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译文及赏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章收束高校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绽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秦:佚名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学问,获得学问的途径在于认知探讨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相识探讨,才能获得学问;获得学问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注释欲:想要。治:治理。格物:格,就是的确探讨清晰。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
3、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诚意:是要意念诚恳。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担心的心情,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宁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化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赏析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详细绽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
4、承的。假如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定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领袖的力气更是不行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需要有絜矩之道。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启发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
5、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特别突出的。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其次。对于这一点,高校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特别有才能,但假如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需要有识别
6、人才的本事。与德本财末 亲密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高校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约。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调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留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闻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贪夫徇财,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欲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高校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绽开。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