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日本的启示-马吟秋.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328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日本的启示-马吟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型期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日本的启示-马吟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期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日本的启示-马吟秋.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研究转型期中国 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日本的启示马吟秋,马璨婧(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23)探索【摘 要】伴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教育已全面深入与国际接轨。改革“双能”国际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转型期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通过辨析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借鉴日本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中国应立足全球化视野,明确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强化校企协同合作,完善配套评价体制层次性、体系性的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关键词】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日本【中图分类号】G649【文章编号】10038418(2017)08007103【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2、13236jcnkijshe201708019【作者简介】 马吟秋(1959一),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马璨婧(1985一),女,江苏南京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研究院研究员,日本国立筑波大学教育学博士。一、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传统的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及国际关系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学院中,注重的是语言与交际文化的培养。随着跨出国门,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趋于全能型。学者对国际型人才界定视角变得多角度多维度,形成了立体的多重指标与考核标准。应该怎样理解国际型人才?从知识结构上描述是:具有国际

3、化意识和胸怀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加拿大教育学学者Knight认为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即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之中的过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指出大学培养国际型人才大致涉及以下四大范畴:一是活动方法(课程改革、人员交流、技术援助、合作研究);二是能力方法(新技能、态度、知识);三是精神气质方法(跨文化、国际观点、首创性);四是过程方法(将国际的维度融入高校的各项功能)。同济大学国际教育评估与专业资格研究所顾问、教授毕家驹着眼于大学国际人才培养机制,认为其核心包括管

4、理方面(按世界各国大学之通例办学)、教育方面(培养全球化世界中的优秀人才)、研究方面(与世界上的科学家进行平等交流)、教学方面(易读性:各国大学互相读懂对方教育文件;可比性:彼此能将学分等教育的量进行比较;相容性:彼此能对教育的质进行评价、推行认证制度;透明性:彼此公开教育消息、开放招生)等。郑秀华从欧盟官方出资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Erasmus Mundus受到启发,提出国际型人才培养需要积极促进国内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间、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根据需求共同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的国际型人才,同时强调人才的市场及企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及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培养信息搜集整理及计算机能力必不可

5、少1。综上所述,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大多数的谈论基于大学层面,处在自我摸索状态。关于培养途径和模式,缺乏政策纲领性指导以及系统性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二、日本国际型人才培养战略与模式日本是较早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达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注重培养“能够在世界生存的日本国民”。随着全球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日本政府已把国际型人才培养正式列入高等教育改革计划。1强化留学生教育体制,营造国际化交流环境。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国际化基地建设(G30)”项目,该计划拟建设30所国际化试点基地院校,政府在5年内给予必要的经费援助,对应于各大学创建具有特色的高品质

6、教育以及为留学生提供宽松环境。主要措施有大幅增加英语授课比例与外籍教员人数的比例,使留学生通过英语授课取得学位成为可能。各大学可以提出申请,由特设的国际化基地建设项目委员会负71万方数据江苏高教2017年第8期责审查、评价。留学生的规模以及是否设有使用英语取得学位的课程和设有海外共同利用事务所(美国、中国除外)等是当选的必要条件2。第一批13所大学于2009年7月确定。主要包括东京大学在内的7所国立大学和庆应义塾的6所私立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最终目标为:强化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在为留学生提供具有魅力、高水准的教育的同时,通过与留学生的“切磋琢磨”,营造出日本学生与留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勉

7、励的环境,培养能够活跃于国际社会的人才。2建设与国际型大学匹配的不同层次国际型人才培养体制。为提升高校国际知名度,近几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贯通国公私立大学教育再兴工程”,重点强调“促进建设卓越的教育研究基地”,旨在“形成引领世界的教育基地”。为达成这一目标,重点确立了“博士课程教育引导计划”“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大学的世界拓展能力强化计划”“形成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实践教育网络化”等举措3。其中,建立“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主要贯彻实施“超级国际化大学建设支援”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型人才培养支援”两大项目。意在通过深入实施“加速与世界顶级大学交流的人事教务体制改革”促进大学国际

8、化管理体制、教务体制改革,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和国际适应性,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国际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并非单独进行,而是与超级国际化大学建设配套推进,整体推行:(1)超级国际化大学建设支援。这一项目可以看作是G30项目的延伸,通过对大学进行分类援助,尝试进一步深化大学改革,并通过与海外杰出大学的合作彻底推进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根据2014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核公布的名单,共有37所大学成为“超级国际化大学”。这37所大学被划分为“顶尖型”和“国际化引领型”两类。“顶尖型”包含了13所高校,基本由G30项目人选高校发展而来,目标是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

9、国际化引领型”包含了24所大学,其任务是在各校现有基础上,继续推动日本本土高校的国际化。(2)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型人才培养支援。2011年,日本产业经济省在国际人才培养推进会议中期报告中总结出“国际型人才”必备基本三要素:一是语言能力、交流能力;二是主体性、积极性,挑战精神、合作性、灵活性,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及作为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除此之外,还包含作为现代社会公认人才所需必要条72件,即广泛的通识教育基础与深入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公共性与伦理价值观,媒介认知能力等。201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启动培养推动经济发展国际型人才支援计划

