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探索-刘佳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社会-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探索-刘佳燕.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社会一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探索COMMUNITY Pt ANNING BASED ON SOClOSFlATIAL PRODUCTION:EXPLORATIONSIN“NEW QINGHE EXPERIMENT”刘佳燕邓翔宇LIU Jiayan;DENG Xiangyu【摘要】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多元的社区发展需求对社区规划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具有显著在地化特征和实践导向的社区规划面临来自传统规划技术路线、研究视角和基础理论等诸多困境制约。文章借助社会一空间辩证法视角,总结我国现代居住空间规划模式呈现出从单位制住区和商品房小区的“生产空间”到社区规划的“空间的生产”
2、的重要转型特征,“社会”逐步取代“空间”重新回归生产的目标核心。基于对前一阶段社区规划工作中主要问题的反思,文章结合在北京市海淀区“新清河实验”中社区规划的实践探索,针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发展高度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型社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手段和路径,并将其概括为从“需求导向”到“资本导向”、从“利益干预”到“关系干预”、从“社区建设”到“社区营造”的5个转向加以阐述。【关键词】社区规划;社会一空间生产;新清河实验;生产空间;空间的生产ABSTRAC T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booming of diversified community
3、developmentrequirements have challenged the developmentof community planning in China from theory topracticeCommunity planning,especially with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ization and practice-orientedness,are now facing many limitations suchas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techniques mainlyfocusing on s
4、pace,restricted research perspective,as well as basic planning theories mostly importedfrom the West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spatial dialectic for reference,this paper summarizes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hinese modem residential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from residentialdistrict planning und
5、er the planned economysystem,to housing estate planning in the real estatedevelopment,and to community planning in thenew era,presenting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transition from“producing space”toproductionof space”with“societygradually replacingspace”and returning to the goal of productionBase
6、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main limitationsand problems in the former work of communityplanning in China,the paper takes the practicalexploration on community planning in theNewQinghe Experiment”in Haidian District,Beijingfor an exampleAimed at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extreme imbalance betweenurbaniza
7、tion of space”and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in current Qinghearea,the key objective,means,and technologicalpath of newtype community planning are proposed,within which three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eatures aredemonstrated,including from“need-orientedto“capitaloriented”,from“interest interventionto“re
8、lationship intervention”and from“communityconstructionto“community building”KEYWORDS:commurdty planning;socio-spatialproduction;New Qinghe Experiment;producingspace;production of space1背景与挑战11 快速城镇化进程推动社区规划发展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至今空间城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人的城镇化相对严重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城市社区成为加强
