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文学表达(共2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1337127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文学表达(共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文学表达(共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文学表达(共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文学表达(共2页).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上编 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古代中国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传统造成中国人重视现实生活,漠视彼岸存在这样一种特点。这种特点影响到了历史传统中的一部分文学,从而使得它带上明显的现实特征和世俗痕迹,并成为一种中国的文学传统。吉川幸次郎:对汉民族来说,有价值的是从感觉世界带来的既有现实,汉民族从不把他们的信仰建立在不能从感觉世界带来的空想上面。正如中国人被誉为是现实的国民那样,他们认为被现实的感觉的客观实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现实而不是空想之中,才有陶冶人情操的美好之物,正因为如此,这种哲学决定了将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文学的表达素材,并以此为文学传统第一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2、与文学表达 西方的哲学家将自然与人对立,强调自然与人的分裂,所谓“主客二分”,并且将重点放在人。古代的中国人把自然视为与人统一的东西,不是消极被动的合作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合作者,可以和人相往还,相酬答。中国人把自然看做人的朋友,可以寄托自己情怀意志,可以体现人品德追求的东西。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西方人对此感到好奇并赞叹。 日本汉学家小尾郊一说,中国人认为,只有在自然中才是人的安居之地,只有在自然中才存在着真正的美。宗白华先生说,因为中国人是由农业进步于文化,对大自然是不割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的态度。美国汉学家刘若愚说,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在中国的诗歌正如在中国的哲学中一样,

3、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人看起来,自然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人不过是自然的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在写诗的时候,让自然的主动发声,把人的行为降到最低。自然在西方人眼中自然是科学的对象、体育的对象,用逻辑将自身、感情与自然排列起来。而在中国人看起来,自然是文学的对象、艺术的对象、美的对象、诗的对象。 西方人以人为中心,故关注人,而中国人是融于自然,所以更加关注自然。 一、自然与人生的契合在中国,自然与人生的契合体现为两点:1.突出强调人的生命变化与自然变化的同一性传统诗人在抒发人生感慨的时候会伴随对自然变化的描写,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使得对人生的描写体现了一种合法性、必然性。2.突出强调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

4、的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并不是任何自然的对立,而是在服从同样的规律的时候,人与自然有不同。自然是永恒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人生是短促的,连一个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哲学地来看,自然并非永恒的,人生也不是一去不复返;但是文人不是哲学家,而且生命对个人言,是短暂的,以个体的生命与整体的自然作对比。正是因为这种对比,使得人消尽了干云的豪气。二、托物与移情基于这样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于是中国文人经常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自然上,这种方式叫做感情误置,在西方叫做移情。由于移情的作用,主体和客体也不存在了,人的美感不再是对客观物体的感受,而是对主观意识的认识。由于古人习惯于拉来自然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对立,使得纯然

5、描写景物的作品不被看好。这一点就造就了汉赋并不被重视。而由此,中国创造了赋比兴,而比与兴后来成为主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的所比与所兴之物都是自然之物,而且,所比所兴之物不一定存在,只是一个象征。三、物我消泯基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文人在描写自然与人事的时候,经常消泯自然与人之间的界限,自然与人之间的描写不需要任何的过渡。西方的汉语学家高友工和梅祖麟说,对于一个中国的读者,把秋风落叶和悲苦分开只是一种逻辑的可能,而西方的读者则不能理解。而与这一点相联系,中国古代诗人经常把自然当人看,直接用第二人称称呼。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可以想象着自然可以说话。上面两者还是颇为外在,人和自然不仅没有外在的距离,在内心上人与自然也没有距离。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就是指移情,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就是指人处于一种物化、寂然的状态,就是指人的主观不能太强烈,排除心中的偏见、知见。西方人讲物我二分,而中国人将完全融入自然、消除物我之间的任何区别作为最高境界,这一点是非常不同的。而在西方“距离说”中,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要保持距离,有距离的快感才是美的。而中国人恰恰要消除人与自然的距离,可能人与自然是存在空间距离,但是不存在心理距离的,因为古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物我合一的观念下,自然成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所谓“新诗满眼不能裁”、“忽有好句生眼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