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客观、科学地反映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依据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1*年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一、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状况根据监测方案,全面小康建设的内容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化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23项指标。经省局评估认定,201*年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79.9
2、%。23项指标实现程度不一,差异较大。(一)经济发展方面。201*年实现程度为90.4%,实现程度过半的指标中,人均GDP为25730元(按201*年不变价),实现程度为81.9%;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8%,实现程度为8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8%,实现程度为97.7%;城镇人口比重为76.28%,城镇调查失业率为3.12%,已限制在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为100%。(二)社会和谐方面。201*年实现程度为85%,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5,实现程度为57.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1,实现程度为95.1%;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71
3、%,实现程度为78.9%;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50.18%,实现程度为100%。(三)生活质量方面。201*年实现程度为80%,其中:城乡居民人均住房运用面积为18.8平方米,实现程度为69.5%;平均预期寿命73.5岁,实现程度9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7,实现程度为100%;恩格尔系数为40.1%,实现程度为99.8%。(四)民主法制方面。201*年实现程度为80.9%,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足度的实现程度为91.1%,社会平安指数为72.5%。(五)文化教化方面。201*年实现程度为67.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
4、35.8%;平均受教化年限为11年,实现程度为100%;居民文教消遣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0.2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4.3%。(六)资源环境方面。201*年实现程度为61.3%,其中:单位GDP能耗为2.15吨标准煤/万元,实现程度为39.1%。耕地面积指数为97.57%,实现程度100%。环境质量指数为63.13%,实现程度为63.1%。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大难点。从监测结果看,201*年兰州市人均GDP为25730元(按201*年不变价),比201*年增长1.4
5、倍,但是兰州的经济基础仍旧薄弱,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201*年,兰州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201*年不变价计算为9461元,只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的63.1%。要实现全面小康15000元的目标值,困难仍旧较大,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是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兰州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二)自主创新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兰州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注意科技投入,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实力,201*年兰州市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但占GDP比重仍旧较低。R&D经费支出为23.95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2.18%,实
6、现程度为87.1%,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值仍有肯定差距。(三)文化教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和教化水平的凹凸干脆反映民生质量的凹凸。在充分确定兰州市文化教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当醒悟地看到,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相比,兰州市文化教化发展还有肯定的差距。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占GDP比重偏低。二是居民接受教化的水平以及居民用于精神文明方面的支出不高。(四)节能减排任务艰难。节能降耗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兰州市经济结构整体上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占很大比重,节能降耗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不能有丝毫松懈。三、坚决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得到全面提高,各种关系更加和谐,民主权利、法制建设、生活环境更加完善,生活保障、素养实力、自主创新等全面提升。而兰州市目前总体上处在现代化初级阶段,基础较薄弱,经济总量较小,社会事业缺口较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必需坚决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接着发挥优势,主攻难点,全面推动,确保按期并力争提前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一)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当前要想方设法扩大投资
8、规模,增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扩大投资是当前拉动兰州市经济增长最干脆、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坚决把中心关于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大突破。推动产业优先发展,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培育重大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大力发呈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其次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
9、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要想方设法扩大就业,推动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夫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二是要稳步提凹凸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安排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对象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落实农村五保供给政策,进一步提高供给标准。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接着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努力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
10、、农夫工等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抓好职工医疗保险,引导激励农夫工参与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快城乡医疗求助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削减肯定贫困人口。五是接着加大教化经费投入,优化教化资源配置,彻底扭转教化事业基础薄弱的不利局面;同时,要逐步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尤其要下大力气发展农村文化教化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养。(三)增加自主创新实力,建设创新型兰州。增加自主创新实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11、、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学问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实力的创新型示范企业。要为企业自主创新供应制度化的便利条件和技术支持,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要深化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大力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村好用型人才。接着推动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和运用机制。推动全民创新,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提倡创新精神,培育和发展勇于创新、追求胜利、开放包涵、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四)加强环境爱护和治理工作。要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推动环境爱护。结合
12、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实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把污染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限制;增加环境平安意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应急实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水平。扩展阅读: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探讨所和各地统计探讨部门对201*年201*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结果表明,过去的十年中,在党中心、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
