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 摘要:蒙古族长调艺术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演唱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宽广的旋律彰显着草原宽广的品格,是蒙古族艺术的灵魂。本文意在研究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历史文化演变,总结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独特文化内涵,呼吁长调艺术家、音乐工作者与爱好者们,关注长调音乐的艺术发展与传承,将探索与保护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的进行与发展,使其可以在世界艺术文化的舞台上展现精彩。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演进;传承;研究 蒙古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个过程中他们构建了有自己民族特征的民族符号,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成为其有代表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长调就是乌日图道,是蒙古族艺术家们对气
2、息舒缓悠长,大气宽广抒情的一种民族歌曲的传统称谓。其中“乌日图”是长,“道”是歌。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作品有着现实历史意义的民族歌曲体裁,体现了蒙古族牧民们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现实生活的美学思想。本文将通过对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在历史渊源与发展传承两个大的方面作以研究与探讨,为长调音乐艺术的发展找到全新的研究方式。 一、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渊源及演进过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是蒙古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颗珍珠,从蒙古族长调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经过了千一百零一年世世代代相传与演变,达到现在的认知高度与实践水平,长调音乐艺术以其自有的艺术魅力及演绎方式在世界文艺舞台上绽放着光芒,被世界各地
3、的人们所认知并学习演出与实践。1.长调牧歌的生成与发展历史。查阅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并研究分析总结,将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整体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一是从公元前3世纪的匈奴族,一直到13世纪的蒙古族的族体初成;二是从13世纪蒙古族统治,再到19世纪的清朝统治;三是从清朝统治到20世纪上半叶,是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发展时期;近七十年,为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飞跃成熟时期。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三个重要时期,都有其相关的历史文字与乐谱等为依据。第一个发展时期:以我们国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民族歌曲与萨满教祭祀歌曲等为主要部分;第二个发展时期:以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诗词、乐谱以及文字图片等研究成果为依据
4、;第三个发展时期:以新中国成立后所正式出版发行的乐谱、书籍、音像材料以及各种相关的各类音乐会议与艺术研讨会等为其主要内容。2.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长调艺术的探索、创新与发展。建国七十年以来,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传播形式,从单一的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增加了用书面文字写作记载与音像、影音设备的记录等方式,将这些难得的宝贵资料能够保存给后人。而蒙古族长调音乐作品的表演,也被部分音乐专业校院归为必修的声乐表演课的内容之一,声乐作品教材中蒙古族长调的歌曲曲目也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建国以来的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不仅以其原生态的形式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关注,而蒙古
5、族长调音乐艺术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方式也有更多的人去学习与实践,进而得到顺利的继承与发展。这个时期的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到了新的成熟时期。3.三代著名的长调演唱家与演唱风格。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具有草原游牧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演绎方式,它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着民族的历史,讲述着他们生活的草原;它已深深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那优美舒缓的旋律与雄浑壮阔的性格,成为蒙古族音乐艺术的灵魂。哈扎布与宝音德力格尔是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第一代歌唱人才。他们是蒙古族民间的长调音乐艺术表演的灵魂级人才。他们都在草原出生成长,长调音乐艺术是他们与草原沟通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其演唱方法都非常清新、自然;但却没能进行较为完整的理论
6、探索与实践总结,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讲授方法,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法方式阻碍了长调音乐艺术的普及学习以及快步成熟,需要我们对老一代歌唱家们成功的演唱演绎实践经验,进行规范的、科学的与系统的梳理、归纳与总结,以此对长调艺术演唱技巧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与研究。金花、拉苏荣、德德玛为蒙古族长调的第二代歌唱人才。三位歌唱家在长调艺术的演唱方法上各有不同特色,有民族歌曲的传统演唱方法;有将传统演唱方法与美声的发声演唱方法相结合的表演:还有将戏曲的演唱方式与传统的长调艺术的演唱方法融合的表演等。歌唱家金花以演唱民族歌曲而著名,她将伊克昭盟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加入到长调艺术歌曲的表演中,演绎大量的创作歌
