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读书笔记(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读书笔记(集合15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论语读书笔记(集合15篇)论语读书笔记(集合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肯定领悟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论语读书笔记1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中庸”这两个字的。或许在现代汉语中它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或者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实行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看法”(金山词霸?高级汉语大词典)。个人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说明为:不走极端,找寻
2、冲突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当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见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相识论语。所以,我主见这样读论语: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这样读一读,我觉得,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许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化特地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非常自然。
3、孔子主见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行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见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一般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论语读书笔记2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
4、典著作,很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仅有正直才能光明正大。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开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开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仅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
5、子还认为,仅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气。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仅有克制自我,让言行贴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贴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毅、坚决、质朴、语言虚心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
6、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羞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胜利,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到达仁是极不简单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我的行为,这样就能够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忙培育仁德。而仁德的人应当是自我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我期望到达也帮忙别人到达,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
7、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一天都要一再反省自我:帮忙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挚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强调从自身动身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依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仅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那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相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泰伯)即:诗歌能够激昂人的精神,礼节能够坚决人的情操,音乐能够促进人们事业的胜利。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论语读书笔记3挚友,不知给你上过课的老师们有谁?是班主任?一般老师?优秀老师?代课老师?实习老师?年过半百的“老老师”?那些啊,和我比起来,可都不如我厉害,你可知道,咱们北京东路小学的孙校长亲自来为咱们五(1)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公开课!今日,我们北小五(1)班的同学们穿着整齐地上了车子,前往目的地东南高校礼堂,为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生动精彩的语文课。一进大礼堂,可把我吓坏了,那么多的语文老师凝视着我们。为了使咱们放松心情,孙校长一起先和我们玩起了“猜名字
9、”嬉戏,大家忽然轻松起来。不久后,我盼望已久的语文公开课在孙校长那洪亮的“上课”声中起先了。这次的内容是“走近论语”,论语我们在晨读中早就读过了,但正如孙校长说,温故才能知新。我们大家在他的带领下又读了六条论语,每一条论语,那孔子所说的经典语句,在孙校长那一个个幽默生动的小故事里,都有了新的相识,而且不同于以往的体会。不愧是北小的校长啊,上课就是不一样!我暗暗赞美道。刚刚起先上课的时候,我还有些不习惯,手心里全是汗,也不怎么敢举手,但后来,我在校长那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下,敢发言了,有自信了,有感悟了,胆子大起来了,自己手心里的汗也少了很多,轻松多了。这应当就是孙校长上课的魅力所在吧。学习了这节
10、课,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圣人之言;我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孙校长能再次为我们五(1)班上一堂精彩生动的课。论语读书笔记4读了论语一书,我感受很深,不但学到了很多学问,并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化思想的教化家,他的教化思想和教化方法对中国的教化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其中
11、几则令我印象颇深。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学问以后,在必需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开心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挚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愤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仅会加强对所学学问的印象,还会从旧的学问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箭双雕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齐探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喜好,一齐沟通生活、沟通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我,这
12、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愤怒,应当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宽恕别人,这样的人才能够被称得“君子”。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虚心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其次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学问静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意,教育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虚心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许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假如一心一意培育仁德,就能够消退恶。的确,品德在一
13、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确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漂亮、和善,受到许多人的宠爱,可见,培育仁德是很重要的。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此刻,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进取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进取的作用。论语读书笔记5论语的编辑者不止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人。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被世人视为至理。它以极具典范意义的语言。论语中所记谆谆教导的训诲之言或启发论辩,夸夸其谈其中不少对话场景活灵活现,生动传神。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他的
14、特性气质的传神刻画。论语胜利描写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变,颜回的温雅贤良,都称得上特性显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让我知道了,孔子是个非常守礼节,连颜回死后,他都还守着礼节,不愿把车子卖掉,可见孔子多么深明大义啊!论语是国学经典,涉及到人们生活诸多方面,如:如何从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化弟子,如何与人交往,堪称中国传统才智的源泉和宝库,千百年来始终指导着人们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精论,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呈现。让我们渐渐的起先背经典,从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从世代相传的经典中,学习到人生的哲理,丰富自己的
15、人生!论语读书笔记6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星星引导你去前进,而让我转变最大的就是一颗星,那个照亮了我生命的启明星论语。论语是孔子所说的话,每短短的一句话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志向之道,人生之道等等。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最社会,对世界,对现实之中的事情,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我正处于人生的路口,不知从何处动身,或许,踏错一步就会进入那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的诱惑,电脑、嬉戏、赌博、毒品都在危害着我们成长的环境。但从论语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鱼蛋阿姨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在我来说,学习第一,我们
16、正式学习的年龄,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张若虚在春江花日夜里树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虽然很小,但我们还是须要规划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学问你会吗?我想说是了学习的时候了,学习是很重要的,学而第一,为自己的将来而打拼!为政其次,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要正直,要有道德,讲道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是须要道德的。讲话为名,有礼貌。促进到的法治社会的发展。在论语中的不断探究,我发
