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大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二人文地理学问点汇总大全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改变,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课件网小编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文地理学问点汇总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化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凹凸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
2、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限制人口(中国实行安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激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斗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卑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卑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加强文化沟通 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 (2)弊: 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
3、给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这份资料有PDF打印版,转发本文到挚友圈截图给文末刘老师,免费领取!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实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
4、环境美丽,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留意爱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确定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途、沿高速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改
5、变,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输河通航时兴,运输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记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特
6、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快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峻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削减。 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
7、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马路,建高架马路、地铁、轻轨交通。 (3)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热、水源、地形、土壤): 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确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
8、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袤,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典型地域:亚洲 区位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9、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六、传统工业区 1.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鞍钢发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我国宝钢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袤(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 2.存在的问题 (1)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 (3)环境污染严峻等。 3.解决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发展科技:发展科技,促进旅游,旺盛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3)优化环境:消退污染,
10、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七、新兴工业区 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2.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高速马路和机场)、环境美丽 八、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随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上升 (2)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运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 (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治理思路:削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改善能源
11、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削减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找寻替代品 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养分化 3.固体废弃物污染 九、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1.重要性 沟通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淌。 (1)政治意义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沟通,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平安。 (2)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2.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
12、 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 4.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1)稳定的商品来源区 (2)稳定的销售区 (3)交通发达 十、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难等);技术因素 线路的总体走向确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详细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2.区位因素改变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岸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1)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
13、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3)要避开低湿地点; (4)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马路建设 (1)平原地区: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2)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困难的地段。 十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 不同环境对
14、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 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改变对聚落的影响:如运输河航运地位的改变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改变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马路的发展,很多商业集聚在高速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
15、场、超市、连锁店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 中学18种世界地图读图实力培育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态和长度:相互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态和长度:全部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推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精确区分是东经
16、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推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推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
17、,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状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
18、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随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殊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 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纬差法
19、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