7、曲,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与韵味,为蒙古族音乐作品的表演带来新的视听感受。歌唱家拉苏荣为蒙古族著名的两位前辈艺术家哈扎布与宝音德力格尔编写人物传记,书写了两位前辈大师的艺术点滴、经历与追求。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在专业艺院系统学习了美声的演唱发声技巧后,进入蒙古族长调民歌声乐领域,演唱作品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她运用科学发声方法为长调音乐平添了艺术元素,成为长调音乐演唱的典范。阿拉泰、那顺与朝鲁为蒙古族长调的第三代歌唱人才的代表人物。歌唱家阿拉泰与那顺两人曾在中国音院学习演唱民族唱法,之后学习蒙古族民歌演绎与长调艺术歌曲的表演;歌唱家朝鲁曾在中央院学习美声演唱技法,他曾在剧目里塑造角色,演唱大量
8、的西洋歌剧选段,如歌剧图兰多中的选段今夜无人入睡等。在不断的演唱表演实践中,朝鲁把长调艺术与美声的演唱技巧巧妙地结合来表演,将长调艺术的表演更为科学系统的演绎出来,保留了长调艺术的民族性,又不失有创新的演绎技巧,提升了长调音乐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三代歌唱家成为蒙古族民族声乐发展的领路人。第一代的歌唱家是自然形成的传统演唱方法;第二代的歌唱家们的演唱方法变的形式多样,呈现有交替与过渡的性质的阶段特点;第三代的歌唱家们在长调作品的演唱中加入了学院派的演唱方法,使其演唱方法更科学、更通透。由此,长调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是借鉴多种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其形成有独特艺术特色的科学的地方少数民族唱法,自此蒙古族
9、长调演唱艺术有了一种全新的演唱技术与完备的音乐理论基础,有助于其传授与未来发展。 二、蒙古族长调的保护和传承 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是蒙古族最有代表的标志与符号之一,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活化石。探索与实践长调民族歌曲演唱不断完善的新方法,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艺术绽放奇光异彩,将宝贵的传统艺术,永久魅力流传。1.完善蒙古族长调文化体系,需要搜集并整理相关理论成果。为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热爱者们,创造交流与学习的场所,进行长调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活动,加强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各类资料的搜整工作;拜访长调的老艺术家们,将老艺术家时间的演唱的技巧与理论知识作以记录,并进一步整理成册,
10、便于保存与后续的学习;蒙古族的牧民们有着对草原更浓郁的情感,他们所唱出的长调更为悠远更有韵味,走进大草原,音乐创作者们可以从蒙古族草原牧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灵感,他们的音乐作品会宽广,更贴近草原的游牧生活,为蒙古族长调增添新的魅力。2.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展现与宣传传统艺术。现代传媒手段快速发展,为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可持续传承提供了向世界各民族展示的平台,运用先进的网络媒介技术可以将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让更多的人鉴赏,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人们大众基础。利用广播电台、影视平台与互联网媒体宣传蒙古族长调艺术,开展系列讲座、论坛、演唱大赛与交流活动等,让大众接触传统艺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与宣传
11、其保护工作。3.充分发挥学校的传承作用。保护传统文化与发展要依靠青少年的学习研究与传承。积极发挥各高校、中小学校与文艺演出团体对蒙古族长调音乐文化的学习作用,将长调音乐艺术的代表作品列为教材的曲目内容,使我国各民族的青少年自幼就学习并演唱长调民歌作品。在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中,设立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方向,对长调音乐艺术的传承者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2002年我国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创立了“德德玛艺术专修学校”,为培养蒙古族长调艺术人才,创造更多的学习与进修提升的机会。4.增加政府的支持与投入,成为文化艺术的主传承者。蒙古族长调发展的积极保障需要各部门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标准的规章制度管理,艺术的保护
12、与传承才可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下去。因此,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努力地主导地位,完善保护文化艺术的相关可行的政策;增加音乐文化艺术事业的经济投入,增设长调音乐艺术搜集与整理工作的专门工作资金,为其研究者们提供充足的生活与物质保障;加快对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展示馆与文化馆的建设,创建蒙古族长调民歌实践演出与展示的各地各类舞台与平台。蒙古族长调艺术文化需要艺术家们、音乐爱好者共同保护并深入研究,其音乐理论的研究还有空白点与薄弱点,首先,有关蒙古族长调演唱技巧的文章与书籍不多,人们对于如何演唱长调还是了解较少。其次,相关的蒙古族长调教育、长调美学等的音乐理论的文献书籍甚少,更需要音乐理论家们关注、研究与编写:研究与探索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理论,需要找到切入点,加强薄弱方向的研究与发展,使蒙古族长调理论的探索更加系统与完善。我国开始更加重视蒙古族长调作品的采集、整理与编创,提高对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关注,采取恰当的方式,将文化的传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与实践中,探索出保护文化艺术的新方式。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