17、觉我的心灵成长了许多。当然,在论语中不只是我说的这些,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虽然在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不不同。但连古代人都明白的道理,你都做不到,你又怎样去面对现代社会呢了?连古代经典中还有许多须要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论语点亮了我的生命,让我感悟了成长。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启明星了么?论语读书笔记7我阅读了论语这本书。论语,作者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其次,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诞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18、学文。”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听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恳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学问。比照这些,敬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常常是长辈给我建议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我应当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挚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恳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
19、内容不光有这些,也可以有其他内容。比如反省自己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己办的事做到了吗?我就有一个亲身经验: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奢侈了自己很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我应当相识到我奢侈的是自己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读完论语,我发觉我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肯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论语读书笔记8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
20、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谆谆教导的训诲之言,或简洁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夸夸其谈;富于改变,娓娓动人。论语又擅长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特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胜利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
21、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潇洒俗等等,都称得上特性显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探讨其不一样的素养、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详细情景,赐予不一样的训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珍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化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
22、度的职责心。论语读书笔记9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书里的内容告知大家的东西恒久是最简洁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才智”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爱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是那么芳香令人沉醉!书中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许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书中的文字充溢了哲理,我最喜爱的有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
23、,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常常温习学过的学问,这莫非不欢乐吗?有挚友从远方来做客,这莫非不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莫非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告知我们:“经常保持开心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假如你被别人误会了,不要生气或难受,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在论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引发了他对时间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流走的水象征着消逝的时间一种时间静静流走的感慨,一种人生目标要在奋斗中实现的志向,在这一声叹息中表现了出来。时间是世界上
24、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一般而又最珍贵、简单被遗忘而又最让人懊悔的事的东西。还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允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散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或许不能让时间停留或者延长,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珍贵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论语是孔子一生的精华,他告知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事。孔子,传颂千秋万代.论语读书笔记10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
25、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谆谆教导的训诲之言,或简洁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夸夸其谈;富于改变,娓娓动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与高校中庸孟子诗
26、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可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细致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许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化浅出的形式告知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仅有孔子了。或许仅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诞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行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
27、也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根据孔子说的意思就是:假如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所以他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一个聪慧的人,他不会错过那些可教之人,可是他也不会对牛弹弹琴,追着可不教之才多话。所以也不失人,也不失言是对的。对于这方面,我们应当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孔子的这句话是在卫灵公篇,讲的是人与人交往的道理。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埋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埋怨”不行取,但“以怨报怨”也不行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埋怨,以德报德!”假如有他人有负与你,对
28、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可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善、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善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当运用的地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尊敬兄长,言行谨慎并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学问。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明白做人要以德为先。也就是论语中说的“仁”,我们今日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道德实践也是学,与文献学问是
29、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生司马牛以往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洁,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洁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假如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我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假如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可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简单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必需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
30、个君子首先应对的是自我的心,有一份生命朴实的坦然。这对于今日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改变。这种改变会让我们充溢了迷思。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看法: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全部的事情你从来不违反。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应当对我异样好吧错!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视他的。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在仰视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我在跪着。你怎样样能够不仰视就是你自我站起来
31、。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服侍领导,那最终会招致羞辱。挚友呢大家觉得挚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有一些男挚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我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能够把他的冰箱翻得一塌糊涂,他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挚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保密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办法,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其实这样的挚友都必需好吗孔子说:“挚友数,斯疏矣。”挚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起先。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恒久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敬重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的谨慎;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挚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实与和谐;学习那种“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快乐。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论语读书笔记11一本好书就好比一座矿山,只要你不断地从中挖掘,反复品尝,就能受益无穷。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书的作者谈话,因为书是作者内心所见,所感,所思。而我第一
33、遍阅读一本书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但在深化的了解,思索,你就会发觉一片好比天空和海洋一样让你安静致远的世界。论语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一本站在诸子百家顶峰的作品,其中包括了政治,人文,礼仪,道德等很多方面,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而这部经典之作在当下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走进论语,跨越时空的障碍,何其有幸见到了亲善可亲的孔子和他那些勤勉好学的弟子。我听见了孔子对我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望见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学术探讨,相互交换自己的志向,我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学生对学问的渴望和对自身严格的要求。我便向孔子提问说:“怎样才能做一位君子呢?
