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颐和园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572053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颐和园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2颐和园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颐和园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颐和园教学反思.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颐和园教学反思颐和园教学反思颐和园教学反思1今天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带领游客一起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中和一些景点。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为了使学生能清楚明了课文内容,我搜集了关于颐和园的大量图片,使学生借鉴图片来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多媒体的利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

2、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精心地制作课件,希望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另外,多媒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地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个别化合大面积施教的统一得到实现!因此,在学习长廊这个环节,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希望能够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之后关于“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的学习就完全交给学生,先自己阅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环节中,学生说到那处描写,

3、我会随机地出示相应的图片,展示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对景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好处,体会到语言的优美。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地品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但是在整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比较的少,特别是由于导入环节用时太长,影响了对句子的品读。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上课自己还是比较的紧张,而且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过

4、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鼓励性的语言单调,评价语的指导性不强。通过这次讲课,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之余,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颐和园教学反思2颐和园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课文先写长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接着写的是万寿山的景色。分别介绍了从脚向上,和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绍了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最后写颐和园处处有美景,看也

5、看不完,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场境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我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充分利于我们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在导入新课时,展现了学

6、生在颐和园的照片,教学过程中,好几次播放了颐和园的实景录像,三番四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视美、爱美的情感,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达到了和谐对话。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一篇篇课文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之以渔”。在进行这篇课文备课的时候,我预先有一个设想,教学时先扶着学生走一程,即由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和美,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而在学习万寿山这部分时,我再放一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这样,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

7、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后在学习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时,让学生自学,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又开始的扶着走,到后来的学生之间学着走,到最后的学生个体独立走,充分体现了教学重在授人以渔,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所应该着重体现的。4、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览性的课文,不仅文章内容美,而且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之前,我就设想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记忆课文的内容,练习表达。于是,讲课时,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喜欢旅游的特点,学习设计了让学生当小导游这一情境。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使全部学生融入到导

8、游这个角色中,没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5、重视课文表现形式的教学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重视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花样增多了,教学过程变得热闹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也被丢弃了。如,读写结合的经验。阅读教学只重内容理解,忽视写法指导的现象还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它的写法。如全文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写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点写长廊的写法。我现在的体会是:如果能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遗憾的是这次小练笔没有时间进行。颐和园教学反思3通过教研组上颐和园这一课,我感觉

9、自己在教学中有所进步,有所得益,也引起了许多思考。语文阅读教学重在朗读,在朗读中才能让学生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一、制作媒体,轻松获取知识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如图片、对颐和园的文字介绍等,制作了重点段落的幻灯片,利用超链接

10、,当学生说到哪个景点教师就可以自动的切换到那里,在课堂中我始终围绕着主线:你喜欢颐和园的哪个景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二、拓展延伸学习,升华民族情感在课后留下了扩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提醒学生到网上去搜索中国还有哪些名胜古迹,从国内到国外延伸,去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艺术,再进行交流,这样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

11、明湖旁,学习它的写法,尝试着写游学校、游古华园等,结合本单元的作文写游记,不断地渗透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读的太少,光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只因讲得太细,而时间分配不均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今后逐步改正。另外,板书上还要简练,我板书了长廊: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排云殿;昆明

12、湖边:十七孔桥,这三个景点都很简练,可在登上万寿山顶我板书成:大半景色、昆明湖、城楼、白塔。其实这里板书得太罗嗦了,不比那么细,只要板书昆明湖就可以了,因为颐和园的地方就是这湖,站在最佳位置佛香阁看景色抓住了昆明湖的静、美,这样才能做到板书简练,记得牢。因此,今后我还要在板书上下功夫,使板书简练、清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颐和园教学反思4这篇精读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

13、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选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奇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自己不了解的职业有着极大的兴趣这一特点,我设计了选拔小导游这一情境贯穿全课的始终。并遵循阅读教学的特点,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谈话引趣,导入新课:新课伊始,教师

14、问:“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吗?这是干什么的?”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要选拔非常聪明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游览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大家愿意参加这个选拔赛吗?”在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要求参加时,老师及时引入课题:“哇,这么多同学要参加选拔赛,很好,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颐和园,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做个合格的好导游。”、初识课文,理清顺序。、再读课文,研读词句。颐和园教学反思5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乌市第三十小学 杨蓓蓓1.通读课文,学会认读“颐、耸、阁”等生字,理解“横槛、堤岸

