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盘古开天辟地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盘古开天辟地课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盘古开天辟地课件盘古开天辟地课件 盘古开天是中国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下面是我整理的盘古开天辟地课件,欢迎参考。 盘古开天辟地课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3.感受神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的特点,渗透想象画面,串连画面的复述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关键词语,渗透复述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直接引入,指导课题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这
2、样一位巨人,他,身高九万里,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开天辟地,并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构成有什么特点,理解课题)二、初读梳理,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词语检测:除了课文中标音的字,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容易读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师相机出示检测词语)3.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师相机指导(可关注学生概括时的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师: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篇文章读成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你们能行吗?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生默读,画出:
3、盘古的一切,都献给了他亲手开辟的世界。)4.这句话告诉我们关于盘古生前和死后的两方面内容,读读看,你发现了吗?(预设:一是盘古生前亲手开辟了世界,二是盘古死后把自已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三、先扶后放,引导想象好!同学们,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盘古是怎样亲手开辟世界的,又是怎样把自已的一切献给这个世界的?开天辟地这篇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边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师范读第1自然段:传说世界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不分,一片混沌,像个巨大的鸡蛋。天地的开创者盘古,
4、就孕育在这个大蛋里。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生回答想象的画面。师:这画面太神奇了,谁能再来读读这段,读出这幅画面,读出这份神奇。同学们,就在这篇神话故事中,像这样神奇的画面每段都有,到处都是,怎么样,用你的慧眼发现它,读出它,谁来为我们读出下一个神奇的画面四、精读品悟,体验神奇师随学生汇报的神奇画面,相机指导,预设如下,视实际教学情况而定。1.体会盘古开辟天地之神奇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劈开了这个混混沌沌的圆东西。(教师点拨:想象当时画面,洞析盘古心理及动作,体会盘古对现在生活的不满,追求美好的愿望。)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
5、非常生气,心想:()他还可能想:()于是他就()劈开了这个混混沌沌的圆东西。2.了解天地形成之神奇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你们瞧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呢?(对比着描述,反义词)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注意我强调的地方,你们读下半句时强调一下相应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轻松,好听,有节奏感,有韵律)女生与男生对读。3.盘古顶天立地之神奇师: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地合拢,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始终奋力支撑着,就这样一直支撑了多少年啊?孩子们,一万八千年啊!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是怎样
6、的一万八千年啊?(假如你就是盘古,引领学生做支撑状)师: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就这样一整年过去了,(生)天每天都升高一丈,地每天都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在增高,他始终奋力地支撑着。一百年过去了,(生)天每天都升高一丈,地每天都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在增高,他始终奋力地支撑着。一千年过去了,(生)天每天都升高一丈,地每天都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在增高,他始终奋力地支撑着。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已经变成了一个九万里高的顶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孩子们,在盘古这一万八千年的奋力支撑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是啊!多么坚定的意志,多么伟大的盘古啊,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融到这句话中
7、,再读:盘古已经变成了一个九万里高的顶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同学们,就在这句话当中,有一个词不但写出了盘古此时的身体姿态,更写出了他的浑身气概,你觉得是哪个词?(顶天立地)注意读好这个词(盘古已经变成了一个九万里高的顶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4.盘古化生万物之神奇(1)男女生对读,师承接(2)补充画面老师相信,在你读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一定连续地出现了许多神奇的画面,怎么样,让我们把它写出来。他嘴里呼出的气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遗留的声音成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的月亮;他的肢体成为()的五岳山川;他的血液化为()的江河;他的头发和汗
8、毛全变成了()的树木和花草,就连他的汗水和泪水也化成了()雨露甘霖。总之,盘古的一切都献给了他亲手开辟的世界。(3)配乐读画面五、升华主题,布置复述同学们,在这一幅幅神奇的画面当中,你还读出了什么?(生预设:盘古的奉献精神)感谢盘古,是他把自已的前生后世,他把自已的一切都献给了亲手开辟的世界,此时,如何让你用一个词来定位盘古的形象,你觉得用哪个词最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在你的心中他就是一位(生预设:英雄)我们不得不承认盘古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大英雄,让我们永远这个英雄的名字,它就是盘古。孩子们,也许就在此时,你还在因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的感动:还在因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在心头还激荡
9、着悠悠的怀念。那就让我们把今天这一幅幅神奇的画面串连起来,加上你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口耳相传,让这个神奇的故事更广泛、更生动地流传下去!盘古开天辟地课件2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
10、时一、故事导入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读词语(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11、(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课文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1)交流。(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
12、形象的高大。)(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13、?(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四、小结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二、练习复述同座练说。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板书:丰富的想象2.仿写诗句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我想,这样就能。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