34、”孔夫子一缕胡须,呵呵笑道:“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与孔子交谈一番后,又看到了他的门生曾子,他一边走一边吟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诵完后微笑着看着我,我猛然醒悟,他是在叫我每天反省自己过错并加以改正,我谢过曾子,接着往前走。不一会儿,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坐在路边若有所思,心想此人肯定是颜回了。便不由得低吟起孔子的那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此情此景,孔子之言不虚啊!全部的身外之物都抛诸脑后,只想着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学养,我暗暗登记这一幕,不去打搅颜回。遨游在仁爱的海洋里,我不
35、能自已。中华泱泱大国,上下历史5000年,长江,黄河,宽阔中原,孕育了深厚的古代文化,它是论语,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它是论语,是华夏绚烂文明的结晶;它是论语,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奇丽宝藏。而论语让我最受用的是它告知了我生活中很多处人为事的道理:脚踏实地地做人、认仔细真地学习、诚恳守信地交友、孝顺地对待家人,这样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完备。这就是论语的才智,它像一剂良药,治愈着我们的心灵,它是一盏明灯,点亮我们勇往直前的道路。论语读书笔记12仲尼停息在两千年前的风波里,他的思想却成了长明灯。一灯既明,便是希望。万人垒土,即成河山。题记记录过往的书第存留至今的有很多,而让人如品尝般的细细品尝的佳作却很少
36、。我有幸在距春秋战国数千年的今日,打开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训诲。穿越千年与孔圣人来了场跨世纪谈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下高远的志向,在这六艺讷以仁德之心去实现。初读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过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学浅无法触及。而这其中所蕴念的人道则是教会我们为处人处世之道;以仁德之心待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立足于世间要以君子的品德为准则,要以宽容之心待世人。孔子的寥寥数语蕴含了不行丈量的高校问。“礼之用,和为贵。”礼乐的运用最恰当的是和,这是孔子的想法。而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
37、自古便被成为礼仪之邦,可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行忍也!”这件事孔子认为季氏所做大逆不道有违礼乐,我同意。不过在我看来礼乐在现代社会更像是这个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相当于法,触犯了这条法律的红线便超越了规则,这时你便会失去自由失去一切。礼乐就像是新时代的法律,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行使公民的权利,让这个社会更和谐。论语读书笔记13自从200X年1月在新浪的博客上帖完了道纪全文以来,得到众多挚友的支持。很多挚友更是参加探讨,其中的很多问题也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索。原本没有安排再续写一些内容,但是这段时间与众多挚友的沟通所引发的思索好像很有必要加以整理。于是,就
38、以附录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因为这之中所牵扯的题目可能与“道纪”的论述没有必定的关联,而这之中的内容又是“道纪”的延长。关于“道纪”如何来指导生活是常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只要多读一读老子、论语就可以了。就像我在第五章和第八章中所说的那样:“孔子思想与肯定光速宇宙观的符合使我们有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思想用来替代与肯定时间宇宙观一起退到历史背景中的哲学”;“将孔老思想组合在一起,给我们供应了一条崭新的思维之路。在宇宙观转换的时候,在我们挥手告辞哲学的时候,孔老思想使我们有信念走向前方。”但是,通过前面对孔老思想的分析,我们发觉两千多年的传承已经将其中的许多思想变更得面目全非了,因此与其回答如何
39、用道纪来指导生活这个问题,不如将论语之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用道纪的方法整理清晰,如此一来,论语就可以便利地指导我们的生活了。学而时习之虽然在第八章中给出了我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但我还是认为有必要在此处重提。作为论语的第一句话,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对这句话理解的误差,会干脆影响我们对论语的整体看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第一章。这几句话太过熟识,特殊是前两句,熟的让人从来不想其中的含义,习以为常自然地认为完全理解。还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与思想无关,他们认为一个如此平常的现象,孔子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
40、亦乐乎”吗。但是我们真的理解了吗?让我们试着说明一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进而采纳道纪的方法,也就是用自身的体验加以印证。上小学时,老师将其说明成:学习而常常复习,不是很欢乐吗?不知道你欢乐不欢乐,反正我不欢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总会使我打瞌睡。后来我又得到了这样的说明:学习而后常常实践不是很欢乐吗?试想,假如你学得一门技艺,而后就不停的实践,最终你不烦我都烦了,这欢乐从何而来呢。起初我以为孔子所说的欢乐或许不是我们能够简洁体会到的,但是读了几遍论语之后,你会发觉孔子在用最为简洁的语言阐述生活、社会中的种种道理,如此一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孔子对生活的体验同我们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假如这是
41、因为我们同圣人的理解实力有差别,那为什么在读到后面类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观点的时候又觉得孔子同我们的体验是那么的相同呢?或许我们将这个“学而时习之”给误读了!这句话位于论语的开篇,如此之简洁,简洁到了成为我们学习论语的障碍。于是有必要翻看一下不同版本对“学而时习之”的说明,看来主要的问题出在“时”字上面。中关村图书大厦里有一面书架摆着众多版本的论语注释,从一方面可以看出如今国学的火热程度,可这纷繁芜杂出版物对于一个想挑一原来学习的读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不过这样的状况对于我来说到是便利得很,因为可以很快地翻阅不同版本对同一句话的说明,从而对关于这句话
