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基于cscc2010与fyrst2013的比较分析-杨建科.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0515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基于cscc2010与fyrst2013的比较分析-杨建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基于cscc2010与fyrst2013的比较分析-杨建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基于cscc2010与fyrst2013的比较分析-杨建科.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e Bie面H攫丝露 01 ua=叼E,o O釜;兰至O O O O O叠 嘲中国群研究1 122017也万方数据堂堂垫砸基于CSCC2010与FYRST2013的比较分析口杨建科王琦摘要:本文基于CSSC2010与FYRST2013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东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表明,西部青年休闲锻炼状况明显优于东部,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焦虑与积极愉悦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证明:休闲锻炼对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基于婚姻的情感慰藉和良好的身体状况也是显著影响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变量。因此,引导青年群体

2、适时地建立情感生活,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休闲锻炼,是提升80后青年精神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关键词:80后;休闲锻炼;精神健康J。_。_一l一、1引 言II一80后是对出生于1980-1989年新一代社会群体的统称。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计划生育政策”蓬勃开展,市场经济体制迅速转型,他们接受潮涌的外来文化,共享繁荣的改革成果,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与活跃开放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丰富而独立的精神生活与内心世界。但同时,标新立异、纷繁多元的文化环境也使部分80后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遭遇困境,由于难以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或是在职场与家庭中未能实现良好的角色转换,在处理个人与社会问题的过

3、程中显得敏感而无力,或是承受不了激烈社会竞争的压力,进而造成他们自我认同不足与人际关系失衡,给其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富士康跳楼事件”以及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和青年白领自杀事件无不提醒着我们,对当代80后青年群体而言,与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相伴而行的却是不容乐观的精神健康状况。休闲与健康是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当前青年精神健康研究的热门话题。20世纪中叶开始,休闲被纳人世界各国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之中。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内,休闲对社会群体的情绪健康发挥引导性作用。休闲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从机制上讲,一方面,经常性的休闲锻炼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身

4、体健康,维持机体指标平衡,也能帮助个体消解精神压力、舒缓情绪波动;另一方面,积极的休闲锻炼还有社会建构的功能,休闲锻炼也能延伸和扩大个体的日常社会交往,从而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升其对生活的趣味和归属感。虽然青年群体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他们又处在初人职场、承受压力的特殊时期。对未来的美好预期与激烈现实竞争的反差常使很多青年处于精神紧张之中,而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也使大部分青年逐渐放弃主动的休闲和锻炼,这也可能从另一方面影响青年群体的精神健康。在东西部区域发展和竞争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将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中国壹窒塑究一壕偿ojL、L7万方数据腼Te Bi面e震Ua坐 0i

5、H=同罗与精神健康的具体状况与差异,探索影响80后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休闲锻炼对精神健康内在影响,具体观察这一联系是否跨越东西部地区差异,对80后群体产生一致性影响,进而从身体社会学角度提出全面提升80后青年精神健康水平的方法与措施,以期在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的实证研究方面有所拓展和新的发现。日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1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个体健康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健康定义为“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具有自信和控制能力的人格特征、面对困难处境的抗逆力以及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旧J。精神健康不仅是精神失调的对立面,它往往与乐观的内心体验与良好的适应能力联系在

6、一起,强调积极、富有创造力的精神状态。当前有关青年精神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医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领域,在干预方法上,教育学、法学与社会工作等学科也进行了诸多探索。胡子祥(2009)的研究发现,家庭功能是青年大学生精神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31。沈晖(2013)则指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与其精神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应从灵性视角探索提升大学生精神健康水平的新路径【4 o。除大学生群体之外,外来人口也是当下青年精神健康研究对象的一大热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精神状态欠佳,都不同程度存在抑郁问题。刘东(2008)依据结构化理论,指出当前城市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制约与外来人口的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着

