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会计基础》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会计基础》教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总 论【内容摘要】本章对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目标与信息质量特征等进行概括介绍,扼要说明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会计概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经济决策需求和强化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西周王朝,已经设置了庞大的会计机构“司会”,主管国家的“百物财用”,并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从“会计”一词的起源看,根据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后人的注释,“会”字包含集合,一点一滴都不要
2、漏掉,有增益的意思;“计”就是计算,“直言曰计”,如实反映情况。看来,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会计词汇时就初步认识到会计在管理和核算方面的双重含义。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并以法律形式对会计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出版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a Proportionalita)。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既把会计理解为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如张会计、李会计;又把会计理解为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如会计科、会计法、会计师;还把会计理解为一门科学,如说“学会计”。现代汉语词典中“会计”项有两个
3、义项;“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会计的概念一般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从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出,会计具有如下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采用的计量单位有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价值计量三种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如公斤(千克)、吨等,劳动计量单位如工作小时、劳动日等,货币计量单位如元、角、分等。凡是能用实物计量单位和劳动计量单位来计量的,都要先用这两种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以便直接地、具体地反映其占用、耗费和产出的情况。但在商品经济发达,价
4、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现代社会里,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具有综合反映作用,商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都要采用货币形式。只有通过货币形式,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里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才能得到全面的综合反映,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汇总,并和国内外同类指标进行比较。所以会计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和劳动计量单位的同时,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对于各种经济业务进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以便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旨在提供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便进行经济决策。会计方法就是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手段。他主要是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经济管理的要求,在长期会计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会
5、计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方法是指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综合地、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生成有效的会计信息。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础主要讲授会计方法中的“狭义”方法,即涉及会计核算的一系列专门方法,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将在以后各章详细讲授。广义的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考核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它是指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
6、定性的分析。会计分析的结果是进行会计预测和会计考核的主要依据。会计考核方法:它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提供的资料,通过与原预定目标的比较,来考核、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经营结果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差异的数量与原因,以检测和修订经济过程,使之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会计预测方法:它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等提供的会计信息,结合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运用一定的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会计主体未来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未来趋势作出估计,为决策提供可选择方案。会计预测属于事前会计反映或核算,具有超前性、探索性和灵活性等特点。3.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
7、是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因此,会计具有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工作必须正确地、及时地进行记账、算账、报账,把本单位拥有的财产物资种类和数量,资金来源情况(包括负债与资本等),收入多少,成本费用多少,盈亏情况,资金流入与流出等情况,反映得明明白白,算得清清楚楚。并要及时报告,把本单位的财产、经营情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广义会计核算还包括会计分析,根据会计有关资料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预测经济前景,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等。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任务的另外一项就是进行会计监督,这也是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
8、基本职能。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营决策,协同有关部门编制计划,制订定额,实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充分运用会计资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揭露矛盾,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挖掘潜力,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要对会计账目的可靠性、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财经纪律、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会计监督。通过会计监督,堵塞跑冒滴漏、贪污犯罪等诸多管理漏洞与渎职舞弊行为。保护单位各项财产物资安全,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强化经济管理,促进增产节约,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服务。4. 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使用一系列专门方法,通过发挥会计核算与会
9、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为会计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不是终极目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强化经济管理,即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和信息优势。综合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货币计量尺度把会计资料进行汇总,以求得各项总括指标,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和控制单位经济活动与会计事项。综合性特征包括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特征。连续性就是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核算和监督。系统性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汇总,并将会计资料系统地加工整理,以取得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指标。全面性既要求记录全部经济业
10、务,不应遗漏,同时要记录清楚每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便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可见,会计信息的形成全过程其本质就是对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其次,会计人员参与了会计信息形成的全过程,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会计信息,在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比其他管理人员更具有信息优势。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也就是会计工作能够干什么。会计的职能很多,但基本职能是最重要的根本性的长期存在的功能。马克思指出,会计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即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我国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
