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风格马形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洛克艺术风格马形象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巴洛克艺术风格马形象研究 摘要:马作为动物题材,在每个时代都被描绘过,但由于时代不同,呈现的风格也不同。17世纪,马的形象体现了对比突然、色彩丰富、运动夸张的巴洛克风格特征,营造了幻想般的气氛,获得了奔放、激情的情感效果。该文以图像分析、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马形象在17世纪西方绘画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举例论证,探究巴洛克艺术风格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巴洛克;马;艺术风格 马一直是艺术家热衷的表现主题之一。起初,马作为人类狩猎的对象,被描绘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上;之后,在古希腊神话中,马常常被神化,出现了半人半马、独角兽等形象。马通常用来彰显统治者的英雄气概和国家的强盛,在西方艺术中
2、,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对马的表现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将马描绘得气魄非凡的是鲁本斯,能将自然光投射到马背上的是卡拉瓦乔,能将马理想化的是达维徳,把马当成悲剧角色的是德拉科洛瓦。17世纪的马形象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形象,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也不同。相比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庄重的古典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试图打破稳定与均衡,追求运动,对比突然,形体模糊,用一切变化改变前者。巴洛克艺术继承了文艺复兴艺术的高贵,也吸收了样式主义的运动感和戏剧化情感,并将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从意大利传至周边国家。艺术发展史不是简单的技法发展史,而是一部风格发展史。这样的变化同时反映在物体、人、动物上,印
3、证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 一、马形象体现了巴洛克艺术对光线和色彩的探索 17世纪,巴洛克画家创造了人造光,就像现代的聚光灯一样,加强了人体轮廓或景象的变化,从而突出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用散射光线,光从明到暗的过渡没有明确的界限。光在巴洛克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光线可以表现物体的显或隐、虚与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卡拉瓦乔用“酒窖光线”绘画法,使画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酒窖光线”是指一切事物好像处于深暗的地窖中,把多余的东西用黑暗隐藏,人体或事物只露出部分,用光线把强调的部分凸显出来。在其作品圣保罗的皈依中,光线被处理成从一侧照射到另一侧,从整体上看,马的亮度与深黑色的阴影形成强烈的反差
4、;从局部看,左方明处的马和右下方暗处摔倒在地的保罗、右前方明亮的马腿与深色的马蹄、亮色的马鞍和深色的马头都形成对比。这样是为了突出主题,即保罗弃恶从善。1603年,鲁本斯还属于学习阶段,但已经能够明显看出他受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马背上的莱尔马公爵中,鲁本斯不仅运用巴洛克艺术动态的表现方式,而且用光线强调马头、马腿、马尾的明暗关系,与亮色区域相互呼应,这与提香作品查理五世在穆尔堡大有不同。在巴洛克绘画中,画家会借助光线吸引观众的注意,这正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之一。17世纪,色彩在巴洛克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艺术家抛弃过去的固有色观念,精通三原色以及三原色混色后产生的其他颜色之间的复杂关
5、系,多采用厚涂法塑造形象,厚重色彩的堆积有利于提亮画面。巴洛克绘画注重物体上多种色彩的变化。而中世纪时,艺术家大部分运用原色作画,色块明确,诸色错落,以整体的协调发光,不将颜色包藏于明暗对照之中,也不让颜色溢出人物形体轮廓。“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坚决提倡艺术家要尽可能准确地模仿自然。在拉斐尔的作品圣乔治屠龙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马的皮肤按固有色描绘,几乎看不到色彩的变化,强调的是素描关系。他认为强烈的色调对比令人眼花缭乱,应该避免,并建议使用柔和的光照。同样的题材,鲁本斯在圣乔治屠龙中,把混合色安排到马的每一个部位,马不是现实中的颜色,马的亮部出现了小块的白色区域,阴影中夹
6、杂着蓝色和橙色色调。在技法上,鲁本斯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尼德兰画派的优点结合,获得了厚薄共用的透明画法。他擅长在作画前刷上有色涂层,再涂上一层很薄的似醚光油或香脂。物体亮部涂浅色的半覆盖色调,并用白色与赭石色或者黄色调和,但要厚涂;暗部涂一层半覆盖色调,透明且薄,获得偏灰的效果,这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在于绘画性重于线描性,这受到了英国、法国等风景画家的追捧。 二、马形象体现了巴洛克艺术模糊画法的确立 模糊画法是指画面中每个细部都不是刻画分明的,笔触奔放,涂抹潇洒。为了动态效果,画家不再只服从对物体的真实描绘,而是向视觉真实转变。从马形象的边缘和马身上的笔触可以发现,巴洛
