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章概述(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134005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第一章概述(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基本内容概述【摘 要】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围绕商品的价值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其中包含价值的基本概念,价值量的确定,价值形式及价值的本质,因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决定,故而还讲到了劳动的相关内容及劳动两重性,同时还包括货币的由来、发展及其相关部分。【关键词】商品 劳动 货币 价值 两重性第一章 商品马克思指出“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而商品生产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才成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由此,只有运用从商品入手的逻辑方法,才能争取

2、的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而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马克思研究开始的巧妙之处。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商品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它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直接的,间接的,商品的有用性使得它存在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商品从质的方面(是什么?有什么用?)看,每一样物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用,即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量的方面(是多少?)看,为有用的物找到社会尺度,是历史的事情。使用价值的特点:1、有用性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故而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3、2、商品体的使用价值这一性质与人们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3、考虑使用价值时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4、使用价值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5、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6、在商品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 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的,价值是本质内容,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从此处,价值和价值实体表现为:1、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2、交换价值是各种物品包含的某种共同物的表现形

4、式。上文所说的“共同物”不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则剩下的便是劳动产品这个属性,由此,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时间就是商品的价值。社会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的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量,或者说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有:1、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价值量与劳动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

5、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对此观点,马克思提出了四点内容:1、非劳动产品的物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则不是商品;2、一物是劳动产品且有实用价值,但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需要,则不是商品;3、一物是商品则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而且“必须通过交换,到把它作为使用价值的人的手里”。4、一物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第二节 劳动两重性商品的两个因素是由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关键之处,而劳动的两重性可从以下几点看出: 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1、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总是有用的具体劳动。其中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

6、值来表现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简称为有用劳动;2、各种具体劳动的质的区别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各种使用价值包含不同质的有用劳动,也才能作为商品相互对立;3、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4、具体劳动不是所生产的物质的唯一来源,各种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和劳动的结合。 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是对各种劳动的具体形态及有用性质的抽象,即是人类肌肉、脑部等等的消耗;2、抽象劳动是简单劳动,即一般劳动,复杂劳动只是多倍的简单劳动;3、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在量方面也有作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两重性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反变化。“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

7、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消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商品必须具有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属性决定的,可以感知,但是价值客观存在却不可捉摸,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属性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交换关系才能探索价值的本质,货币的起源及本质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价值表现的两级: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X量商品A=Y量商品B,在此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商品的作用是不同的,A通过B表现自己的价

8、值,B是表现价值的材料。前一个物品呈相对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呈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但又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这里两种形式通过价值分配在等式两边的不同物品上,即同一个商品在同一价值表现中,不能具有这两种形式,且这两种形式互相排斥。 一个商品处于这两种形式中的哪一种取决于它是表现价值的商品还是被表现价值的商品。2.相对价值形式(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首先讨论质才能讨论量的问题。两个商品在当作价值量时是同性质的物。但在价值关系中,此两物所起作用不同,一者为等价物,一者为体现出的价值物。“一个商品的价值性质通过该商品与另一个商品的关系而显露出来。”此等价形式将不同

9、商品的不同劳动化作一般人类劳动。当一个商品与别的商品交换时,本身即表现了价值分析的结论,即商品A与商品B交换,就是商品A的价值体现。价值是A与B共有的东西,但又都不是A和B。马克思提出“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价值关系中,商品A作为价值体时,与商品B发生交换关系,此时B的使用价值表现了A的价值,这个价值具有相对价值形式。(2)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第一,价值形式不只表现价值,而且要表达一定量的价值。 第二,价值形式随两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所形成的影响,在等式X量商品A=Y量商品B的前提下,马克思将其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1:商品B价值不变,则商品A的相对价

10、值与A的价值成正比变化; 情况二:商品A的价值不变时,A的相对价值表现为在商品B上价值的增减,与B的价值形式成反比变化; 情况三:商品A与商品B的必要劳动量按同一比例及方向变化时,则其相对价值不变; 情况四:商品A和商品B的必要劳动量按同一方向但是变化程度不同,或者是按相反方向变化,则变化情况可由上述三种推得。 由此,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相对价值变化不同,相对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等价形式 马克思指出的“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的直接交换的形式”“商品的等价形式不包括价值的量的确定”,此话直接说明了等价形式的本质及性质,下面分析其特点。 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代表使用价值,处于等

11、价形式的商品代表价值,故使用价值成为了它的对立面; 作等价物的商品代表价值,它是抽象劳动的凝结物,作为商品,其又是某种具体劳动的产品,故具体劳动成为其作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的对立面; 作等价物的商品,生产它的具体劳动是私人劳动,但出现在等价形式上则是抽象劳动即成为社会形式的劳动,故私人劳动成为其代表的社会形式的劳动的对立面。 历史告诉我们,价值表现的的秘密只有在商品生产发达,并成为支配的社会关系时才会显现出来。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在分析上述之后,综合研究一下简单价值形式,分为以下几点: 简单价值形式表明商品的价值形式由商品价值的本性产生,而不是商品的价值由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产生,价值与价值