9、社会建设的核心阵地”1。相比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社区建设和管理领域传统的住区规划及建设模式已暴露出种种不适应问题而社区规划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当前推进社区发展和提升国【文章编号】10021329(2016)11一0010906【中图分类号】TU984iC91331【文献标识码】A【doiJ 101181 9cpr20161103a【作者简介】刘佳燕(1 979一),女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邓翔宇(1 978-)男博士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院长助理。【收稿日期l 2016-06-30万方数据E s s a Y C o m P etitI o no n P
10、I a n rli n g T h e o r Y生活品质的广泛社会需求大力推进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的社区规划发展成为一项迫切任务。12 城市研究和规划演进要求社会与空间的整合当代复合型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多元现实问题的挑战,都迫切要求学科交叉与融合。然而简单的跨学科团队合作,以社会研究”机械式叠加”空间规划”的产出手段难以很好应对和解决如今复杂的城市和社区发展问题。回归社区作为社会一空间统一体的认识论下需要重新思考社会与空间的相互生产关系从跨学科的理论整合到行动整合,以此探索适宜而有效的社区规划模式。13社区规划基础理论亟待拓展城市规划致力于。从城市现象的解释去寻求城市问题的解决”必然离不开解释性理
11、论和指导性理论的整合瞄落脚于中微观层面的社区规划对于理论整合和在地化的要求则更为迫切但现实却是长期受制于以下理论困境:(1)传统规划技术路线缺乏对社会力和规划过程的关注。长期以来物质空间决定论主导下规划技术方法聚焦空间形态设计对于社会经济要素及其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考虑不足:其次规划往往关注和评价最终的空间产品,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机制和过程产品普遍被忽视。(2)社会一空间辩证法研究视角欠缺行动指导。社会一空间辩证法为整合社会与空间研究提供了重要突破”“但指导社区规划仍有缺憾:一是创新了社会一空间互动规律的解释性研究但未有对实践行动的指导性理论;二是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区域宏观层面中微观层
12、面支撑有限;三是基于阶级视角强调了资本和权力的张力,而对于现实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关注不足。(3)源于西方的规划理论难以支持在地的规划实践。大量来自西方的规划理论多为指导性理论缺乏在地化的解释性理论基础和实践验证嗡】。尤其在社区层面,面对独特的邻里空间社群网络和制度环境,更需要基于特定国情和地域背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社会空间视角下居住空间规划演进总结我国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的主要模式,经历了从单位制住区规划到商品房小区规划,再到当前社区规划的演变历程。直观看来,这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但这种过于简单的因果解释忽略了规划的核心概念生产及其与特定的社会、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邻里社区的本质,
13、其中三大核心要素相互交织,包括:地域(空间)人口(社会)、文化和地缘感(关系)嘲。由此社区作为社会一空间统一体将规划视为社会一空间的生产过程上述历程呈现出生产目标到生产机制的根本转变。21 传统住区和小区规划: ”生产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下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及其空间需求被统一安排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征加上平均主义导向下的社会供给模式,住户规模基本决定了单位制住区规划中的住宅规模、户型结构和服务设施配置。1 980年代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商品房小区规划逐步成为塑造城市居住空间的主要模式。面对日益分化的购房主体对多维度社会经济要素的关注成为规划的前
14、置条件包括市场调查、客户需求和支付力评估、生活方式研究等由此带来小区规划中空间和景观形态的多样化和精细化。广告和效果图成为开发商描绘未来生活场景吸引潜在客群的重要工具。上述住区规划和小区规划中规划从设计到实施的生产过程中目的和产出都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空间。通过。生产空间“,产出舒适的住宅优美的景观环境和适宜的配套设施。但在此过程中空间的设计主体(规划师或设计师),生产主体(政府机构开发商或建造商)、运营主体(物业或相关管理组织)、行政主体(基层管理部门)和居住主体(居民)往往是相互分离的(分属于不同群体)他们在场的时间也是分离的。由此呈现出空间设计与真实需求的脱节引发一系列社会与空间不适应的
15、问题诸如环境设计缺乏对居民实际生活方式的考虑居民反映住区问题却遭遇开发商物业或管理部门的相互推诿,等等。22社区规划: “空间的生产”随着当前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缩减影响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和评价的背景因素日趋复杂化以往。白地起楼”聚焦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同时,大量已建成居住区面临空间改造和品质提升的迫切要求,由此催生了存量规划背景下对于社区规划的巨大需求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规划在各地逐步兴起,核心是弥补长期以来社会发展和居住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欠账。主要途径体现为政府相关机构或组织通过征集民意了解社区问题和居民需求形成需求优先权排序从而指导公共资源投放,改善公共环境和设施
