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一、单选题1.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B证明Fe3+的催化效果强于Cu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2mL5%H2O2溶液,再分别滴入0.1mol/LFeCl3和0.01mol/LCuSO4溶液1mLC证明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溶解度向碘水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D证明CuS不溶于稀H2SO4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A. AB. BC. CD. D2. 如图表示室温下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2的镁条放在尖嘴玻璃导
2、管内并浸于蒸馏水中,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1现象不明显,可能与 Mg表面生成了难溶的有关B. 实验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管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C. 由实验1和实验3可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反应速率”的结论D. 实验3中破坏了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H2C2O4溶液反应B.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C.检验溶液中FeSO4是否被氧化取少量待测
3、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测定NaOH溶液pH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A. AB. BC. CD. D4. 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图(a)、图(b)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b)中的A为分液漏斗B. 图(b)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C. 图(a)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D. 若图(a)实验中反应速率为,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好5. 已知S2O82+2I=2SO42+I2(慢),I2+2S2O32=2I+S4
4、O62(快)。探讨K2S2O8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序号体积/mLK2S2O8溶液水KI溶液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10.00.04.0V32.09.01.0V24.02.08.0V14.04.02.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V1=0 V2=2.0B. V1=2.0 V3=2.0C. V1=2.0 V2=4.0D. V2=4.0 V3=2.06. 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6.00B.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C. b318.2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
5、时间不相同7. 以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编号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温度/浓度/mol/L体积/mL浓度/mol/L体积/mL0.102.00.0104.0250.202.00.0104.0250.202.00.0104.050A. 实验、所加的H2C2O4溶液均要过量B. 实验和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C.
6、 实验和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和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实验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2.5104molL1s18. 某小组探究实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并记录结果如下:编号温度H2SO4溶液KI溶液1%淀粉溶液体积出现蓝色时间200.10molL110mL0.40molL15mL1mL40s200.10molL110mL0.80molL15mL1mL21s500.10molL110mL0.40molL15mL1mL5s800.10molL110mL0.40molL15mL1mL未见蓝色下列说法正
7、确的是A. 实验中,应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先混合B. 实验中,应将H2SO4溶液与淀粉溶液先混合C. 在I被O2氧化过程中,H+只是降低活化能D. 由实验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慢9.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编号温度/硫酸Na2S2O3溶液252mL0.01molL11mL0.01molL1252mL0.01molL11mL0.02molL1502mL0.01molL11mL0.02molL1A. 实验反应速率最快B. 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实验中可通过记录溶液出现浑浊所需
8、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10. 采用图装置和必要的计时工具,可以开展的研究型实验是A.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2molL1与18molL1H2SO4)B. 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稀H2SO4中加入少量CuSO4)D.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二、实验题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下表是其实验设计的有关数据:实验序号锌的质量/g锌的状态c(H2SO4)/molL1V(H2SO4)/mL反应前溶液的温度/10.65粒状0.5502020.65粉末0.5502030.65粉末0.8502040.65粉末0.85035(1)在此4
9、组实验中,判断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大小,最简单的方法可通过定量测定_进行判断,其速率最快的实验是_(填实验序号)。(2)对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1和2表明,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实验2和3表明,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3)进行实验2时,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的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在OA、AB、BC三段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原因是_。24min内以硫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v(H2SO4)=_。12. 根据下列实验填空。(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和_。
10、(2)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_进行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或_。(3)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时间/min12345体积/mL50120232290310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_(填“01min”“12min”“23min”“34min”或“45min”)。试分析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
11、层,分液可分离,故A正确;B.阴离子不同,不能探究阳离子对反应的催化效果,故B错误;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易溶于水,实验可证明,故C正确;D.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生成CuS沉淀,则CuS不溶于稀H2SO4,故D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2.【答案】C【解答】A.根据金属镁与水反应的方程式Mg+2H2O=Mg(OH)2+H2,生成的Mg(OH)2是沉淀,将覆盖在镁条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故实验1现象不明显,A正确;B.实验
12、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管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温度升高,Mg(OH)2的溶解度增大,覆盖在镁条的表面的Mg(OH)2溶解,不再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实验1和实验3所得到的产物不同,故变量不唯一,不能由实验1和实验3可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反应速率”的结论, C错误;D.由于HCO3可以电离产生H+,从而破坏了Mg(OH)2的生成,故实验3中HCO3破坏了Mg(OH)2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 D正确。3.【答案】C【解答】A.应选择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与不同的浓度的草酸反应,以利于观察溶液颜色的褪色时间,故A错误;B.将SO2通