13、产成本上涨、“非典”疫情、罕见的冰雪灾难与大地震、泥石流,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爱护态势良好。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当,实现程度由201*年的59.6%提高到201*年的80.1%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2达到80.1%,比201*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化、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
14、高(见表1)。表1:201*-201*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单位: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全面建设59.660.761.863.064.867.269.972.874.777.580.1小康社会经济发50.352.254.456.358.260.663.466.669.173.176.1展社会和57.559.657.156.359.962.867.672.176.077.782.5谐生活质58.360.762.965.567.771.575.078.480.083.786.4量民主法84.882.682.58
15、2.483.785.688.489.991.193.193.6制文化教58.359.160.961.862.263.064.165.364.666.168.0育资源环65.464.666.367.267.769.570.672.675.276.878.2境(一)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程度由201*年的50.3%提高到201*年的76.1%“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据监测,201*年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6.1%,比201*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
16、提高2.58个百分点。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1*年的2.56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8%,实现程度首次超过60%,达到64.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6%,比201*年的0.90%几乎翻了一番,实现程度为7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1%,比201*年的39.0%上升了4.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6.2%;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9.95%,比201*年的36.22%上升了13.7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3.3%;失业率始终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为100%。(二)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改善,实现程度由2
17、01*年的57.5%提高到201*年的82.5%“社会和谐”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中学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据监测,201*年中国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2.5%,比201*年提高25.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50个百分点。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年基尼系数3略高于201*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为3.45,比201*年的2.85上升了0.60,实现程度为70.3%;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4为50.95%,比201*年的68.74%缩小了近18
18、个百分点,已达到预定目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5达到65.6%,比201*年的13.3%上升了52.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2.8%;中学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为99.25%,比201*年的110.64%缩小了11.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接近100%。(三)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程度由201*年的58.3%提高到201*年的86.4%“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运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居民生活的发展改变状况。据监测,201*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4%,比201*年提高2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81个百分
19、点,在六大方面中实现程度提升的幅度最大。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估计为10046元(201*年不变价),是201*年的2.73倍,实现程度为67.0%,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较大;恩格尔系数7为38.4%,比201*年的45.6%下降了7.2个百分点,已达到预定目标;人均住房运用面积8达到27.0平方米,比201*年的19.0平方米增加了8.0平方米,达到预定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比201*年的39.7降低了23.7个千分点,实现程度为73.2%;平均预期寿命估计达到73.5岁,比201*年的71.4岁增加了2.1岁,实现程度为98.0%。(四)民主法制
20、逐步健全,实现程度由201*年的84.8%提高到201*年的93.6%“民主法制”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足度和社会平安指数两项监测指标。据监测,201*年中国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实现程度为93.6%,比201*年提高8.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7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201*年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足度9达到82%,比201*年的60%增加了22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91.1%;以201*年为基期,从社会治安、交通平安、生活平安和生产平安四个方面综合来计算的社会平安指数10,201*年实现程度达95.6%。(五)文化教化事业稳步发展,实现程度由201*年的58.3%提高到201*年的68.0%“
21、文化教化”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消遣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平均受教化年限三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文化教化方面的发展状况。据监测,201*年中国在文化教化方面的实现程度为68.0%,比201*年提高9.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7个百分点。从三项监测指标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1*年以来,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20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75%,比201*年提高了将近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55.0%;受义务教化免收学杂费因素的影响,居民文教消遣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0.22%,比201*年
22、的11.68%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63.9%;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化年限预料为8.64年,比201*年的7.79年提高0.85年,实现程度为82.3%。(六)资源环境爱护态势良好,实现程度由201*年的65.4%提高到201*年的78.2%“资源环境”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三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资源利用状况和环境爱护成果。据监测,201*年中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8.2%,比201*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从三项监测指标来看,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201*年单位GDP能耗已下降至1.21吨标准煤/万元(2
23、01*年不变价,下同),比201*年的1.4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17.6%,实现程度为69.5%;以201*年为基期计算的耕地面积指数11201*年为94.5%,仍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从空气、水、绿化等方面综合计算的环境质量指数12达到76.7%,比201*年的59.2%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6.7%。二、四大区域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上升,但区域间差距仍旧较大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看(见表2),十年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明显提升。201*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8.0%,比201*年提高23.