42、的相识状况有一个总体了解,而更好的是还不必买任何一本书。于是,我看到了对“学而时习之”总体相识状况。这些说明通通 将“时”说明为时时、时常、常常,只有一个版本将“时”说明成时代。假如我们追根循源,最终会追踪到宋朝的朱熹,朱熹所作的论语集注中是这样写的:“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后来的人们不加思索的接受了朱熹的这个注解。但假如查辞源,“时”具有“时时”这个意思最早源于唐代。假如孔子要说明“学习而后常常实践”的意思,他应当用“常”字,而不是“时”字。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用论语来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找一找“时”字出现在论语中其他地方所具备的含义。就在同一章,三个段落之后,孔子再一次运用了
43、“时”字:“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那个时的说明是季节,时机!如此一来,问题就明白了,这个“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应当也说明成时机!由此,它的说明就变成了:“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欢乐吗?”当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理解的时候,其震惊程度是不行言喻的。假如运用道纪的方法,回顾自己人生中的欢乐之事时,都是学习,时机,实践三者遇到一起时产生的,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接得如此之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不那么平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欢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洁的话阐述了“欢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
44、中最重要的主题,“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事实上是人生观。如此一来,它出现在论语的最起先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来,论语给我们的感觉就完全变更了。孔子告知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欢乐人生。孔子不仅要阐述欢乐人生的主题,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人生为何而乐,原来乐在学、时、习的交汇,这三者中的任何一项来得过于简单,都会使欢乐大打折扣。学、时、习与欢乐之间好像有某种乘积关系。在这三者之中,学和习是人主观可以把握的,而时机不仅要靠天时,还要靠我们发觉的眼睛,即洞察力。但这三者之中“学”是基础,只有具备肯定素养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时机,付诸实践。孔子承认在这个世界中存在天才,即生而知之者。但更多的人,包括孔子
45、自己都是学而知之者。因此孔子强调“学”的重要性,强调“好学”的重要性。于是才有了贯穿论语全篇关于学习的论述。我们不仅面临一个精彩纷呈的欢乐人生,还面临一个色调斑斓的欢乐社会,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前在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脑子里反映的事实上是“友朋自远方来”。难怪每当我们接待远方来宾的时候,喜爱脱口而出的总是这句话,但这恰恰是对这句话的误读。同“学而时习之”一样,“有朋自远方来”也可以分为三个要素:“有朋”、“远方”、“来”,三者和一,不亦乐乎。“有朋”表示人生中有志同道合的人,这个“有”字特别重要,或许我们会有许多挚友,但不肯定志同道合,不肯定可以沟通思想,因此“有朋”中的“有”
46、就显得特别宝贵。同时它又是“德不孤,必有邻”中的“有”,孔子告知我们这样的志同道合的挚友是肯定存在的。而“远方”的意思是只有相距的远,才能有个人的空间,才能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各有所悟,古代的“远”可以等同于地理上的远,在信息,通讯发达的今日,许久不联系即是“远”。即使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假如每天在一起,没有了创建不同领悟的各自不同的环境,那沟通的乐趣也会打折扣。最终的“来”也很重要,来是大家相聚一起,相聚的方式、场合、时机都会给相聚的欢乐带来影响。因此,同“学而时习之”一样,“有朋”、“远方”、“来”与欢乐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乘积关系。而“有朋自远方来”所带来的欢乐是沟通的欢乐,是人与人互动的
47、欢乐,是欢乐社会。因此,出现在论语中的这个其次句话是社会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简单理解,它讲的是做人。什么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是贯穿论语的一个主题,而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方法去视察君子,让我们立刻有一个对君子感官上的相识。以人生观、社会观、做人为起先的论语,就是用这样简洁的语言绽开了我们通常为之困惑一生的问题。因此,“学而时习之”这一段作为论语的开篇当之无愧,“学而时习之”这一段有着与“道可道,特别道”在老子中相同的地位。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在道纪的第五章,我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那就是“论语不仅仅是一部言论集”,我认为论语是孔子用对话体来写的争论文。于是,很多挚友质疑我的这种推断。当然,假如从历史的角度、从考古的角度都可以得出“论语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编纂而成”这样的结论。但是,我想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虽然论语最终定稿于诸弟子之手,但是谁又能够保证,这本书的结构不是孔子在世时就已经存在了呢?要搞清这样的问题实在很伤脑筋,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历史问题上兜圈子,假如我们就把论语当作一篇逻辑清楚,有明确的前后关系的争论文来学习,是不是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