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郝平:做永远向上青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郝平:做永远向上青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郝平:做永远向上青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 做恒久向上的青年 在北京高校 2022 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北京高校校长 郝平 敬重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敬爱的 2022 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牢记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即将从北大动身,走上新的人生旅程。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大家顺当完成学业并获得学位,表示诚心的庆贺! 过去的几年中,你们把自己的青春时间挥洒在这个校内里,学习学问、结识好友、增长才能。过往的校内生活和师生情意都将成为你们一生中最美妙的记忆。 今年是北大建校 121 周年。121 年前,在救亡图存的维新浪潮中,京师高校堂应运而生。从那以后
2、,每当国家和民族遇到挫折和危难,北大和北大青年,总是以一股向上的力气,去激昂一个时代,点燃一份希望。 今年还是五四运动 101 周年。一一百零一零一年前,北大青年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一代代北大青年毕生追求和践行的信念。四十年前,北大青年学子喊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改革开放注入了青春与活力。 去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大考察,向学校师生员工庆贺建校 120 周年,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的口号再次响彻校内。 同学们,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国家须要青年,青年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在我观北大一文中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
3、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他设计的北大校徽,有一种很形象的比方是,一个人用双肩奋力向上托举着两个人,三人为众,众志成城。 今日的北大青年,依旧须要担当奋力向上托举的重任。所以,临别之际,我想送给大家的话,就是做恒久向上的青年。恒久向上是一种奋斗者的姿态,是执着追求的境界与持续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种价值观。 做恒久向上的青年 要坚守立身处世的定力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对国家和民族怀有赤子之心、报国之志,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最大定力。只有具备这样的定力,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气。 西南联大时期,办学条件特别艰苦,学校缺少教材
4、,闻名物理学家、北大前校长周培源先生就亲自刻钢板,印制讲义。今日北大校史馆还保留着老校长当年亲自刻印的教材。 独创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王选院士,临终前在遗嘱中写 到: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溢信念,21 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出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读来让我们为之动容。 去年,我到延安探望选调生,一位 90 后的北大毕业生,主动请缨到贫困村工作。初春季节,为了给刚刚开花的苹果树保暖,让老乡们有一个好收成,他在山上坚守了三天三夜,老乡们伸出大拇指夸赞他是好后生。每年我们都有一批本科毕业生,到西部和边疆地区开展支教服务,这是北大的传统,已经坚持了 20 年。今日,你们中间又
5、有一批同学接过了接力棒,到祖国的最基层去续写向上的青春篇章。 同学们,北大人对祖国的酷爱,流淌在一一百零一零一二十一年的精神传承之中,是去不掉、断不了的血脉,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追求和恒久向上的精神定力。 做恒久向上的青年 要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 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让有的人不再信任勤勤恳恳、静默无闻可以有所成就。但是在这里,我想和各位同学说的是,要信任始终坚持的力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老校友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在本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她胜利的背后充溢着艰辛。 从上世纪 60 年头起,她带领团队调查了 2000 多种中草药制剂,经验了一次次试验失败后,她不
6、气馁、不放弃,最 终在第 191 次试验中获得了胜利。 我们的老教务长王义遒教授,在 50 年头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的状况下,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刻苦攻关,于 1965年研制胜利了我国第一批原子钟。他几十年不懈努力,为我国正在建设的独立自主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时间频率体系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同学们在将来的事业中,都会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只有耐得住平凡,才能收获不平凡。只有在挫折面前坚毅、坚持和坚守,才能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 做恒久向上的青年 要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助力 当今世界,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拼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一起构成了多元的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面临着越来
7、越困难的困难、挑战与不确定性。 2022至2022年担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的经验,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因为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敬重,共同进步。 2022 年,北高校生中共有 84 人次到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4600 多人次通过各级各类项目出国学习沟通。我们还有长短期留学生 7300 多人,今日,他们当中的毕业生也来到了典礼现场。高校已经成为推动各国教化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 带。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在北大相互交融,新科技、新思想、新学问在沟通切磋中不断迸发。 我希望同学们树立广袤的国际视野,开放包涵、沟通协作,和而不同,爱护文明的多
8、样性,勇于面对人类社会共同的难题,培育与增加解决这些问题的实力。 做恒久向上的青年 还要保持不断探究新知的学习力 当前,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标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给这个时代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信息和学问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几年来,同学们在北大收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问,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收获,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实力。 闻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篇幅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是有关制糖历史的专著。我曾当面问过他,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产生爱好?他说,糖这个字在西方各国的语言中都是外来语,来自梵文,反映了人类文化沟通的历史。最终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季老完成了糖史这部著作,时年已 87 岁高龄
9、。北大还有许多老教授们,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依旧从事着科学前沿领域的探讨。老老师们尚且志在千里,我们更应当向他们学习。 学无止境。人类对于世界以至宇宙的探究和认知才刚刚起先。现代科学诞生不过几一百零一年,探究航天技术不过几十年,这和地球年龄的 46 亿年、银河系年龄的 101 多亿年相比, 何异于沧海一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整体和更广袤的视角,相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思索我们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心怀敬畏,勇于探究,只争朝夕。 一一百零一零一年前,李大钊先生对青年讲: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华蜜,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
10、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1 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气中最主动、最有生气的力气,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将来在青年。 青年挚友们: 你们即将从北京高校毕业,拥抱宏大时代、走向广袤天地。今日,国家发展,正值其时,希望你们成为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追梦人和奋斗者。我诚心祝愿大家在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欢乐,恒久向上,前程远大! 感谢大家!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