11、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任何会计主体都有经济活动,都要求会计提供及时的、真实的、完整的、系统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分析,将离散的经济活动内容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是使用货币作为统一的价值尺度,综合地核算和分析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记录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分析报告里,从而提供综合的会计信息,所以马克思叫做“观念总结”。会计核算
12、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1) 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财务报表项目的过程。确认包括以文字和金额表述的项目纳入报表的总额中。(2) 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将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列示在报表项目中确定其金额的过程。(3) 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业方法按照计量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载体上进行登记。(4) 报告是指会计工作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二) 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
13、性进行审查,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目标运行,以实现单位经济管理的目的。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项基本职能。会计工作要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必须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或财务收支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1) 参与经济决策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提出最优的经济方案,编制经济计划,提出如何完成计划的措施。(2) 预测经济活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利用拥有的会计信息优势,能够预测单位经济活动。并根据预测情况,协同有关部门制订经济定额和规章制度,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组织资金运用,加强成本管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3) 监
14、督经济过程对经济活动和账务进行审核、检查。对贪污、盗窃、走私、投机倒把、行贿等犯罪行为应予揭发、制止,对不执行财务计划、弄虚作假、挥霍浪费、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以及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予抵制或检举。(4) 考核经营业绩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提供信息,奖优罚劣。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会计监督是一种全过程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即通过会计预测等方法,对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审查投资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经济上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是否符合投入大于产出,是否有利润空
15、间等。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核算方法,在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取得合法业务凭证等基础上,通过会计系统产生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是否存在与计划(或预算)等事前制订的目标发生偏差或失误等情况发生,作到“纠偏防误”,使经济活动按照即定目标运行。事后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分析等方法,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诊断,提出经济决策与奖优惩差等建议或改进措施等。(2)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提供单位价值类会计信息,包括单位资产的增减变动、资金来源的增减变动、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发生及两者配比后的结果(体现为盈
16、亏)、资金流入与流出等情况,因此会计监督也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会计监督主要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真实性是指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合,会计人员不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合法性是指会计信息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不能违背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合理性是指会计信息在符合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上,不存在技术错误(诸如计算错误、报表数字之间的钩稽关系不吻合等)。(三)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进行会计核算与实施会计监督两种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正确核算的会计资料是会计监督的依据;有效的会计监督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换言之,通过正确的会
17、计核算提供会计监督需要的可靠资料;会计监督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出发点,也是目的,通过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并可进一步核实数据,弄清情况,使会计核算职能更加落实。两种职能是互相渗透的,如记账、算账属于会计核算,但是优秀记账员无不进行经济管理,通过核算,揭露矛盾,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从设计制度、制订定额、进行预测等事前角度看;从进行现场控制、参与经济决策等事中角度看;从进行检查、分析和执行奖惩等事后角度看,会计监督职能贯穿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对象是指观察或思考的客体。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内容的高度概括
18、就是会计对象。所以,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所以,会计对象就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无论是工业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还是商业企业的购进、销售,都是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都必须以资本为基础,都必须用货币来表现,必然导致价值增减的运动变化。由于会计的综合性,所以能够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再生产过程,就是会计对象。一般把会计对象概括为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工业企业的经营资产在川流不息地运动着。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是货币资产
19、转化为储备资产;材料投入生产或者以货币资产开支生产费用,是材料资产或货币资产转化为生产资产;产品完工,是生产资产转化为产品资产;产成品出售得到货币,是产品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随着经济活动或财务收支的不断进行,资产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商业企业的职能是组织商品流通,主要的经济活动是购进商品和销售商品,在购进过程中货币资产转化为商品资产,在销售过程中商品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其原理同工业企业的供应过程、销售过程大体相同。商业经营过程中还要用货币资产支付流通费用,这种资产耗费在商品销售时收回。因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就是商业会计的对象。1. 资本投入企业任何单位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20、都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资本。投资者把资本投入企业,形成所有者权益,并使企业拥有必要的房屋、设备、工具、材料、商品、货币等资产,这是资本投入企业的价值运动。有些企业按照银行有关规定,还可以向银行借款购买商品、材料,是信贷资本投入企业的运动。资本投入,一方面使企业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说明价值运动从哪里来;另一方面使企业的资产增加,说明价值运动到哪里去。2. 价值周转企业有了资本,为了完成自己的生产、经营任务,就得使用资本,从事必要的经济活动。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进行,资本形态不断变化。工业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资本相应地由货币资产依次转化为储备资产、生产
21、资产、产品资产。在供应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企业以货币资产(现金或银行存款)采购各种原材料,开支采购费用,形成储备资产。这样,货币资产减少了,转化为增加了的储备资产。货币资产和储备资产都是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投入生产,以货币资产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费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逐渐磨损,形成生产费用,这样,企业的储备资产、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减少了,转化为增加了的生产资产。产品完工,新的物质产品形成,生产资产减少了,转化为增加了的产品资产。所以生产过程既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过程,也是产成品的形成过程。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生产资产和产品资产都是企业的资产。在销售过程中,通过产品销售换得货币
22、,企业的产品资产减少了,转化为增加了的货币资产。通过销售实现的货币资产又回复到货币的形式,大部分继续投入周转,用以补偿消耗了的价值,或在企业内扩大再生产。这样从货币回复到货币,叫资本循环,资本的不断循环叫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如前述的货币资产转化为材料资产,材料资产转化为生产资产,是一种资产转化为另一种资产。价值运动从哪里来?价值运动从本企业内部来,使资产减少;价值运动到哪里去?价值运动转化为另一种资产,使资产增加。这是发生在两项资产之间的价值运动。在价值周转过程中还会发生一种资本来源代替另一种资本来源的情况。譬如向银行借款偿还应付购货款,拿钱还账,银行借款运动到应付购货款。价值运动从哪里来?价值
