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 今年各地依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06年全省百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精神,逐级举荐产生了百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其中南昌新建县松湖中心卫生院钱青兵等五名院长经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评比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殊荣。为了展示他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风采,受省卫生厅托付,江西卫生报派记者到全省各地市分别采访了11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长,从本期起先,本报特开设“农夫群众的好院长”专栏予以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希望全省广阔农村卫生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扎根农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保障农夫群众的健康做出
2、新贡献。 青春无悔书华章 记江西省新建县松湖中心卫生院院长钱青兵 本报记者 徐雅金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新建县松湖镇中心卫生院长钱青兵,在卫 编者按 生院一干就是28年。28年里,经他诊治的村民不计其数,他以赤子之心,把人生最美妙的时间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最近,他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2006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荣 誉称号。 卫生院发展的领头雁 1998年松湖中心卫生院遭受百年大洪涝灾难,门诊大楼破损严峻,已成危房,住院部杂草丛生,用电设施损坏,制剂室关门,卫生院门头 围墙倒塌,医疗纠纷接连不断,业务收入急剧下降,卫生院处于人心浮动、入不敷出的窘境。依据这一状况,上级部门确定
3、在该院进行职工民主选举院长,在这个时候钱青兵被职工们推选为卫生院长。 面对一个脏、乱、差的烂摊子,钱青兵上任伊始就暗下决心,一切从零做起,带领全院职工努力奋斗,力争用最短的时间使卫生院重新焕发朝气。卫生院要发展,先要搞好卫生院基础建设。他就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他通过向卫生厅要一些、借贷一些、自筹一些资金的方式,争取到资金120多万,对中心卫生院的门诊部、住院部进行彻底改建。当时镇政府批了一块地给松湖卫生院,而那块地以前都是当地村民的田地,于是在修建期间,村民常常到钱青兵家里吵闹问他要土地补偿,并阻饶工程的进展,有的村民三天三夜守在他家门口,还有的甚至踢他家的门,拿刀威逼他。面对这种种困难,钱青
4、兵只说了一句话:假如建不起这个卫生院,我这个院长就不当了。最终在2001年,一栋占地900平方米崭新门诊大楼呈现在人们眼前。院内绿树成荫,花坛草地,病房内洋溢着温馨与安详,卫生院新建了放射机房、手术室、妇产科、冲水式的卫生间,重建了卫生院食堂、发电机房、卫生院门头及围墙,重新架设了用电专线,更新了病床、办公设备、已经发电设备,卫生院环境貌面貌一新。 钱青兵在卫生院的起步中却发挥了很大作用。他提出“发展卫生院,改善职工生活”的办院方针,制订了五年发展安排,即:一年稳定,二年起步,三年改观,四年振兴,五年发展。他还大刀阔斧改革人事安排制度,打破原来的大锅饭,建立敏捷、科学的管理机制,安排向临床一
5、线倾斜,将综合目标管理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按劳安排,多劳多得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阔职工主动性。在他上任后的一年,卫生院业务收入达到126万元,比1998年增加了67.5%,2006年1-9月业务总收入达206.8万元,预料2006年业务收入可达到320万余元,比1998年增收244.8万元。 农夫贴心的好医生 在松湖镇,人们可以不相识镇长、书记,却不会不相识钱院长。他吃、住都在卫生院,把卫生院当成了自己家,凡是有疑难危重的急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假日夜晚,他都会刚好赶到急症室。钱院长给记者讲解并描述了他一天的工作时辰表:每天早上7:30来到医院,主持召开每天的晨会,在会上总结前一天的工作,
6、布臵当天的工作, 8点准时查房,不但查看自己的病人,还要把妇产科、外科、全部的住院病人都查看一遍。9点起先在科室坐诊,始终要到中午12点,有时候中午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坐门诊。下午2点到5点接着坐诊、写病历,晚上6点下班,到了晚上,他依旧不放心病人,去病房查看完后,才放心回到家里。卫生院的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李国友说:“钱院长几乎是没有休息日,24小时随叫随到。” 记者发觉,就是在钱院长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分钟,依旧还是忙着给病人看病。 看到农夫生活困难,无钱看病,这时钱青兵总会伸出援手,为困难的群众减免医药费。记得2005年上半年,有一位丰城圳头乡甘家村的农夫,他的妻子患上子宫肌瘤,须要做手术,他家