15、,神清气爽”等词语,初步了解“游览顺序”。2.学习“长廊”、“万寿山脚下”两处景点,感受景物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观察顺序。3.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恢弘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通过抓住动词掌握“游览顺序”中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景物的不同描写。体会作者如何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一、课前谈话:1.大家出去游玩过吗?都去过哪?2.如果大家出去游玩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游记”。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游记。我相信,学完这篇游记,对于大家怎么来写游记会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二、揭题导入:1. 这篇游记的题目叫做颐和园

16、。(课件1出示课题)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颐”字。一起来读课题。2.析题意,简介颐和园。(1)知道这个“颐”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出示字意选项) 颐:面颊;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应该选择哪种字意?(第种)(2)谁在这里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呢?(慈禧太后,皇帝)(3)这颐和园是北京西郊的一个清代皇家园林。园内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流连忘返。三、初读感知:1.那课文到底是怎样将颐和园内的景色描写下来的呢?赶紧打开课本P87.2.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谁能告诉我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3.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我读1、6自然段,四个小组分别读2、3、4、5自然段。准备好了吗?好

17、!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篇游记。4.听出来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在这里,老师有几个生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的。(课件3出示字词):横槛(1)指名认读,请他当小老师领读。(课件3出示生字):堤(1)谁能把这个生字读准确了?指名读,齐读。(2)你在哪里看到过堤?堤就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3)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两个难读的生字读一读。5.咱们一起读过课文了,那作者笔下的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公园?你能从文中找出明确的语句告诉我吗?(引导学生找出第1、6自然段)(课件4出示这两个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18、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6.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开头出现了一句,结尾又出现了一句与开头照应。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或者“首尾照应”。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采用这种写法。四、梳理文脉,学游览顺序:1. 同学们都挺会读书的!那接下来,拿起你的笔,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横线划出交代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2.指名交流,(课件5出示找出的四个句子):(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3.依照作者的旅游路线,你能找到作者游了

19、哪些地方吗?(课件6出示红色突显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4.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观赏各个景点的写作顺序为游览顺序。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做好批注。5.我们再来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整个游览顺序。6.现在,老师再把我们刚才对颐和园总印象的句子分别给他加在首尾。(课件7出示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3)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4)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5)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

20、细游赏。7. 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男生读首尾句,女生读中间交代游览路线的句子。8.好,你看,开头和结尾都有了,中间的游览顺序写得也很清楚了。我们游览的文章就这样写,行不行?9.对啊,文章要写得生动,不仅要写清楚游览的顺序,还要把景物描写具体。五、品味语言,学景物描写:(一)走进长廊1.那接下来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景物。我们的第一站是长廊。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个长廊到底是怎么样的?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词句,可以做上记号。开始吧。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长廊给了你怎样的印象?4.学生讨论交流。(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A.自

21、由读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B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这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还有呢?这长廊到底有多长啊?(点出数字)找得真准确!七百多米长,咱们这教学楼前面的走廊大概100米长,哪位同学帮老师算一算,得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走廊啊?对啊!7个!长不长?让我们来读这句话,体会它的长!C教师小结:这句话用了具体的数字:七百多米,273间,把长廊的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来,再来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过渡:你还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

22、的。A这句话能让人感受到这个长廊很美!B谁知道横槛是什么意思呀?课件出示“横槛”。C横槛上都画着什么呀?仅仅是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并不只有这些的?对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出示动画。你从横槛上的画中都看到了什么?D喜欢这些画吗?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仅仅喜欢还不够,这长廊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啊!你们该不该感到自豪呢?那再来读一读!过渡:长廊横槛上的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你还觉得长廊哪美?(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A我么一起来读一读。神清气爽什么意思?对啊,站在这里,感觉空气特别清

23、新,顿时身心愉悦。咱们再来读一读。5.师总结:这就是又长又美的颐和园长廊。让我们再来把这描写长廊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二)抬头望万寿山1.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此时,作者抬头望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2.瞧,这就是颐和园的佛香阁。这跟你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什么很像?(塔)3.课文是怎么来描写佛香阁的?课件出示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4.你体会出这是一座怎样的佛香阁?(闪闪发光)这就是闪闪发光的佛香阁。咱们再来读一读。5.排云殿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句子: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24、,就是排云殿。6.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排云殿啊?(金碧辉煌)瞧,这就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一起读这个句子。7.站在万寿山的脚下,我们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佛香阁,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感觉气势是如此雄伟!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六、总结:(结合板书)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走访了长廊,感受到那是一条又长又美的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我们被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雄伟气势所震撼。那作者笔下的昆明湖又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游赏!18.颐和园 游记首尾照应游览顺序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景物描写长、美 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教学反思:颐和园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课文

