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产业内贸易研究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产业内贸易研究实证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日产业内贸易研究实证分析 一、引言 在中日贸易迅速发展、中日的经济地位贸易地位日益上升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弄清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各个产业的贸易究竟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以此来对中日两国的贸易进行趋势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数据的选取在选取数据上一般可以采用联合国SITC分类方法,把中日进行贸易的商品分为10个类别。其中,04类商品称为传统产品或者初级产品;第5类和第7类商品称为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第6类和第8类商品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9类商品为非常规商品。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容易划分商品类型。本文选取2022-2022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数据
2、来源为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2、产业内贸易衡量方法(1)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该指数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衡量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标,该公式如下:GLi=1-Xi-Mi/(Xi+Mi)(1)式中GLi表示中日两国i产品的产业贸易指数;Xi表示某年第i类产品的出口额,Mi表示某年第i类产品的进口额。G-L指数取值范围为0,1,即当GLi=1时代表两国i产品为完全产业内贸易,GLi=0时代表两国产品则为完全的产业间贸易。(2)边际产业贸易内指数(MIIT指数)G-L指数仅仅只能衡量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标,在不同的时的时期内G-L指数不能反映产业内贸易
3、水平的变化,所以单单运用G-L指数反映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是片面的。因此运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基于贸易的流量来度量产业内贸易变动,弥补了G-L指数本身的缺陷问题。MIIT公式为:MIITi=1-X1-M1Xi+Mi(2)其中MIITi为中日两国i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出口额的变化量,Mi为进口额变化量。MIIT的取值范围为0,1,MIITi=1代表中日两国i产品边际贸易的部分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MIITi=0代表中日两国i产品边际贸易部分为完全产业间贸易,当MI-IT>0.5时,表明产业内贸易引起贸易增量,反之则由产业间贸易引起。3、计算结果及分析(1)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4、G-L)分析根据公式(1)计算出我国在2022-2022年间与日本的SITC0SITC9各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1)。表1计算出在SITC0-9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中日在SITC3润滑油、矿物燃料及有关原料,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以及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很高,并且SITC3波动幅度不大,而SITC6产业内贸易指数逐年递增,其中SITC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以及SITC9没有分类的其他产品产业内指数接近0,表明这两类商品之间中日存在产业间贸易,但是SITC0类产品有上升的趋势,SITC1饮料及烟类从2022年的产业内指数小于0.5到2022年的0.87
5、693即从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并且2022-2022年这一年上升幅度高达56.18%,SITC2燃料以及非食用粗原料一直维持在0.50-0.62左右,这种类型的产品拥有比较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SITC4动植物油脂从2022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自2022年开始均为产业间贸易水平,并且指数逐年下降。SITC5未列名化学名及有关产品从产业间贸易逐渐转为产业内贸易,而SITC8杂项产品一直稳定在0.6以上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再将SITC0-9商品分为SITC0-4初级产品和SITC5-8工业制成品两个大类别分别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中日两国间初级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均
6、高于0.5,均是产业内贸易,初级产品产业内指数呈波动趋势,但幅度较小,说明中国在初级产品领域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优势不不明显。工业制成品自2022年开始产业内贸易指数逐年上涨,2022年则高达0.94684,说明中国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竞争力逐年增加,上升趋势明显。着说明日本由于地理因素以及资源缺乏,虽然科技方面可能较中国具有优势,但是总体上看由于“地小物薄”可能在国际贸易间处于劣势地位。(2)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分析由于G-L指数本身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不能反映一个产业内贸易的变化情况,因此在研究中引入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日两国的10大类产品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分析,表3根据两国1
7、0大类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反映了各个不同时期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情况(见表3)。由表3分析得出从总体上看2022-2022年中日两国的10大类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均有明显的波动,SITC0,SITC3,SITC9在各个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数值均极小,表明了这几类产品贸易变化是由产业间贸易所引起的SITC1,SITC2,SITC4,SITC5,SITC7,SITC8虽然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波动幅度较大,但是平均值依然小于0.5,所以这几类产品变化也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SITC6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并且,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大于0.5,其贸易变化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综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总
8、体上大致来说中国与日本之间各大类产品的贸易逐步有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向规模经济产业内贸易发展,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贸易产品的范围逐渐扩大,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两国贸易的主要形式,并且趋势不断增强。(3)中国与日本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动因分析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逐步增强,导致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于是中国和日本于是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以生产为导向的直接投资带动了两国产业结构相应的调整,随着外商投资进一步扩大,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日两国间在原有垂直分工的基础上,水平分工得到了较大的