7、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胡荣和陈斯诗(2012)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迁移压力和社会资本三个角度解析了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J。此外,更有研究发现,精神健康问题不仅存在于社会地位较低的弱势群体,也存在于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群体,如被誉为“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同样受到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工作环境是影响青年公务员精神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o。当前青年精神健康的研究对象虽涉及广泛,但有关80后群体精神健康的具体研究相对有限。在精神健康的测量层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从医学领域界定精神健康,以体现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量化指标来评定自我精神健康状态,如目前国际通用的简要症状量表(Brief Sy

8、mptomsInventory,BSI),它包含九个症状尺度: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1;二是从统计学角度制定指标问题,被访者结合自身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相应的状态或表现。胡安宁(2014)基于CGSS2005问卷中有关个人精力状态、情绪问题、影响社会活动和日常活动的心理状态以及幸福感得分来综合考察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j。魏万青(2015)选取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Health Questionnaire,以下简称GHQ)中有关负面情绪的问题,探讨住房需求、社会支持与个体压力对青年精神健康的影响0。本文对精神健康的测量也主要依据第二种方式。2休闲锻

9、炼休闲锻炼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通常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由性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娱乐、宣泄或交往等目的的休闲方式。在休闲锻炼的影响因素上,李骁天和邢晓燕(2014)从社会分层角度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发现,社会阶层越高,体育锻炼行为发生率也就越高,被定义为“独生一代”的80后群体,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发生率要高于“幸运一代”和“转型一代”(即60后和70后)。宋瑞(2014)的一项研究发现,时间和收入分别对休闲活动参与和休闲活动消费产生显著正面影响,因此,社会转型时期增加休闲时间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2|。在休闲锻炼的作用效果上,部分研究指出休闲活动参

10、与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休闲活动越频繁,生活满意度越高,且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强烈3。马宝娟(2014)对石家庄80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的专项调查发现,体育锻炼能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水平,通过锻炼强身健体也是这个群体的首要动机,但是由于教学科研压力大,时间成为影响他们休闲锻炼的主要因素o 14o也有研究提出,休闲参与频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固然重要,可是在休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链条中,休闲满意度才是最有效的预测指标。人们只有对休闲活动的自我满意度越高,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精神愉悦感,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水平5|。事实上,在休闲锻炼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当下,对8

11、0后青年群体休闲锻炼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效果的研究,也是我们全面认识这些群体生存现状、生活态度的重要指标。3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休闲与健康是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精神健康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需求动机理论认为,壁塑壹!E塑究-1 22017U万方数据追寻闲暇与放松是人们重要的动机和需要,休闲的需要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乃至精神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活动参与理论同样指出,人们参与休闲活动越频繁,参与程度越高,就越感到幸福。从个人潜能的发展角度来看,休闲活动亦可以有效拓展个人认知与发展潜能,从而有效增强个体的生活健康质量。国外有关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的实证研究已经有丰富的基础。早在1982年,Tinsl

12、ey的研究就明确指出,人们的休闲经历会对其精神健康产生显著性影响6|。Wendelvos et a1(2004)结合横向与纵向研究指出,休闲活动的参与会显著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休闲体育活动的变化与个体活力和精神健康的波动紧密相关1 7|。另一项有关日本居民精神健康的调查发现,伴随着休闲锻炼时间的增加,男性居民GHQ得分持续降低,精神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然而这一联系在女性群体中并不明显8|。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大部分文献局限于对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的描述性分析,对二者具体联系所进行实证探索并不多见,而以80后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更是少见。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青年群体背负着成长与发展的诸多压

13、力,喜欢运动和追寻闲暇既是年轻人的本性,也是他们转移压力、缓解紧张的需求。当代中国青年人的休闲动机伴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强身健体之外往往蕴藏更多交往内涵,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但纵观已有文献,对青年精神健康的分析更多关注工资收入、职业类型、住房需求、移民压力等现实与物质性因素的影响层面,较少从青年生活方式、爱好习惯层面探讨青年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因此,基于调查对象的年龄阶段,本文将重点考察休闲锻炼对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内在影响。同时,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东部和西部,区域发展的诸多差异会不会在青年群体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上也有差异,如何解释,也是本研究关心的问题。为此,在描述