7、里特别窘迫,家徒四壁。由于甘家村离卫生院很远,中午他在病房照看他的妻子,下午就回 家去。晚上钱院长主动担当起照看他妻子的责任,打饭、送水都是钱院长一个人做。见他妻子连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钱院长又从家里拿了些衣服送给他们。做完手术后,卫生院总共给这位农夫减免了600多元。这位农夫激烈地说:“钱院长不止救了我妻子,还救了我们全家人呀!” 今年钱青兵因为工作精彩,医术精湛,可以调到县级医院工作,听说钱院长要走了,四周的村民纷纷跑来问:“钱院长,听说你要走了,是真的吗,我们舍不得你啊。”经过一番思索后,他放弃了到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接着留在松湖卫生院工作。他说:“在这里生活了28年,已经和这里
8、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像自家人一样,我舍不下这里的家人,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老百姓也更须要我这样的医生。 如今,由钱青兵亲自栽下的那棵樟树已经长得超过了房顶。樟树是他1978年刚到卫生院工作时栽下的,一晃28年过去了,这棵樟树见证着钱青兵为卫生院发展所做出的一切。这位朴实无华、长年扎根劳碌在基层一线的乡镇卫生院长,谋发展、搞创新、医民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果。为了便利农夫就医需求,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他在松湖镇卫生院付出了常人不可思议的努力,最终使这所贫困、落后的乡卫生院旧貌换新颜,实现了一级甲等医院管理目标。 “这个院长值得信任” 记贵溪市志光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冬生 贵
9、溪志光镇是一个以英雄命名的乡镇,在这块洒满英雄热血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乡镇卫生院长,1994年毕业放弃留城呆在大医院里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农村,为农夫服务,成为当年唯一一个留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专生;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奋勉图强,注意抓好卫生院硬件建设,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三年间,使这个卫生院成为了贵溪市乡镇卫生院的排头兵。2006年他又荣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长”,他就是贵溪市志光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冬生。 群众称他是一把“快刀手” 医生的天职就是解除病人的苦痛,这须要精湛的医术作后盾。经过10多年的临床工作,江冬生深深体会到,只要一天不学习就有不适应的感觉。为此,他一方面仔细学习业务理
10、论学问,注意学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近期疾病流行动态报道、药品学问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自费订阅有关医学杂志。另一方面更注意向实践学习,深化了解当地疾史,大量接触病人,虚心向老医生请教,为不断提高诊断精确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到上级医院学习,主动参与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 农村卫生院医生少,江冬生除了主攻外科外,还要兼管内科、儿科、妇产科,成了一名全科医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已适合农村群众治病的道路,通过刻苦钻研,他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今,江冬生不仅能独立进行胃、胆、子宫切除等一些较难的手术,而且内、儿科等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受人称道。2005年,江冬生被列为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 术带
11、头人培育对象。 志光中心卫生院张华文副院长对记者说:“江院长做的手术干净利落,从开刀到缝线,都是亲自上手,快而且准,假如手术台上出现险情,他麻利快速,处臵坚决,群众都称他是“一把快刀手”。 慢慢地,周边群众都知道志光卫生院有一名肯吃苦、肯钻研、亲善可亲、医术又高的年轻医生。每当江冬生坐诊,桌边总是围满就医的病人,有的甚至是从邻近乡镇专程赶来的。从医12年来,他先后为农夫实施手术1000多例。熟识江冬生的群众都说:“这个院长值得信任”。 让农夫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农夫比城区群众看病难,作为一名医生,我有责任为更多的农夫挚友解除病痛,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刚好的优质服务”。抱着这一想法, 1
12、2年来,不把病人看好,他心里总是不踏实。值班医生遇到危重病人须要请他会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黑夜寒冬,他随叫随到,对待病人,总是特别热心、耐性、关切。 2001年12月的一天。江冬生因发烧正在输液,这时卫生院送来了一位因农药而中毒的危重病人。他一把拔下针头投入到对患者的抢救中去,3小时后,当看到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才离开。 江冬生对农夫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竭力为他们解除病痛。有时候,医院打点滴的病人多,床位不够,他领到自己床上输液。一次他给一个患者开了处方,这位患者在医生办公室徘徊,不去取药,要他改一下处方,他问清缘由,得知患者带的钱不够。江冬生毫不犹豫地掏出钱交给患者取药。他说:“给病人看病不给