23、运动从企业外部来,使企业的资本来源增加;价值运动到哪里去?价值运动归还于原有来源之外,使资本来源减少。这是发生在两项资本来源之间的价值运动。价值周转过程中也会发生资产和资本来源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情况。利润的形成,亏损的发生,往往是这样。再生产过程既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也是产品的创造过程,价值的形成过程。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形成新的价值。通过交换,产品价值实现后还要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补偿所耗费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活劳动为自己劳动的价值,其余部分是活劳动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以利润的形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价值运动过程,也是价值的耗费和收回的相互交替过程。经济责任制
24、要求企业独立核算,既要核算资本的占用和耗费,又要核算价值的收入和分配,并将所用、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以便考核经济效益的高低。价值的循环与周转同价值的耗费与收回,是价值运动的不同运动形式。3. 资本退出企业企业根据组织章程和有关法律规定,要把实现的部分利润分配给投资者,到期的银行借款归还给银行,这些都是资本退出企业的运动,它使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产同时减少。资产减少反映价值运动从哪里来,资本来源减少反映价值运动到哪里去。这是发生在资产和资本来源之间的价值运动。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每一次变化都反映了价值运动的动态。而每一次运动的结果,资金的来源与资金占用总是相等,则反映了价值运动的静态。把会计对象按
25、照其内容进一步划分就是后面讲的会计要素,它构成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企业会计对象按照核算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将会计要素作进一步的划分就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核算的内容就是指特定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价值运动)。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十条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很多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款项的收付来完成,如企业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用现金支付职工薪酬、缴纳各种税费等。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视同库存现金和
26、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企业资本循环运动基本公式为GWG就说明了企业货币资金是企业资金周转的起点和终点。货币资金是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以货币形式表现的那一部分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是由出纳人员负责管理的。出纳人员在办理库存现金收付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规范,严格管理企业库存现金,提高库存现金使用效率,保证库存现金的安全。(1). 库存现金使用范围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库存现金可以支付的项目如下。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
27、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1 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库存现金的其他支出。(2)库存现金收付管理的主要内容由开户银行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核定开户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方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满足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相关规定,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企业当日收入的库存现金,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当日送存银
28、行确有困难的,应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企业不得“坐支”现金。“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从本单位的库存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企业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因特殊情况确需“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额度,企业“坐支”情况应定期向开户银行报告。不得以“白条”顶库存;不准公款私存;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准私设“小金库”。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3)银行存款结算方式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货币资金。根据国家有关规
29、定,凡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必须在企业所在开立账户,进行存款、取款以及各种转账业务。企业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时,主要使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信用证”等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支票结算是企业同城结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支票是由存款人签发的,委托银行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及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提取现金,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普通支票一般既可以提取现金,也可以转账,但普通支票左上角划有两条平行线的,我们把它称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和转账支票是一样的,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提取现金。支票一律记名,持
30、票人可以通过背书将支票权利转让给其他人。支票的付款期为10天,超过期限的支票,银行不予受理。严格禁止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空头支票是指出票人所签发支票的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其银行户头实有存款数额的支票。更不得签发印签和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4)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国库券是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因国库券属于国家信用,所以它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由于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国库券被视为零风险债券或“金边债券”。国库券采用不记名形式,无须经过背书就可以转让流通。股票是股
31、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金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企业债券是企业(主要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企业债券是债权债务凭证,购买了企业债券就成为发行企业的债权人,可以定期获取利息,但无权参与公司经营决策。股票是代表所有权的凭证,购买了
32、股票就成为发行公司的股东,可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拥有选举权和表决权。款项和有价证券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是财产、物资的简称,属企业资产的范畴。为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需要对资产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资产按照存在形态分类,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此处为广义概念)。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此处为狭义概念)等)和其他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原材料、燃料、包装物
33、、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会计学上所谓无形资产是狭义概念,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因无法单独辨认,所以不是企业无形资产的范畴。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4
34、、资本的增减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者设立企业首先必须投入资本。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在会计学上,一般表现为“实收资本”(股份公司称为“股本”)和“资本公积”。所有者投入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全体股东的货币性出资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5、收入、费用、支出、成本的计算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35、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具体内容请参阅第一章会计要素部分的内容。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和非费用性支出。非费用性支出包括购买支出和资金退出,前者如购买原材料等流动资产,后者如偿还银行贷款等。费用性支出包括补偿性支出和非补偿性支出,前者主要是由营业收入和利润补偿,后者则有专门的资金来源,如基金支出和基建支出等。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所以成本也被称为成本费用。企业的生产成