13、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取少量FeSO4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变红,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故C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故D错误。4.【答案】D【解答】A.由图可知,图(b)中的A为分液漏斗,故A正确;B.图(b)中可利用相同状况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不同来比较反应速率,也可利用相同时间下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体积的不同比较反应速率,故B正确;C.气泡的快慢说明反应的快慢,则图(a)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故C正确;D.图(a)实验中反应速率为,与温度、催化剂等因素都有关,没有指明相同温度
14、,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不一定比Cu2+好,故D错误。故选D。5.【答案】C【解析】探讨K2S2O8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KI的体积均为4.0mL,Na2S2O3溶液的体积均为4.0mL,V2=V3=4.0,且总体积为10.0mL+4.0mL+4.0mL+2.0mL=20.0mL,中V1=20.018.0=2.0。6.【答案】C【解答】A.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328.2,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v318.2v328.2=0.4,所以a=2.40.4=6,故A正确;B.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b,浓度由0.3mol/L0.5mol/L,速率相等,都是1.80,所以v可能不变,故B
15、正确;C.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b温度时水解速率变小,所以温度降低,所以温度b318.2,故C错误;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不同,温度高的所需时间短,故D正确。故选C。7.【答案】D【解答】A.该反应需要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则在这三个实验中,所加H2C2O4溶液均过量,否则溶液不能褪色,故A正确;B.在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开始速率很小,过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生成了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其中水没有这种作用,CO2释放出去了,所以可能起催化作用的是Mn2+,故B正确;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和实验只是浓度不同,即实验和实验是探究浓
16、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和只是温度不同,所以实验和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D.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010mol/L0.004L0.002L+0.004L=230.010mol/L,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230.010mol/L40s1.7104molL1s1,故D错误。故选D。8.【答案】AA.实验中,应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先混合,通过出现蓝色时间判断反应生成I2的速率,故A正确;B.实验中,应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先混合,再加入H2S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测定溶液变色的时间,B错误;C.在I被O
17、2氧化过程中,H+参与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故C错误;D.实验中未见蓝色的原因是淀粉发生了完全水解,不能由实验得出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9.【答案】C【解答】A.实验中反应物Na2S2O3浓度最大,温度高,故实验反应速率最快,故A正确;B.实验实验温度相同,反应物浓度不同,所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正确;C.实验中Na2S2O3浓度和实验温度均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不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S和水,S难溶于水,故实验中可通过记录溶液出现浑浊所
18、需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故D正确。10.【答案】B【解答】A.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随着浓硫酸的不断消耗,浓度变稀就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了,所以最后得到氢气与二氧化硫混合气体,这和锌与稀硫酸反应不同,不能研究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B.使用不同颗粒大小的锌与等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研究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正确;C.稀H2SO4中加入少量CuSO4,不仅置换出铜单质消耗更多的锌,减少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的量,同时形成了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不属于催化剂作用原理,故C错误;D.压强对固液反应速率无影响,不能使用图装置和必要的计时工具,来开展研究,故D错误。11.【答
19、案】(1)锌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 4(2)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硫酸的浓度(3)AB 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0.06molL1min1【解析】(1)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ZnSO4和H2,硫酸过量,可通过测定固体锌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收集相同体积H2所需的时间、相同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判断其反应速率的大小,其中测定锌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较为简单;对比4个实验可知,在Zn的质量和稀H2SO4的体积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实验4固体锌为粉末,有效增大了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且所用稀H2SO4的浓度最大,反应前溶液的温度最高,故实验4的反应速率最快。(2)对比实验1和实验2,其差异在于Zn的
20、状态,由此可知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对比实验2和实验3,其差异在于稀H2SO4的浓度,表明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3)OA、AB、BC三段反应时间相同,而产生气体最多的是AB段,故AB段反应速率最快,其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4min内V(H2)=(179.244.8)103L=0.1344L, Zn+H2SO4=ZnSO4+H2n(mol) 0.006VVm=0.134422.4=0.006v(H2SO4)=ct=0.006mol50103L(42)min=0.06molL1min1。12.【答案】(1)反应温度 反应物浓度(2)产生气泡的快慢 单位时
21、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单位时间内消耗锌的质量(3)23min 该反应放热【解析】(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适当提高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2)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进行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消耗锌的质量。(3)“01min”“12min”“23min”“34min”和“45min”时间段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分别是50mL、70mL、112mL、58mL、20mL,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23min。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