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979544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科学素养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教育是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配套教学资源、学习评价四方面对校本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论述。 关键词:机器人课程;科学素养;校本课程 一、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调查表明,2022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了8.47%,比2022年第九次调查的6.20%提高了2.27个一百零一分点,但我们的基本科学素养仍有很大的提升

2、空间。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是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依托机器人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其教育价值已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机器人课程是一门涉及机械学、电子学、工程学、自动控制、物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知识的实践课程。机器人课程是科学知识天然的整合体,通过这个载体,学生们可以体会和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内容,这种整合是浑然天成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

3、生在设计机器人活动中,需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机器人活动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用于解决个人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学生更为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可以看出,机器人教育和科学素养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机器人教育是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机器人教育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机器人教育推广中,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和交流访谈发现,机器人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的机器人教学中并没有教材,这样的学校多以各种机器人竞赛规则为

4、指导进行机器人教学。还有一部分学校利用所使用机器人厂家编写的说明书作为教学内容,而产品说明书的编写缺乏一定的教育性。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机器人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机器人课程体系。将科学素养培养作为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不仅能够从科学素养培养的角度指导机器人校本课程的设计,还能够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载体。 三、机器人校本课程的设计 1.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目标规定了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某些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设计,课程目标在课程开发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所有课程开发活动的基础。根

5、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中科学素养的界定,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课程具体设置了四个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分别是: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与社会。(1)科学知识目标掌握机器人基础概念、发展历程、工作方式、硬件(控制器、舵机、传感器、电源、马达);掌握编程知识:基本语法规则、程序控制、程序调试;掌握相关机械知识及原理,知道杠杆、轮轴、滑轮、齿轮的原理及使用;认识传动装置,了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蜗杆传动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运动、能量转换、力、速度、功率、电等物理知识。(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主题任务的设定,综合利用相关器材来搭建机器人,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能够围

6、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科学态度目标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机器人设计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并完成预定的任务。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4)科学与社会目标知道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的内容遵循“基础+体验+提高”的结构进行设计。如图

7、1所示:(1)基础部分主要是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概念、发展历程、硬件(控制器、舵机、传感器、电源、马达)、工作方式,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机器人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部分实例的学习打下基础。(2)体验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完成机器人机械部分的搭建和程序控制。每个实例的组织顺序为“知识基础-机器人搭建-程序控制-拓展任务”。知识基础是关于此实例需用到和需了解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机器人搭建是机器人的组装过程,其中要充分利用梁、齿轮、轴、蜗杆、齿条、马达等各种构件的力学原理来实现简单的运动;程序控制是在积木拼搭和机械拼搭的基础之上通过程序设

8、计控制机械实现更加复杂各种运动;拓展任务是在前期案例的基础上,布置更复杂、需要合作完成的创造型任务主题,让学生自主实践,在协作学习中进行探索,完成项目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把机械搭建和程序设计知识分散到各个实例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避免了分别进行学习而导致知识割裂,不能灵活应用的问题。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3)提高部分在体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这一部分,学生不但需要操作机器人,还需要熟悉和了解对相应的主题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发展科学素养。3.教学资源设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图片、动画、视频以及相关的拓展文字资

9、料。课程资源既可作为教师上课的辅助材料,也可作为学生自学的材料。基础部分要提供相应的微课视频,可以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基础;体验部分,要提供此部分机器人对应生活中的形象照片或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机械原理的演示动画、机器人搭建步骤的操作过程视频,程序编写的录屏讲解视频;提高部分,要提供相应主题的拓展资源。4.评价设计。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不可少的。自我评价不是采用测试题的形式,而是通过自我评价的形式来让学生养成复习知识、自我综合、自我反思的习惯。每次课后,学生都要完成自我评价表,如表2所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整方案。 四、总结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随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机器人陆续走进中小学,以机器人课程为载体来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可行和可靠的。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