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三总结 必修3必记学问归纳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干脆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 +的大小
2、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 度是 0.9% 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稳态 (1)概念:(相对稳定的状态)课本P8(2)意义:课本P9 (3)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一、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定义在课本P16(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组成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
3、神经元细胞体汇合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放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汲取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 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
4、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 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限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整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5、: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整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整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整,这就是激素调整。 注 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调整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整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垂体
6、 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 限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加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参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整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整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性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其次性征等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其次性征 调整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
7、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整:(负反馈) 血糖上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上升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削减(三多一少) 防治:调整限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三、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
8、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课本P28) (二)体温调整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缘由: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整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整过程: (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削减(削减散热)、 骨骼肌惊慌性增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燥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
9、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整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整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整(细胞外液渗透压调整):(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削减 总结:水分调整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下,通过
10、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 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从而使排尿量削减。 (四)无机盐平衡的调整 1、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须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人体须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 等 4、无机盐调整:(负反馈) 过程:血钾上升、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上升 总结:无机盐调整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
11、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 调整。反馈调整是生命系统中特别普遍的调整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整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 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供应能 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整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
12、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分: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分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 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
13、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卫作用。第一 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其次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 体歼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干脆接触靶细胞歼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留意其区分)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 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
14、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整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整剂。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匀称型、随机型、聚集型。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等,描述、说明和预料种群数量的改变,经常须要建立数学模型。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1、探讨种群数量改变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爱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15、挽救和复原濒危动物种群。 32、自然界中的确有类似细菌在志向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假如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 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3、种群经过肯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肯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肯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
16、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改变、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 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 镶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 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4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
17、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养分结 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养分级。 4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淌和信息传递。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4、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成的困难养分结构,就是食物网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 46、能量流淌的特点:单向不行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47、探讨能量流淌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 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关系,使能
18、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 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削减环境污染。 49、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0、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5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磁力等)、化学信
19、息(植物的生物碱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信息素)、行为信息。 5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5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概括为: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整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延长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人工控 制光周期,早熟高产);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20、,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55、目前限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5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7、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不是无限的。 58、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 59、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整。 6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改变、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 染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1、生物圈内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21、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 物多样性。 6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干脆价值。 63、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爱护、迁地爱护、加强法制教化和管理。 64、就地爱护:是指在原地对被爱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爱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 65、迁地爱护:是指把爱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特地爱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 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亡的物种供应最终的生存机会。 66、爱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限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等。 67、爱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
22、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6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将来几代人须要的状况下,满意我们这代人的须要”,它追求的是自 然、经济、社会的长久而协调的发展。 69、设计试验的三步曲:共性处理(留意分组、编号)、变量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结果处理(要给出可 操作定义,即衡量因变量的方法)。 (中学生物必修三总结) 中学生物必修三总结 中学生物选修三总结 中学生物资料选修三总结 中学生物必修1教案 中学生物必修二书目 中学生物必修二教案 中学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 中学生物必修三神经调整训练总结 中学生物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