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汇编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汇编9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汇编9篇地质相识实习报告汇编9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留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肯定的格式。信任很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地质相识实习报告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1实习时间:20xx年9月13日学生:缪乐剑学号:110750123班级:地质一班实习地点: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带,燕子矶公园角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1、 对地质现象有深层次的感性相识,培育在野外的视察实力及基本的地质工作实力2、 视察长江沿岸地势地貌,初步相识河流地貌特点3、 视察相识燕子矶白垩纪地层岩性特点4、 视察震旦系灯
2、影组白云质灰岩中的溶洞现象5、 沿江断层崖的视察二、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带,燕子矶公园角地区地质概况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燕子矶矶顶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溶洞,在燕子矶矶头遥望东南可见长江三级阶地以及河漫滩地貌。想北望可见八卦洲。在长江对岸亦可见长江三级地阶。从燕子矶公园门口登山到燕子矶头可看到白垩纪地层,为陆相沉积地层。岩性: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为主,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中砾石成分困难,主要为石英、玛瑙,少量块岩;砾石磨圆度不一,石英角砾磨圆度较好,白云质灰岩角砾较差;角砾分选性较差差,大小不一。硅质、铁质胶结。在
3、矶头位置可视察三种河流地貌,分别为河床、河漫滩、阶地。河漫滩有典型的二月结构,一般高出江面几米;阶地分三阶,阶一般高出江面10m,分布于矶南;阶一般高出江面20之25m,分布于矶南;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4350m,分布于矶东。矶头侧面为长江断层崖,此为正断层,是沿江大断层作用所形成的悬崖,而非冲刷所致。因为断层走向与水流向不同,形成时间又比长江晚。有擦痕,有构造岩和碎屑;有断层三角面,从西到东沿悬崖;有泉眼,沿着该断层面是串珠排列。在幕燕风光带视察震旦纪的地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的白云质灰岩,少量灰质白云岩。其象鼻洞岩溶地貌现象有层线性且岩石较为圆滑,该地貌的的岩性以白云质灰岩为主,也含有灰质
4、白云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发育有三个溶洞,分三层,依次为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头台洞大致高出江面数米,是近期地下水活动溶蚀的结果。对应的是长江河漫滩。二台洞大致高出长江水面1015m,对应的是级阶地。三台洞大致高出现代长江水面3035m,对应的是级阶地。这三层溶洞中二台三台是较早地下水活动溶蚀结果。在其中可看到暗河、钟乳石、落水洞等现象。在燕子矶公园角为第四系地层(Q3x),岩性为土黄色的粘土和亚粘土。含有钙质结合和姜结石,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有湿陷性,柱状节理,黏性差,雨天易造成滑坡。对于该地质工程的处理手段有:种植草木固土;用钢筋混泥土建立格架结构;修建挡土墙,四
5、周建排水沟。三、实习感想通过今日的实习我们零距离的接触地质了解地质,使我们对一般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有了更生层次的理解,也使得我们对课本理论学问的刚好加固。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地质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与方法。我们对一些基本地势、地貌有了简洁的相识,为以后的地质学习和工作打下肯定的基础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2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需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相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相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
6、生野外实习成果的主要依据,也是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驾驭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视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牢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建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老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全部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途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
7、字报告。依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途支配,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状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别的识别标记。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
8、类型,具体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依次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详细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具体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终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改变,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
9、、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记、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依据实习区的地
10、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务,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学问的理解和将来参与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3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相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视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
11、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学问详细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肯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忱。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路途: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学问,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实力同时增加感性相识,扩大视野,培育提高视察实力,
12、动手操作实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2).鉴别和视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头、结构、产状、形成缘由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贯南北的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该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
13、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
14、)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自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郁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
15、所。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矗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欣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早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欣赏“红日浴海”的奇景。三、实习内容1.柳江盆地爱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袒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裂,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
16、剧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阅历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头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验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验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觉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该处为石灰窑产
17、石场,视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缘由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觉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验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觉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觉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觉石英斑
18、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裂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亮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
19、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视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态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裂。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此
20、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袒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袒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足够,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志向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缘由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裂。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
21、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四、结束语通过本次实习我相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起先,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验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
22、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经过6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许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推断其类别、其形成年头;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驾驭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驾驭了所学学问。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4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需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相识实习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相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相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
23、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果的主要依据,也是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驾驭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视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牢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建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老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全部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途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实习报告地质相识实习报告的编写。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
24、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依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途支配,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状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
