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趋势.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025000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趋势.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趋势 【摘要】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发展的历程与人文风貌。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渐渐忽略了这些艺术,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老年人多以广场舞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虽然我国出台了让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保留下来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还应更加深入研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将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发展趋势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文化也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民族民间舞蹈多以集体舞形式为主,表演人数众多。通常人们以舞动身体

2、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情趣,或者抒发某种特殊的情感,可以传递欢喜,也可以表达愤怒,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独具魅力。如若我们忽视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舞蹈文化的发展便成了无根之木,这也是我国舞蹈文化艺术的一大损失。 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 (一)民族性。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民族民间舞蹈充分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了宗教信仰。民族民间舞蹈不需要华丽的舞台、精美的服饰,也不需要精致的妆容,人们将自然融入舞蹈当中,以此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例如我国西北舞蹈,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西北舞蹈大多历史悠久,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3、文化风格,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和文化差异,仅靠简单的乐器便能翩翩起舞,舞蹈和音乐极具感染力,尤其是西北舞蹈中的维吾尔族舞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多郎人的多郎舞,其舞蹈动作粗犷矫健,演绎形式完整,将多郎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将古西域舞风完整保留了下来。(二)大众性。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大众性。民族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凝聚了大众的艺术智慧。起初,人们跳舞的目的是为了娱乐,打发平日枯燥单调的生活,舞蹈和音乐能使人愉悦,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以前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日间劳作外便没有其他的消遣方式,而舞蹈源于生活,人们能够通过舞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舞

4、蹈也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大众聚在一起便会创造新生事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舞蹈便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尽管国家非常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但大部分舞蹈艺术家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并且更加关注其他类型的舞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度较低,因此很难创造具有较高价值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同时难以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和发展。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的商业化趋势愈加显著,尽管为其发展和传承创造了相应的机会和条件,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呈现出世俗化和

5、商业化,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本身的文化韵味难以体现,进而不能长期被人们接受或者是传承和发展。社会的发展为文化的交流融合创造了重要途径,但外来文化影响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并且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没有保留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特色,也没有坚持外来文化中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的原则,导致融合后的民族民间舞蹈缺乏特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传承和发展。 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发展趋势 (一)在现代舞中融入民族舞。民族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它缺乏现代艺术性和时代性。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审美情趣、情感

6、的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民族民间舞蹈依然保留原始的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的舞蹈形成鲜明对比,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代舞在编排上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更加追求舞蹈的艺术性、科学性,让舞台更加绚丽纷呈,引人入胜,极具时代感,让观众瞬间融入舞蹈艺术中。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加入现代舞元素,不仅能受到大众的欢迎,也会促使其更好发展。(二)原生态与艺术舞台结合。原生态舞蹈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深受大众的喜爱。这类舞蹈包含了人类纯洁、朴素、善良的宝贵品质。如今,已有不少舞蹈艺术家将原生态舞蹈与艺术舞台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部分提取出来,再加以创

7、新,使原生态舞蹈更具生命力。加之大众的智慧赋予舞蹈更具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从而不仅保留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还加大了它的传播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如若一味保留原生态舞蹈文化的原始性,而不能让舞者加入自己的思想,那么,呈现出来的舞蹈定会失去它的味道。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要让舞蹈艺术家为舞蹈输入新鲜的血液,将现代审美的艺术舞台与原生态舞蹈组合在一起,使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充满现代舞的审美活力,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三)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合理融合现实题材。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传统性,但其中传统的文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并且其中的传统文

8、化难以被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人们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比较固定,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认为民族民间舞蹈只是一种舞蹈文化,或者是在舞蹈中进行情绪的表达,并不能深层次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对社会情感主题的完美表达,加上其中较为传统的舞蹈元素难以被人们接受或理解,导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合理融入现实题材,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为人们创造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人们对民族民族舞蹈中传统文化的认识,并通过现实题材丰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以现实题材为基础,通过民族民间舞蹈将主题思想表现出来,使舞蹈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四、促

9、进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措施研究 (一)依靠法律政策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需要发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不同民族之间舞蹈文化的交流,规范文化交流活动,使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在法律政策保护下得以有效交流和发展,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与其他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表现力更强,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而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护,使民族民间舞蹈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较小,并且在保护的过程中与外来的优秀文化进行融合,以此促进民

10、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依靠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传承和发展的同时,还应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强化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积极参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在日常活动中加强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有利于提升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并且日常活动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以及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享受,这也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要将弘扬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责优势,推动各文化部门文化活动的开展,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民族民间舞蹈相关问题进

11、行交流,并在活动交流中对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积极参与到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中。在日常生活中,将民族民间舞蹈以及传统文化与政治、经济进行联系,将民族民间舞蹈与教育相结合,以及与经济产业相融合,实现文化促进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强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五、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规律及发展趋势,还应该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并对民族民间舞蹈加以创新,促进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顺利传承下去。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