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技术术语.doc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49787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水利技术术语.doc(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1一般术语 1.1农田水利 1.1.0.1农田水利 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1.1.0.2灌溉 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1.1.0.3农田排水 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 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1.1.0.4机电排灌 利用水泵抽水对农田进行排水或灌溉的措施。 1.1.0.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1.1.0.6旱涝碱综合治理 为防治旱、涝、渍、碱等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所采取的

2、水利、农业、林业、生物和 化学等综合措施。 1.1.0.7小流域综合治理 为保持小流域的水土,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 而采取的工程和生物等措施。 1.1.0.8水利土壤环境 施行水利措施,使农业土壤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1.1.0.9农业水利区划 为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土资源,按照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及水利条件划分 不同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的规划工作。 1.1.0.10开荒水利 在开发荒地资源中,为改善荒地土壤水分状况和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水利工程措施和水管 理工作。 1.1.0.11旱涝保收田 按一定设计标准建造水利设施以保证遇到旱涝灾害仍能高产稳产的农

3、田。 1.1.0.12圩区水利 在圩区内进行的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灭螺等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 1.1.0.13围海造田 修建水利工程和采取生物措施将海滩或浅海水域围起,改造成为农田的工作。 1.1.0.14防病改水 为改善饮用水条件,减轻或防治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所采取的水利措施。 1.2 灌溉 1.2.0.1灌溉水源 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并达到利用标准的污水的总称。 1.2.0.2井灌 利用提水设备提取井水灌溉农田的措施。 1.2.0.3灌溉回归水 灌溉水由田间、渠道排出或渗入地下并汇集到沟、渠、河道和地下含水层中,成为可再 利用的水源。 1.2.0.4地面灌溉 采用沟、畦

4、等地面设施,对作物进行灌水的方式。 1.2.0.5地下灌溉 水量通过地面以下的设施渗出并浸润耕作层土壤的灌水方式。 1.2.0.6局部灌溉 水源条件受限制时,对灌区中的部分耕地实施灌溉的方式。 1.2.0.7充分灌溉 在作物生育期完全按作物高产需要水量实施的灌溉方式。 1.2.0.8非充分灌溉(限额灌溉) 在作物生育期部分地按作物生长需要水量实施灌溉的方式。 .2.0.9节水灌溉 采取工程措施、改进灌水技术和管理工作等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效益的综合措施。 1.2.0.10设计灌溉面积 按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 1.2.0.11有效灌溉面积 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

5、般年景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 积。 1.2.0.12保证灌溉面积 在灌溉工程控制范围内,可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制度实施灌溉的耕地面积。 1.2.0.13灌溉系统 灌区引水、输水、配水、蓄水、退水等各级渠沟或管道,及相应建筑物和设施的总称。 1.2.0.14灌溉管理 建立灌溉机构,制定法规,实施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总称。 1.2.0.15灌溉经济效益 通过灌溉而获得的农业增产量或价值量。 1.3农田排水 1.3.0.1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1.3.0.2农田排水系统 排除农田中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各级排水沟

6、、管、水闸和泵站等建筑物的 总称。 1.3.0.3排水经济效益 因采取排水措施而减少、免除的农作物产量(值)损失,或增加的农作物产量(值)。 1.4水土保持工程 1.4.0.1水平梯田 为保持水土、种植作物或树木而将缓坡地(一般小于15)改成水平的台阶式田地。 1.4.0.2水平条田(水平埝地) 在塬面或缓坡地上,基本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水平条形农田。 1.4.0.3淤地坝 在水土流失的沟壑中修建的、用以滞洪和拦泥的坝。 1.4.0.4谷坊 在水土流失地区的山沟中,用土、石或编篱等修筑的用以固定沟床、减小流速、拦蓄泥 沙、防止水土流失的设施。 1.4.0.5水平沟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开沟截水和植树种

7、草以防水土流失的措施。 1.4.0.6鱼鳞坑 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植种坑穴。 1.4.0.7沟头防护 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1.4.0.8隔沟梯田 水平梯田与坡地相隔修建的治坡措施。2灌溉 2.1灌溉水源 2.1.1灌溉水源类型 2.1.1.1地表水灌溉 以地表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2蓄水灌溉 以水库、塘堰等蓄水工程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3引水灌溉 以自流引取河川径流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4提水灌溉 以水泵等提水设备抽水所进行的灌溉。 2.1.1.5 自流灌溉