14、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精神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总结探索影响东西部地区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因素,对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的内在联系做出实证检验,以期更好地从身体社会学角度寻求提升80后青年精神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圈研究设计1数据来源CSSC2010数据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鬯坐彗硒学研究所和其他多院校共同组织开展的2010年“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CSSC)项目。本次调查覆盖了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是通过科学抽样而进行的一项大型入户问卷调查,最终回收的有效样本数中80后青年样本数为1643。FYRST2013数据来源于复旦大学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Fudan Yangt

15、ze River Delta SocialTransformation Survey)(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201 7,http:hdhandlenet1 1 52IOFBJGZ,V1),该调查以跟踪1980-1989年(简称80后)出生的一代人为主体,研究区域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FYRST调查于2012-2013年开展上海地区基线调查,深度了解80后青年家庭、婚姻、就业、住房、生育、健康、社会态度与行为等各个方面。调查抽样运用分层、多级概率抽样设计,最终有效样本数为2330。2变量选择与测量(1)因变量精神健康青年的精神健康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之上,是个体认同感、自信感与幸福感的

16、统一。基于此,本文分别撷取CSSC2010与FRYST2013“健康模块”与“社会态度与行为”模块的问卷信息,将精神健康统一操作化为对以下情形的自评状况,具体包括:“为一些小事情担心”“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吃饭没有胃口”“睡眠不好”“感到孤独”“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个失败”“感到幸福”“觉得生活很愉快”。同时将回答项“经常、有时、很少、从不”通过正反向赋值l4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健康状况越好。由于涉及问题较多,本文对这六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通过数据旋转,基于因子负载值最终提取两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抑郁焦虑因子”与“积极愉悦因子”。(2)主要解释变量林闲锻炼目前对休闲锻炼的测量主要集中于休

17、闲方式与使用频率上。依据CSSC2010与FYRST2013问卷信息,本文将西部80后青年的休闲锻炼操作化为“过去半年中,您锻炼身体(如打球、跑步、打太极拳或练武术等)的频率”;将东部80后青年的休闲锻炼操作化为“过去一个月中,您参加跑步、快走、打太极拳、乒乓球或者其他形式的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的频率”。同时,将回答选项中“从不、一月一次左右、一月数次、一周数次、几乎每天”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表示休闲锻炼越频繁。(3)控制变量男性、女性青年因为生理基础的不同、身体健康电国青生煎究!一122017U万方数据腼Te Bi面。H震坐露 0i ua=kq吵状况的差异,以及社会对男女性别的角色期望不

18、同,这些先赋性因素会对个体的精神健康产生不同影响。同时,婚姻带来的情感生活,受教育程度和收人所标识的个体能力、社会地位与主观认同,均会对其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性别、年龄、婚姻状态、身体状况与受教育程度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之中。3样本情况表1:东西部80后样本基本情况均值百分比变量 备注东部 西部男 4756 4519 1=男;性别女 5244 5481 O=女婚姻 已婚 5336 6076 1=已婚:状态 未婚 4664 3924 0=未婚身体 较好 8996 8386 1=身体较好;状况 较差 1004 1614 O=身体较差年龄 2847 2557 连续变量根据教育年限生成的

19、受教育程度 1533 1013连续变量个人收入 1047 725 个人年收入的对数值样本量 1 743 I 580在选取的80后样本中,东西部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已婚比例均高于未婚,且西部80后已婚比例相对更高;身体状况大多呈现健康,年龄分布较为年轻;在受教育程度上,东部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5年左右,即大学专科或大学本科,而西部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仅在10年左右,即高中或中专;同时,东部80后个人年收入远高于西部,受教育年限与个人收入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东西部80后青年在成长背景与发展空间上的现实差距。圈鍪塑坌塑1东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基本情况(1)东西