9、发展,表现的形式为产业内产品、零部件专业化,分工化。中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生产工厂,由于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内贸易计量结果表现为从产业间贸易转为较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第二,中国与日本的人均GDP的提高奠定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中国人均GDP的提高密不可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两国对农产品和初级产品需求量减少对各种制成品需求上升,人均GDP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变体产品需求增大,即人均GDP变化与各制成品需求量呈正相关,人均GDP越高,需求量越大,促使产品的差别化发展,促进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检验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之间存
10、在何种关系,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我们选取2022-2022年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样本,选取Y为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选取X为2022-2022年中国的人均GDP(以美元计)。用EVIEWS7.2回归结果表明2022-2022年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人均GDP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中日之间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也不断提高,随着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意味着中国与日本的产业内贸易增长是一个长期趋势,因为中日两国的经济水平毫无疑问将不断增强。 三、影响中国与日本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 1、有利于中国与日本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以
11、及市场潜力是中国在与日本进行产业内贸易中获取利益的根本保障。在进行产业内贸易时,同一产业内的不同类型的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不同,因此各国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环节都试图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产业内贸易中,国际化分工的形成的因素和条件有很大的偶然性,当中国与日本生产相同类型的产品不同的品种时,假设其中一国率先获得规模经济,在成本或者是价格上获得优势后,这个品种生产会停留在这个国家。中国的巨大的市场规模,为中国在于日本进行产业内贸易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根据以往学者对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得知一个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与国家经济规模(以GDP计)是正向关系,与距离成反向关系,距离的越增大,会影响双方的贸易规模
12、,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比较有经济实力的两个经济大国,相比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地理距离要近的多,因此,较近的地理距离促使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的进行,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提供了现实基础。2、限制中国与日本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首先,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以及日本的对中政策限制了中日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日本近些年不承认侵华战争的事实,日本国内右派对中的消极政策,致使中国居民产生了抵制日货的情绪,这大大减少了中国对日本商品的进口,使得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往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当今世界是一个对外开放,互惠互利的世界,如果日本对待中国的态度不够积极势必会大大阻碍中国与日本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其次,中国的落后的产业结构制约了中
13、国与日本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是建立健全的产业体系,消除产业结构断层。着重以劳动和资金的投入为主要手段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了技术进步,国际间的分工合作在产业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是的中国的产业结构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的产业结构,这和产业内贸易的基本要求:国际水平分工,产品差别化不太吻合。最后,中国产业未普及先进的生产方式也是制约中日产业内贸易的重大因素。在日本的大多数行业实行JIT(准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JIT是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各环节的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
14、目的。这就使得日本的多数企业在生产产品时达到零库存、准备的时间短、生产的提前期短、零部件的搬运量低、机器损坏小使得产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而中国的产业大部分实行集体大批量生产,会浪费多余的劳动力和资本,未能充分利用,这大大限制了中国在于日本进行产业内贸易时所获得的利润。 四、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随着中国一系列对于与日本进行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和日本产业内贸易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中日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会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为中国带来更好的机遇。首先,应当完全发挥政府的职能,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将我国未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国外,扩大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于优势产业和主
15、导产业进行政策保护,对于薄弱产业或者幼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与此同时,加大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开发和研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力度,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为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提供载体。其次,中国的企业要大大重视产品的差异化的创造。产品的差异化不仅仅只是质量和技术的垂直差异化,更重要的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营销渠道和售后环节的水平差异。比如商品的包装的风格更加符合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售后的水平质量较同类产品要更好,企业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益,增加自己品牌的影响力,能够在产业内贸易中赢得更大的利益。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