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浙 簇”7个生字,会写“浙 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 杜鹃 突兀森郁 臀部 漆黑 蜿蜒”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重点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2、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谈话时,(课件出示金华双龙洞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2.今天我们也一起随着叶圣陶先生一起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一走。二、揭示课题,反馈预
3、习,整体感知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课件出示词语)浙江 一簇 突兀森郁 臀部 漆黑 蜿蜒 杜鹃
4、宽窄肩背 移动 额角 陆续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
5、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3.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
6、会有怎样的感受?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5.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7、?(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五、结课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六、板书设计游 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游程外洞见闻孔 隙 : 窄 小感受内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8、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从对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我让学生初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我分为三部分,即:1、导入。2、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3、巩固练习,进行练笔。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通过老师提问,抓比较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行学习。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因为“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
9、段我进行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在体会不够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学生读中体会后,我便播放了直观形象的相吴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较,将文章中部分重点词删除。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较,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
10、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认识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容。在巩固练笔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解说词。再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整理课堂,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以达到本单元的训练目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简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又是我国的名胜。所以讲这一课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
11、会双龙洞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5、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6、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2、 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12、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气氛,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
13、空隙、内洞)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2、小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总结:写文章时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不太密切的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四、课外拓展,小笔头练习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过那些旅游景点,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2、课下仿写一篇小游记。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领会感情1、回顾课文中所描写到的景点。(出示板书)2、指导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3、读后分析解决重。难点。(1)自读描写外洞的内容,找出描写其特点的句子。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反复读这句话,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2)
14、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探究空隙的特点。(小)(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我们空隙的小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小。理解空隙如何小的句子。体验空隙如何窄的句子。读:为从后脑到肩背贴着船底了。可是还能感 觉我又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播放进空隙时的多媒体,问: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用语气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3)用学习前两个景点的方法学习描写内洞的内容。同位讨论并总结出内洞特点。(美)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4)巩固主要内容。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读描写外洞,空隙,内洞的段落。(教师适时点拨)(5)其他内容学习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点。出示相关句子
15、: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随着山势时时变换调子。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想想,议议体会到了什么?(美)(出示双龙洞路上的录像)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读。根据句子提问:为什么同一类的花儿山上的却比盆栽的有精神?为什么同一条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二、回顾整体,理出线索在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溪流的句子。并总结: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连接起来使之紧凑的作用。三、浓缩感知,张扬自我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播放配音乐。2、教师可由衷啊!双龙洞,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让学生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3、播放双龙洞景色的课
16、件,并请小导游对其中的某一景点边看边介绍,评出优秀小导游。四、课外拓展给文中的几个景点的某一处写一导游词。背诵,并仿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学会生字、新词。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记金华
17、的双龙洞二、介绍课文及作者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读音wnjrsn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新词孔隙突兀森郁进四、读熟课文1.散读。2.小组读。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第二课时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1.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2.讨论分段。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
18、地点、事件。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二、讲读1.指名读第一段。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2.学习第二段。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提问: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溪流:时而时而时而。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金华罗甸入山洞口4.小结: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第三课时一、从读入手,理清层次1.读第三段。说一说写了几层意思。2.分析:外内学生边读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a.泉水来路。b.孔隙大小。c.小船形状
19、。d.进出方法。e.人的感觉。二、学习本段第三层内洞奇景。自由读,并小结写了什么?a.黑为什么?只有孔隙相连。c.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d.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且点出洞已到头。最后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三、总结作者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体会作者的游览
20、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
21、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
22、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6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4、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2、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
23、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
24、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
25、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三、复述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四、总结全文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
26、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小结。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顺序)沿途 明艳外洞 宽大 黑大 美好孔隙 窄小 双龙内洞 奇特 石钟乳 石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7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
27、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板书课题,释题引入。(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三、展示词语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境。(指名读,齐读)四、展示读书1、练读课文师:学案上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
28、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2、展示读课文师: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3、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五、写字1、观察生字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了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
29、们写好。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师:同学们,请看“鹃臀”这两个字。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下角“月”的撇要变成竖。臀: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边是“殿”。师边范写边讲清注意点,学生握好钢笔,跟老师书空。3、学生仿写课前预习时,我们已经对生字进行了描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仿写本课的生字。(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对写的不好的字进行指导,对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评价: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4、小检测(1)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生快速记忆)(2)听写生字。(3)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
30、三。六、出示自学提示过渡: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你对哪里的景物最感兴趣?标一标,画一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七、分配展示任务1、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你对哪里的景物最感兴趣?标一标,画一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2、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4、搜集补充叶圣陶及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等)。5、思考文章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
31、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1、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2、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请齐读课题。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自学提示。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二、全班汇报师:同学们,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具体又是怎样写的?相信通过你们的自学、小组交流,已经有了答案。1、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你对哪里的景物最
32、感兴趣?教学措施预设:理清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叶老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预设: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板书)师: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继续汇报。预设: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师: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预设: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
33、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师: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继续汇报。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预设:1、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
34、龙宫。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感情朗读。指读。师: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2、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预设:学生板画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然后像小导游一样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介绍清楚,介绍详细。3、搜集补充金华双龙洞的相
35、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展示。(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4、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
36、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三、小练笔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选择校园中一两处重点景物来写一段话。(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拓展: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仅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你们知道吗?叶圣陶爷爷出洞后,并没有直接回城,而是借着浓浓的兴致,又继续游玩了上游的冰壶洞。金华有两个岩洞,一个是双龙洞,另一个是冰壶洞,那里的景致也很迷人,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叶圣陶
37、写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8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情意:
38、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2.教师方面: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准备一盆杜鹃花;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有关文字投影片。第一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
39、)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并鼓励和肯定学习有方法、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再安排一、二分钟学生同桌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文字投影片
40、,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2.出示文字投影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耸;森郁、森林、草木茂盛。()合适:结合句子理解指两个人并排仰卧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师用手掌代表小船、用两支粉笔代表人演示)盘曲而上: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变化多端: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聚集: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臀部”一词要理解并指导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遵循“上盖下”的原则。杜鹃、映山红:用一盆杜鹃实物认识。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后
41、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六不”。提示:朗读较长的文章,可选自己喜欢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较难读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组织评价。(朗读中,可推举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来读;可让认为本学期朗读有明显进步的来读,可邀请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来赛读。听同学读时要专心,听出好的地方及不足的地方,以准备全面评价和取长补短。)(四)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略)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
42、主要内容,如:拓展小标题法: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连接段意法: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后讲出洞的事。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浙江金华。现在我们在乘车去双龙洞的途中,先观赏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艳的景色这欢快的小溪泉水就是从双龙洞流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洞口先进外洞游览,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过孔隙进内洞,即所谓的双龙洞游览今天准能让你们一饱眼福、流连忘返(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如1.画图;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片段;3.查阅图片资料;4.抄写词语,整理预习笔记;5.学编导游解说词。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9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