25、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的设计意图即是要以课文为载体,用阅读教写作。通过句子的提炼来渗透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谋篇布局;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感悟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一课时的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颐和园教学反思6作为我校语文组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实验课,我讲授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课后结合董主任的讲评,反思如下: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欣赏颐和园的美,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6、,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与此同时学会默读课文,学习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并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我又抓住“仰望俯视东眺”这一写作顺序,使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根据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5、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在这一课时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单元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再展示本课的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由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7、出示自学提纲一,在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再出示自学提纲二,指导学生用读一读、议一议的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分组自学过程中,分别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纲引领学习。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

28、、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不足之处是对于本节课知识树的展示仅限于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而不是课上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层层理解动态生成的。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通过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流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去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一节课下来,留给

29、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颐和园教学反思7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因此,我们确定了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抓住移步换景的特点概括游记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我要品读课文,学习作者运用“三点成像”来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3、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能读出对颐和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

30、情。我和几位语文组的老师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后发现,在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是读文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略显少了一些,正好我们学校有60分钟的大课,我们最后决定修改原教学设计,把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合二为一,上成60分钟的大课。从教学效果和课堂反应上来看,还是不错的,孩子们既学会了概括写景类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又了解了作者运用三点成像”来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还通过朗读表达了对颐和园的向往和赞美之情。现对这节课做如下反思:一、课堂气氛活跃自然这节课,我没有一丝的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的限制,这样就能让学生大胆的读书,大胆的说感受,真实的汇报体会,说出想法,所以同学们能在合作学习时大声讨论

31、,在集体汇报时主动质疑,这是这节课我和同学们的共同收获。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展学生想象思维教学时,我首先以课件引导,让学生沉浸在颐和园的美景中,在让他们读课文,这就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样让他们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们兴趣大增。因此,欣赏完后,学生无拘无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来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丽。三、关注了语文素养的提升,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曾几何时,许多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总是过分的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往往把一节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我在这节课上,关注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并

32、且传授给孩子们具体的语文知识:一、概括写景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游览顺序+游览地+总体印象),二、移步换景(这种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不同,不断展现新的景物画面的方法叫移步换景。)三、“三点成像”:运用三种观察方法抓取的三个点:从外面看(整体)写了长廊的长 ,从里面看(局部)写了长廊的画,边走边看(环境)写了长廊的花。长廊的美就像一幅画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从三个方面或者三个特点来把一个景点写具体方法叫“三点成像”。四、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通过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

33、流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去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不足之处:虽然这节课能让大多数孩子学到不少知识,但是对于学困生容量有些大,接受起来稍显困难。多媒体的课件限制了学生对本的真实把握,有的学生的思维备限制在了图画内容上。我的准备还不是很充分,有的地方引导的生硬,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总之,这节课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兴许以后可以提高大课时的学习效率。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

34、子们在语言世界里主动探究、发现,并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颐和园教学反思8一、媒体的运用。课文是一篇游记,描写的是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鉴于学生在学习中对长廊以及石狮子了解的需求,找了一些图片加以补充。这些图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了长廊,特别是长廊上的画。通过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画面,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石狮子的时候,也安排了一组石狮子的图片,这些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图片让学生在介绍的时候也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因此学生在介绍的时候也比较具体。在这课文的教学中,媒体的运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语言训练点的落

35、实。在教学中,安排了几个语言训练点。一开始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地方,并简要地说说那儿景物的特点。以及在教学时一个贯穿整课学习的填空,使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从而也使文章的重难点得到了突破。在学习十七孔桥的时候,也安排了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十七孔桥上千姿百态的石狮子,这既让学生发挥了想象,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习十七孔桥的时候,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石狮子。这时,教师出示给学生的一段课外描写石狮子的文章,如果出示的时候明确地告诉学生练习的要求,这对于学生在说话练习的时候会有根大的帮助。2、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自己的地位。学生在说话练习时,作