8、 借助于水的重力作用,通过引水、输水、配水等设施所进行的灌溉。 2.1.1.6蓄引提结合灌溉 联合运用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 2.1.1.7地下水灌溉 以地下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8地下水库 贮存在某一地域地下含水层内的水体,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贮水场所。 2.1.1.9井渠结合灌溉 联合利用水井和渠道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 2.1.1.10污水灌溉 以经过处理并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11咸水灌溉 以矿化度为25的地下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12浑水灌溉 以引用含沙量大于15(重量比)的河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

9、1.1.13肥水灌溉 以含氮量较高的地下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14引洪灌溉 以引用河流洪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1.15淤灌 以引用高含沙河水淤填、改造盐碱地等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 2.1.2灌溉规划 2.1.2.1水利计算 在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为经济、有效地利用灌溉水资源所进行的分析计算工作。 2.1.2.2当地地表径流 灌区范围内,由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 2.1.2.3塘坝 拦截和贮存当地地表径流的蓄水量不足10万的蓄水设施。 2.1.2.4塘堰供水量 塘堰蓄水所能提供的灌溉水量。 2.1.2.5塘堰复蓄次数 在一年周期内,塘堰供水量与其有效容积的比值。 2.1

10、.2.6小型水库 库容在10万1000万之间的水库。其中,库容在100万1000万的为小型水库,库容在10万100万的为小型水库。 2.1.2.7死库容 水库死水位以下的容积。 2.1.2.8兴利库容(有效库容) 水库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容积,也称有效库容。 2.1.2.9防洪库容 水库设计洪水位至汛期限制水位或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容积。 2.1.2.10调洪库容 水库校核洪水位至汛期限制水位或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容积。 2.1.2.11重复库容 水库正常蓄水位至汛期限制水位之间的容积中,可兼作防洪库容及兴利库容的一部分容 积。 2.1.2.12总库容 水库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容积。 2.1.2.13

11、灌溉水库特征水位 以灌溉为主要目标的若干有特定意义的水库水位,包括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 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等。 2.1.2.14库容系数 水库兴利库容与多年平均来水量的比值。 2.1.2.15灌溉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来水和用水的水量平衡计算。 2.1.2.16灌溉规划 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水土资源、农业发展需要、技术水平和投入能力而确定灌溉工程规 模、效益及开发步骤的总体安排。 2.1.2.17灌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利用灌区土地资源的开发计划和总体安排。 2.1.2.18灌区水土资源平衡 对灌区的土地资源及需水量同可供水资源之间进行的对比分析。 2.1.3灌溉取水

12、工程与提水工具 2.1.3.1灌溉取水工程 从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等水源取水灌溉的工程设施。 2.1.3.2卧管式进水口 斜置于土石坝上游坡或水库岸坡、能在库水位变动范围内引取表层水的管式取水设施。 2.1.3.3分层式进水口 从水库不同深度引水的取水设施。它有表层、中层、深层取水等结构。 2.1.3.4无坝取水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2.1.3.5有坝取水 修建拦河坝调节河流水位的灌溉取水方式。 2.1.3.6引渠式取水 进水闸前设引渠的取水方式。 2.1.3.7沉沙槽式取水 在进水闸前设置沉沙槽及冲沙闸的一种有坝取水方式。 2.1.3.8人工弯道式取水 在河道内或岸边上修建人工弯道

13、,使之产生横向环流,以减少入渠泥沙的取水方式。 2.1.3.9分层式取水 在取水建筑物的上层设进水闸引表层水,并在下层设冲沙廊道排除粗沙的取水方式。 2.1.3.10底栏栅式取水 在壅水坝内设置输水廊道,并利用其顶部栏栅筛析作用拦沙 引水的一种取水方式。 2.1.3.11虹吸式取水 用具有虹吸作用的弯管从水源自流引水的一种取水方式。 2.1.3.12井 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设施。 2.1.3.13简井 井径为 12 、井深不超过 20 的水井。 2.1.3.14机井 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提水的水井。 2.1.3.15管井 井较深、井径较小,由井口、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组成的水井。 2