13、药,那不是自己哄自己,都是 乡亲,给他们垫点钱不算啥。” 作为一个农村卫生院医生,江冬生除白天担当繁重的临床各项业务,夜半三更还要随时起床做手术。去年大年三十,家里的年夜饭都已熟了,医院来了一位车祸的病人急需做急诊手术,等做完手术后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事后,妻子埋怨他:“你当了卫生院的头头,大年三十还做手术?”他说明:“我是卫生院的头头,首先是一名医生,我不做手术谁做手术。” 江冬生给记者讲了一件他深感愧疚的事情。 200 5年的一个晚上他的妻子因服药流产而大出血,急需人照看,可是卫生院来了急诊病人要做手术,在这两难选择的关头,江冬生想:“妻子在县城医院工作,能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假如我走
14、了,这个患者可能有生命危急。他就留在卫生院做剖宫产手术,没有陪在妻子身边。 争创一流卫生院 作为院长,他不仅要自己干好,更要带领职工干好。担当院长后,他带领班子成员以创建“群众满足医院”活动为契机,以创一流卫生院为“目标”,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真抓实干求效益。 他注意抓好硬件建设,根据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的标准建设园林式卫生院,使全院面貌面貌一新。同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加强医德医风教化,组织职工学习各项医疗卫生法规和医疗防保学问,教化职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工作中的细微环节小事做起,卫生院打破8小时工作日制度,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完善出诊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和收费公开制,要求医务人员随时
15、接诊,随叫随到。如今,在他的带动下, 全院职工服务意识日益增加,学习风气深厚,群众的满足度日渐增加。 为提高职工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建性,江冬生问计职工、询问农夫,讨教专家。经过几年探究,根据效益优先,兼顾公允的原则,江冬生牵头制定了较完善的“院内职工积分制方案”,较好实行人事安排制度改革,将医院发展与职工个人利益挂起钩,打破安排上的平均主义和档案工资制,同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机制活、措施实,全院职工责任感明显增加,工作主动性明显高涨,卫生院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去年,该院各项业务收入达到160多万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连续三年业务收入超百万元,今年预料业务收入能突破200万元。 (
16、记者徐雅金) 一位实干的卫生院长 记上饶婺源县中云中心卫生院院长查国林 一个初冬早晨,记者前往离婺源县城不远的中云中心卫生院。在宽敞光明的院长办公室内,院长查国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交谈中查国林年轻的脸庞始终洋溢着亲善的微笑,果敢而坚决,是这位院长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提起婺源县中云中心卫生院院长查国林,人们就会想起他大张旗鼓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办事精神,他的名字与“开拓创新”、“点子最多的医院院长”等联系在了一起。在短短六年时间,他把一家 “破、老、小” 的农村卫生院发展成现在全县较出名气的卫生院。由于他精彩的工作业绩,最近,他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长”称号。 “想好就去做,
17、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跑, 不如跑在最前面,让别人跟着你跑。” 查国林 2000年3月被委任中云中心卫生院院长,当时中云卫生院是这样一番景象:医院房屋破旧、院内杂草丛生;工作人员看法生硬、扯皮推诿;内部管理滞后,服务设施落后,许多病人纷纷走向别 的医院。看到这种情景,查国林的心里感到很不好受。天生不服输的 他下定决心变更卫生院的落后面貌。 “改革!中云中心卫生院要想发展,就必需进行彻底的改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查国林心里想。于是他走村串户,征求周边群众对卫生院的看法,针对群众提出的医生服务不好,他对症下药,对职工的思想进行改造,改掉职工心里“等、靠、要”的思想,改掉等病人上门的思想。说干就干,
18、2000年5月他大刀阔斧在全县领先推行工资全额浮动制,打破原来的大锅饭,建立敏捷、科学的管理机制,实行按劳安排,多劳多得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阔职工主动性。这项改革一经实施,就在中云卫生院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前等病人上门的情形不见了,职工们很主动主动地去外面找病人:以往轻慢病人的状况不见了,代之而 来的热忱的服务。 他欣喜地看到医院职工思想的改变,但他并不以此为满意。医院要想真正地吸引人,必需要有过硬的物质条件。2001年初,他创建性地把“公司入股”的资金运作模式引入卫生院,实行卫生院职工入股,社会力 量融资方式,筹集吸纳资金300余万元,兴建了门诊、住院及职工宿舍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并购臵了日