16、建设例如社区空间环境的整治、绿化景观的美化、步行和停车空间的一赫鲁潜丝。一T丫勺l兰zo刀mvIEw一时016将砖40弗艟11彗vo广Ioz011zov_2016万方数据优化,以及增设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口-1 31。与之前的两类规划相比社区规划的关注核心开始转向社会通过“空间的生产”,实现公正、健康和减少贫困等社会性目标。其中,空间既非单一的也不是最终的规划目标而是通过空间规划和生产实践的过程最终指向对社会的再造。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的生产”这一转型很大程度应对了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重心从增量向存量的转型趋势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城市发展主旨思想的转变:从改革开放的前30年聚焦经济和
17、增量导向,转向如今更为强调社会建设为核心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体现在社区规划中, ”社会”逐步取代“空间”,重新回归生产的目标核心: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模式,以空间为主要生产手段营造有主体意识和发展能力的社区共同体。3反思社区规划10近年来,社区规划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快速发展不可否认给居民生活和社区面貌带来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基于在多个城市的调研将前一阶段的社区规划总结为10版本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局限。31主体性的局限尽管社区规划的理论研究普遍强调公众参与和对社会关系、社会整合的关注”4“,但实践中更多还是采取自上而下精英推动的空间改造技术路线并暴
18、露出诸多弊端:(1)多采取项目体制,可持续性难以保障;(2)部门单方推进为主,双向交流机制不足:(3)自上而下单向投入,社区能动性缺失:(4)多以政府为单一主体,居民融入感低。核心原因在于主体性的错位。不同于新区开发,社区规划面对的大量是已经在这片地域上生活多年的居民,然而在既有的诸多规划项目中这部分社会群体仍然被远远排斥于规划主体之外,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在问卷调查民意访谈等个别环节中被动纳入。由此带来一个普遍现象:居民对规划项目的融入感差缺乏主体意识,甚至在政府大量投入后仍然抱怨不断;更严重的是一旦项目终止可能面临原有实施主体撤离社区而居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迟迟难以形成的严峻挑战。32结
19、构视角的局限在长期主导规划研究的结构主义视角下居民被依据年龄职业或生活方式等特征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个体消融在整体的阶层表征中,邻里被假定为天然具备社群团结的地域单元而无视个体和群体问的关系联结,以及关系网络中资本利益的双向流动,遗憾的是也就无法察觉和利用关系生产的力量归1。体现在社区规划中以特定的行政地域和假设同质的居住人口为对象来投放公共资源,相关部f-J幂D规划师定位于高高在上的资源分配者和利益干预者。这种基于属地管理自上而下主导公共资源分配和流动的形式容易形成小部f-幂l益诉求和对外排斥的。福利共同体叫“1: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地情况的复杂性仅仅依赖外部的精英决策,通常难以很好实现利益协调甚至
20、反而诱发更多的矛盾冲突,事与愿违。33空间生产的局限基于组织主体和关注点的不同我国当前的社区规划主要有规划建设部门和民政部门主导两种模式:前者强调规划视角下的空间资源配置优化与环境改善;后者聚焦于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关怀。这些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社会建设和社区环境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较大的专业限制的问趔”“。问题核心来自于空间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脱节。即使在一个项目中设立了跨学科团队合作也常常各行其是缺少深度沟通与合作。学科的脱节带来社会与空间视角的隔阂。导致在社区规划中注重了空间生产的(空间)结果却忽视了空间生产过程所具备的强大社会生产力,尤其在跨越时空间的社会发展层面体现出
21、的更为长久和广泛的影响力。正如全球治理委员会所言, “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是持续的互动担“。结果导向的空间生产不可避免崇尚效率至上导致参与过程决策机制都被高度压缩和简化;相对而言,过程导向的空间生产将关注的核心点从生产什么转向如何生产有助于形成关于社会生产机制的深刻思考。4新清河实验探索:迈向社区规划2o41清河概况与”新清河实验”清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五环外。历史上曾经作为北京西北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并长期承担区域性商业中心的功能(图1)。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今天的清河已经从原来的乡村集镇变为中心城的边缘组团。清河街道占地937km2,现有本地户籍人口7 4;5-
22、外来人口84万,共28个社区。一避麻擀葛凿啦一懈叫丰土盼盼画悍_产3丰土冈潜垫万方数据E S s a Y百了鬲1 etit丁iiO n PI 81 n ni n g T h e o r y清河的典型性在于这里集中了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大部分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城乡二元发展带来的高度分裂、极化与断裂不仅体现在物质环境更集中于社会经济层面(图2)。一站式新型购物中心与熙攘混乱的批发市场毗邻而起售价每平方米10万元的高档封闭小区与城中村并立对峙,公共环境脏乱,道路上见缝插针停满了各类车辆和流动摊点1 928年著名社会学家杨开道、许仕廉等人曾在清河镇开展乡村建设,社会学实验,探索在经济、社会及卫生等方
