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通常须要用到说课稿来协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实力。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1、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驾驭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驾驭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驾驭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
2、:(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驾驭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驾驭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洁的方程,培育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实力。(3)结合教学,培育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看法,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4、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驾驭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二 、说教法学法(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本课以嬉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爱好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视察、沟通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
3、且无论是生活中(cnteacher。com)好玩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线,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爱好的激发,学问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看法和求真求实的精神。(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究理解方程的意义,驾驭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视察,自主探究,分析比较,逐次分类,探讨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驾驭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学问探究和实力培育溶为一体,熬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化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老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激励和培育,使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吸取学
4、问的养分。(三) 自学思索,获得新知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索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变更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详细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的实力,也解决了数学学问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靠于直观这一冲突。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纳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驾驭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四) 运用沟通,注意评价要探究学问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
5、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学问点的领悟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气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看法,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5页106页的中位数。大家都知道中位数是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以前是放在中学教材中进行教学的。而今统计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已成为现代公民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实力是特别重要的
6、。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用它来描述数据组数据的统计状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平均数就不适合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便应运而生。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实力,从单一的平均数的评价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说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中位数。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分,体会中位数的优点及运用范围,会依据数据的详细状况合理选择统计量。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
7、用所学的学问合理敏捷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驾驭求中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依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纳以下教法:1、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新课起先,我设计学生口算成果为倒数其次名的学生向妈妈索取嘉奖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及合作去感受中位数的的优点。通过探究,得出数据是奇数个和偶数个的中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3)
8、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中学习中位数。2、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进行。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实例探究,理解感悟(三)课堂活动,练习反馈(四)课堂总结对于教学设计不做更多的具体介绍,想说明一点的是:练习题的设计我选择了上周刚刚进行的立定跳远测试,由这个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统计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
9、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探讨沟通中感悟中位数的意义、探究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中位数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努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问、主动发展。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教学目标(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所表示的意义(二)对26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比较娴熟地驾驭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三)培育学生的归纳整理的实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的整理与熟记难点:填写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项教具和学具教具:16的乘法口诀卡片,4,6,12的数字卡片学具:16的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乘法的含
10、义、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思老师谈话:前一段我们学习了乘法初步相识和26的乘法口诀今日我们一起上一节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1出示图32(1)谁能看图口头编一道应用题(2)怎样列式?(老师板书:34=12(面)(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说出算式的各部分名称2口答下面各题(1)3个4是多少?怎样列式(2)被乘数是6,乘数是4,积是多少?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乘法口诀的整理1整理提问:谁能告知大家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同学们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不一)同学们手里都有一套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数一数,有多少句?(21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条有理,为了
11、便于记住这些口诀,我们把这些口诀按肯定的依次,给它们排列一下,制作一个16的乘法口诀表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探讨一下这21句乘法口诀怎样排列好。(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排列,然后统一排列方法)副标题#e#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乘法口诀时,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1句)请你找出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的第一横行)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句)是哪两句,请你找出来(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的其次横行) 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句)是哪三句,应当排在什么地方?(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的第三横列) 4的乘法口诀呢? 5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呢?请同学们接着排下去完成16的乘法口诀表如下表2找规律横着读:就是刚才我们制作乘法口
12、诀的过程,第一横行,1的乘法口诀;其次横行,2的乘法口诀;第六横行,6的乘法口诀。竖着读:先读第一竖行,你们发觉了什么?(口诀的前半部分都有“一”)这些口诀都可以计算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例如“一三得三”,(可以计算31=3,13=3)由此可见,1的乘法口诀不只是一句,可以是六句。再读其次竖行,你们发觉了什么?那么2的乘法口诀你认为有几句呢?(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是5句,最终统一为6句)再读第三、四、五、六竖行,你们是不是发觉了同样的规律?那么3,4,5,6乘法口诀你认为各有几句呢?由此可见,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横着读,竖着读,还可以拐弯读,拐弯读以后,每种乘法口诀都各有6句,计算乘法时就可以便利多了。由