20、部80后青年的休闲锻炼由表2可知,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80后青年群体的休闲锻炼状况都不容乐观。从不参与休闲锻炼的频率均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东部地区,该比例甚至达到75。而坚持每天锻炼的人东部只有2,西部也仅仅I 1,这种状况对于整个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是相当不利的。表2:东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基本情况东部 西部几乎每天 2 1 1名一周数次 2茗 1 5茗一月数次 12茗 13一月一次左右 9 15从不 75 46同时,西部80后青年参加休闲锻炼状况明显优于东部。其中,有15的西部青年平均锻炼频率为一周数次,几乎每天都参与休闲锻炼的比例也达到了1 1。而在东部地区,一周数次和几乎每天都进

21、行休闲锻炼的青年均仅占总样本的2,一月一次左右的比例也未超过10。就现实而言,本次调查的东部样本属于上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竞争最激烈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一方面,大都市高成本、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使得花费大量时间在日常加班与出行交通上成为众多80后青年的生活常态。数据显示,东部80后青年每天上下班在路途上平均花费50分钟左右,因此他们鲜有充足的余暇时间参与休闲锻炼;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渗透于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提供便利、带来全新娱乐体验的同时也衍生出一大批“低头族”与“死宅族”,即使有时间也都消磨在了手机上,而这一现象在80后青年群体中则更为普遍。另外,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

22、地区的整体发展程度、竞争压力、人口聚集程度和生活成本等都要弱一些。相对而言,青年群体用于休闲锻炼的时间要多于东部地区。因此,如何引导80后青年走下网络,增加80后青年休闲时间,是改善青年休闲状态、提高青年休闲质量的关键路径。(2)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由表3可知,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各项指标平均得分基本持平,精神健康虽总体呈现中等偏上水平,但大部分80后青年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孤独与焦虑,常因一些小事担心或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满分5分,得分接近3分),更有少部分青年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个失败(满分5分,得分33分左右),可中国青年研究、?1220 1 7炒万方数据见,精神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表

23、3: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比较分析均值(标准差)精神健康 7_值东部 西部为一些小事情 264 268 一13l担心 (084) (O95)302 314吃饭没有胃口-407+(O76) (087)睡眠不好 287 305 -578抑郁 (088) (O98)焦虑 做事情不能集中 289 297一312注意力 (O74) (O87)296 301感到孤独 一173(O82) (092)觉得自己的生活 332 3。44 -4i 5+是个失败 (082) (081)感到幸福 346 336 519+积极 (058) (061)愉悦 351 335觉得生活很愉快 807(056) (O61)注:“

24、pO01,+印005,切Oi通过r检验分析发现,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焦虑与积极愉悦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80后青年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明显低于西部青年。由于分值越高,表示精神健康状况越好,因此,与西部青年相比,东部80后青年更容易常感到孤独、烦躁与自卑,进而产生抑郁焦虑层面的精神健康问题。何雪松的研究表明,移民压力、社会支持和迁移意义以不同路径影响着移民群体的精神健康引。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动力涌人东部发达地区,并逐渐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上海就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外来人口密集”的典型代表,这些外来青年人口在迁移与流动的过程中常常面临文化排斥与制

25、度壁垒,难以真正融人城市的主流生活,认同困境与相对剥夺的感觉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于“半城市化”的尴尬境地,进而造成孤独、烦躁与自卑等抑郁焦虑等负向情绪不断滋生。但另一方面,以积极愉悦因子衡量个体的精神健康时,东部80后青年“感到幸福”与“觉得生活愉快”的得分却明显高于西部青年。马斯洛认为,精神健康既包括内部的健康状态,也包括外部的成功表现。80器丝坐蝥硒后青年处于职业上升的关键时期,与东部开放的市场、大量的机会和自由的竞争机制相比,西部地区总体欠发达,人才流动机制的相对固化,且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关系化”使80后青年的发展机会受到不少限制,追求安稳逐渐成为部分青年的生活常态。而生活在中国最发达的

