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镇街成人教育转型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镇街成人教育转型与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镇街成人教育转型与发展 一、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 1.党政层面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应该说,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推进的重要目标,也是各项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整体性基础,更是我国教育环境的重要生态指标。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2、等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文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从上述宏观层面上看出,国家和省市对社区教育的高度重视。从具体工作布置和推进上看,国家教育部工作布置中只提社区教育,不提成人教育,内设机构亦是如此;当前各级成人教育行业组织开展活动,均冠以“社区教育”的名头。为何?是转型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看出,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这并不代表国家不再重视成人教育,而是在更高层面,在更大范围内重视成人教育,正如党的报告中所体现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重视“继续教育”。2.社区教育涵盖社区成人教育。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
3、关注,尤其在社会转型阶段,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成人教育是一种面向成人的教育形态,为了实现成人不断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而逐步形成与完善。传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它面对的人群是成年人,主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各类技术培训等重在成人的“谋生立命”,“技”虽精但“面”太窄,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社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概念,从年龄的纵向划分,包括社区老年教育、社区从业人员教育(传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和社区学生校外教育等方面,针对的是一个环境中所有成员相关的教育内容,根据明确的结构所建立的教育体系。我国很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开始创
4、建以社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处在转型期,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网络不健全、资源不完善等问题。社区教育面对广大社区居民(包括成年人),覆盖面广,小到婴幼儿,大到老年人。正是这一属性,使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紧密链接起来(学习型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人是学习对象),可以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可以融合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现在苏南地区大多镇街成人学校内同时挂牌社区教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管理模式,尽管还存在转型发展理念不到位的现象,还存在系统内操作层面上的“重成教轻社教”的固有做法,但只要引导得当,措施得力,工作得法,转型这道坎一定能跨过去,社区教
5、育的生命力就会与日俱增,从根本上促使居民意识到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实现由成人教育到社区教育的华丽转身。 二、转型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 1.转型发展是挑战。社区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面对社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当前社区教育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社区教育的认识水平、教育功能、运行机制和发展水平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为:(1)认识理念上的差距与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理念有差距。社区教育要覆盖全民贯穿始终,其目的提高国民素质。人的全
6、面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关键在于人的学习。目前在认识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镇街领导觉得搞实事工程见效快,得民心,而社区教育投入持续见效慢,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固有思维难突破,还是按成人教育的老套路行天下,不知道社区教育做什么,怎么做;三是认识误区:认为社区教育只要搞几个教育活动,居民(市民)学校的建设形式化,应付检查一下就行了。这样,就导致社区教育转型乏力,发展无后劲。(2)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社区教育要求打破现有的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老年教育、学生校外教育等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的局面;需要打
7、破镇街各学校、团委、妇联、关工委、退协等部门,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的局面,这种现象既制约了部门、学校之间工作效率,也在整体上削弱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合力。(3)保障机制上的不足缺乏有效机制保障,社区教育缺乏实质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措施不力。例如,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为主的全民性教育活动,开展面广量大的群众性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需要有相当财力的投入,而这块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社区教育的经费渠道不固定、投入不到位(在宜兴市范围内,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清晰固定,但投入标准有待提高)。因此,开展公益性社区教育的经费就我国目前全域来说普遍不足。2.转型发展更是机遇。转型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
8、我们运用智慧和策略来有效应对,一旦予以突破,将是原来街镇成人学校和成教人实现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1)政策机遇江苏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建立全省覆盖城乡、机制完备、功能齐全、优质高效的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22年,城市、农村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率分别达到60%、40%以上,全省80%县(市、区)达到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实现标准化社区教育机构全覆盖,确保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政策具有指导性和纲领性,我们要认真解
