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孤独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举荐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 一、课文悟读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尽情山水、刚好行乐的思想心情和生活看法。掩卷而思,这种困难的情感看法,确定于儒、道、佛等文化在他身上的综合积淀。 苏轼小时候就立下远大的志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像东汉范滂那样有学问有气节,为志向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步入仕途之时,也曾有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那种施展理想、展翅高飞的万丈豪情。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早就使他确立了经时济世、身体力行、造福民生的雄伟目标。 但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同,被
2、小人诬陷入狱,进而被贬黄州,志向与现实再次出现巨大反差,心境和生活境况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所以和挚友游赤壁时,触景生情,自然要抒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行乎骤得的慨叹,发壮志难酬的悲伤。 然而坎坷的经验,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潇洒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亨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种乐观与潇洒,源于庄子天人合一的志向人格及齐物的自然观点。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与昼夜的改变是自然规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苏轼年少读
3、庄子时,就曾说过: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他觉得庄子所讲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人生所遇无不行,我生百世常随缘。苏轼常拿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捍卫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心情,应对人生的坎坷。是道家文化使他在人生的疾风暴雨面前自我调适,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怨无尤人。赤壁赋中主子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表现。 佛教的揭示人生与宇宙本质的教义,对苏轼也有极深的影响。苏轼的挚友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他也常出入寺、观,获得超越是非、荣辱、得失的人生了悟。然而,佛老的超世、避世思想,并没有使他入世的
4、志向泯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就是最好的明证,而客之悲萧之音也恰是由此歌声引发,或更恰当地说,这正是苏轼心中的一个结。 所以说,赤壁赋显明地表现出儒道佛三种文化在苏轼心中的碰撞和杂糅。 二、亮点探究 1结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段文字,体悟赋的语言特点。 探究学习:这段文字是充溢诗意的奇妙之笔,充分体现了走向散文化的宋赋仍保留且发展了铺张排比、讲究词采、骈散结合等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寄情山水且怡然自乐之情历历在目。 2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
5、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要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备统一。结合本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探究学习: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体物即描摹景物,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看看本文体物部分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志部分采纳了哪些方法。 3学者林语堂对苏轼有过特别好玩的评价:一个不行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宏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挚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读了本文,说说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相识。 探究学习:本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跳动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志向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读这篇旷世佳作,我们不能满意于从字句之表象中找寻一种朦胧的感觉,而应从更广、更
6、深的层次了解这位巨人的思想性格、生活面貌、心态志趣。 4清代方苞读到赤壁赋时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藐不行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调适而鬯遂也。意思是说苏轼此文表面看去似挥洒自如,没费什么气力,实际却匠心独运,思路缜密。细读此文,品评文章的结构艺术。 探究学习:结构往往反映出笔者的功力,表现着作者的创新实力。作为赋体游记,在结构上较之一般散文,还是有所区分的。阅读本文,细致体会作者组织材料、剪裁写作内容的艺术。 5运用自己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评价苏轼在本文中表现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探究学习:苏轼作为一代文学
7、巨匠,其思想融合了儒、佛、道等不同的文化理念,呈现出比较困难的倾向,而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不乏合理性,也存在比较明显的消极因素。阅读本文后还可参阅有关资料,对苏轼的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探讨。 三、选题设计 柳宗元与苏轼的游记探讨。 探讨方法: 采集足够样本,进行专题比较。 参读书目: (1)王水照、崔铭苏轼传,天津人民出版社。 (2)柳宗元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 (3)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