26、地区,大都市的繁华与自我优越感的满足使80后青年感到更加活力满满,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也就相对较高。由此而言,除个体因素之外,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也是制约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2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回归分析为更加明确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具体考察休闲锻炼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观察这一联系是否跨越东西部地区差异,对80后青年群体产生一致性影响,本文以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所示:表4: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回归分析抑郁焦虑 积极愉悦变量东部 西部 东部 西部O1 90+ 0259+ -031 O+ -0085性别(0

27、047) (0052) (0046) (0052)-0003 -0002 -0026 -0029+年龄(0009) (O010) (0009) (0010)婚姻 0097* O192 0432 0394状态 (0054) (O060) (O053) (0061)受教育 0005 -00280+ 0021 00240程度 (0009) (O006) (0009) (0007)个人 -0002 0005 0044+ 0004收入 (001 3) (O007) (0012) (0007)身体 0629 0477 0193 0267状况 (0078) (0068) (O076) (0068)休闲 00

28、47* 0009 0049* 0060锻炼 (0025) (0018) (0025) (0018)样本量 1 743 1 580 1 743 1 580肛 O051 0062 0081 0052注:+枷O01,+切O05,pOI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在积极愉悦因子上,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状况均与休闲锻炼水平中国青午研究一12201 7W万方数据胁Te Bi。pi H柰Ua坐I=jV显著正向相关,即休闲锻炼频率越高,80后青年感到积极愉悦的情绪越强烈,精神健康状况也就越好。在抑郁焦虑因子上,休闲锻炼频率的增加虽未对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却能够明显改善东部80后青年的抑郁焦虑状

29、况,有效减轻孤独、沮丧与自卑的负向情绪。总体而言,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状况均与休闲锻炼水平密切相关,休闲锻炼对精神健康的正向影响得以验证。在精神健康的具体影响因素上,性别对东西部80后青年的抑郁焦虑因子与东部80后青年的积极愉悦因子均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无论是在东部还是西部地区,80后女性青年都比男性更易于感到抑郁焦虑,这可能与职业性别隔离与女性家庭角色转变有关,更多的80后女性青年会陷人工作与家庭的两难之中,常常为一些小事担心、感到忙碌与焦虑。而在东部地区,80后女性青年感到积极愉悦的可能性却要大于男性青年,住房与迁移的压力加之对成功的过度渴望可能使男性青年积极愉悦的心态表现不如女性

30、青年。此外,年龄对东西部80后青年的积极愉悦因子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通常意味着工作上要承担重任,且照顾家庭中老人和孩子的负担也随之而来,这些都会对青年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影响。东西部的数据同时表明,个体的婚姻状态与身体状况是影响东西部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非常的重要因素,已婚青年的精神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年精神健康得分也高于身体状况较差的青年。婚姻的情感慰藉和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有效改善个体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强个体的积极愉悦体验,对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据结果还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能够有效改善东西部80后青年积极愉悦的健康水平,但随

31、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西部80后青年的焦虑感却是略有加重。个人收入的提高虽能显著改善东部80后青年积极愉悦层次的精神健康,但对抑郁焦虑层次精神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一直以来,教育、收入与健康之间的具体关系存在争议。虽然“教育、收入对个体健康产生正向影响”的观点已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研究发现,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与收人水平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健康状况。在一项对加拿大居民的调查中,Veenstra(2000)发现旧0|,收人和教育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青年人而言,收入和教育的健康效应均不显著。对我国的研究发现,初等教育对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等教育对健康却呈现出显著的

