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与优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与优化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与优化分析 【摘要】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矫正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不仅仅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可能影响到社会安定。下面将从未成年犯罪的矫正社区的概念和重要性说起,指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的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建设与优化 社区矫正从本质上说是对未成年人犯的一种保护和对其犯罪的轻缓化处理,为其能顺利回归社会提供教育和帮助,同时预防其再次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对其家庭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和重要性 社区矫正其实是一个“外来语”,它是一些西方国家首先实行的一种刑事处罚方式,它的理念是受
2、十九世纪末的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当时的社会化思想是近代学派的思想。不同于监禁矫正,社区矫正可以让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使其不至于与外界社会脱节,获得一定的活动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脱离生活,在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矫正他们的思想行为,改进犯罪人的社会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三观暂未成形,或者还不够坚定,具有改正的可行性与可能性。社区矫正的重点在于对犯人的改造和完善,使他们能改正自己,服务社会,而不是注重处罚和报复,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约束和改造,使犯人向着更好的方面改变,使犯人的人格完整化,使犯人能够实现再社会化。这种行刑方式,能够使犯罪人的生
3、活更加接近实际生活,使犯罪人收监环境变的和谐、友好,对于未成年来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其生长的正确化有重要意义。换句话说,社区矫正模式弱化了传统的监狱的概念,放宽了传统监狱的封闭性教育,以塑造犯罪人新的、正常的人格为理念,最终促使他们能成功回归社会,摆脱在自己身上写着的犯罪“标签”的影响,同时也达到了预防其再次犯罪的作用,实现了犯罪者的自我发展。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对其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以后的发展,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挑战都是巨大的。自身的压力,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往往使未成年人犯面对更大的考验。在每一个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中,他们一定都是非常矛盾的,
4、因为他们的三观还未成形,犯罪后,带着对社会的持续不满,夹杂着自己内心的愧疚和不安,而当其犯罪后,面对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恶意的警告加重了他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厌恶,善意的劝告甚至是安慰也都可能会加重自己内心的愧疚和不安,出现心理畸形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于是内心更加矛盾,更加难辨是非,就更加难以融入社会,更加难以敞开心扉,甚至会有交流障碍,连像个正常人一样好好活着都难以做到了,就更别说以后的发展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实行传统的监禁矫正,又真的能够保证他们能够正常生长、发展,不会报复社会,不会再次犯罪吗?在生理方面的,不用说也可以知道,各种档案记录,各种言语、行动辱骂,生理压力又同时加重了心理障碍
5、,心理障碍又会影响其行为,影响其生理活动,如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传统监禁模式可以改正他们?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社区矫正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管理必不可少。 三、社区矫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在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中,犯罪人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改正,而是更看重惩罚后的结果,从我国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就可以粗略地看出这种思想。所以,社区矫正对于犯罪人的惩罚力度往往是不够的,其重改造和教育,轻惩罚。所以可能会给部分人一种社区矫正轻惩罚或者无惩罚的错觉,在他们看来,刑罚的公正性不能完全体现,刑罚的公正性缺失,也就失去了刑罚的权威性以及其价
6、值存在的合理性。再有,社区矫正的对象和范围不一定完全一致。对于一些流动人口犯罪或者是对外籍犯的犯罪人员,不能用社区矫正的方式作为刑罚手段,并且在社区矫正施行的过程中,有部分犯人可能因为一些主观客观条件的影响,不能同等适用社区矫正。对于社区矫正范围的问题也是一样,不是所有地区都施行社区矫正,也不是所有社区矫正的条件都能一致。(二)接受度不高,效果不足。由于群众对于社区矫正理解的偏差,导致群众难以接受这种开放性的刑罚方式。在他们眼中,社区矫正等于犯了罪不用进监狱,不用有惩罚或者是他们坐的是“家庭监狱”,于是,这样的思想导致他们对一些进行社区矫正的犯罪人抱有一种防范心理或者更强的警惕心理,他们认为,
7、本来需要在遥远的传统监狱里进行服刑的犯罪人,一瞬间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进行改造,认为可能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带着担忧和不安的心情,对社区矫正的效果和处理方式持有观望态度。在这样心理的驱动下,群众、居民的配合度也一定不高。这样的情况下,必将影响到社区矫正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三)部分法律缺失,震慑性和安全性不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社区矫正的统一性难以实现,法律性质、运行程序和工作内容也难以具体用法律形式进行规范。于是,该种方式的震慑性就有所下降。尽管上文提到社区矫正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正确成长,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过于人性化、自由化、开放
8、化的管理环境,也可能使一部分未成年人错误地理解了刑罚的意义,误解了进行社区矫正的真正目的,认为做错了事可能仅仅是换个地方的生活,认为其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使其难以生产和保存悔过之心。甚至极端的想法认为,犯罪不是大事,没有大过,不会遭受过多惩罚,继而再次产生犯罪心理,加强犯罪心理,实行再次犯罪。在这样心理的驱使下,可能会实施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同时,一起进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之间会互相影响,而这种不良心理极有可能会对整个进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产生反面教材,进而一起危害社会,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四)社区矫正界限不清,人才匮乏。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视的提高,的确有
9、一部分关于社区矫正制度概念的分析和规定,但是社区矫正与一些比如缓刑、假释等概念仍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其职责界限和职责范围仍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而社区矫正也不同于其他平常的刑罚管理方式,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与服务对象,所以需要由特殊的工作人员采取特殊的工作方法进行协调和管理。而正是由于社区矫正界限不请,导致人员无法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专业学习,导致进行社区矫正制度的人才匮乏,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进程与发展。 四、社区矫正制度的优化 针对以上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弊端,有一些优化社区矫正制度的方式。首先,加大社区矫正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其出现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当群众习惯这种说法的时候,对于接受这种制度的时
10、候也在不远之处,使群众明白社区矫正并不代表不惩罚、不改正,也不意味着对他们的生活不安全,相反的,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拯救一个孩子的未来,使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本身,使其保持内疚心理,实施教育,使其明白自己确实是做错了事,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而惩罚力度相对成年人较轻,是国家与社会对他们的爱护与期盼,不是给他们再次犯罪的借口。对于国家来说,认清社区矫正的重要性,将社区矫正制度重视起来,尽快明确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并且明确其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分清界限,培养相关管理人员及实施人员,更好地实行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 五、结束语 尽管社区矫正制度仍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其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来说,他们仍有改造的机会,仍然是利大于弊。所以应该坚定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从国家、群众和犯罪人本身优化社区矫正,使未成年犯罪人都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重新服务社会。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