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摘要: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思想,为我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学科体系结构不完整,学生主动发现学习能力不强,课程编制缺乏螺旋式互动,课程评价难以与学校教学相链接,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短板。弥补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促使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进一步完整,应加强其学科结构的构建,通过学生主体发现学习的探索,建立起职业教育的螺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评价与教育和与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其以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心理学为
2、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指出,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的结构性,课程实施中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发现学习法,课程编制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编制,注重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的指导。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对新时期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科结构和课程编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布鲁纳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布鲁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59年,他在伍兹霍尔会议上所作的教育过程总结报告蜚声世界。他的结构主义课程思想对美国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鲁纳认为:“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旨在发展智力。
3、一方面,教育过程向学生传递作为组成人类文化的总和的某些部分,形成个体的生活能力、自觉性和生活方式。教育还必寻求发展学生的智力以便学习者有能力去超越现有社会的文化水平,以适当的方式革新现有的文化,以营造本身的内在文化体系。”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主要围绕学科结构、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课程的实施效度等展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人的主观认识在不断进行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通过对认知对象的相互作用,使得自我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完善与丰富。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2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对原有知识结构理解的基础上
4、,正确有效的结构自我的认知体系。同时,他认为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调整或改组,让学生主动去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3通过让学生的自我架构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1.2发现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方面,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人是作为一个主体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的,认识过程是人主动地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4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找出事物的联系与异同,最后
5、通过自我的理解以形成自我的新认识,实现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升华。通过发现法让学生在研究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通过发现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发现法不是事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探索实现直觉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经验知识向逻辑知识的迁移与记忆。1.3进行螺旋式课程编制。所谓螺旋式课程,即依据与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相符合的形式,尽早地将学科的基本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随着学习年级的提升,使所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不断拓宽和加深。螺旋式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科基本原理及概念的螺旋式组织;二是指学习与探究态度
6、的螺旋式组织。5让学生在了解学科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基础理念的了解,不断实践,然后不断进行新的编码,掌握对于这一学科的编码的组织知识结构,直至学生掌握对该学科的基本结构。1.4提出课程评价应当指导课程实践于教学。布鲁纳认为:“评价,最好被看作是一种教育智慧,它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他认为课程评价应当为实现教育目的做准备,通过教育评价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评价能够在评价过程中逐渐实现对知识学习内容的调整,通过与教育过程的结合实现对教育的评价。教学评价与课程实践应当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一方面通过教学评价能够进一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
7、组织教学资源与材料;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 2职业教育课程选择现状 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学的实施需要课程作为支撑。合理设置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的课程选择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2.1课程基本结构不健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职业示范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各学校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对学生缺乏合理的成长评判与审思,致使部分学校对于课程的设置只是用于完善课程结构而设,课程的实用性差。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以理论课程设置为主,对于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课程多在企业实训下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的知识难以与学校课程结构实
8、现融合。各学科课程标准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贯穿。由于地域与培养目的的差异性,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探索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使教育的结构性、严谨性难以体现。2.2学生主动发现学习难以保证。课程实施的主要受益者是学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传统的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以教师为中心,课程的设置考虑“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缺乏有效的探索,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高效就业,为学生的就业做出预备。课程设置往往对课程学习主体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忽视学生的需要。对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不好学、不会学、不善学等问题关注不够,造成课程内容、授课体系与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不相适应。6布鲁纳
9、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自我主动建构,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学习,通过对原有知识进行结构重组和框架构建,实现自我知识水平的增长和丰富。2.3理论与实践课程难以实现螺旋对接。职业教育因其特殊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方面,理论课程实现增长学生知识,扩充文化,实践课程发挥锻炼学生技能,实现学生成长的作用。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对接是有效解决课程实践性差的关键。当前,职业教育出现校园课程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学生理论充足,实践却略显生疏,课堂教学多在教室内进行,实践性课程较少,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理论与实践的断层,致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这一现象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质量。社
10、会主义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教育作为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对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市场联接渠道阻塞,课程的设置未能紧跟市场的调整,新兴产业与新技术的出现,未能被学校所采纳,使得部分专业出现输出过剩,就业紧张的状况。学校与就业市场彼此孤立,致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市场准入条件难以对接。2.4课程评价效度差。高质量的课程是在工作中得以检验的,好的课程会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融入个体之中支撑其不断前行。一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多为原理与基础理论的开发,各类课程多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选择,对于行业规范、操作技能等涉及过少;二是基本的实践课程的
11、开发与培训甚少,职业院校是兼职业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教育场所,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应理论与实践并重。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多居于教室之内,对于课程的掌握局限于知识的简单记忆,这些原因致使课程效度减弱。 3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引入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策略 3.1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课程结构体系。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系统的、多方参与的结果。高质量的课程设置需要正确的方向指引,政府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充分发挥“风向标”的作用,加强规划,在新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规划的方法,调动力量、配置资源、推动创新。通过政策的引领让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明确目的。总之,制定合理的政策将是未来
12、部门进行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以政策引领,实现课程设置对接产业、培养目标对接企业岗位、毕业动向对接市场要求,让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河中有石可摸”,有路可循。3.2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主动发现学习。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受益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课程选择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通过跨层次、跨专业,打破各学科间界限,以学生为主导,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学生成长,以学生为主,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课程安排的不足。对于课程的安排,学校应当开发出适合学生本专业的课程管理系统,学生按自我账户灵活选取课程,在基础课程完成的情况下,依据自我课程的需要,打破传统课
13、程选择,以老师为主,课程安排脱离学分束缚,真正实现教育为学生服务。通过资源统整、方式改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通过自己的独立发现,寻找解决路径,实现自我成长。3.3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相联接,实现课程间的螺旋推进。职业教育偏于实践性,因此其课程设置可实行“保基础、自选择”的方式,即学生在满足基本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独立自主选择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为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在设置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课程设置应摆脱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课程设置目标。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不能只重视理论的含量,应当考虑课程的实践效度;二是在课程操作性上,应当正确把握岗位的要求,以岗位
14、要求和市场导向为标准,使课程不离岗位,凸显实践性。市场是调整职业配置的杠杆,也是学生未来工作的归宿。职业教育作为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其调整上应当充分依据市场的变化,社会是教育变革的先行者。职业教育在其课程设置与安排上应当正视市场的作用,增进课程的预知性与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上应当紧随就业市场,以岗位变动为调整依据,实现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得以变更,增加教材灵活性。3.4加强课程效度与教学的联接,使课程评价促进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好坏的检验标准是工作岗位,好的课程将会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育人合力,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检验的
15、场所,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供应相联系,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检测、再到理论的凝练与升华,建构自我的知识框架;二是开放继续教育新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后,有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弥补工作中的不足与知识的匮乏,增加课程的连续性,增加课程的实施质量与效度。 4结语 课程的设置是多方面、多层次互相联合的产物,职业教育要想高质量的成长,离不开高质量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结构主义课程理论通过对学生主动学习动机的调动,引领学生以自我为主体进行课程的选择与学习,进而通过螺旋式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知识的掌握。这一思想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视域与借鉴,将为当下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