32、负向影响21。收入也许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但对城镇居民而言,这一影响并不显著旧2I。为此,在评析教育、收入与健康之间的具体关系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本文所研究的80后群体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个人收入的增加也许能够帮助他们获取更多发展机会、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但作息不规律的高强度工作与对自我实现的严格要求也往往使他们感到孤独与焦虑,从而造成影响效应上的不同表现。国璺堕兰堕堡80后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关注80后的精神健康,是把握现代青年发展特征、透析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方面。本文数据表明,东西部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焦虑与积极愉悦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

33、青年积极愉悦因子得分更高,西部青年更易于出现抑郁焦虑层面的精神健康问题。且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大部分青年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感到孤独、沮丧与焦虑。80后大多处于职业变迁与组建家庭的关键时期,对东部青年而言,良好的经济环境与众多的工作契机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沉重的生存压力也使他们在大城市的立足之路满载负担;而对西部青年而言,虽可享受慢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步调,但人才流动机制的相对固化与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关系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发展机会受限,来自职场与家庭的种种压力同样使他们陷人安稳与局促的矛盾之中。精神健康问题给80后青年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休闲之父”,他认为

34、幸福生存源于休闲,休闲对个体的幸福健康生活至关重要。不同休闲方式对精神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其中,娱乐锻炼型休闲方式对精神健康与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3I。本文通过东西部比较发现,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状况明显优于东部。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东西部80后青年积极愉悦因子均与休闲锻炼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同时,休闲锻炼的增加也能够有效改善东部80后青年的抑郁焦虑状况。休闲锻炼频率越高,个体的精神健康中国青刍压!复!_1呈201 7辽万方数据状况越好,休闲锻炼对精神健康的正向影响得以验证。同时,本文研究发现,教育和收入会对80后青年的精神健康产生差异性影响,婚姻的情感慰藉和良好的身体状况也是显著影

35、响80后青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变量。然而,教育、收入等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往往由社会结构所形塑,我们无力迅速扭转社会结构下的分层机制与资源分配模式,使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得以快速弥合。个体的婚姻状况又受到价值观、情感认知、家庭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无法直接介入与干预。而休闲锻炼不仅能够消减疲劳、锻炼品质,也可以增强生活愉悦感与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帮助个体达到身心良性互动、实现机体平衡与人性精神的升华。因此本文认为,引导青年群体适时地建立情感生活,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休闲锻炼,是提升80后青年精神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当前80后的体育观逐渐呈现多元化和休闲化,体育运动的目标逐渐摆脱身体锻炼与竞技比赛的局限

36、,日益升华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想追求o 24 Jo但休闲设施不足、休闲时间缺乏以及休闲消费的增加却成为阻碍东西部80后青年休闲锻炼的主要因素。从身体社会学角度来看,运动休闲的内涵是一种体现生露丝坐磐砸命权力的人类行为心5。休闲是个体自身的目标追求和内在积淀跟社会上其他力量共同形成的殊型平台,是身体和精神自然而然的结合6:。在此意义上,我们不能仅将休闲锻炼与强身健体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更应关注休闲锻炼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上的情感功能与社交功能,充分发挥休闲锻炼在改善精神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将日常休闲锻炼置于社会管理的战略角度,在财政预算中增加休闲开支,推进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构建多元休闲类型

37、,全面激发居民休闲兴趣,树立“全民休闲”的理念;另一方面,要赋予休闲体育以文化内涵,努力将其发展为一种兼具娱乐功能与交往功能的社会行为模式,大力开展社交型休闲活动,充分发挥休闲锻炼在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培育健全人格以及完善自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增强青年参与休闲、平衡身心的能力,最终在精神健康领域实现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即“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杨建科: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王琦: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责任编辑陈晨参考文献:11 J Hagerty M R,Cummins R A,Ferriss A L,et a1Quality of Life Indexes