13、学生拐弯读一遍斜着读: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你们发觉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同学们都知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那么这些乘法口诀呢?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老师拿出数字卡片“4”,提问学生:哪几句口诀的得数是4(二二得四,一四得四)哪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是“4”(41=4,14=4,22=4)老师拿出数字卡片“6”,哪些乘法口诀的得数是6(二三得六,一六得六)哪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是6(61=6,16=6,32=6,23=6)老师拿出数字卡片“12”,哪些乘法口诀的得数是12(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哪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是12(26=12, 62=12,
14、 34=12, 43=12)(三)利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乘法口诀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口诀,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可以算得又对又快1指名卡片口算36 26 55 44 53 33 23 5631 45 52 43 64 34 41 3242 16 66 46 65 35 22 54全体学生笔答课本第43页第2题2填空(1)把乘法口诀填完全四二十四 五二十五六十二 三十五五三十 六十八(2)把乘法算式填完全几和3相乘得12?(4)3=12想:三(四)十二,括号内填4、副标题#e#5和几相乘得20?5(4)=20想:(四)五二十,括号内填4、练习:6=24 6=364=16 3
15、=18(四)思索性练习13=(括号内填上不同的数)启发学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填法3(4)=(6)(2)3(2)=(6)(1)2=(括号里填上相同的数)可以这样填:(2)(2)=(2)(2)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是一节单元复习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先通过看图口头编题,复习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并做了适当的练习。其次部分对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干脆出示已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而是先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卡片,进行尝试性整理,然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依据学习乘法口诀的依次,把乘法口诀根据1,2,3,4,5,6分类整理,每一类摆成一横排,形成乘法口诀表这样支配
16、,不仅使学生清晰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同时,培育学生整理学问的实力。在引导学生对乘法口诀表找规律时,横着看,学生通过乘法表制作过程,很简单找到规律重点放在竖着看,通过找第一竖行的规律,学生发觉“1”的乘法口诀,不仅是1句,到现在为止是6句,其他2,3,4,5,6的乘法口诀也有同样规律所以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横着背,竖着背,而且可以拐弯背使“小九九”起到了“大九九”的作用。第三部分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特殊是把乘法口诀、乘法算式填写完整的练习,可以为下一单元学习除法时,用乘法口诀求商打下基础。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加、发觉、归纳的
17、基础上相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实行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究与沟通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二)对教材的处理看
18、法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缘由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亲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
19、变更。(后述)(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渗透集合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2、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随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相识上。3、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
20、题的解决实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相识数的概念时更情愿自主参加,自己发觉。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实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沟通获得数学信息。2、学法指导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朝气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究发觉的过程中。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究
21、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晰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究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问背景,激励学生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四、教学具打算: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五、详细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加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22、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根据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2、引导学生视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觉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二)、创设情境,应用学问:(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2、合作沟通解决问题,方法提炼。(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用这样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找生日
23、。基本拓展(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学问。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肯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学问的理解记忆。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一、 教材分析:1、学问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需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驾驭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驾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推断一个最简分
24、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学问背景动身,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方式主动探究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3、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使学生相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推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2)实力目标: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加探讨中培育学生视察、归纳、解决问题的实力。(3)情感目标: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育学生对待学问的科学看法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
25、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二、 教学分析:依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学问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主动状态,从而培育思维实力。三、教学思路: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爱好,提出数学问题;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学问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四、教学过程: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
26、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 ,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爱好已被调动。他们就能主动自主参加学问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假如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老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并订正。并提问:(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状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并请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指导。)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通过学生
27、主动探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加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行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行以化成有限小数?启发学生从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着手。 最终总结出:一个最简分数,假如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它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题2,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0.06,0.4,1.8,2.45,1.465, 归纳:(学生为主,老师点拨)1、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