23、面推进基层社会发展,史称。清河实验”后因日本侵华事件而被迫中断。2014年, “新清河实验”启动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社会治理与社区规划相整合的角度,实践新型社区规划的探索。雨广一l建跨河石桥取名广济桥。l来自北方的大批商旅聚集形I成了充满商业活力的清河老街f驿馆店铺日浙增多,威为进l出京城的必经之路和休憩之所l。1。网肛I鼯磊萨堕:室鱼墨堑塑垄鲞塑!图1清河历史演进示意Fig1 Historical cvolution of Qinghe图2清河:二元分异的世界Fig2 Qinghe:a binary world断裂42核心问题挖掘与规划定位课题组调研发现清河目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半城镇化
24、”即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高度不均衡。20世纪末期以来在中关村、上地两大高科技产业园区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地处中间的清河地区迎来。基础设施改善一房地产开发一产业升级”的大规模城市改造浪潮,一夜之间传统乡镇风貌被现代化的高层办公楼和商品房小区所取代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口城镇化的严重滞后体现在:(1)社会认同和归属感不足。当地居民调查中清河。没文化”和“脏乱差”成为最常见的自我评价,不少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业主甚至直言“早点拆有了钱去别处买房”i f2)社会融合程度较低。社会群体贫富分化和隔离严重,部分居住邻里之间甚至小区内部也少有交往互动:(3)缺乏公共意识。不缴物业费随处停车,乱扔垃圾动物粪便四
25、处可见的现象比比皆是针对上述问题,社区规划重新思考规划的定位并将社会一空间的相互生产纳入过程设计以公共领域为抓手着重公共性的培育以社区共同体建设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具体体现在规划目标、手段和路径上强调以下3个转型。43 规划目标从需求导向到资本导向:挖掘和培育社会资本近年来大规模的拆迁和建设活动使得地方和居民形成了等待投入的依赖心理自我实现的信,DSD自我服务的能力逐步丧失,而无尽的要求和有限的政府能力及资源之间必然出现难以缓和的矛盾。基于以上反思,需要转向以资本为导向的视角将挖掘培育和发展地方资本作为规划的核心目标。首要工作是地方资源梳理和资产价值识别。通过对地区的历史人文、城市
26、建设以及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详尽普查和价值挖掘形成未来清河发展可利用的资源详单和资产地图作为社区生活品质改善的内生之源。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清河并非地处边缘的“文化荒地“,而是拥有西汉古城遗址孙中山讲堂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清河毛纺厂等丰富遗产,这些都是展示清河历史人文特质的重要载体。地区产业升级带来小米公司、规划设计院等科技创意类企业入驻加上街道内星罗密布的汽配城、医院、学校等众多企业和机构,通过有效动员和资源整合,展示出强大的支持能力和积极的参与意愿,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地方性集体力量。在诸多资本中社会资本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面对个体社会网络日益跨越邻一辖。经中一一府馆,金一一兴河淀至一
27、一大清海可一一路。|,_道门一一都为南老玄一一中称河街通一一于清州的一一金置下从苏都一,L,l一。粮屯一一现械边一一出军戍一一汉邑存一一秦城储草兵一,L,_】_L1-J1E_,_f_j一时动一一器活迹一一石类痕一一新代人的一藩斟潜篷。一TY可rz圣zo刀Evmvv一2016持将o舴艟11釜vo广厶ozo11zov016万方数据里边界向外拓展的现状m“1,重新挖掘和培育地方性的社会资本,构建紧密联结的邻里社会网络意义重大。在一个被居民自诩为“低层次人群聚集没有人才”的老IE4、区,课题组并未急于着手空间方案的设计,而是基于授权与赋能的理念通过征集社区Logo楼立面美化, 建筑师体验坊” 少儿艺术
28、周”等系列活动,将社区人才的发掘和培育工作置于首位。短短几个月时间发掘了多位美术摄影、编织和演艺能手,培育了20多支汇集老中青居民的兴趣团队以及”建筑师家庭” ”小小粉刷匠”等以青少年为核心的公益家庭团体,形成当地人才库作为推动社区自主更新和发展的核心动力。44 规划手段从利益干预到关系干预:以协同规划重塑社区关系网社区规划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其干预对象从“利益格局”转向。社会关系”意味着核心价值观从“权力”向“权利”的转变。前者依托于以权力为中心的星状结构,而后者则根植于以公民权利为结点的网状结构怛;前者因权力的稀缺性而必然带来竞争和不平等而在后者中权利可以扩大,共享并通过协作网络而流动能吸纳
29、更多的行为主体对决策过程发挥影响。体现在社区规划中需要依托以互动为基础的协同规划发掘和重构以公民权利为基础,公民意识为联系的社会纽带促进社区关系网络的重塑与优化。由此推动政府部门的角色逐步从大包大揽的执行者转为授权者和支持者,规划师和专业社会组织从推动者转变为协力者和培力者社区居民和地方组织则成为真正的行动主体。以YGNLJ,区为例,该小区长期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当基于大多数居民的强烈呼吁和议事投票,形成对小区内一块闲置用地的改造计划时,却有少数居民因担心可能带来活动噪音而强烈反对。课题组和居委会并没有采取“高高在上”或“少数服从多数”的精英式决断而是通过组织各类公共空间相关活动,如行为调研、公
30、众咨询体验设计坊、参与式墙绘等,吸引居民关注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和设计议题并在活动中推进邻里关系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多次设计方案的参与式规划和开放式讨论,让居民在共同讨论和平等对话中学会倾听、理解和协商最终化解矛盾达成改造共识。45 规划路径从社区建设到社区营造:依托公共领域培育人的公共性回顾社区规划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其核心议题普遍经历了从。物质性”向”社会性”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并关注物质环境建设转向强调社会多元自治的社区总体营造。在清河的社区规划实践亦强调两大聚焦:(1)对人的聚焦。空间生产的终极价值是社会性而非空间性产品需要重新认识并实践规划过程作为调整和再生产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2
