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2课时课件 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2课时课件 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对其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与乡村景观相比,城市景观结构复杂,建筑密集,受第二、三产业影响更大。地域文化在城巿景观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布局、城市色彩等方面。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很多城市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如广场、教堂和街道等。这些城市多建于中世纪,受神学思想的影响,在建造城市时,往往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元素。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
2、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郊区建筑物高度很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尤其是都城,一般都有二重或三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民居建筑多面南背北,正门多为南门。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这些地域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巨大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景观。 城市中的园林建筑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
3、均衡对称,直率敞朗。 地域文化对是长期的。例如,洪涝灾害多发地区的人们学会了建造高地基房屋。即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方,仍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因为这种风格已经成为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轻易改变。阅读与地域文化 色彩是体现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城市景观的色彩体现城市的个性。地域文化对一个城市主色调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无锡主色调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烘托着“江南古韵”和“太湖感觉”的主题。温州以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调,提出“山水意蕴、暖色粉彩”意象成都以复合灰为城市主色调.“淡妆”意象,体现休闲从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以暖色系为主色调以“米黄+白”作为
4、城市的基调色体现气候特点与哈尔滨传统建筑特色的结合。京都以本地古建筑群色彩为基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为主色调,既映衬着千年古都的气质.又体现着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宏气势。 成都宽窄巷子:外观呈现灰色,体现休闲从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 罗马老城区: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代表着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案例研究 徽州文化| 徽州古称新安郡,今大部分地区属安徽省黄山市。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经元朝的发展,明清时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商业、理学、医学、戏剧、版画,篆刻、雕刻和建筑等很多领域形
5、成了独特的风格,徽菜、徽州茶道和徽州方言等也独具一格。 徽州人由移民而来。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较大规模地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中原文化,尤其是宋朝时期,由于北方金人不断南侵,临安(今杭州)成为南宋王朝的京城。徽州靠近临安,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崛起。 徽州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地瘠,粮食不能自给。随着迁入人口的增加,“天下之民寄命于农, 徽民寄命于商”。明中叶以后,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增多,传统的抑商政策开始削弱,商人的地位有所上升,商帮开始出现,徽商便是徽籍人的商帮。清时,徽州商帮跃为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其中尤以盐商、木商、茶商、典当商四项为最盛
6、,徽商经营面向全国,远涉海外。徽商对徽州文化影响极大。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徽商为徽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没有徽商就不会有如此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商作为当时中国一代封建商帮,注重贾儒结合、贾官结合,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和乡缘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徽商致富还乡,争相在家乡兴建土木,如建住宅、兴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和寺庙及修桥补路等。现徽州境内保存着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一道被誉为“古建三绝”。 徽州的地理环境具有“群山环抱,盆地居中”的地形结构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利于保持区域内部人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尽管有以新安江为
7、主干流纵横便利的水系,保持与外界联系,但总的来说,这种盆地环境强化了地域文化特色。 济南老火车站是指“津浦铁路济南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日耳曼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记载于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当年它和德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济南公共建筑)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济南老火车站的命运1992年3月,虽受到济南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对,山东省济南市和国家铁路部门仍落实了老车站拆除方案。2010年的两会提案中,有委员关于复建济南“老火车站”的建议令人关注。济南老火车站的这一实例令你有什么感想?谈一谈你对城市发展和地域文化保护的看法。 济南老火车站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它影响了济南市的发展。济南市的一位考古研究人说“济南老火车站见证了悠悠岁月,它是一段可以触摸的立体历史”。城市老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代表,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老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如今,许多城市的面貌大同小异。 因此,突出城市个性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