12、量是本质,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由其本性产生; 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是商品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的表现形式; 商品形式的发展是和价值形式的发展一致的; 简单价值形式并不充分,它是一种个别且特殊的价值形式,其会向更完整的形式发展。(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更充分的形式,其将商品的个别价值转化成可以不断增加的简单价值的系列,将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一系列商品上。 扩大的相对价值在质方面呈现了: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与其他商品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通过价值形式与整个商品世界发生社会关系;其价值与其表现的使用价

13、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关系。 扩大的相对价值在量方面呈现了:根据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与其他商品交换的比例,其价值量被表现的更充分;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2.特殊的等价形式 在与其他商品交换时,所有用来交换的商品都充当等价物,即都充当价值。 马克思犀利地指出了特殊等价形式的特点有:“每一种这样的商品的一定的自然形式,现在都成为一个特殊的等价形式,与其他许多特殊等价形式并列”,另外,包含于商品的多样的具体劳动是抽象的人类劳动的特殊表现形式。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相对价值上 相对价值表现没有完成,因为表现系列无法终止;一种商品有着不相关且不同种类的价值表现,故商品价值表现太杂乱;每种

14、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是各不相同的价值表现系列。其相对的等价形式上 无数特殊等价形式并存且互相排斥,故等价形式多种且有限;每种特殊等价物包含一定的具体劳动,它只是人类劳动的特殊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扩大的价值形式会发展为一般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相对前两个价值形式来看,性质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对价值形式来看 第一,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是简单的且共同的,故而它是一般的; 第二,每个商品生产者可以用自己生产商品换得所需商品,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才真正的使商品作为价值互相发生关系; 第三,商品的价值对象性是这些物品的社会性,故一般价值形式必须

15、为社会所公认形式; 第四,一般价值形式使一切商品在价值上相同,故可以互相比较价值量。等价形式来看 第一,等价物商品成为了一般等价物,不再特殊; 第二,等价物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的价值形态,故能与一切商品交换; 第三,等价物商品的自然形式是一切人类劳动的可见化身; 第四,相应的,生产等价物商品的私人劳动与其他一切劳动等同,而生产等价物商品的具体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的一般表现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将商品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一切商品都可用同一等价物表现其价值,故都有完全统一的表现,一般价值形式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价值形式的两级统一;价值形式的两级对立,

16、此对立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一般等价形式是价值的一种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历史中,处于一般等价形式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同;一般等价形式和特殊商品社会地位结合后,此特殊商品便是货币商品。(四)货币形式1.货币是固定的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故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时,本质没有变化;2.当商品取得一般等价物的独占地位时,其成为货币商品,一般等价形式转为货币形式;3.一个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表现在充当货币的商品上成了货币形式,商品的价格即为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4.历史表明,简单的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萌芽。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价值的本

17、质是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人与人的关系,此掩盖在物之下。(一)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来源 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对商品有着错误观念。其实商品的神秘性,不是由使用价值产生,也不是由价值实体劳动发生,而是从它的价值方面发生,或者说商品形式本身发生的。商品拜物教将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看做物与物间的关系,其对于商品的歪曲想法被马克思称为商品拜物教,其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即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特有的社会性质。(二)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 劳动二重性所表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引出了人们的幻觉,人们将劳动产品交换时不清楚此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无法消除幻觉的,价值量在交换过程逐渐固定的过程中造成了物支配人的假

18、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它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掩盖,人们将商品生产的社会关系看作是货币本身的属性,种种表明商品拜物教实际反映了商品生产的社会的一种社会意识。(三)商品拜物教在无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不存在 鲁滨逊的劳动是其个人的活动形态;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的劳动关系是人之间的关系体现的;在自给自足的生产里,劳动是家庭总劳动的一部分而已;而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对劳动的理解都是简单明了的;由历史推测,商品拜物教会随着商品生产关系的消失而消失。(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陷入商品拜物教的幻觉的情况 古典经济学对商品价值量及价值分析并不完全,没有理解到商品的历史性;资产阶级学者有着资产阶级唯心史

19、观,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商品拜物教观念横行,他们不能将现实关系正确理解。第二章 交换过程 私有制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者彼此发生一种社会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只能在交换中解决,交换对于商品而言是必要的。 交换过程既是个人过程也是社会过程,但又不可能对于一切商品所有者只是个人过程,同时又只是一般的社会过程,此矛盾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表现,会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 交换的发展过程即为货币形成过程: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直接的商品交换时期,物因为交换所以才是商品;商品交换发展时期,人们逐渐习惯此方式,并且对于不同商品有了相应的价值量交换;商品所有者比较商品