31、)对公共性的聚焦。社区是联结微观个人、家庭与城市社会的重要平台。依托社区的公共领域(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建设推进。城市人“的“公共性”培育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至关重要“J。规划路径主要包括:(1)围绕公共事务推进社区议事制度建设。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行议事委员制度建立议事规则和民主协商制度。实践显示议事委员已成为社区议事和行动的重要社会力量议事委员会成为与居委会,物业及相关组织开展联席会议、共议社区事务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2)依托公共空间的生产过程,重塑邻里关系和公共性。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议事制度形成的各社区发展提案大多都以公共空间改善为核心内容。围绕楼栋美化健身广场、停
32、车空间、养老服务站等公共空间改造议题,从议题提出程序拟定、人才培训方案设计讨论交流到参与实施行动既是公共事务从议题到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意义也正在于此。反复的利益碰撞和思想交流经过时间的发酵促成原本来自外部的。营造“行动逐步转变为社区的自我。酿造”。居民的关注点从。自我”放大到。他者”和。我们”从。我想如何“进阶到。我们能如何”由此促进了公共性的形成。5结语社区规划的出现是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代日益复杂的城乡问题和现实挑战,为其赋予了独特的跨学科和跨行业的整体性特质。规划者既需要具备空间规划与实践的技能也离不开社会协商与动员的
33、技巧才能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力量整合有效推进社区物质环境人文气质与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针对清河地区当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高度不均衡的关键问题 。新清河实验”的社区规划实践致力于探索基于社会一空间生产的新型社区规划路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空间生产过程对于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的再生产作用重新发掘和培育社区共同体使社区发展真正成为居民自己的事而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以此反思社区规划的核心在于唤起每一个,一丝府瓣错凿*一牲叫土盼l懈雪忡1B土冈潜鎏万方数据E s s a Y C o m P etiti o no n PI a n ni n g T h e o r Y14人对于所在生活地
34、域的关注想象与创造。通过多方参与的空间生产的过程引导和鼓励人们发掘自我营造美好环境的能力体验共同工作的乐趣,并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可能。因此社区规划的真实意义不仅仅停留于对空间的改造亦非追求某些参与的形式而在于对社区共同体及其中每个人的作用以此实践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根本诉求。(本文为第七届“求是理论论坛”征文专业组获奖论文。)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2-1 5ZHANG KangzhiA Study on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Condition 0fDivers
35、ificationJ】JournaI of Rennin University of China,20 1 4(2):2-1 52 梁鹤年城市人IJ】城市规划,201 2(7):87-96Hok-lin LEUNGHomo Urbank;usJCity Planning Review,2012(7):67965 SOJA EThe Socio-Spatial Dialectic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Geography,1 980,70(2):207-2254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Malden
36、:Blackwell Publishers,1 9915 梁鹤年再谈“城市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J】城市规划,201 4(9):6475Hok-lin LEUNGFurther Discussion on HOmoUrbanicus:Human-BasedUrbanizationJCity Planning Review。20 1 4(9):64-756 刘佳燕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J1城市规划,2014(2):91-96LIU JiayanRelationship,Network,and Neighborhood:Review 0n UrbanCommunity Soc
37、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Its ProspectJCity Planning Review,2014(2):9l一967 孙施文,邓永成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规划以上海市为倒【J1城市规划汇刊,2001(6):1 6-18SUN StiwenDENG YongchengDevdop the Characteristic Comnu讹y Pla响_Ig ofC擂na:Tak加g口田l删鹊the Ca=pUrban PI峨Forum,2001(6):16188 刘君德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3(5):59-45LIU JundeThe Study
38、 on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Community in ShangbaiJCity Planning Review。2005(5):59-459赵蔚,赵民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6):68-71ZHAO Wei,ZHA0 NUnResidential Planning or Community PlanningJUrbanPlanning Forum,2002(8):68-711 0杨贵庆未来十年上海大都市的住房问题和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0(4):65-68YANG GuiqingHousmg