19、本欧林巴斯电子胃镜,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血生化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卫生院的硬件、软件建设加强,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到2002年底,卫生院门诊人数首次突破10000人次,住院人数提高近20%,并被县卫生局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卫 生院。 在采访中,记者发觉他不仅是在全县卫生院里第一个实行工资全额浮动制,还连续创建了几个第一:第一个设立卫生院网站;第一个实行信息化局域网管理;第一个在卫生院门诊大楼里安装上了摄像头,对医 疗服务实行电脑监控。 当记者惊异一个基层卫生院长会有如此超前的管理理念时,查国林说:“想好就去做,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跑,不如跑在最前面,让别人跟 着你跑。” “要想做一名好的卫生院
20、长,必需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 6点半,起床;7点半到办公室(正式上班8点),整理资料、查房;上午批阅文件,与卫生院同事商议工作;下午开会、接待、业务处理;晚上21点30分回到家。这是查国林每天的日程支配,这还不包括 出差以及一些手术支配。 “查院长把卫生院当成家,一年 365天几乎每天都在院里,院里下水道堵了,他就去亲自疏通;电灯不亮了,他又去换灯泡;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又是他去修理,村民来电话要住院,他又去接病人,成了司机。”卫生院的会计程翠珍这样告知记者。 当记者问查院长为什么不聘请别人来疏通下水道、修仪器、开车时,他笑着说:“请别人做要花钱,能做的就尽量自己来做,能省多少是多少,卫生院
21、长原来就是生产队队长。” 查院长还得意地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件事情:中云卫生院是首个主动给医生、工作人员装上空调的,一些医院往往担忧装了空调,电费会吃不消,而我们实行的方法是让职工自己出电费,这样一来,没有奢侈电的 现象,也不用担忧电费高了。 有一次查国林发觉有的病人开了水龙头就不关,白哗哗的水流个不停,他心里很是心疼,如何才能让大家都节约用水呢,他反复想了很久,后来最终被他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他要求水工把院内全部的水龙头都呈45度角安装,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们不再把水龙头开得很大了,因为一开大,自来水就会溅出来撒在身上。如今不论是在病房还是在科室,再也没有出现过奢侈水的现象。 他就是这样从从一点
22、一滴做起,从微小之处着手,为卫生院的发展 建设鞠躬尽瘁。 “要想做一名好的卫生院长,必需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查国林 恳切地说。 “病人须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要竭尽所能为患者供应优质服务” 作为面对主体是广阔农夫的基层卫生院,常常遇见看病短暂拿不出钱的病人,查院长总是力所能及地赐予帮助,甚至掏出自己的钱为他们看病,虽然当时病人只是说向他借,但转过身他就忘了,时时常地,总会有病人向他表示歉意:“查院长,我还欠你钱呢。”他总微笑说:“不 要记在心上。” 查国林深知,卫生院要发展,最终还是取得病人信任,他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一流的工作看法、一流的技术水平”服务群众,他在医院推行“人性化服
23、务”的新举措,开设绿色生命通道,专人接听急救电话,救援车免费接送住院病人。同时,加强医生与患者沟通,给每个新入院病人发一本健康手册,手册附上“致患者的一封信”,以及卫生院每个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还有一些结石等常见病的预防学问,医生还统一印制名片,发给每位病人。 为了让农夫都看得起病,他还对一般药品实行降价,药品降价幅度达30%,同时还对一般手术医疗费用实行最高控费,比如平产接生费用限制在450元,剖宫产费用限制在1800元,单纯性阑尾切除手术费用限制在1200元,胆囊切除术费用限制在2000元等。此外,还会应百姓需求引进知名专家来为病人做手术,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查国林的动身点是:“病
24、人须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要竭尽所能为患者 供应优质服务。” 在查国林的领导下,中云卫生院把敬重病人、爱惜病人、理解病人作为工作宗旨,真正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一工作环节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如今,卫生院业务收入达到近200万,较6年前增加了一倍,药品收入所占比重从70%降至40%,卫生院固定资产从260万增至600万;职工年平均收入从8000元增至于15000元。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卫生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采访结束时,查国林院长表示要接着带领职工不断深化改 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这一目标大 步迈进。(徐雅金) 把农夫健康放首位