36、为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话做出评价。特别是学生在介绍石狮子的时候,如果老师对于学生模仿课外一段话说的时候,教师加以点拨、鼓励,这会激起更多学生说话欲望。3、朗读训练。在对重点语句进行层递式训练的时候,要抓住句子的特点。特别是在教学“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清得像一块碧玉。”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昆明湖的静,采取了几种朗读的形式,但在最后朗读的时候,采用了齐读的形式,破坏了昆明湖的宁静。如果此时采用女生读或指名读,则会比较好。颐和园教学反思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

37、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颐和园这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准备。同学们提出了个问题。、为什么柱子上刻着狮子?、为什么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的山顶上?、为什么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为什么站在山上,佛香阁的景色尽收眼底?、为什么船在昆明湖上驶过,湖面不留一点痕迹?、为什么柱子横槛上不漆别的漆?、为什么叫垂杨柳,不叫垂柳?为什么要栽这种树?、为什么叫颐和园?是为了和平的花园吗?、为什么讲万寿山脚下,不说是万寿山底下?、为什么八角宝塔不怕被风刮倒?、为什么叫排云殿?难道能排云吗?、为什么叫朱红的宫墙?难道像珠子一样红吗?、长廊两旁的花都谢了。“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树丛中露

38、出宫殿的一角?、为什么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为什么隐隐约约的看到城墙?、为什么万寿山的柱子上雕刻着狮子?、为什么昆明湖绿的像碧玉?、为什么说美景说不尽?、为什么颐和园最美?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每个学生自己记下去。我慢慢的看着,进行着分析。忽然,我灵光一现,对,就用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家探究、读书、找资料、研究,尽可能地说出问题的答案来。我花费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解决了不少问题,虽然说学生回答的答案比较的简单,但是考虑到孩子们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我想那就已经是不错的了。下面的就是学生的回答,当然,作为教师,我也引导了一点儿。、生答,因为狮子好看,雄伟。我结合现在有的

39、人家房子前面竖起石头狮子,看看怎样啊。引出学生说出:皇家气派。、生答,师引,共同归纳出,中间可以兼顾山上和山下的景色。、生,因为风平浪静,风都被山挡住。、因为站在高处。、生,波浪盖住。师引导,水面平静的原因。、学生答,因为颜色鲜艳,像一幅画。师导引,红花绿叶搭配起来好看。、生,因为树下垂,颜色像柳树,美丽。师,样子也像柳树,细枝柔条,是一种风景树。、(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我让同学们,看看“颐”字是什么意思?)生,修养。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学生说出,那是休养、休息的地方,并且天下太平。、学生说,把山当成人来写。教师提出鼓励。、生,那塔是用石头砌成的,并且在山上选取平坦的地方来建筑。、生,因为风大,把

40、云都吹走了。、师,“朱”是红的意思;古语说,近朱者赤。过去红色代表富贵、热烈,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不解。我随口唱了一句,“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学生马上明白“谢”是落了的意思。、因为被树挡住,看不清。、因为有阳光反射。、生,因为在远处看不清。、生,因为狮子威武。、生,以为水清,水面平。、师引导,颐和园有哪些景点呢?引导学生说出景中景,园中园,说出颐和园的美景很多。、这个问题,学生综合上面的内容进行回答。通过课堂教学,我觉得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浓厚的,探究能力也是有的,从上面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要点也能说明这一点。当然,这些回答的内容,显得粗略了一点,但都是小学生依据生活的经历和自己

41、掌握的知识推理、判断出来的,且有一定的道理。我又进一步鼓励,如果将来有哪一位同学到北京颐和园去玩,一定要把那里的美景详细的说给老师听噢!颐和园教学反思10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写作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由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美。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那就是颐和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不足之处:1、学生

42、开展研究和体验的时间不够充足。在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时,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喜欢哪句就认真地读哪句,并把体会在小组中交流。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导游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思路快的同学都能很快地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在小组中得以交流。然而思路慢的同学还没来得及在小组中交流,我就已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给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遗憾。2、学生读的机会太少。本节课的教

43、学结束后,我才猛的意识到学生读的机会太少了。尤其在学生游览完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后,没能让学生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这是我最大的失误。如果学生能融情于景,那么教学效益会更理想的。可见,每一次认真的反思都是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过程。每当完成一次反思都相当于在成功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3页 共33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