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的特点及支护结构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的特点及支护结构设计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坑的特点及支护结构设计研究 摘要:人类的文化需求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土地使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横向发展到纵向发展,大量的高层、超高层以及地下建筑出现,而且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主要方向。首先阐述了基坑的特点,然后以山西省忻州市某基坑为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关键词:建筑,基坑结构,支护结构 1概述 基坑工程涉及的学科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同时兼顾经济成本,施工难度的增加会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设计在施工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是基坑设计的一大原则。 2基坑工程的特点 1)临时性。基坑工程的临时性主要体现在支护
2、结构,支护结构在施工阶段支撑着基坑结构不被外力所破坏,其使用时间有限,一般在1年2年,加强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做好预处理准备1。2)区域特点明显。不同地区的基坑结构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施工设计时也需要因地制宜2,一般需要前期勘察,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方案的制定,对现场勘查的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后,做出适合的方案,不可类似工程全部照旧实施。3)环境影响。周边建筑对于基坑施工也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周边的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水以及基坑内部的结构,施工的难度因素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取决于周边综合特性,一旦设计未考虑周全,会造成地面建筑的沉降、地表隆起等问题,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
3、4)时间以及空间影响。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暴露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同时还有开挖的顺序,基坑的深度以及开挖的面积等关键因素,原有土质的受力发生变化,建立新的应力应变体系3,要尽快建立稳定的受力体系,防止出现不稳定受力,使得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5)学科综合性。主要指的是基坑的设计施工要涉及不同的学科以及领域,并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其中涉及到土力学4、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要求实际设计人员要精通各种学科,同时针对性的提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和理念,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6)施工难度大。对于周边建筑繁多的地段进行施工,施工难度会加大,因为要考虑既有建筑的地下结构特点以及地下
4、已有的管线问题,在不影响原有功能的条件下进行基坑施工5,要格外注意安全,现有施工安全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基坑坍塌导致周边沉降过大,影响地下管线的结构特点,发生管道漏水,管线切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7)短开挖,快支护。基坑开挖过程中,不要贪图速度快,一定要做好支护,每次开挖的深度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设计,禁止超挖,而且开挖后支护结构一定要及时进行施工,保证开挖过程中不会产生多余的外力,使得基坑结构发生破坏。8)施工信息化程度要求高。发生众多的施工事故与监测以及勘察不到位有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基坑监测,发生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监测重点部位
5、,掌握土体开挖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为后续施工提供建议。 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忻州市开发区东南角,基坑南侧有热力管线,建筑绿线,污水管线,化粪池,地下车库以及住宅楼,基坑的北侧有围墙,电缆线,给水管线以及污水管线。总建筑面积为141016328m2,地下建筑为3864232m2,主楼设计地上23层,地下2层,采用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0m。32周边地质条件。该工程地形基本平坦,场地地层通过标准贯入试验以及土工试验,共有五层,第一层是杂填土,主要是建筑垃圾(砖块、混凝土块、灰渣等)和粉质黏土,第二层是粉土,主要是云母碎屑夹粉质黏土或细砂薄层,第三层
6、、第四层以及第五层均是粉质黏土,含有机质、夹粉土及夹黏土等。稳定水位埋深约30m40m,地下水类型均为上层滞水。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类别为7度。33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方案一: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方案二:灌注桩+内支撑;方案三:灌注桩+预应力锚杆。此三种方案均可满足支护结构方案,同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实际通过现场考察,发现该基坑东临市政主干道,且工作面积较大,同时内支撑方案耗用较长的时间,施工成本较高,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大等因素,不适合采用内支撑结构,因此淘汰方案一和方案二,选用第三种方案,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的方式进行支护结构,同时止水帷幕采用单排水泥土搅拌桩。 4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4
7、1设计工况。设计采用7个工况进行,具体见表1。42整体稳定性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计算,土条宽度为05m,使用有效应力法确定边坡的应力状态。通过计算,滑裂面的圆弧半径为34780m,通过计算求得整体稳定系数为145,大于125,符合规范要求。抗倾覆稳定性验算。计算公式为KS=MPMa,通过计算每个工况的数值,得到的结果是满足规范要求,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43地表沉降。通过理正软件计算地表沉降量,见图1。通过图1可以得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沉降量不同,其中沉降量最大的是指数法,抛物线法求得的沉降量最小,沉降量发生位置最大的是基坑的坑壁处,离得越远,沉降量逐渐减小。抛物线法计算得出的沉降量呈现
8、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从三种方法中得出,计算结果基本上超过基坑预警值,由于适用条件不同,本工程采用的是抛物线法。44基坑监测。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随时整理实际数据,与理想值进行比较,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基坑属于一级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支护结构的内力;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周边管线的沉降;周边建筑、市政道路的沉降。监测点的布置依据不同的重点部位进行不同的布置安排。其中支护结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的监测点应在基坑的四周进行布置,以及基坑每边的中部和地质条件差的地方,且监测距离的布置应该不大于20m,每边不少于3个。沉降的监测主要有基坑边上地表的沉降监测,监测点设置在
9、周边土层或柔性路面上。监测面上的监测点距离宜在20m以内。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监测主要在管节、竖井周围以及管线易破碎处设置,同样监测点距离宜在20m以内。周边道路的监测距离在30m以内,每条路不少于3个。基坑工程的监测应该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当开挖深度小于5m,监测频率应为2天1次,本工程的开挖深度为10m,观测频率应为1天1次。同时当底板浇筑后7d内,应该增加监测频率,1天2次。在监测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立即报警,并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1)监测次数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支护结构或者是基坑周边出现较大的流砂、管涌等情况;3)支护结构的支撑或者是锚杆变形过大;4)周边建筑出现较大裂缝或者是变形;5)周边管线明显增长或者是裂缝;6)根据工程经验,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5结语 本文简述了基坑结构的特点,而且针对某一具体的基坑进行了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确保了基坑的稳定。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