39、 Problem and Community Piannillg in the Next 1 0 Yearsof Metropolitan ShangbaiJUrban Planning Forum,2000(4):65681I黄瓴,罗燕洪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及其地方途径以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5):1 51 8HUANG Ling,LUO YanhongCommunity Planning and the Local Approach in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40、A Case Study of Shiyou Road,Yuzhong District of Chongqing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m。2014(5):1 5-181 2扬锃,史心怡社区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对S市M社区的个案研究【J1社会建设,2015(2):4554YANG Zeng,SHI XinyiAnnnovation of Community Work and SocialGovernance:A Case Study of M Community in S CityJSocial Construction,201 5(2)
41、:45-541 3沈高洁上海社会治理新常态下的社区规划机制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 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SHEN GaojieResearch on Community Planning Mechanismin the New Normal Era of Social Governance inShanghaiCNew Normal:Inheritance and Change:Proceedings of Annual National Planning Conference of China2015BeUing:China Ar
42、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1 514徐一大,吴明伟从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4):54-55,59XU Ylde,WU M-啊1IeiTwo Words of Community PIarI咖豇J】Urban Planning Forum,2002(4):54-55,591 5钱征寒,牛慧恩社区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的推广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7(4):7478QIAN Zhengban,NIU HuienCommunity Planning:Theory,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on Its Popula
43、rization in ChinaJUrban Planning Forum,2007(4):74-781 6袁媛,柳叶,林静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5(4):2655YUAN Yuan,LIU Ye,LIN JingReview on CommunityPlanning Research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Past1 5 Years:A Visualized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SoftwareJ】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
44、ew,2015(4):26-551 7尼克置伦特,史蒂夫罗宾逊邻里规划社区,网络与管理【M】董亚娟,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GALLENTN,ROBINSONSNeighbourhood Planning:Communities,Networks and GovernanceM】DONGYajuantran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Press201 51 8顾朝林,刘佳燕,等城市社会学【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 5GU Cbaolin,LIU diayan,et a1Urban SociologyM】Beijing:Tsinghu
45、a University Press20 1 51 9李东采中国社区规划实践述评以中国期刊网检索论文为研究对象【J】现代城市,2014(3):10一1 5LI DongquanReview of Chinese Community PlanningPractice:A Case Study on Paper Retrleval 0n ChineseJournal NetJ】Modern City,2014(5):1 o-l 520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0):20-52YU KepmgIntroduction to Global GovernanceJMarxismR
46、eality。2002(1):20-5221周晓丽,党秀云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机制、理念及其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 5(1 o):75-81ZHOU Xiaoli,DANG XiuyunWestern Social Governance:Mechanisms,Ideas and EnlightenmentJNailing Journal ofSocial Sciences,201 5(1 0):758122 WELLMAN BBERKOWITZ S DSocial Structure:ANetwork Appro&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 98825熊培云重新发理程会【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XIONG PeiyunChinas New RevolutionMBeUing:NewStar Press,2011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