38、for National Policy:Review and Agenda forResearch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1(1):卜962童敏文化处境下的精神健康概念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莞2010(5):126-1293胡子祥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精神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I中国青年研究,2009(9):5255,1054沈晖大学生精神健康影响因素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基于灵生视角的探讨I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33795刘东结构性制约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外来人口的实证研究I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9、):12186识荣,陈斯诗,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1社会,20t2(6):1351577张云武公务员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一项多层线性模型分析I浙江社会科学,2017(1):139145,16018 J Derogatis L R,Melisaratos N The Brief Symptom Inventory(BSI):An introductory reportJPsychologicalMedicine,1983(3):595-6059胡安宁社会参与、信任类型与精神健康:基于CGSS2005的考察I社会科学,2014(4):647210魏万青住房需求、社会支持与个体压力对青年精

40、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广州数据的路径分析1兰州学刊,2015(1):13914611李骁天,邢晓燕社会分层视角下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9):17-25,3212宋瑞时间、收入、休闲与生活满意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I财贸经济,2014(6):10011013宋瑞休闲与生活满意度:基于全国样本的实证分析I中国软科学,2014(9):5566,c14马宝娟石家庄市“80后”高校教0币+g-g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115 J Lloyd K M,Auld C JThe role ofleisur

41、e in determining quality oflife:issues of content and measurement1J JSocialIndicators Research2002(1):43-71(下转第32页)宦国壹车研究土望丝01 7辽万方数据Te Bie Oi H震ua坠11 =口改成通过评估后的资助,但覆盖数量较少,未来应持续推动扶持制度建设,完善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机制,培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独立性,提高服务的能力和质量。4提高青少年体育政策质量和执行水平青少年体育发展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支持,虽然当前针对青少年体育发展,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公共政策,但与构建高效的

42、青少年体育体系尚具有一定距离。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制定后,由于相关政策质量不高,尤其是缺乏必要的事后问则和追责机制,导致众多政策的执行水平较低。在政策制定环节,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政策中的循证思维,其政策制定往往依据大规模、定期的社会调查,以科学的调研数据作为政策制定和更新的依据,政策质量相对较高。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应该针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出台有针对性、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体育政策,推动青少年体育组织、专业服务和具体项目的有序性发展,强化政府在青少年体育发展领域参考文献:责任的同时,建构明确的社会体育组织治理框架,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5探索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西方国家,体育已经

43、纳入高考,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讨论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案。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体育纳入高考具有多种看法,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且“体育人中考”诱发了一些非意料后果。在中国,体育课时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是推动体育纳入高考的重要因素。但在此过程中,应该通过政策模拟客观考察制度运行后的种种风险。当前,我国湖北、浙江已经在构想体育纳人高考,通过这两个地区的政策创新,利用政策创新扩展的效应,对全国性实施体育人高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田丰:天津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责任编辑陈展1翦历成中国与加拿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的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62张洪振,张

44、瑞林,梁枢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体育学刊,2015(3):59623刘远花,吴希林德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338342,3754郭建军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6刘扶民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上接第11页)16J Tinsley H E A,Tinsley D J AA holistic model ofleisure counseling1J J Journal ofLeisure Research,1982(2):10011617

45、Wendelvos G C,Schuit A J,Tijhuis M A,et a1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life: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LljQuality ofLife Research,2004(3):667-67718Ohta M,Mizoue T,Mishima N,et a1Effect of the physical activities in leisure time and commuting tO work onm

46、ental health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2007(1):465219何雪松,黄富强,曾守锤城乡迁移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1):111-129,244-245【20j Veenstra GSocial capital,SES and health:an individuallevel analysis1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0(5):61921赵红军,胡玉梅教育程度一定会提高健康水平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I世界经济文汇,2016(6):9010622陈安平收入高会更健康吗?来自中国的新证据I财贸经济,2011(1):263323徐延辉,史敏体阑方式、精神健康与幸福感1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8289,18924冯霞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1425张大志身体的规训与救赎:运动休闲的社会学解读中国体育科技,2011(5):868926季国清休闲笔谈(一组)休闲生命的权力I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5859_中旦壹字研究1 12201 7迢岁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