25、 记奉新县上富中心卫生院院长谢克达同志 记者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干净的路面,绿茵茵的草坪,鲜花,绿树、,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住院大楼里,“白衣天使”以春天般的温馨和妙手回春的医术,去抚慰病患者的伤痛。病人们都说:“卫生院的服务,让我们感到满足!“奉新县上富中心卫生院,这所让病人感到满足的卫生院,拥有着一支能吃苦、善打硬仗的医疗人才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离不开他们身先士卒的领头 人,他们勇于开拓的好院长谢克达。 勇于拼搏谋发展 “过去的老住院部为低矮潮湿的砖瓦房,在下雨的日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一位医务人员是这样向记者形容该卫生院的旧貌,当时刚走上院长岗位的谢克达面临着卫生院如
26、何发展和各方面的压力,他陷入了深思,怎样才能够使卫生院做大做强?要扭转被动局面,就要主动抓住医院发展的契机,谢克达针对卫生院的实际状况,认为医院要发展就必需从“改”字上下手。首先从诊疗环境改起。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提高,作为一名患者,更迫切需求这一切。面对近百万元资金,对一个年收入仅二百来万元的乡镇卫生院来说,该有多困难。资金从哪来呢? “不行,医院经济再惊慌也要解决住院病人的住院环境。”通过自筹资金、贷款等方式建起了大楼,如今,一栋崭新的按高标准建立的住院大楼已呈现在人们眼前,宽敞光明舒适的住院大楼在该县乡镇卫生院发挥着它独具魅力的重要作用。紧接着,他又在老住院楼拆除后的地基上进行了美化、亮
27、化,路面进行了硬化,真正把该院建成了庭院式卫生院,如今走进该院就会感到有一股春的气息迎面而来。 用爱铸就康复路 在上富中心卫生院常常会发生病人等医生,甚至等一天的现象,他们等的是谁? “没准,又是等谢院长看病的”,如今,职工们已经不把这种现象当作一回事了。可见,谢克达同志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非同一般了。“患者的事,就是我的事”,二十多年来,只要一有空,不管白天黑夜他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位病人的恳求,据统计每5位住院人中就有2位是他经管的,每2例手术就有1例是他主刀的,他是如何取得病人的信任的呢?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有他那良好的医德医风,这在群众中是有口皆碑的“患者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要尽量满意
28、他”。有一天上午做了一合手术,下午又做了2台手术,已是晚上11点钟走出手术室的他,已经很疲惫了,回到家刚合眼时候,有一个因胎盘绕颈急需手术的孕妇送到医院急诊,家属极力要求谢院长和妇科值班医生做手术,由谢院长主刀,“人命关天啊!患者的要求,我怎能拒绝呢?”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走出手术室时已凌晨5点多钟。其次天,患者家属送来200元感感谢院长“为了钱,我就不会去了,你请回吧!”“要么,中午请你吃饭”他说:“你们赚点钱也不简单,留点钱给小孩子买奶粉吧,这是我 们应当做的”多年来,谢院长拒收红包70余次,从未接受过病人吃请。在患者心中,他已成为他们的健康守护神。他常常要求医务人员,从假如自已是一个病人
29、的角度去为病人着想,要以病人为中心,患者就是弱者,我们要时刻关切、爱惜他们,要用自己的真诚感动患者,使患者主动协作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 谁也无法遗忘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当时外出务工人更大量返乡,极有可能携带“非典”病毒,为防止病毒扩散,谢克达同志主动请缨,担起了转送可疑人员的重任,在那段时间里,他有多少个夜晚没合过眼,上南昌至新余,堵截外来返乡人员,多少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考验着这个坚毅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爱人和亲戚挚友当时都无法理解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在转送可疑患者的途中,手机被淋坏了,丢失了人民币1000余元和身份证,可他没吭声,没向组织要任何补偿,
30、为了人民的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他,认为这 值得。 农夫利益放首位 在采访中,澡溪乡下保村大坪组的刘起梅对记者说“我们夫妻俩在深圳打工,儿子生病了,婆婆告知我们今年镇里很多人都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们都说参与了以后看病、住院很便宜,报销也便利。有些在外地打工的人也回来看病,她也交了40元钱参与,今日特地带儿子来这看病。”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奉新县全面铺开,谢院长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参合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出黑板报、悬挂横幅标语、发宣扬单及宣扬车进村入户宣扬等形式,大 力宣扬政策,确保了工作的顺当开展。该院还成立了以谢克达院长为组长的新农合领导小组和审核、补偿办公