14、.1.3.16大口井 井径为 28 、井深不超过 20 的水井。 2.1.3.17集水井 井径较大,用以汇集和存蓄地下水的水井。 2.1.3.18辐射井 设有辐射管(孔)以增加出水量的水井。 2.1.3.19大骨料井 由大骨料透水管和大粒径滤料组成的水井。 2.1.3.20水窖(旱井) 在干旱缺水地区挖掘的、用以蓄集地面径流的蓄水设施,又称旱井。 2.1.3.21完整井 贯穿含水层厚度,井底落在隔水层上的水井。 2.1.3.22非完整井 穿过含水层部分厚度,井底落在含水层中的水井。 2.1.3.23坎儿井 利用竖井分段开挖的地下暗渠。用以汇集山前冲积扇的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 的水利设施

15、。 2.1.3.24戽斗 用柳条或竹、木制成的、两侧系有长绳的斗状提水工具。 2.1.3.25桔槔 长杆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一种工具。 2.1.3.26辘轳 用手动木制绞车牵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提水工具。 2.1.3.27筒车 利用水力冲击大水轮带动轮缘上的竹(木)筒从河中提水的一种工具。 2.1.3.28龙尾车 利用圆筒内螺旋轮转上升而提水的一种工具,也称阿基米德螺旋管。 2.1.3.29风力水车 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2.1.3.30龙骨水库 在水槽内活动榫铆的木链上串联许多刮板用以提水的一种工具。 2.1.3.31斗式水车 以畜力驱动齿轮并带动多个串联成

16、环的水斗提水的一种工具。 2.1.3.32管链水车 在水管中,用带有多个皮垫的铁链从井中提水的一种工具。 2.1.3.33解放式水车 用于从井中提水的一种改进型的管链水车。 2.1.4地下水利用 2.1.4.1地下水储量 在水循环中贮存于透水岩层和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量。 2.1.4.2包气带 地表与潜水面之间非饱和的岩土层。 2.1.4.3地下水可开采量 在一定储存、补给和开采平衡的条件下,多年平均允许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 2.1.4.4地下水补给 通过降雨、灌溉、地下径流、渠道或河道渗漏等多种途径对地下水量的补充。 2.1.4.5地下水埋藏深度 地下水自由水面或压力面与地表面间的距离。 2.

17、1.4.6地下水下降漏斗 在地下水超采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向下凹陷、形似漏斗的地下水自由水面或压力面。 2.1.4.7井水静水位 本井不抽水又不受其他抽水井影响的井中水位。 2.1.4.8井水动水位 井中出现出水平衡或降落平衡时的水位。 2.1.4.9井出水量 水井抽水时单位时间流出井外的水量。 2.1.4.10单井效益 一口井所产生的灌溉效益,常用灌溉面积表示。 2.1.4.11地下水开采模数 单位面积上地下水的开采量。 2.1.4.12孔隙水 存在于松散岩层和土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2.1.4.13裂隙水 贮存和运动在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2.1.4.14岩溶水(喀斯特水) 存在于溶蚀的裂隙和

18、洞穴中的地下水。 2.1.4.15潜水 饱水带中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1.4.16层间水 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2.1.4.17地下水含水层 能透过和产出一定水量的土层和岩层,简称含水层。 2.1.4.18深层承压水 埋藏深度较大,具有静水压力的层间水。 2.1.4.19承压地下水 上有不透水层、并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1.4.20给水度 饱和的土壤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排出的水量与土壤或岩层体积的比值。 2.1.4.21潜水给水度 单位面积含水层中潜水位每下降单位深度时,释放出来的水量。 2.1.4.22弹性释水系数(弹性给水度) 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

19、由于压力水位下降,含水层中水体膨胀、土体压缩所释放出的水量, 又称弹性给水度。 2.1.4.23水力梯度 在含水层中沿水流方向每单位距离的水头下降值。 2.1.4.24泉水灌溉 用工程设施引取泉水作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2.1.4.25群井汇流 用输水设施将两个以上水井的出水量汇集起来,以增加供水流量的措施。 2.1.4.26截潜流灌溉 利用工程设施截取河床下层或古河道中的地下潜流所进行的灌溉。 2.1.4.27地下水回灌 利用工程设施将地表水注入地下含水层,以增加地下水储量的措施。 2.1.4.28渗透系数 在单位水力梯度下,水流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断面积的流量,亦称渗透率、水力传导率、 达西系