9、读,找寻适合本地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契合点,加以利用和放大,以达到转型发展的目标。如利用政策方面,在大力提升社区教育基础能力、积极整合社区教育各类资源、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有效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上做足文章;再如放大政策方面,可创造条件,加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阵营,开展转型实践研究,提升街镇社区教育的知名度。(2)发展机遇党的关于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动员令,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为镇街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当前,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镇街社区教育中心还落后于中小学,各村(社区)教学点建设还未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政策,在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
10、设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加快示范化与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工作,为镇街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保障机遇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规划、协调、检查和指导。开启“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分工、社会参与”良好运行局面,细化了社区教育的层级管理职责,这样就能发挥合力,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二是健全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这是省教育厅等十一个部门在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同时还特别规定县(区)财
11、政必须保障人口人均4元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我们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可以实行项目制,只要政府认可立项,就有下拨活动经费的义务,关键是我们开展社区教育的项目有没有生命力,是不是接地气,能不能开展好。三是规范专兼职人员配备。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进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力量。众所周知,当前社区教育队伍偏弱,体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社会教育专业偏少;人员配备不合理,专职教师配备不足,这些因素制约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国家和省两级文件精神,对街镇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进行优化配置,落实兼职教师相关待遇,招聘社区教育工作者入驻村(社区)教学点,解决基层社区教
12、育“空心化”的现象。当然,在社区教育转型期间,未开发、待开发的地方很多,留给我们的机遇相应就多,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突破定势、转型发展,一定会开创社区教育的新天地。 三、宜兴市转型发展的有效做法 宜兴市教育局在2003年就提出了镇街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的理念,由于我市成人教育的基础好,办学水平高,这为转型发展创设了一个有利的环境,由于我市转型发展起步较早,敢于实践,积累了一些有效做法。1.大力提升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宜兴市在新世纪初就成立了社区教育管理协调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社区教育工作文件,全面负责我市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作。2022年创建宜兴社区培训学院,同年达到省级标准。
13、2022年全市各镇街就全面建立了社区教育中心,镇街成人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到目前为止全部创建为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2022年全部创建为无锡市级标准化街镇成人学校。通过创建,在面上我市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教育功能日趋完善。自2022年起开展村、居、企三类业余学校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到目前为止全部创建为省居民学校,有三分之一创建为宜兴市业余学校示范校。通过创建,在点上规范了业余学校的管理。以上举措,构建了市、镇街、村(居)社区教育办学管理网络。近10年,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教师分片包干负责指导基层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年终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促进了基层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2.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内涵
14、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是提升社区教育实效的根本举措,我市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在以下方面上着力,成效显著。(1)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我市在培养教师上迈出了两大步,第一大步是十年以前,实现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完全独立建设,确立社会地位,为教师“有作为”创设条件;第二大步是近十年内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争取更“有地位”,其中把队伍建设放到内涵建设首位。具体工作:一是实施社区教育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工程。市教育局出台骨干教师培养认定考核办法,涵盖特色课程建设、教科研工作、以老带新等内涵建设方面,待遇与普教、职教骨干教师享受同等财政补贴、职称晋升优先等待遇,等级为社教新秀、能手、带头人等3个等级。二是实施教师课
15、堂教学能力比赛制度。每年开展1次,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三是实施教师读书活动制度。每年组织1次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由教育局、教育工会联合主办,教师发展中心承办。四是实施教师周期性培训制度。每一学期2次,一年组织4次,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题由每年年初根据事业发展与社教中心工作需要确定,一事一训。如,课程建设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科研工作培训、公众号管理培训、公文写作与论文撰写培训、媒体培训等。五是实施教师论文评审制度。每年组织1次,每两年编辑优秀论文汇编,由民办教育与社会教育协会、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实施。通过以上举措,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通业务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2