31、室,为患者出院刚好进行审核、补偿,确保出院患者在当日能得到补偿,因特别状况不能刚好补偿,医院派专人将补偿款送上门,切实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目前,参合农夫住院补偿比例都达到了75%。该镇参合农夫已达到93.4%。 在院长岗位上的他,除处理医院行政事务,坚持每日下病房外,有空就钻研业务学问,如今他已成为该院普外科、儿科领域的带头人,被宜春市专家人才库选录。谢院长常说“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医学是无止境的,只要学好了本事,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苦痛。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医务人员学习热忱高涨,已能较好地完成病历、处方、护理文书的书写,诊断率提高了,当然,患者的信任度和满足度
32、也提高了。针对医务人员在学校,书本上所学的学问远远不能满意业务需求的状况,他选调业务实力强,上进心强的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如今该院在职职工6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已能开展腹部手术、四肢骨折整复固定术、妇科、产科手术及“六衰”的抢救与治疗,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现在该院服务范围辐射至周边10余个乡镇,成为该县医疗卫生网的中流砥柱,为10余万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万娟) 一切为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记乐平市塔前中心卫生院院长衷生林 站在塔前卫生院732平方米新建的门诊综合大楼前,看着400多平方米 的绿化区的花草树木,铺设了水泥的路面,谁会想到它曾是一个入
33、不敷出、房屋破旧不堪、职工工资奖金年年倒挂的卫生院,这一 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该院院长衷生林。 衷生林自江西中医学院莲花分校毕业以来,始终从事农村卫生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1988年10月,他被调到塔前中心卫生院任院长,这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任职期间,衷生林院长靠着不懈的努力,使一家落后的乡镇卫生院旧貌换新颜;靠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好医生、好院长。如今该卫生院已成为一个在乐平和景德镇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卫生院,为病人供应了一个优雅、美观、舒适的就医场所。他个人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卫生部监督司颁发的中国政府联合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先
34、进个人,江西省卫生厅、景德镇市卫生局、人事局基层模范先进工作者、乐平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称号。 健全制度 狠抓管理 上任初始,面对卫生院的逆境,衷生林院长没有退却,经过细致探讨,他发觉环境和设施太差,服务跟不上,人心不齐,体制不活等是影响卫生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医院要规范化发展,必需要有好的制度,针对院里存在的问题,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强化劳动纪律,制定奖惩措施,不断健全卫生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每日早会制度以总结当日工作,部署当天工作,医护人员一律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等,推行多种形势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奖金与 工作业绩挂勾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奖
35、勤罚懒,使职工不仅能拿满当月工资,而且还能依据自己的工作业绩获得肯定的奖金,大大增加了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忱,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也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使医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卫生院先后添臵了X光机诊断仪、B超诊断仪、心电图诊断仪、洗胃机、生化输氧等一系列医疗设备,使全院的整体实力跃居全市首位,同时也使本地区农夫享受到了便利、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了规范输液管理,该院投资2万元装修输液大厅,配臵了新型输液椅及彩色电视机等设施,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整齐、舒适的输液环境,受到了广阔患 者的好评。 专心服务 细心育才 衷生林常对医护人员说:“农夫生活不易,很多农夫