20、数。 2.1.4.29地下水导水系数 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2.1.4.30降雨入渗补给 降雨通过土壤入渗补充地下水的现象。 2.1.4.31灌溉入渗补给 灌溉水通过田面和渠道渗漏补充地下水的现象。 2.1.4.32土壤饱和含水量 土壤颗粒间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亦称持水度。 2.1.4.33地下水量平衡 对规定时段和一定区域内地下水补给量和开采量所作的平衡计算。 2.1.5灌溉水质 2.1.5.1灌溉水质 水的化学、物理性状和水中含有固体物质的成分及数量。 2.1.5.2溶解氧含量 在正常压力和温度下,溶解于水中的氧的数量。这是水中有

21、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 2.1.5.3生化需氧量 在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消耗溶解氧的数量。 2.1.5.4灌溉水矿化度 单位体积灌溉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2.1.5.5灌溉适宜水温 最适合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灌溉水的温度。 2.1.5.6灌溉水质标准 为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及作物质量下降而规定的对灌溉水质的要求。 2.2灌溉用水 2.2.1土壤-植物-大气系统 2.2.1.1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土壤水被植物吸收、传输,并转化成水 汽从叶面扩散进入大气的连续过程。 2.2.1.2土壤板结 土壤表层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

22、力作用的现 象。 2.2.1.3土壤肥力 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水、肥、气、热等条件的综合能力。 2.2.1.4土壤有机质含量 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一般 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 2.2.1.5土壤通气 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也称土壤通透性。 2.2.1.6土壤孔隙度 在一定容积土体内,其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 2.2.1.7土壤水 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2.2.1.8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率) 一定量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数量,常以占烘干土重或土壤容积的百分数表示。 2.2.1.9土壤水分常数 根据土壤水分形态不同而定义的

23、土壤特征含水量,如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等。 2.2.1.10田间持水量 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量。 2.2.1.11凋萎系数 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2.2.1.12土壤毛管水 在土壤孔隙内能借毛管作用自由移动、易为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以及部分土壤水分。 2.2.1.13土壤有效含水量 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 2.2.1.14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从土壤表面以水汽的形式向大气中散失的现象。 2.2.15土壤入渗 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内部的现象。 2.2.1.16土壤水势 在恒温恒

24、压条件下,单位数量的土壤水以纯自由水为参照状态,从一点移至另一点所需 做的功。 2.2.1.17土壤基质势 由土壤基质(固体)的吸附力和毛管力造成的势能。 2.2.1.18土壤水吸力 土壤基质对水分的吸持能力。 2.2.1.1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系曲线。 2.2.1.20土壤水力传导度 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土壤水流通量。 2.2.1.21土壤水扩散度 不计重力影响时,水流通量与含水量梯度的比值,亦即单位含水量梯度下的土壤水流通 量。 2.2.1.22土壤比容水度 土壤含水量随土壤基质势的变化率。 2.2.1.23土壤侵蚀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作用下,土壤表层逐渐受到破

25、坏的现象。 2.2.1.24土壤改良 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 2.2.1.25土壤盐渍化 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 的过程。 2.2.1.26土壤碱化 土壤表层碱性盐逐渐积累、交换性钠离子饱和度逐渐增高的现象。 2.2.1.27土壤潜育化 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 使土体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2.2.1.28干旱 因大气、土壤、生理等原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2.2.1.29大气干旱 大气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低以及干热风等特殊气象原因造成植物缺水

26、的现象。 2.2.1.30土壤干旱 土壤水分不能满足植物根系吸收和正常蒸腾所需而造成的干旱。 2.2.1.31生理干旱 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例如,土壤溶液浓度过 高、土壤温度过低和土壤中严重缺氧等,都能使植物根系吸水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而致 缺水受害。 2.2.1.32旱情 干旱的发生发展情况和影响范围,以及作物受旱减产程度等的总称。 2.2.1.33墒情 作物根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2.2.1.34作物水分亏缺 作物吸水量小于腾发量,使体内水分不足,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现象。 2.2.1.35作物水势 作物各器官所含水分的势能,有根水势、茎水势、叶水

