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地流转下的职能转变.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940801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农地流转下的职能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农地流转下的职能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农地流转下的职能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农地流转下的职能转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农地流转下的职能转变 乡村组织面临的新困境 从中可以看出,乡(镇)政府的职责范围几乎囊括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村土地流转之后,农民的利益诉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乡村组织,其职能也要求随着农民利益诉求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在我国农业税费改革之后,作为乡村组织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的“三提五统”取消了,乡村组织在从上级得不到足额的财政拨款,从下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无法有效进行本辖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从而使乡村组织面临着新的职能困境。工作中维稳的压力增大农村土地流转之后,农业生产将会投入更多的机械、资本和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劳动力的投入将会大大减少,这一方面促进

2、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这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少数人能够作为现代农业工人参加经营流转后的土地耕作外,其余大部分人只能通过第二或者第三产业转移,或者谋求其他的就业渠道,或者只能闲置在家。但是我国现在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吸纳足够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在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成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了农村社会安定的隐患,没有合适的职位安置他们将使得乡村组织面临很大的维稳压力。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因为农村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群体事件,这增加了乡村组织处理这些事件的成本,一定

3、程度上也加剧了乡村组织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乡村的隐形风险加大。工作质量不高且效率低下目前形势下,农户一般通过土地互换、土地出租、土地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和土地转包等五种形式实现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后,大部分农民基本不再耕种土地,也就说通过土地对农民束缚已经基本不可行了,农民外出务工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会促使大量的农民走出农村,以致于长期居住外地。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会面临着找不到本人的尴尬局面,这会使很多工作没法开展,上面出台的政策传达不到村里,或者即使能够传达到村里但真正能够领会政策精神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导致政策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后,很多乡村干部

4、表现出了工作不积极、“消极怠工”,甚至很多乡村干部把自己放于一个有利位置,工作中不作为或者少作为。职能模糊不清土地流转前后,乡村组织工作的重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流转前,乡村组织主要完成诸如税费收取、计划生育、普九达标等任务,而这些任务一方面十分明确,另一方面乡村组织乐于要坚决的完成,因为这些任务指标是与他们的工资相挂钩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乡村组织结合成利益的联合体,它们互帮互助。但是在土地流转之后,乡村组织任务中重要的“税费收取”没有了,这等于直接切断了他们很大一部分经济收入来源,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另一方面,现在“维护农民利益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乡村干部工作时必须首先考虑农民

5、的利益,一切从农民出发。这导致原来一些软指标现在却成了硬指标,比如传达上级指示、提供公共服务等现在成了乡村组织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但是这些软指标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难以量化,乡村干部在开展这些工作时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标准,很多都是靠领会,自己琢磨,这导致了原来的软指标现在“硬”不起来,乡村干部大多感觉这类工作没有意思。四、乡村组织的职能展望农村土地流转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的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激发和调动种田能手积极性以及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实施带动了农民和乡村组织,城市和农村等各方的互动博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乡村组织职能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建立乡村基层的农

6、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保障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大量劳动力剩余是土地流转有效进行的阻碍因素,只有妥善转移安置了土地流转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有效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乡村组织应该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谋求职位,并且给他们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社会福利,解决他们走出农村的后顾之忧。另外,考虑到中国人的安土重迁情怀,乡村组织也可以自己发挥造血功能,吸引外地投资,创办乡镇或者村组企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安置。建立乡村组织工作人员奖惩机制虽然乡村组织工

7、作者是国家公务人员,但他们也符合基本的“经济人”假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后,针对很多村民常年不在村内,乡村干部工作难以展开的事实,应该让乡村干部明晰自己的职能定位,尽力对留在村内的村民做好服务工作。“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是乡村组织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的工作理念。但是现实中,乡村干部是村民与上级组织沟通的桥梁,既肩负着把农民需求反馈给上级的重任,又需要传达上级对农民需求作出的指示以便及时解决村民的问题,其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因此,应该完善对于乡村组织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以保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乡村组织工作人员工作考核机制明晰职权,确定每一职位的考核标准体系是乡村组织职能转变的工作重点

8、。职位重叠、职责不清是乡村组织在目前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后,原来乡村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已经转移,在我国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乡村组织也要按照这一目标努力,并且乡村组织处在最前沿,其所要做的工作更加细碎,需要乡村组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地流转后当地的新变化来明确其职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职能确定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确定量化考核指标,以便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防止他们感觉工作“没意思”。五、结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发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次有关土地制度的改革,被誉为新时期的“土地革命”。在这次土地制度的改革过程中,以土地经营权的流

9、转为主要内容,其中会涉及到多种流转方式的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之后,乡村社会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例如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进一步减少,农村空心化进一步加剧;乡村社会治 广西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策略 加强石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山地特性造成交通的阻碍,广西石山地区发展落后,形成与外界交流少的封闭状态。改善石山地区交通条件,是石山地区首要的基础性建设。此外,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灾区分布广,灾害发生频率高。山区又是自然灾害发生的严重区,灾害种类较多如滑坡、泥石流等。年各省份滑坡次数统计中显示广西排名第七,共发生次。自然灾害不仅对山区居民造成生命威胁,且加剧了石山地区贫困的

10、压力,加深了石山地区环境破碎和山区与发达地区隔离的鸿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对石山地区灾害的基础研究,普及农村灾害防御宣传,开展石山地区灾害性评估,建议农村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完善石山地区的抗灾救灾体系。为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应在良好的生态屏障石山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工程。生态屏障是广西石山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素。但在目前的广西石山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中,综合性思维较弱,主要体现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综合的观念,热衷于搞单打一,从而导致工程缺乏统一规划,无法综合整治。如在自然保护中旅游部门、地方

11、政府强调游客数量和和收入,与环保部门对该区域的保护相冲突等。因此,在强调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杜绝边喊“贯彻科学发展观”,边搞“人定胜天”一味追求的政绩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实现部门与部门间的积极合作。在对待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时应采取宜荒则荒的态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培育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意识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是当地的广大农民群众,其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广西石山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定的文化氛围,再加上广大石山地区政府财政方面的压力,农民群众在石山地区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些年新农村建设

12、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农民群众都不理解甚至没听过“新农村建设”,造成了石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因此,应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在培育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意识方面应重视以下几点:()增强群众的发展意识。发展意识的增强,可以把每个家庭、每个农户变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单元,使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深植于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培育群众的文明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农村建设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就要求农民群众不仅是发展生产的实践者,也必然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建

13、设和管理的过程,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加强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由于广西石山地区经济社会水平发展较低,不能有效地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往往出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的现象。增加农民生态意识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石山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位于南宁市马山县的弄拉屯素有“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之称,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高寒石山区。当地之所以能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良好生态,是由于这里的群众生态保护意识较强,早在多年前就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从此开始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同时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修建沼气池,使这里原有的灌丛、荒山恢复成繁茂

14、的森林,并逐渐形成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被称为石漠化山区环境绿化、治理的“弄拉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广西石山地区因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近年来,乐业县因地制宜,依托境内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种植猕猴桃、薄壳核桃、砂糖桔等特色优质高档水果。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万亩,预计年产量吨,年产值万元。“十二五”期间,该县将发展猕猴桃万亩,砂糖桔万亩,薄壳核桃万亩。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猕猴桃、薄壳核桃、砂糖桔等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如:对农户调整稻田、玉米地发展种植猕猴桃、薄壳核桃、砂糖桔的地块,政府无偿提供种苗扶持、补助产前三年粮食收入和猕猴桃种植搭架费用,同时还将修建水利设施向产业种植区倾斜。这些优惠政策将极大地带动农民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积极性,为该县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作者:徐登云工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