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考.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042273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考 摘要:作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既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科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支撑,因而其建设与管理在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推动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展开。首先,本文对高校实验室的“双一流”建设推进作用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其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且也是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接着,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角度切入,重点阐述了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内容;最后,又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包括“模块化”管理模式、“信息化

2、”管理模式及“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在内的三大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双一流;实验室;重要作用;建设;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高校的主要技术设备与教学资源都集中在了其实验室当中,且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高精尖设备,一直以来都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实验室不仅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的重要阵地,而且还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和建设一流学科提供了重要条件。第一,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大重要基地。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更易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恰恰是培养

3、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便成了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阵地。具体来说,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学习实验课程并参与实验项目研究等获得更多的动脑、动手机会,既有效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及思维。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验室成了当之无愧的创新人才培养重地,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平台。第二,实验室是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一大重要支撑。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根本在于建立一流学科,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即实验室。一流的实验室是高水平科研内容的承载地,同时也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诞生地。总体而言,实验室建设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相连、相辅相

4、成:前者促进了高校优势学科与专业的向前发展;而后者也反过来为实验室的良好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 第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1)高校建设实验室,要始终坚持以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重点、优势学科为依托,紧密结合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两项工作任务,积极为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及科研水平提升目标的实现提供全面化服务。(2)高校建设实验室,眼光宜全面而长远,要做到在坚持以国家目标与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同时,着眼于所在区域和自身的发展需求,在“科学规划、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分类管理、能力提升”原则的指导下,积极调整整体布局,建立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管理科

5、学、内容共享的实验室体系。第二,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内容。高校实验室是一个“硬件”与“软件”兼备的实体。所谓“硬件”,即指各种仪器设备等基础性设施;而“软件”则既包括人才队伍,也包括制度文化等。因此,建设高校实验室,主要涉及以下三部分建设内容。(1)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仪器设备是高校各种教学及科研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工作主要主要包括以下多个环节:选型、论证、采购、安装、使用、维修、报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建设过程中,相关方面要坚持做到合理配置并全过程控制仪器设备,以使其效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双一流”背景下,无论

6、是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还是对高校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要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人才队伍,高校一方面要重视顶层设计,要坚持以学科为导向来设置人员岗位;另一方面则要采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外引内培”,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收入具备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人才,又要加强对队伍成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业务能力。(3)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实验室有序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并设立明确的实验室

7、管理与长期发展目标,从而为不断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能够正常有序运行提供重要支撑。高校开设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应当制定一套内容详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具体需涉及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考评与监督等方面,并注意:在拟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时,既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为依据,又要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三、“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面折射镜。然而,据高校一直以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情况来看,重建设而轻运行、重硬件而轻软件的问题普遍存在。为此,高校要想加强自身建设、保障实验

8、室高效运行,有必要致力于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探索并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全力推进教学与科研两项工作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可尝试的创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模块化”管理模式。所谓“模块化”管理,也即细分问题,并实现对细分后问题的分级别管理。“模块化”管理模式最终呈金字塔状,适用于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高校在应用这种管理模式之后,不仅能够对实验室进行分级别管理,且还可以将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药品试剂以及安全与卫生等作为分级别管理的对象,从而有序而高效地完成实验室管理任务。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模块化”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便在于,其不仅能够有

9、效促进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效率的提升,且还有益于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第二,“信息化”管理模式。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为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自身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强劲发展,理应以积极姿态应对挑战,依托于网络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将实验室技术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时间、空间等多项信息导入其中,与此同时,还应致力于将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实验室智能电源系统以及实验室监控系统等多项软硬件集成于一体,最终保证实验室自动化运行与全空间智能化管控的实现。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效率,

10、具体来说,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便于管理人员从源头处对全过程进行把控管理;二则是有利于监督检查工作的贯彻落实。第三,“开放共享”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中包含多种资源,如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以及仪器设备资源等。而采用“开放共享”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前述各种实验室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在前面第二点中,本文介绍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几点应用优势,而高校若能够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基础,进一步采用“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则可以更好地发挥本校的实验室功能,大大提升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具体而言,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无形损耗,有效提升它们的使用效率;且还能够

11、凭借新型实验室技术与设备的引入与使用,大大提升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并促进多项高端实验技术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结语 2022年,国务院对外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22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则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应在明确作为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与开展科研、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主要平台的实验室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建设与“双一流”建设间的紧密关系。为此,高校应紧抓“双一流”建设工程这一契机,积极从顶层设计、仪器设备以及人员队伍等多个方面着手来提升自身的实验室建设水平,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并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实验室的高效有序运行。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