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174125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篇一:修辞精讲对偶对比 修辞精讲 对偶: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

2、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

3、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

4、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古今对偶句 过五关,斩六将 亲贤臣,远小人 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 鸿门宴 桃园盟 登高极目 览水送归 坚冰已经打破 航道已经开通 孙行者 祖冲之 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言必

5、信 行必果 名扬四海 声震八方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游子魂销青塞月 美人肠断翠楼烟 桃灼灼 柳依依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与天地并寿 同日月齐光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长江人钓月 旷野火烧风 日晚爱行深竹里 月明多上小桥头 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风吹云动星不动 水推船移岸不移 满招损 谦受益 指鹿为马 画地为牢 斯人千古少 此曲世间无 杏花初落疏疏雨 杨柳轻摇淡淡风 水不干 鱼不尽 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 人生有乐地 流水无尽期 缕缕轻烟芳草渡 丝丝微雨杏花村 私心重 骨头软 功盖天下 誉满山河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心胸阔 天地宽 棋逢敌手 将遇良才

6、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朝前看 往前走 清风明月 苍松怪石 惜花春起早 爱月夜眠迟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处处春光好 村村气象新 屋漏更遭连夜雨 船破又遇顶头风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臧克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例子(1):政之所兴,在

7、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总结出以下几点: ?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

8、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篇二: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 辞 方 法 简 介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

9、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10、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 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 比

1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要三个以上! 排比: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 个以上! 六、【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 中空。 (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七、【反 复】 为了强调某

12、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连续反复):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间隔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 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八、【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 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九、【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 形式反问表肯定。 反问: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十、【引 用】

13、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 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 这一真理。 (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十一、【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借代-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特征代本体):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 (工具代本体):等到惊蛰

14、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 开锅。 (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十二、【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反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 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十三、【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

15、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十四、【顶真】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顶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真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真,且联首与联脚也顶真)。 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16、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十五、【联想】: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十六、【通感】:“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 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 互沟通。 十七、【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十八、【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篇三: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

17、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比喻的种类”所

18、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 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

19、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

20、,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5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 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21、。) (7)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2、(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的注意点 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四)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

23、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的注意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24、。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对偶的结构形式 (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典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六)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25、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 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

26、”,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七)反复 故意使用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等语言单位两次以上,以强调、突出相关内容,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这种辞格叫反复。 根据构成特点,反复可以分为两类: 1连续反复 (1)滚、滚、滚!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2)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例(1)对“滚”的连续反复,表达出了对“你”的厌恶,也再现了表达者的愤怒之情。 2间

27、隔反复 让某些词或句子有间隔地反复使用。 (3)你们想找出路吗?对,大家都在找出路。那么,出路在哪儿? 我想出路就在反抗,出路就在斗争,出路应在把咱们个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八)设问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由:创业小项目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 上一篇:对偶的修辞手法 下一篇:什么叫对偶的修辞手法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