10、,拟招募40所大学重点进行财政拨款。其目的在于克服青年一代“内化志向”,以提高国际产业竞争能力、强化国家之间联系为基础,培养能够活跃于国际舞台、积极应对国际挑战的人才。对申请学校也分为“全面培养型(type A)”与“特色培养型(type B)”进行分类拨款。具体审核标准主要包含:大学国际化战略与教育课程的国际通用性、具有校际特色国际型人才资质培养的合理机制、提升教师国际化教育能力的机制、促进日本学生留学的完善体制、入学至毕业为止的系统性语言培训机制、学校达成目标的推进体制、准备状况与资金的合理分配。共有42所大学被审核通过,参与培养国际型人才计划。“全面培养型(type A)”包括北海道大学

11、等10所大学;“特色培养型(type B)”包括筑波大学等32所大学“。各大学相继结合本校情况制定了具有特色的发展策略与目标。如作为“全面培养型(type A)”人选的北海道大学,对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新渡户学院”项目的实施。2014年,学校从全校12个院系大一新生中抽选200人参与该项目,意在提高学生“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能力,培养“具有国际问题解决能力,具备自我审查力与责任感,在国际社会中有引导能力的民族型人才”。此外,北海道大学坚持发展“产业人才培养”的特色,通过北海道大学同学会这一渠道,邀请各行业毕业生积极策划和参与“学院之友”活动,以集训、演讲等活动方式参与“新渡户学院”

12、学生的职业规划。同时学校积极开设“企业实习”“企业义工”以及“现场演习”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力。与北海道大学的定位不同,入选“特色培养型(type B)”的筑波大学对国际型人才的定义为:掌握活跃在国际社会的深层素养及沟通能力的同时,精通世界新兴国家、地域的社会文化,能精确提炼出其地方性需求且能现场解决问题之。此外,为培养“产业人才”,筑波大学推行“地域研究改革学位项目”,此项目积极开设学习新兴国家经济与商务的global south以及培养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当地语言等课程,通过促进学生参加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培训、当地日本企业与国际合作组织的实习、参与现场调查等方式培养在企万方数

13、据教学研究业以及政府机关能立即发挥作用的人才5。3建设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42所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国际型人才培养计划的中期评价报告。从整个计划的推进进程来看,报告总结了大学在进一步推进英语化教学同时,致力于网络活用,促进了教育内容可视化;大学与企业及政府组织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并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项目;形成并完善了外籍教师教育能力考察及意见反馈等机制;完善配备国际办公室协调专员、定期开展日本学生留学前讲座及设立留学中紧急事件处理部门等管理体制;外籍留学生以及日本出国留学生比率稳步提升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三、日本高教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立足全球化视

14、野,明确国家层面政策导向。日本从全球化视角着眼,把国际型人才培养置于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总体推进的背景之下,在政府层面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战略,且资助金额数量巨大。不难看出日本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的决心。我们也应把国际型人才培养放置在国际背景中,以“立足本土文化,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化理念、思维与行为方式,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专门技能知识和资格的同时富有一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从国家政策层面思考我国国际型人才培养战略。要立足于我国国情,树立开放、创新的发展观念,在明确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型人才”内涵与战略规划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2层次性、体系性建设国际

15、型人才培养模式。日本文部科学省为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采取“对入选高校进行分类援助,根据不同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的实施策略。这一策略目的性明确,利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重点资源,充分发挥其特色,培养多样化、各有所长的国际型人才。这种做法避免了重复投资,有利于集中优势,大大提高了援助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高等学校数量庞大的中国,更应吸取日本的经验,结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规划,设定多样化援助模式,刺激与帮助高校深化国际型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建立层次性、体系性的培养模式。同时,加强审计与监管,以保证各层次、各类型高校高效利用资金,推动国际型人才培养战略有效实施。3强化校企协同国际型人才培养。在

16、中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企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然而,我国多年来一直奉行政府主导下校企合作,由于概念的模糊和制度、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产业、大学合作创新的局面。反观日本,具有悠久的产学官合作历史,从明治维新初期开始就呈现萌芽状态。文部科学省2012年以来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目标培养国际型人才,在各学校的实践当中,“产业人才培养”更是作为重点项目在推进,体现出日本政府与各校十分注重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意向。如何推行并有效强化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也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4配套评价体系的建设。配套评价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更加高效的国际型人才培养体系

17、的形成和完善。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实施国际型人才培养战略过程中从政策层面定义了“国际型人才”,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同时专设部门对各大学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跟踪评价、分析与意见反馈,形成了促进战略有效实施的良性循环。我国在构建国际型人才培养战略时,评价体系的完善不可忽视。“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注重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6,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分析与借鉴日本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的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对丰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立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郑秀华,刘莎,吕建国,杨浩浅谈国际型人才培

18、养参加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的一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10(1):i16一120E2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以“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为例口比较教育研究,2010(10):35393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24年度少口一,L,人材育成推遣事紫Jo揉捉事棠泱定c=,)o、【EBOL(20120924)http:wwwmextgojpbmenuhoudou24091326068htmE4日本文部科学省经济社会刃凳展老牵引(C于尢k、尢)亨为少口-j,lp人材育成支援J中嗣秤俩结果忙o o、-CEBOL(2015 03一01)http:wwwmextgojpamenukoutou

19、kaikakusekaitenkai1355816htmEs日本学衍振舆会平成24年度少口一,p人材育成推遥事桨揉捉事棠概要及矿佃别謇查结果(夕4 7A:全学推造型少f 70B:特色型)EBOL(20130301)http:wwwjspsgoJPJgjinzaih24一kekkasaitakuhtml6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EBOLI(201506 07)http:moegovcns78A16A16ztzlztzlkjs2011kjs2011zcjd201512t20151202222323html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GLl07)。(责任编辑朱旗)73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