27、势。 2.2.1.36作物耐旱能力 作物承受干旱而不致造成明显减产的能力。 2.2.1.37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转变成水汽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2.1.38叶面积指数 农田单位面积上作物叶片一侧面积之和,也称叶面积系数 2.2.1.39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地球放射或输送能量的现象。 2.2.1.40热量平衡 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吸收的热量与释放、储存的热量所维持的均衡关系。 2.2.1.41积温 作物在其他生活因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完成生长发育周期所要求的日平均温度的总 和。 2.2.1.42露点温度 在气压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的条件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8、2.2.1.43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 2.2.1.44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与同一温度下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比值的百分数。 2.2.2作物需水 2.2.2.1作物生理需水 作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分。 2.2.2.2作物生态需水 调节和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水分。 2.2.2.3作物需水特性 作物对水量、水质、水温等的需求和反应的特性。 2.2.2.4作物需水临界期 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减产最大的时期。 2.2.2.5作物腾发量 作物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2.2.2.6参照作物腾发量 生长旺盛、高度整齐、不缺水而

29、且地面完全被覆盖的低矮青草地(草高815)的 腾发量,我国又称参照作物需水量。 2.2.2.7作物需水量 作物腾发量与构成作物体的水量之和。由于后者与前者相比甚小,实际应用中常以作物 腾发量代替作物需水量。 2.2.2.8作物-水生产函数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投入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2.2.9作物需水系数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蒸发蒸腾水量与收获的干物质量或产量之比。 2.2.2.10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 在地图上由作物需水量等值点的连线所形成的需水量分布图。 2.2.3灌溉制度 2.2.3.1灌溉制度 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 称

30、。 2.2.3.2作物灌水指标 确定适宜灌水时期的指标,包括土壤水分指标、作物形态指标、作物水分生理指标以及 气象指标等。 2.2.3.3灌水定额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或灌水深度。 2.2.3.4灌溉定额 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或灌水深度。 2.2.3.5泡田 水稻栽秧前进行的稻田灌水浸泡过程。 2.2.3.6烤田 在水稻分蘖末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并改善稻田土壤通气和温度条件,排干田面水层进行 晒田的过程。 2.2.3.7湿润灌溉 使稻田水分接近饱和,但不建立水层的灌水方式。 2.2.3.8稻田渗漏 水通过稻田田面和田埂产生的垂直和侧向渗透。 2.2.3.9稻田土壤氧化还原

31、电位 稻田土壤中存在的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之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所产生的电位值。 2.2.3.10稻田水量平衡 稻田来水量(降水、灌水)与去水量(蒸发、蒸腾、渗漏和排水)之间的平衡关系。 2.2.3.11旱田水量平衡 旱田土壤计划湿润层来水量(灌水、有效降水、地下水补给量)和去水量(蒸发、腾发、 排水、深层渗漏)。之间的平衡关系。 2.2.3.12土壤计划湿润层 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2.2.3.13深层渗漏 灌溉水或降水下渗到不能为作物利用的深层土壤的过程。 2.2.3.14地下水补给量 地下水借土壤毛管作用上升,补充到上层土壤,并能为作物利用的水量。 2.2.3.15有效降水 降

32、水量减去地表径流量及作物无法利用的深层渗漏水量。 2.2.3.16储水灌溉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储水于土壤,供作物生长期利用的灌溉方式。 2.2.3.17冬灌 土地封冻前对作物进行的灌溉。 2.2.3.18播前灌溉 为保证种子萌芽和苗期用水,在作物播种前进行的灌溉。 2.2.4灌溉用水量 2.2.4.1综合灌水定额 灌区内同一时期各种作物灌水定额按种植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2.2.4.2作物种植比例 各种灌溉作物种植面积与全区灌溉面积之比值。 2.2.4.3复种指数 全年内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和与耕地面积之比值。 2.2.4.4灌溉设计保证率 在工程设计使用期内,能保证正常灌溉供水年数所占的百

33、分数。 2.2.4.5抗旱天数 农作物生长期连续干旱时,灌溉工程能确保用水要求的天数 2.2.4.6灌溉设计典型年 灌溉工程设计中,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要求和来水、用水情况所选定的代表年份。 2.2.4.7灌溉用水过程线 以灌溉用水量或灌溉用水流量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成的柱状图。 2.2.4.8灌溉用水量 需从水源引入的灌溉水量,包括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灌溉的水量、渠系输水损失水量和田 间灌水损失水量。 2.2.4.9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 以年灌溉用水量为纵坐标,以其出现的频率为横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图,也称年灌溉用水 量的概率分布。 2.2.4.10灌水率(灌水模数)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