24、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7.7%,提高2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71.4%,提高18.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82.3%,提高22.0个百分点。从十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增幅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表2:201*201*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单位:%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东部地64.366.569.070.572.475.178.181.483.586.088.0区中部地55.657.958.860.362.164.167.070.672.775.677.7区西部地53.254.255.156.1
25、56.959.261.064.466.268.971.4区东北地60.362.063.966.067.669.272.274.977.580.582.3区(一)东部地区实现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201*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4.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到201*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了8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7.9个百分点。无论是每年的实现程度还是实现程度的提升幅度,东部地区都居全国四大区域之首。到201*年,东部地区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7省(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超过了90%。(二)中部地区实现程
26、度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201*年,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55.6%,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到201*年,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了77.7%,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从六大方面来看,中部地区主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为64.2%,比全国低11.9个百分点;生活质量的实现程度为83.4%,比全国低3.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六个省份发展比较均衡,20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均在80%左右。(三)西部地区实现程度和提升幅度均低于东部和中部,但已现加快势头201*年,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
27、社会的实现程度为5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到201*年,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从六大方面来看,西部地区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这三大方面,201*年的实现程度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3.7、11.2和8.4个百分点。然而可喜的是,与201*年相比,西部地区201*年的增速在四大区域中排在首位,显示出了其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西部地区12省(区、市)来看,虽然其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20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都达到了60%以上,全部实现了整体小康。其中近年来内
28、蒙古发展较快,201*年的实现程度已接近80%;广西、重庆、四川和陕西等4省(区、市)的实现程度位于70%80%;其余贵州、云南等7省(区)的实现程度位于60%70%。(四)东北地区实现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低于东部地区,但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1*年,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0.7个百分点;到201*年其实现程度达到8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2.2个百分点。从六大方面来看,东北地区主要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年东北地区生活质量的实现程度为82.3%,比全国低了4.1个百分点。201*年
29、,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首次超过85%,吉林首次超过80%,黑龙江已接近80%。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所加大,“十一五”时期增速快于“十五”时期201*201*年历经了中国的“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从两个时期考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十五”时期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在“十一五”时期年均提高2.59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1.08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加快。(一)从六大方面来看,增速均有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在“十一五”时期的增速均高于“十五”时期(见图1)。由此可见,“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效果明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生活质量持续改
30、善,文化教化和资源环境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二)从四大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阶段性改变较大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年均增速均高于“十五”时期(见图2)。“十五”时期,实现程度的年均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各地区年均增速之间的差距较大,最高的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速比最低的西部地区高了近1个百分点;到了“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大区域之间的年均增速差异明显缩小,最高的中部地区的年均增速比最低的西部地区仅高了0.3个百分点。从两个时期的年均增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保持平稳较
31、快发展,但是随着东部地区多个省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突破90%,今后的提升速度可能会渐渐放缓;中部地区在“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速比“十五”时期高了1.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但其在“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速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东北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政策建议201*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后十年的交汇点上,回顾前十年成果卓著,展望后十年仍任重道远。要如期实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十年要接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和利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以
32、下几方面工作:(一)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其次产业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化的良好局面,为下一轮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我创新实力要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培育,集中科研力气
33、,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视科技成果的引进与消化汲取,做好引进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实力和水平。(三)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完善社保体系要深化安排制度改革,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特殊要重点关注农村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城镇未就业居民等弱势边缘群体的保障问题,加快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和全国一体化,使尽可能多的人口可以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四)注意环境爱护,坚持节能减排要接着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坚决不移地把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始终放在突出位
34、置,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实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走环境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201*年初,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探讨所起先探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年又依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对指标体系做了重要修订。为了便于各地开展监测工作,201*年6月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国统字201*77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化、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一种综合指数
35、,是各监测指标实际值除以标准值,然后再经加权综合而得的。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100为全面小康,也就是说,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以60为起点,100为终点。3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安排差异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安排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因此其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安排肯定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安排肯定平均,即每个人的收入完全相同。一般状况下,基尼系数处于0和1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肯定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
36、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基尼系数可分别通过城乡居民住户收支调查的原始资料计算得出,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户调查尚未一体化,所以,还不能干脆通过住户调查资料计算全国的基尼系数,只能依据城乡居民住户调查收支分组资料估算得出。4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是通过计算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得出的。它反映的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其值越大,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越大,反之亦然。5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是指已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口占政策规定应参与人口的比重。基本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
37、育保险等五项,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为重要,所以在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时只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依据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的。目前,统计部门只公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通过计算农村居民总收入减去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得到。7恩格尔系数是依据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城、乡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的。8人均住房运用面积指城镇人均住房运用面积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的加权平均。9
38、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足度指公民对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敬重和保障的满足程度。此指标是一项主观性指标,其数据通过抽样调查取得。10社会平安指数是一个合成指数,表示社会平安的状态。指肯定时期内,社会平安的几个主要方面(社会治安、交通平安、生活平安、生产平安等)的总体改变状况。其中,社会治安采纳万人刑事犯罪率指标;交通平安采纳万人交通事故(含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民航等)死亡率指标;生活平安采纳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指标;生产平安采纳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指标。11耕地面积指数是指报告期耕地面积与基期耕地面积的比率。当耕地面积增加时,比率大于100%;当耕地面积削减时,比率小于100%。12环
39、境质量是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优劣的一个综合概念。由于环境统计数据的限制,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目前暂由水环境、大气环境、绿化等环境要素构成,待条件成熟时,再加其他。环境质量指数包括: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和国土绿化达标率。13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运用,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