16、)注重特色课程建设在任何类型的教育中,课程总是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任何教育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这一重要媒介,作为社区教育的中介和载体,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也是社区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特色课程不仅是一个地方社区教育精华的展示,也是社区教育丰富内涵的提炼与整合,更是一张社区教育个性化的名片。宜兴市十分重视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教育局出台了社教特色课程建设意见和标准。在建设与实施中体现三个要素:即要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学习需求,要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要符合社区教育规律和特点。三个要素从对象范围、教育目标、特色要求做出概括和界定,构成了别具一格的个性特色,三者互为关联,缺
17、一不成。我市组织特色课程建设系列培训,每2年组织一次特色课程评比,每年组织一次校本教材评比,以此来推进我市镇街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工作,也涌现出了一批优质的特色课程。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建设社区教育课程开设近9000门,各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特色课程累计达到200余门。(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外在表现,镇街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正是融入了文化氛围,才显得各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场馆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等多个方面,宜兴市制定规划,致力打造,具体做法是:一是由教育局发文,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工程来实施;二是出台了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标
18、准,各社区教育中心对照标准实施;二是树立典型学校,召开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三是实行先进表彰奖励制度。宜兴市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走过了规划、探索、实践和体念的历程,记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脉动,积淀了校园文化底蕴,整体提升了镇街社区教育中心的形象。(4)扎实抓紧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可以使内涵建设的载体-教师团队快速成长起来,同时教科研工作也是教师职务晋升的必经通道。宜兴的教科研工作平台由市教育局搭建。宜兴市着力抓了五件事:一是由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社教教科研工作的意见;二是指定由民办教育与社会教育协会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管理;三是由民办教育与社会教育协会出资扶持和奖励;四是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育
19、局对街镇社教中心和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五是把教科研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讲师、高级讲师的重要条件。目前,宜兴市社会教育教科研工作呈现蓬勃兴旺和质量不断攀升的喜人景象。3.有效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宜兴市镇街社区教育围绕社区特点和社区文化特色,面向社区各类群体,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服务水平。(1)创新教育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线下”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如优秀文化教育、节日庆祝活动、才艺展示等。“线上”主要以宜兴终身学习网为载体,由宜兴社区学院管理。宜兴终身学习网面向全体市民,以“人人
20、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为建网愿景,融合各类学习网站,汇聚各类应用服务与学习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与服务体系,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活动分享、学友交流、终身学习档案与学分认定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云服务。市民能通过互联网快速访问学习资源,获取学习资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宜兴终身学习网建设五年来,跑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最前沿,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截至2022年底,点击量突破8000万次,课程学习注册人数达7.5万人,在线微课程8945门。因此,宜兴市荣获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称号。各镇街社区建立学习团队,依托宜兴终身学习网、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资源
21、,积极上网学习。学习中宜兴市推行学分制,市里每年开展按学分兑换奖品活动,开展“终身学习之星”评选活动,有效推动了市民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终身学习活动。(2)面向青少年开展校外活动围绕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艺术教育、兴趣爱好培养、体质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实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关工委、退休教师协会以及家长委员会等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作用,鼓励支持志愿者积极参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去年,宜兴市开展社区教育“最后一公里”布局的试点工作,芳桥、宜城、万石等多所社区教育中心率先开展,采用专职人员入驻基层社区,负责基层社区教育及社
22、区教学点的管理协调工作,招募志愿者入驻社区,提供专项志愿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3)依托基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以镇街社区教育中心农科教基地为依托,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发挥农科教协同育人示范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结合宜兴农村发展特点,围绕宜兴农业特色项目,各镇街建好高标准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9个。为了使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长效发展,建立每三年复评一次制度,鼓励基地做大、做优、做强。高塍社区教育中心的“循环水淡水生态养殖基地”2022年被认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张渚成校的“茗悦果蔬种植示范基地”20
23、22年创建为省级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农科教富民示范基地。因此,宜兴市农科教基地建设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了大会交流。宜兴市街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初步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转型发展完全能够实现,转型发展之后原有的街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大有作为的天地更宽,内涵更丰富,基础服务能力更强,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地位毫无疑问的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王倩 单位:宜兴市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