36、看病的钱是东借西凑来的,我们再乱开药、多收费、收红包,良心何在!我们卫生院绝不能让农夫多花一分钱!”为了给患者供应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卫生院公布医疗收费标准,加强物价管理,增加收费透亮度,对多收费的科室处于双倍罚款,实行先看病后挂号,削减病人来回排队之苦。每逢星期 二、四对全镇0-7岁儿童开展安排免疫接种工作,给患者供应便利。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他在抓好本院的医疗业务工作的同时,又要兼顾村级防保工作。全镇有17个村卫生所,每个卫生所都配备了一名专职防保乡医,并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地解决了防保人员的防保津贴。并制定防保方案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了乡村防疫医师的工作主动性。卫生院特地
37、成立了防保组,由他兼任防保组组长,为防保 组配备了电脑,建立健全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实行专人专报,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保持24小时网络畅通,保障了市、乡、村三级网络建设。他还设立了预防综合门诊,支配了两名专职医师和两名护士,负责全镇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每年都要为新生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达500多人次,既便利了群众,又增加了卫生院业务收入,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拥护。在抗击“非典”期间,他不辞艰劳地带领医护人员走村串户宣扬预防“非典”学问,发放宣扬单数万份。 衷生林深深感到,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卫生院搞不活,发展不起来的局面,人才是关键。为此,衷院长非常注意培育和引进人才,实行“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38、,先后送5人到市中医院进修B超和检验技术;3人到市人民医院进修放射、心电图技术,5人参与江西医学院成人大专学习,还多次聘请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家来院讲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使医护人员特殊是年轻的医务人员通过学习熬炼能尽快挑重担。该院家属宿舍建立于上世纪60年头,房屋低矮,阴暗潮湿、墙面裂开,架料霉烂,随时都有倒塌的危急,为了稳定医疗队伍,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衷院长在医院资金短缺的状况下,多方筹资,投入数万元对职工宿舍进行了全面翻修,为职工供应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卫生院增加了设备的投入,提高了业务素养,改进了服务看法,改善了就医环境,业务量上升了,职工的干
39、劲也增大了,来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川流不息,医疗服务辐射波阳、双田、后港等县乡方圆数十公里,年业务收入由最初几万元增长到近40万余元,卫生院亏损的局面彻底变更了。(万娟) 平民院长 记新余下村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敏华 在新余有这样一位乡镇卫生院长,为了让乡亲看好病,他放弃留城工作的机会来到条件艰苦的的卫生院担当院长;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闯出卫生发展的新路子,7年间他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坚持改革不回头的韧劲,救活了一个卫生院,使得下村卫生院成为当地群众值得信任的卫生院,他就是下村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敏华。 12月的一个雨天,记者在新余下村中心卫生院门诊部李敏华院长的诊室内,前来求治的患者经常排起一条“
40、长龙”,忙得他连吃饭、上厕所,甚至喝口水都顾不上。虽说累点儿,可李敏华心里却很舒坦, 因为他用精湛的医术和辛勤的劳动为自己圆了儿时幻想 立志做一名好医生 李敏华的父亲是一名乡医,受父亲的影响,加上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他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医生,为乡亲们祛病去痛。1978年中学毕业的他怀着探求学问的渴望报考了卫生学校,向实现梦寐以求的志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寒窗苦读中,在课堂、阅览室、试验室到处留下了他专注的身影,靠着执著和勤奋,他很快成了全校的尖子生。卫校毕业时,他因得才兼备可以留校任教,四周同学都向他投出了艳羡的眼光,可是谁也没料到,他竟然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
41、会,确定回乡当一名医生。他说:“家乡更须要我这样的人, 我要让乡亲看好病。” 挑着行李,带着回报家乡的一腔热血,李敏华来到蒙山脚下的人和乡卫生院工作,面对简陋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他没有懊悔,而是开心投入工作。他一边自学,一边临床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又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阅历。他坚持收集典型的医案病例,科班出身的他,放下架子,虚心向老医生求教,主动向土郎中取经,注意从验方、土方、单方、偏方中吸取养分,博采众长,很快使自己在业务上成熟起来,一年半载下来,他就成了农村卫生院为数不多的业务尖子 和技术骨干。 尽心竭力谋发展 1998年李敏华被委任下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当时下村中心