34、,也称灌水模数。2006-10-24 10:37 xfg3929农村水利技术术语22.3灌水技术 2.3.1灌水技术 2.3.1.1灌水技术 把渠道或管道中的水分配到田间各个地块对作物实施灌水的方式与技术措施,也称灌水 方法。 2.3.1.2灌水技术要素 地面灌溉中沟、畦规格,入沟(畦)流量及灌水持续时间和改水成数等的总称。 2.3.1.3灌水质量指标 灌水的均匀度、田间水的利用率及灌溉水贮存率的总称。 2.3.1.4灌水均匀度 灌溉范围内,田间土壤湿润的均匀程度。 2.3.1.5灌溉效率 单位流量在24 内能灌溉的面积。 2.3.1.6 沟灌 灌溉水流经作物行间垅沟,藉重力与毛管作用湿润土壤

35、的灌水方法。 2.3.1.7畦灌 灌溉水在规格畦田上的流动过程中,以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的灌水方法。 2.3.1.8漫灌 灌溉水在较大的田面上漫流,藉重力作用浸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2.3.1.9格田灌溉 灌溉水在格田中形成比较均匀的水层,以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的灌水方法。 2.3.1.10喷灌 利用专门灌溉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以均匀喷洒方式灌溉农田的方法。 2.3.1.11滴灌 利用专门灌溉设备,以水滴浸润土壤表面和作物根区的灌水方法。 2.3.1.12微喷灌 通过低压管道将水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并以微小水量喷洒在土壤表面的灌水方法。 2.3.1.13地下灌溉(渗灌) 借助工程设施将水送入地面以下

36、,并从缝隙或孔洞渗出,以浸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 2.3.1.14涌灌 在末级毛管上安装涌水设备,使灌溉水形成间歇小股水流,以浸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2.3.1.15雾灌 用直径为0.0.5 的雾状水滴进行喷洒灌溉的方法。 2.3.2畦灌 2.3.2.1畦田 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规格的长方形田块。 2.3.2.2畦埂 畦田两侧用以隔断水流,防止串畦跑水的土埂。 2.3.2.3入畦流量 进入畦田的流量,通常以单宽流量表示。 2.3.2.4畦宽 畦田的宽度。一般是当地农业机具宽度的整倍数。 2.3.2.5畦长 畦田的长度。与畦田的纵向比降、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入畦水量的大小有关。 2.3.2.6封口

37、根据灌水定额、土壤透水性、坡度等条件,切断畦田灌溉水流的相对长度。 2.3.2.7波涌灌溉 采用间歇交替方式向畦田或灌水沟放水,以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2.3.2.8水平畦灌 田间做成水平的畦,水以较大流量流入畦内,并均匀分布后由重力作用渗入根区的畦灌。 2.3.3沟灌 2.3.3.1灌水沟 在作物行间开挖的、用以实施灌溉的垅沟。 2.3.3.2入沟流量 进入灌水沟的流量,与土质、地面比降、沟形大小及灌水定额有关。 2.3.3.3细流沟灌 用细小流量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的沟灌。 2.3.3.4水平沟灌 用沟底水平、尾端有埂的沟蓄水并渗入土壤的沟灌。 2.3.3.5联通沟 沟尾不封闭,灌溉水在流动过程中湿润土壤的灌水沟。 2.3.3.6封闭沟 沟尾封闭,灌溉水在流动过程中及放水停止后渗入土壤的灌水沟。 2.3.3.7波形沟灌 灌水沟沿等高线方向呈波状布置的沟灌形式。灌水时,自垂直等高线的两相邻渠槽同时 向一条沟中引水进行灌溉,又称人字形沟灌。 2.3.3.8隔沟灌溉 顺序间隔一条灌水沟供水的节水型沟灌。 2.3.4喷灌 2.3.4.1喷灌技术 喷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技能、装备、方法及经验的总称。 2.3.4.2喷灌系统 由水源取水并加压后输送、分配到田间而实行喷洒灌溉的灌溉系统。 2.3.4.3喷灌工程 实现喷洒灌溉的工程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