36、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直接材料是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直接人工是指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制成产品所耗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那些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向国家计算缴纳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相关内容参阅第一章和第九章。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学上除了上述需要办理会计
37、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外,还包括会计期末调整事项、财产清查、企业合并等其他事项。四、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一)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1. 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我国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一条明确规定了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并明确了我国现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2. 对会计制度的管理会计制度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所制定的规章、规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实施。国务院有
38、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二)会计核算一般要求的具体内容根据会计法和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
39、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即第一章的七种狭义会计方法必须依法进行。(2)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4)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5)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6)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
40、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五、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应当达到的境地,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职能说明会计工作能够做什么,目标说明会计工作应当做什么。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目标具体体现在会计作用上。会计职能指事物固有的功能,是
41、本来具有的;会计目标是应当做到的;会计作用是行使职能后产生的影响,是实际做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条指出会计工作有以下作用。(一) 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管理。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越复杂,管理越重要。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在企业经济管理信息总量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会计。各种资产的取得和运用,费用的开支,成本的计算,收入的实现,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等,都需要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的会计来核算和监督。会计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监督资本运动过程,发现问题,挖掘潜力,采取措施,改进经营,更
42、好地提高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责任制的广泛实行,日益证明会计对资本、成本、利润的核算和控制是其他管理形式无法代替的。(二) 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社会再生产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耗用同有用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反映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马克思说:“用最小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这种所用、所费与所得的关系就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经济效益与会计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两者共同存在于再生产过程。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管理的目的;经济效益依靠会计来核算,来促进。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这是因为:通过会
43、计工作可以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推行经济核算,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会计分析,既可发现经济管理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争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方案,还可预测各项增产节约措施的经济效益;考核经济效益必须使用会计指标;通过会计可以检查和监督经济效益的可靠性。所以如果离开了会计,经济效益将无法计算、考核和提高,离开了经济效益,会计也就失去了目的性。(三)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公平、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既要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也要维护投资人、债权人、债务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社会主义国
44、家财政制度,是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财政活动的规范。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财政工作的规定、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财务制度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有关资本的筹集、调拨、使用、分配、偿还等项的经济业务制度。两者体现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划的贯彻执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必须实行宏观控制。会计核算和监督价值运动过程,反映财政制度、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以财政、财务制度为依据,对价值运动过程进行调节和监督。会计作为资本收支的“总关口”,严格维护国家财政、财务制度,对于国民经济发
45、展,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财政、财务的各项规定,使有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认识,自觉遵守;要严格审核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揭露和抵制,能合理地分配资产、节约地使用资产。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之前,首先需要解决会计核算有关的一系列会计基本假设等基础性问题,这是建立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作用重要。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
46、会计个体。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做出决策服务。会计工作所要核算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特定对象,才能够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就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主体的规范。明确了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就应当以其本身发生的各种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基本前提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
47、交易或事项做出会计专业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了基本判断依据。明确会计主体对会计核算而言,具有如下意义:首先,划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会计主体本身经济利益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反之,那些不影响会计主体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次,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立场。会计主体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时,一方面形成一项收入,同时增加一项资产或减少一项负债,而不是相反;用现金采购材料或商品时,一方面导致现金减少或债务增加,另一方面导致材料增加,而不是相反。再次,识别了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
48、或会计事项。当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发生时,是否识别为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为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现实生活中,这类情况主要出现在由自然人创办的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这两类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者合伙人的资产或负债,但在会计核算上,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主体,以便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所以,必须将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加以识别。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一个依法设立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依法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独立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由不同车间生产不同产品组成的一个企业,为考核企业内部各车间绩效而建立的车间会计,其会计核算对象应当是车间的经营成果。此时,车间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二、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