25、特征及特别的识别标记。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具体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依次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详细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具体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终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改变,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
26、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记、矿
27、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依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务,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学问的理解和将来参与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5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相识的实习报告例文。相识实习是教学安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
28、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学问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视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加感性相识,巩固基础理论学问。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育学生的专业爱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任务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视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视察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视察相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运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视察、描述记录等内容。通过实习,培育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视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3.要求实习前学生应仔细学习实习知道书,
29、以明的确习目的、内容支配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习报告地质学相识的实习报告例文。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支配,仔细听指导老师的讲解。现场视察各种地质现象要仔细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索,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散思想。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二、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支配:第一天昆明西山;其次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
30、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三、实习任务完成状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相识,能够在野外相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视察,实地考察,我驾驭了罗盘的运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视察分析实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四、各实习点地质概括昆明西山地区地层:由老到新如下,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
31、、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渐渐
32、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6依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途支配,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
33、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状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别的识别标记。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具体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依次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详细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具体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
34、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终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改变,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
35、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记、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依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务,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
36、学问的理解和将来参与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7在王翠芝李晓敏刘羽等老师的带领下,自6月9日起,起先了为期18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活动,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去了福州大写旗山校区感受了岩浆的地质作用,在闽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参观风景巡游区,去视察了那里的复式岩体,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亲切的同时体会了火山沉积地质作用,在山水游乐之间学习到了课本上未曾发觉到的学问,轻轻摩挲岩石的那种真实触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从未如此的酷爱资源勘查专业。七次实习去了七个不同的实习点,有山有水,有文物,这和我想象当中艰苦的实习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第一天我们去
37、了福州高校旗山校区的方镜桥头,虽然来上高校一年了但是学校好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呢,听到方镜桥头还是一头的雾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矿业学院的灰黄色小包,一手地质锤一手罗盘,便动身了。因为是在校内内所以大家走路15分钟便到达了集合地点。第一天老师交了我们如何记录野外记录薄,我也画下了人生第一张地质素描图。也在野外记住了第一种岩石?霏细岩。在霏细岩表面发觉了大量的模树石。这是一种风化产物,因为其形象似柏树树叶,如同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个人感觉这种模树石应当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简洁加工以后可做艺术品出售。之后我们又去了南长安山山顶,因为刚下过小雨的原因地面上显得有些泥泞,但是没有一位同学埋怨泥水弄
38、脏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会儿,越过几个小水沟。经过一条湿滑小道。在山顶俯视校内。在远处雾气充满下,福州高校是那么的迷人。除了漂亮的风景,还可以清楚的看到霏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面及霏细岩的流纹构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规模走向还是分支复合现象都看的清清晰楚。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搭公交车,去了金山寺四周视察了河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浆的流淌构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发觉了一座隐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鸟语花香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坐落于乌龙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近距离参观这座水中楼阁。在等待渡船的过程中,好多同学按不住孤独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点不太平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
39、山之行。因为我们小组选择的徒步爬山。虽说鼓山不算艰险,在将近四十度的气温下背着一大包吃喝去爬山还是特别辛苦的,但是我们成员小组坚持发扬的地质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尽管汗水打湿了全身的衣服,尽管一次次精疲力尽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全部顺当平安的抵达了鼓山山顶。最终一站便是壶江岛了,六点钟起先就按耐不住激烈的心情爬起来洗脸刷牙,在老师组织的大巴车的运输下,经过20分钟的船程。我们登上了紧紧0.8平方公里的壶江岛。岛虽小,但却隐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见识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妈祖佛像。在江边大家恋恋不舍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实习生活也就此结束。在经验了两周的野外实习生活,我
40、觉得不仅学到很多野外鉴别矿物分析矿物的实力,更是学到了地质人艰苦朴实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质这条道路上长远的走下去。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8一.序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相识实习报告。相识实习是教学安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学问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视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加感性相识,巩固基础理论学问。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育学生的专业爱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任务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视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视察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
41、、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视察相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运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视察、描述记录等内容。通过实习,培育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视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3.要求实习前学生应仔细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的确习目的、内容支配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支配,仔细听指导老师的讲解。现场视察各种地质现象要仔细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索,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散思想。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
42、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支配:第一天昆明西山;其次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3)实习任务完成状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相识,能够在野外相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视察,实地考察,我驾驭了罗盘的运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视察分析实
43、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昆明西山地区地层:由老到新如下,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
44、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地质相识实习报告 篇9一、实践目的: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习,并参加实际的企业管
45、理工作,相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运用状况,结合实习内容理解课堂学习过的管理理论学问,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二、实践内容: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被地质队支配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学问。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支配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
46、3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动。依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依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探讨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