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近年来体育场馆数量的增多,并没有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显著效益。主要是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让体育真正落实到一百零一姓的生活实处中。 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于体育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民健身的热潮在全国扩散开来,但作为体育载体的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上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试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问题 我国体育场馆在兴建的过程中,就因为缺乏实际考虑,造成了之后经营管理上的困难。 1.利用率低
2、(1)体育场馆的选址。随着城市地价的不断升高和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场馆选在城郊兴建。虽然这样节约了成本,但由于远离城市中心,人流量小,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有限,体育场馆往往与城市生活脱节。交通的不便利让真正需要利用体育场馆的人开车数公里前来,削减市民运动热情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同时,体育场馆还存在着分布上的不平衡,有的地方将大量的体育场馆集中在同一个地方,造成了体育场馆的功能难以发挥与运营,供需问题亟待解决。(2)兴建目的。一些体育场馆往往都是因为城市要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而专门修建,往往规模较大,只考虑到一时之需,缺乏长远的考虑,造成赛后场馆的闲置。根据有关调查,近一半
3、以上的场馆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赛事结束后的运营需求,而绝大多数运营管理部门也没有参与体育场馆的前期设计,造成了因对于场馆缺乏了解而未能进行有效的赛后开发和精准定位。(3)服务内容单一。体育场馆除了提供体育运动与比赛场地需求之外,还应该具备其他多种经营内容。大型体育场馆是多用途建筑的集合体,满足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演出、健身、娱乐、多种活动。但由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许多场馆因赛事而建,主要考虑到的都是各项竞赛的需要,对于赛后体育场馆的开发及其配套的服务设施欠缺考虑,没有对场馆进行多功能、多层次的设计,满足不了现代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 2.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 (1)专业人才的缺乏。就我国当前
4、来看,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基本上是退役运动员,也有部分是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出身的人才,但是我国高校在专业营销方面也很少涉及相关的知识。这些管理经营人员就只能在工作中学习和总结经验。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让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难以有效系统地组织起来。(2)理念缺乏。经营管理的理念决定着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性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仍然落后,经营者们没有主动去创新营销的策略和手段,仍然坐等着顾客自己上门。固化的管理经营思想束缚着体育场馆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步伐,一直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民营化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发挥体育场馆的活力,但在民营化的过程之中,一些投资者对于这一
5、方面仍缺乏了解,对于民营化理念理解浅薄。(3)管理制度弊病。多数体育场馆目前仍然采用的是预算管理制度,体育场馆运营的各项支出均要在上一年度末进行预算,并且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没有预算的话,有钱也无法支出。同时,运营收入也会纳入预算管理,以收定支。体育场馆在实际的运营中,对于能够举办多少次大型活动、场馆的维修养护等花费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没有预算,各项活动将无法开展,体育场馆的灵活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目前仍然采用的是编制管理。该项制度要求正式聘用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编制数量的要求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空编,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聘人员,但是最后招聘出来的人员与实际需求
6、存在一定差距。编制制度的存在限制了人员的流通性,不同事业单位的人员无法进行流动,造成了工作人员只能常年固守在该岗位上。长期没有年轻的血液进入管理层,体育场馆与时俱进的能力大大减弱。 3.财政问题 (1)政府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体育运动全民参与的普及性。这些政策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是对于体育场馆全面发展的作用却不是那么突出。目前,各级政府对于体育管理机构的财政补贴范围基本只在体育系统的内部,非体育系统场馆享受到的财政补贴十分有限。过程的不透明,缺乏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让场馆所享受的财政补贴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一些靠社会力量运营的场馆更是无法享受到财政补贴。多数国家在税收上都对向
7、公众提供资源的社会福利事业给予很大的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在对体育场馆征税这一方面的优惠政策却十分有限。首先是税收种类众多,其次是体育场馆在逐渐走向民营化的过程中,事业与企业两种管理机制存在着巨大的税收差异,进一步限制了场馆前进的步伐。体育场馆的正常开放运营需要各种能源的供应才能有效进行,虽然我国已经下发了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的文件要求,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却不如人意,大多数地区都仍然按照商业的标准来收取场馆的各项能源费用,没有严格按照政策的要求执行。(2)资金来源单一。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来源应该是多样的,但目前大多数的体育场馆建设基本全依赖于财政拨款,一
8、旦遭遇地方政府财力受限的情况,体育场馆就无从落脚。前期的场馆因赛事而建,等到赛事一结束,后期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够满足,但就目前情况来说,政府在前期投资巨资之后,根本不愿意继续增加投入,导致场馆无法运营,最后只能“关门了之”。 二、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1.合理规划,准确定位 针对我国体育场馆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提升体育场馆的建设用地利用率。对于已有的体育场馆,可以进行积极开发,增加一些资金对其加以改善和扩建,完善其服务能力,逐步进行转型升级。举办大型赛事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可以增加像健身房、游泳馆这些有利区全民参与的设施。土地的集约利用也是改变已有场馆利用率低的方法。
9、不同部门层级间的政府机构应该相互合作,例如教育、体育、文化部门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利用土地。在对场馆进行规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功能需求,进行多功能、多层次的复合型设计,使之具备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实现体育场馆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全民健身的乐趣,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改进经营管理 专业的管理人才能够为场馆的发展提出更加合理的规划。对于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可以展开定期的培训活动,根据培训的结果确定管理人员的位置安排。同时,在招聘人才时,就要留意选拔一些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我国大多数体育馆仍然采用的是事业型管
10、理模式,这种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的体育场馆管理,民营机构参与到体育场馆的运营中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起到带头作用,深入学习,全方位了解民营化理念。企业在经营当中,要站在公众的角度进行思考,尽可能去分析和满足公众的体育运动需求,兼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关政府部门也要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使体育场馆在管理改革中有法可依。预算管理制度和编制制度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可以根据体育场馆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建立贴合实际的预算制度,放宽对于人员编制的要求,实现各事业单位之间人员的流动,进行经验交流,为体育场馆的管理激发新的活力。 3.国家政策扶植 体育场馆的发
11、展单靠体育部门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体育场馆应该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协调好相关部门,落实出台的各项支持体育场馆发展的法规和文件。财政部门在水、电、气、热等能源价格上更应该给予优惠,减少开支,帮助其减轻负担。政府也可以利用具体的行动来扶植体育场馆的发展,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前进。发起“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可以有效保证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发展资金,政府包管,专款专用,建立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 4.借鉴国外经验 针对我国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欧洲的许多国家在场馆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对其进行复合型设计。在许多新建的场馆之中,除了提供体育的各项需要,还兼备休闲、住房、娱乐等多
12、种功能。在举办体育赛事之外,也用于承办一些如演唱会、庆典、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一些场馆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利用率,对于楼层也进行了相当合理的规划。如球场下面是大型的停车场,地面上几层可以是剧院、保龄球场地等其他活动用地,中层是用于比赛的体育球场,而顶层则是一些游泳馆、社区健身中心等其他体育活动场地。这样不仅对土地进行了集约利用,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场馆存在着利用率低下、经营管理失策和财政失衡的问题,需要建立起服务型的体育中心,也需要改进管理方式,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国家要给体育场馆优惠的空间,场馆本身也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让全民健身落到实处。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