7、克艺术将人们从古典主义中解放出来,感受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是绘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人们须从学科系统发展的角度理解特定时代的艺术样态。它的确立打破了审美标准的单一性,用模糊笔法让静止的事物呈现出动态的效果。从鲁本斯作品猎狮和带有风景的圣乔治与龙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马的头部边缘处理还是马尾和马腿的用笔,清晰的线条都不再出现。在其晚年作品有彩虹的风景和月光下的风景中,鲁本斯用马的形象作为点缀,服务于风景,马的轮廓像是一笔画成,与周边色彩互相衬托。巴洛克风格是相对古典主义而言的,巴洛克画家在相对的模糊之中发现了美,认为清晰对于视觉来说不在于轮廓,而在于关系;不在于被描绘的物体是什么,而在于它显
8、现得是什么。这样的艺术特点深深地吸引了17世纪法国画家委拉斯贵支,他在教皇因英诺森十世中就采用了这种画法。同时,模糊画法为19世纪印象主义艺术家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三、马形象体现了巴洛克艺术对运动造型的刻画 巴洛克艺术试图打破古典主义的平衡,用运动感制造张扬和激荡人心的场面。在构图形式上,巴洛克艺术善于斜线、扭曲、螺旋式的运用,有意制造不安定感,并且在描绘物体时采用模糊的手法,创造激昂的艺术形式。可以说,这在绘画发展史上是个非常大的突破。巴洛克艺术家通过构图,用斜线、弯曲的马制造一种夸张感,传达强烈的动感。17世纪,鲁本斯于1600年前往意大利深造,期间绘制了骑马的莱尔公爵肖像,画中马形象开始
9、有了巴洛克式动态的特点,但依然以水平和垂直线为主,略显青涩。在1608年鲁本斯创作的圣乔治屠龙中,马的动势达到顶峰。1505年,拉斐尔也创作了圣乔治屠龙,马的形象处于倾斜之中,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圣乔治手中的长矛与倾斜的马形成了X形,因此产生了平衡感。相比之下,鲁本斯笔下倾斜的马像一场旋风,纯粹为动感而画。这不禁让人们想起19世纪达维徳的作品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这幅作品用斜线构图表现了拿破仑的英勇善战,但实际上是将拿破仑和士兵冒险翻过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德山口的一幕理想化为拿破仑个人的摆拍,画中人像古希腊的雕塑,带有古典主义倾向,英雄主义占主要地位。画家保罗•德拉罗什在拿破仑死后,绘
10、制了一幅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画中拿破仑骑的是驴,人物尤为憔悴,当时军队要克服圣伯纳德隘口的险峻地势,击败敌军,不可能像达维徳笔下那样精力旺盛,因此,这幅画很符合当时的处境。另外,除了倾斜的马,弯曲的马形象更加体现出巴洛克艺术对动感的追求。在鲁本斯狩猎卡吕冬野猪和君士坦丁与李锡尼之战中,马的身体像巨大的波浪,从马颈到圆滑的臀部的变化,都为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许19世纪热里柯感受到巴洛克艺术的热烈,在埃普瑟姆的德比马赛中绘制了不合常理的“马”形象,通过夸张的意象体现了艺术对现实的再构造和再阐释。 四、马形象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热衷营造的审美气氛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虽然注意到世俗性,将现实
11、中的人物画入画面,但缺少环境的创造,没有人世间的气氛。而17世纪的画家注重将人物与景色融为一体,在表现各类动感造型和不同表情时,特地为画面中的人物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气氛,虽然这种气氛与现实不符,是画家人为创造出来的,但为观众带来了幻想般的气氛。这些正是巴洛克艺术的贡献,也是生活与艺术的不同之处。鲁本斯在战争题材绘画中,用马的形象营造了紧张的气氛。亚马逊之战描绘的是士兵在桥上激烈争斗时的情景,画面中的马形象有着不同的形态,桥上的马在战斗,桥下的马跌进河里,还有右方仓皇而逃的马,都在传达战争的惨烈。鲁本斯在晚年风景画中用马形象营造了理想化的温馨气氛。他注意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联,通过描绘美好
12、的田园生活,彰显日常生活的审美趣味。他笔下的马、乡村、牛羊、孩子与环境相呼应,他们周围环绕着夕阳、流水、森林和土丘。在风景画斯滕庄园中,前景是车夫和他的妻子坐着两匹马前往集市,右方猎人在打猎,背景是教堂和美丽的风景。这样幻想般的生活可以让观者感受到鲁本斯享受着乡下生活,不愿接受城市中繁忙的工作和战火,还可以让观者感受到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在有彩虹的风景中,画面的暖色调暗示该画描绘的是傍晚,有准备回家的人们、赶着鹅和牛的农民、继续坐着马车工作的农夫,这显然是一天即将结束、回家休息的时间点。鲁本斯受到提香和伯鲁盖尔的影响,将人物与环境处理得比较和谐,幻想般的气氛让人陶醉其中。 通过欣赏艺术家对马形象的各种描绘,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巴洛克艺术的基本特点,感受巴洛克风格的重要地位。马形象带来的动感、光线的强烈对比、色彩的丰富、模糊画法和气氛,体现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本质特征。另外,从马的形象中,人们可以看出17世纪巴洛克艺术不仅在用一切新奇的手段打破古典主义的稳定,而且在形式上为“标新立异”的美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