20、时,第三种商品成为了一般等价物,货币逐渐形成,而最适合此职能的商品就是贵金属;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价值尺度,每一件是一样的物质,且应该便于分割合并,只能有量的差别。货币是一般商品,使用价值有二重性;交换过程所给予货币的不是其价值,而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价值,货币的价值量在并没有得到表现。商品被当做货币并不是它的自然属性,成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关系及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让它成为交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第一节 价值尺度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 货币为商品世界的任一商品表现了其价值,是商品内在的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由货币表现,即为价格

21、,货币本身没有价格。商品的价格表现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由实际货币材料决定,譬如金和银。2.货币标准 价格标准(货币标准)由价值尺度的职能衍生,是确定的金属单位,其用确定的金属(或其他)来确定商品价值的金属(或其他)的分量,货币的价值变动不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值改变。 价格是相对价值的一种形态,其变动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决定。3.商品价格形式 马克思就价格形式做过以下分析:随着历史进程,金属重量的货币名称和其普通重量名称分离,货币标准逐渐成为了习惯及法律条例;货币的名称藏住了商品价值关系,货币越发神秘;商品的价格形式下,商品价值量和价值不一致甚至偏离的情况可能发生;非商品的东西也可能有价格,价格

22、不完全表现价值。第二节 流通手段(a)商品的形态变化 1.商品交换过程实现商品的形态变化 商品的形态变化是在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中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价格上,货币为交换价值,同对立的商品发生关系,商品是独立的形式;商品的交换过程为:商品货币商品。商品形态变化实际是为买而卖的过程。2.商品卖(WG)的过程 商品通过此过程在货币上取得一般的等价形式,但此过程是困难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分工使得生产者独立,他们无法正确估计社会的需要,以下假定此过程发生;对于一个所有者来说是货币代替商品,则对于另一所有者而言是商品代替货币,故买和卖总是同时进行,货币和商品总是有形态的相互转变。3.商品买(GW)的

23、过程 货币可以与商品世界任一商品交换,故此过程很容易,价格是货币的限度;买同时也在卖,但购买所得的货币总额可以拆为多次购买。4.商品的总形态变化 商品所有者的两个相反的社会过程由对立的买者和卖者体现,两种形态对立但可以不同时的出现在同一人身上;商品形态变化的此两个对立过程组成了商品的循环,而各个循环便形成了商品的流通。5.简单商品流通解决了物物交换的问题,但又有新的危机 (b)货币的流通 1.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不断地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即为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的性质本身掩盖了货币运动是商品运动的表现的实质,货币只是一种流通手段,其背后仍然是商品的不断交错变化。 2.货币

24、的流通量由相应的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而决定商品价格总额的两个要素为商品总量和其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表现。 货币流通表现商品流通过程,“流通中的全部同名货币的总流通次数提供了每个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或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其中货币流通速度由物质变换的速度决定。 在商品价值总额与商品形态变化平均速度已知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量取决于货币本身价值,商品价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c)铸币,价值符号1.铸币 货币的铸币形式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其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并不相符,铸币逐渐成为价值符号,实际可以用其他象征来代替。2.纸币纸币只是代表金,以贵金属

25、的流通规律为基础,其他任何符号也可以如纸币替代作为流通手段的贵金属。第三节 货币(a)货币贮藏 随着人们保留商品第一形态产物的必要性发展,商品形态变化系列中断,流通货币转为贮藏货币,另外,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它能化为任何商品,然而货币是有限的,因此货币贮藏流行起来。 货币贮藏同时可以调节货币流通量,使其与商品流通需要相适应,它会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而发展。(b)支付手段 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得货币成为支付手段;买者和卖者逐渐有了债务关系;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实际参与了流通,由买家到了卖家手里 支付手段的必要量及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之后的货币流通必要量,其中,支付手段的货币必要量由支付手段的流通速

26、度(决定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连锁关系及各种不同支付手段的新杠杆)决定。 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导致了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支付手段的职能增加后,货币流通规律表现上更为复杂。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后,信用货币产生;商品生产逐渐发展后,货币此职能将扩大范围,越出商品流通;周期性支付所需的货币量与支付期限成正比变化。(c)世界货币世界贸易中,各国商品互相被当做价值对待,货币在世界市场上,需要能被当做抽象人类劳动的一般商品发生作用,世界货币由此产生。世界货币充当一般支付手段,用此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也是财富的象征。为了世界市场的流通,各国要进行货币贮藏,其中,金银的流动是二重的,黄金储备限制在不超过其最低限度内。参考文献:【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2】 张衔,资本论第一卷讲义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