28、去掉小数点作分子。2、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常用的因数是2和5。 对于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题目,课前了解到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把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方法,因而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以操练并巩固,有错误的刚好订正。四、学会运用,巩固新知例题3,将 ,0.54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今日学过的内容如何应用,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好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好呢?最终回到今日刚起先的问题能解决吗?哪个行星的直径最大?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开拓学生的思路。反馈练习: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0.48、1.05、3.24 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
29、将其保留三位小数)五、全课小结:这节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视察、引导概括,获得新知;同时注意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爱好、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以及总结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学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作打算。本课首先从问有哪九大行星入手并从数据中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新奇和留意,并能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
30、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动身点,调动学过的有关学问,让学生亲自参加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体验数学学问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视察、探讨,从中发觉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特点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学问来解决多个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在学生参加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驾驭了互化的方法后,重点放在总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上,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对学问的驾驭水平。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师:我们今日要来探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可是自然数那么多,我们能一个一个探讨吗?生:不能。那样的话恒久也探讨不了,自然数太多了,是无限的。
31、师:那怎么办呢?(同桌探讨)生:我们可以先探讨小范围里面的数。再推广。师:他的想法真棒!那我们就先确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100,看看这100个数里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觉了1-100中全部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那么在全部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生:(凌乱地回答)是!师:确定吗?这只是我们的揣测。要证明这个揣测对不对,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那如何验证呢?有那么多自然数啊?(同桌探讨)生:可以找一个数看一看。师:找怎样的数呢?怎么看一看呢?谁能说得更明白呢?生:就是找一个末尾是0或者5的数,然后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尽。师:哦,假如找不到这
32、样的数,那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也适合。假如找得到这样的数,那就是有了反例,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不适合。(学生在本子上举例)师:我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没有找到反例。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生:全部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在怎样的范围内呢?生:在自然数中,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那这个数肯定是5的倍数。师:当然,我们探讨的是不是0的自然数。(练习)师:我们已经找到了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敏捷运用了。那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探讨5的倍数的特征的呢?(同桌探讨,老师巡察并启发)生1:我们先确定了一个范围。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不确定范围的话,数太多了,不行能探讨得
33、完。生2:我们找到了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特征后,就把范围扩大到全部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了猜想。生3:猜想后,我们又进行了验证。师: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呢?生4:举例。看看有没有反例。师:说得真好,最终我们才得出了结论在全部不是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5或0。然后运用这些结论能快速推断。师:谁能完整地把这个探讨过程说一说呢?(同桌说全班说)师:那2个倍数特征我们怎么探讨呢?生:也是先确定范围,找寻肯定范围内的2的倍数特征。然后扩大范围,举例,找寻反例,最终得出结论。师: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探讨方法,四人一小组起先探讨2的倍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4、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学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教材首先支配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打算,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依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相识。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爱的爱好小组为内容,激发爱好,培育学生的审题实力
35、。教学目标(一)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驾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娴熟正确的进行计算;(二)利用所学的学问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育学生学问的应用意识和应用实力;(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探究,增加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念。教学重点(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设想: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
36、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学问的探究中来。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视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洁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依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识的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境动身,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37、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供应沟通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部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以主子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胜利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边学边练,学以致用。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都要
38、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兴奋么?那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生回答)师:同学们,今日是小红的生日,大家看爸妈为他打算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蛋糕图及吃法)师:他们是怎么吃的呢?(生读:一块大蛋糕,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一块,妈妈吃了1块。)(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的示意图)设计理念: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学问的探究中来。师提问:1/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生回答
39、)师问: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4、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思索,然后按自己的看法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放手探究,自主沟通。学生自己解答以上问题,做完后小组沟通。三、收集信息,总结规律1、学生代表性作业展示:(1)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你是怎样列式的?(3/8+1/8)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40、(引出:整数加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同样适用,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你能讲一讲你的计算算理吗?(2)幻灯展示学生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那样计算。如:为什么18+1/8=2/8=1/4?(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2、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4/8个蛋糕,假设我告知你们爸爸吃了1/8个蛋糕,如何求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分析,从而得出整数减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减法同样运用及4/81/8=3/8算理)你能依据刚才做的题概括出计算方法么?(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培育学生的归
41、纳、概括实力使学生在驾驭所学学问的同时获得胜利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的规律中来发觉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学问。3、你还有什么问题?四、反馈练习1、课本105页和106页的“做一做”。2、解决问题小丽安排一天练习30个毛笔字,事实上午完成了安排的7/15,下午完成了安排的11/15,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五、布置作业。第30页 共30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