7、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手段的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1页的内容。知识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3. 初步渗透平移、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1. 联系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描一描、指一指、找一找、判一判、算一算、量一量等环节,帮助学生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
8、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举例,加强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3. 通过量树叶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课前准备:1. 制作课件。2. 每生准备直尺、彩笔、树叶、毛线、软尺等。3. 图画纸、作业纸各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秋景视频,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活动一)生画树叶一周的边线,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3、动画演示树叶的周长,并揭题。【设计意图:通过画叶子边线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9、的含义。】 探索新知:一、建立表象,形成概念。1、(探究一)边指边说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给周长下定义。2、(活动二)找生活中具体实物某个面的周长。3、(探究二)通过判断,深化理解周长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指一指、说一说、判一判、找一找等活动,建立周长的定义,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二、运用概念,计算周长。1、(探究三)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2、(活动三)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让学生运用概念,学会计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量树叶周长的实践活动,鼓励
10、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感受合作的意义,同时,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综合应用:1. 练习“谁走的路线长?”,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求周长。2. 猜、量教师的腰围,介绍神奇的周长。3运用周长,创造图形。【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设计说明认识周长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教学内容,该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伏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紧密地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进行平移数学思想的渗透。为此,本节课先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再指一指规则图形的周
11、长给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再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的教学,有效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注重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好奇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秋景,使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是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然后从漂亮的树叶导入课题,这样,一下子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注重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
12、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节课,教师既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周长,如地面的周长,课桌桌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电视屏幕的周长等,又能把数学知识还原生活。介绍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找裁缝师傅做裤子,需要量腰围,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圈的路程等,以此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感知。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要让学生动手实
13、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周长定义时,教师通过“描一描”、“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手段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1、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建立周长概念的表象。2、通过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长方形、圆形三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3、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体会周长指的是外边线一周的长度。由此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4、通过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能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四、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孩子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会分析,变聪明
14、。1、教学中,教师能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树叶的周长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并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打下伏笔。2、通过比较周长,渗透平移思想,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移一移来比较两组图形周长是否一样。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让学生在格子图里画周长为16厘米的各种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总之,本节课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判一判、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极大地调动
15、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花边有多少教学设计大连花园口实验小学肖杰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认识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特点,对图形的周长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校计算其他图形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通过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帮助学生探索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归纳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花边有
16、多长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什么?生:图形的周长。2、 那么什么又是图形的周长?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二、情境导入:我们班下周要召开主题中队会了,为了使我们的教室更加美丽,我们要在黑板的周围围上一圈漂亮的花边,我们买多少花边材料呢?如果买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好看,今天我
17、们就一起来设计一下,看看花边有多长合适,好吗?(板书课题:花边有多长)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师:下面大家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花边绕黑板转了一周)这就是我们的黑板,老师给黑板布置漂亮的花边,花边是怎样布置的?生:花边是绕着黑板的边遍布置的。师:通过刚才的观察,要想知道花边有多长,就是求什么呢/生:得计算黑板的周长。师:黑板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呢?生:黑板是长方形,它有4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两条长的边叫长,两条短的边叫宽。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条信息(大屏幕出示: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谁来读一下?(找生读)我们根据这两条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生1:我们可以求出黑板
18、的周长。生2:我们还可以求出花边至少有多长。(大屏幕出示问题:花边至少有多长?)2、师:花边有多长?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组的算法多,方法妙。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活动)汇报交流(4人小组交流,汇报算法和算理。哪一种方法简便,喜欢哪一种。)师:谁来汇报你们的想法?并用文字来表示这种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1:我把4条边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长+宽+长+宽生2、我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2+122=92(分米)长2+宽2生3、我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2,(34+12)2=92(分米)(长+宽)2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
19、,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1、尝试练习师:同学们的想法有道理,哪种方法有对又快呢?下面比一比好吗?同学们翻开课本47页,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做一做”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分3组,每组选择一种算法,指名到黑板板演。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现在你觉得哪种算法最好?生:第3种方法最好,简便,算起来快,不容易出错。师:说的非常好,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2、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大屏幕出示)(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坪,求草坪的周长。(3)考考你:学校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张明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
20、米?(4)动手操作:自己动手用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把它们拼起来,算一算所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学生课堂完成不了,课后继续操作研究。五、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得很认真,说说你们的收获吧。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2
21、、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中,应该允许他们对数学概念有多元的表征,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张扬学生思维的个性。本节课不足之处:对于小孩子,从小就要培养有根有据地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完整的话。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已经把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忘了,表达的语言不够准确,有很多可以写出来,但是就是说不清楚;还有的孩子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训练,让教学的评价手段多样化。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案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目标】
22、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627324081604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522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22=120+1=2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
23、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1:422=21(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3)师边用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第五篇:小学数学教案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
2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2、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请你支持)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
25、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
26、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3)学生分组做实验。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4
27、)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v(立方米)v(立方米)6
28、0521264.5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19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推荐其他精彩范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小学数学教案 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