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958874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2022年,提及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着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潜在风险和挑战。要继续稳定经济发展,就需要正确的理解和应对新常态。转变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从粗放型转为科技创新型,从主要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为重视供给测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此外,还需要政府端正角色,防止“越位”,弥补“缺位”,调整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最后,经济调整与发展都要坚守风险、生态和民生底线,坚决不能越线。 关键词:新常态;产业升级;供给侧;发展底线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变缓。从改革开放到2022年的34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均9.8%的

2、增长速度。202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增速变缓,开始中高速增长。2022年,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中国经济增速为6.9%。这种增速的放缓,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是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与以往高速增长不同的新的状态,也就是进入到了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2022年,在河南省进行工作考察时,首次提到了新常态。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那么,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意思来看,“新”是不同于旧质;“常态”是持续、经常发生的一种状态。所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

3、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阶段。这一新的阶段,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和新挑战。(一)新常态的特点。1.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说:“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的十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回落的现象。以日本为例,在经历二十多年平均9.7%的增速后,在11013开始出现回落。11013年到11010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速为4.26%,而在11011年到2022年期间,增速更低至0.86%。但中国经济与他国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经济体系庞大,且发展差异明

4、显。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板块可以实现顺序衔接,接力发展。进而,可以为中国经济持久不断地注入新的力量。因此,中国的中高速增长有望持续很长一段时间。2.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第二产业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将科技注入第一产业,提升品质和产能。优化第二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升级传统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有效淘汰落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截至2022年,中国第三产业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8.2%,高于第二产业的46.5%。在我国第

5、三产业得以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我国第三产业GDP占比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新常态下,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攀升,逐渐成为产业主体。3.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以往的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于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基础性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但是,这种方式将很难再起到巨大作用。随着资源、土地等投入品的价格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污染,中国经济将必然扭转原来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以科学创新力为主要助推器,在提升质量与效益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增长。(二)新常态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并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速换挡

6、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旧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累积了一定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些问题则可能有所凸显,形成潜在的风险因素。楼市风险、传统工业带来的产能过剩以及地方融资发展过程中潜伏的金融风险等等。这些新挑战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客观的面对,处理得当,则可能转化成有利因素。如,传统工业中释放出来的多余劳动力,可以转向第三产业,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地方债问题上,政府在群众中仍具有强大的威信。我国的高储蓄,为提升债务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新挑战和潜在的风险,要坚定信心,认真对待,有效解决,争取将挑战转为机遇。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

7、一)深化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随后,五中全会中又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中国经济当下正经历着经济增速变缓和物价下降的阶段,单靠原来的需求“三辆马车”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是要做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良性互动。通过供给侧改革,刺激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提升收入,进而联动刺激消费,形成良性循环。供给侧改革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新常态下,那些粗放型发展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变原有的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国家要进行生产关

8、系调整,优化企业发展机制,破除发展制度壁垒,降低企业发展的资金成本。出清、重组过剩产能,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科学创新的推进和扶持机制,将科技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真正的转化为生产力。供给侧改革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第二产业亟待升级。新常态下,由于出口需求下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同时,以前粗放投入导致的过剩产能却无处消化。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为76.8%。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9%,钢铁产能利用率为75.75%,水泥产能利用率为69.3%,距国际通常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既要突破

9、旧的发展模式,提升科技创新力,提质增效,实现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又要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广义机器人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八大产业板块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必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有几点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有效吸收劳动力,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第二,中国是资源消费大国,以往的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三产业资源消耗低,它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生态水平。第三,对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而服务业分为四类:消费类、商务类、生产类和精神类。消费类

10、服务业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消费类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进行调控和完善,例如保障食品安全,完善医疗、养老体系等;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展个体、民营经济,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更多样化地提供消费类服务。商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机构、物流运输、营销策划、科技信息、商务咨询等。不仅可以为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支持,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还可以有效吸收过剩产能。精神类服务业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如影视、旅游、娱乐等等。精神类服务业的发展,是人们在收入水平提升后,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的必然结果。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弹性逐渐变小,精神类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政府转变角色,调整生产关

11、系,优化制度建设。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弱点和弊端,而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拿捏适度。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优化制度建设,引领有效的发展方向。防止“越位”,弥补“缺位”。首先,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一方面,提升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另一方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投资选择,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配置。其次,完善机制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打破垄断,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刺激市场主体想法设法提升品质和效率。优化政府职能,简化流程,破除官僚化的限

12、制机制,减轻企业发展阻碍,激发企业活力。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最后,保持政府独立性,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强化市场主体,尤其是国企的竞争机制,在市场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杜绝政府与利益集团的联盟,公平地对待市场竞争者。政府成为真正的宏观调控者,脱离市场的具体运行,防止因贪污腐败而导致的无效资源配置。 三、坚守经济发展底线 (一)坚守风险底线。中国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坚决防范出现全面性、系统性的经济风险。当前中国经济潜在的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包括楼市调整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地方政府高负债可能带来的不稳定、部分投资及金融机构发生

13、的违约信用风险以及资金跨境进出异常所带来的风险。为此,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防范风险于未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严格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严肃金融市场纪律,严查投资类机构资质和信用度,严惩违规违信行为,为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二)坚守生态底线。生态问题已不再是个新问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保护生态环境就已经慢慢被提上日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经济的高速发展,难免会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大量攫取。生产企业的环保能力和环保意识参差不齐,也必然会引发环境污染的问题。然而,新常态下,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守生态底线,建设与发展生态文明,这是经济长期进步的支撑,

14、也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生态文明要求全体经济主体共同行动:国家推进绿色基础工程的同时,要进行环境污染企业的防控整顿;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环保力度,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个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节约能源。(三)坚守民生底线。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保障人民根本利益,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必须要坚持的,也是必须要做好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稳定、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首次分配效益优先,再次分配则更应注重公平。充分利用税收手段进行再分配调节,提高工资性收入。其次,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由东向西的板块链接式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转移

15、。将发达地区竞争力下降的、而在中西部地区匮乏的且仍具有发展空间的产业进行区域转移,不仅可以为整体经济发展续力,还可以有效带动中西部经济升级,增加就业,提高收入,防止区域收入差距过大。最后,政府做好民生工程,完善扶贫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再仅满足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应着眼于提升其生活水平,解决好医疗、教育及养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路上,谁都不能落下。 四、结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长期高速发展所必经的调整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又有着与其他国家调整期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中国经济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科学的发展模式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新常态下,坚定发展信心,突破旧时壁垒,勇于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前行。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