42、卫生院离市医院仅15公里,离花鼓山煤矿职工医院不到2公里,医疗市场竞争异样激烈,面对新的挑战,李院长坚持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从卫生院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手,加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选派年轻同志外出进修,培育骨干医师,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素养。购进胃镜、B超等先进设备,重点建设外科和妇产科,引进并开展外科、妇产科一些高难手术技术,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1998年卫生院只能开展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等一些简洁手术,如今已能开展甲状腺切除术、胃胆切除术、肾结石切开取石术,使原先须要到市医院、花鼓山煤矿职工医院才能进行的手术在下村中心卫生院就能完成,并且医疗费用降低近 30%。 为改善卫生院工作环
43、境,李敏华想尽一切方法,多方筹资。下村镇卫生 院投资70万元,兴建住院大楼,提高了医院的接诊实力。此外,还规范药房管理,从药品购进、储存、加工、陈设等一系列环节规范操作,确保群众的用药平安。建立了农村医疗一体化服务网络,组织送医下乡,巡回义诊。对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就诊实行挂号费、部分诊疗费减免。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卫生院内部管理、树立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卫生院的发展,各项业务指标不断攀升。98年他接任院长以前,该院年门诊仅10670人次,住院1150人次,手术70例,接生人数200人,年业务收入80万元。到2005年,该院年门诊人次上升到45000人次,住院人数增加到6140人次,手术650例,
44、接生550人次,年业务收入突破350 万。 赢得患者信任 记者在采访中发觉,作为一名院长,李敏华没有自己特地的办公室,诊室成了他唯一的办公室。问起缘由,他说:“卫生院医技科室不够,我平常都在诊室,空着房间也惋惜,我就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做医技科 室。” 谈到李院长的为人,和他在一间诊疗室的医生说:“李院长平易近人,平常没有什么架子,他对病人都像挚友一样,看病时和患者拉拉家常, 赢得病人的信任。” “李院长常常和我们说:要对病人热忱、想方法提高医疗质量。他对病人特别负责任,不管哪天晚上有手术,是不是他主刀,他都会留在医院等到手术结束才回家。”护士长钟梅连忙对记者说。 李敏华认为,要当好一名院长,
45、首先要当好一名医生。由于他的医疗技 术好,每天慕名而来的病人在他的诊室前排起了长队,比市里大医院的专家门诊还喧闹。一个上午下来,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常常要忙到中午十二点以后才能吃上午饭,稍作休息下午又要常常上台做外科手术。同事常常开玩笑对他说,上午是内科医生,下午是外科医生,晚上自己要去看医生。5年下来他一共才休了15天假,日均看病45人次。 由于长时间的努力工作,他患上了严峻的胃病,一天三餐只能吃稀饭面条。上级组织领导担忧他的身体,怕他累跨,多次找李院长谈话,希望他去渝水医院任院长,其实在渝水医院工作压力小,福利待遇好,还能照看家庭子女,是个好单位,可是没料到他竟然婉言回绝了,他说:“我这一
46、辈子在农村呆惯了,进城还有点不能适应。”(徐雅金) 风雨过后见彩虹记吉安市吉安县永和卫生院院长肖义成 2005年4月18日是永和卫生院获得新生的日子,那一日,永和卫生院完成了整体搬迁,在镇中心街区、敦锦马路旁正式开张接诊,从今赢来了发展的其次春。开业一年多来,医疗业务快速增长,病人川流不息,医务人员繁忙惊慌工作,当年门诊病人逾万人次,住院病人1400余人次,特殊是住院分娩达200余人次,年业务收入100余万元,是搬迁前的35倍,从前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己不复存在,该院职工无不翘起大姆指:这一切要归功于我们的带头人肖义成院长。 临危受命 永和镇位于吉安县东南面,距县城中心仅12公里,人口近3万,原
47、永 和卫生院房屋破旧,阴暗潮湿,且位臵偏僻,道路狭窄,没有一件象样的医疗设备,只有老三件,医疗条件极差,加上离县城很近,医务人员每天看不到两个病人,技术水平很差,群众不信任,每年住院分娩也只有10多个。经济拮据,不要说搞建设,职工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医院惨淡经营面临倒闭。面对此种状况,医务人员人心浮动,县卫生局领导着急万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局领导痛下决心,确定更换院长,经全面考察,好中挑优,时任天河卫生院院长的肖义成同志 成为首选。 上任的第一天,面对10多间低矮瓦房、几件简陋的医疗器械和10多双期盼的目光,肖院长真正体会到了肩上的压力。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决心当一名拓荒者,团结全院职工,在这块几乎是空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