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米芾“漆书”观念辨正.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270531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米芾“漆书”观念辨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米芾“漆书”观念辨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米芾“漆书”观念辨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米芾“漆书”观念辨正.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米芾“漆书”观念辨正 轩敏华 内容提要:本文对米芾漆书竹简帖有关漆书得名由来、竹简制法、简书形制,以及书帖年月、时间、地点等相关问题做了一番正本清源的考证,并试图从米芾漆书的表现中寻绎其字法体势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漆书;古文 科斗书;科斗笔法 米芾漆书竹简帖称:“漆书竹简以竹聿行漆,此其制也。竹以笋(嫩竹)尺二断之离开,火熨平乃书。其内粉红色,滑如笺弗制,如贝叶册字是其制,君子识之。楚米芾元章作此札。宋崇宁甲申癸酉月壬子日南山宝晋斋。”按此帖见于绍兴米帖卷九,其对漆书得名由来、竹简制法及简书形制的说解大致代表了时人对漆书的一般相识。 米芾所谓“以竹聿行漆”之简书,古称漆书,漆书之

2、名始见于东汉初年。据东观汉记:“杜林于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经。”故后世言漆书者往往追述至杜林。杜林所传漆书是古人所称科斗书流传中的重要一支,而科斗书之名实源于汉人对以孔壁中书为代表的六国古文之俗称。据卫恒四体书势:“汉武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孔壁中书以鲁国古文写就,自出土以来正值古体篆书渐渐退出日用,今体隶书渐趋普及的关键转捩,再加上当时朝廷秘不示人,古文之学遂成少数古文经学家的特地之学。 科斗书之称漆书者,盖缘两汉以来,学者多以为科斗书始于未有笔墨而以竹漆代之的仓颉时代。然以漆书名古文者,是示以字法之

3、古老,非谓六国简书即“漆写之书”。荀勖穆天子传序称太康二年(281)参加校理之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冢所得简书是“墨书”,晋书束皙传则称其为“竹书漆字”,正是“墨书”“漆字”通用的好例。庾肩吾书品亦有“符陈帝玺,摹调蜀漆”的句子。“蜀漆”用李斯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釆”典故,盖古人称朱墨之文为“丹青”,是朱亦墨,墨亦墨,漆既如墨之以红黑二色为主调,又昭著其事而历久不磨之功亦一如笔墨。庾氏此语正谓以上乘之墨妙,写就刻符、摹印之古雅文字也。可知以“漆书”代“墨书”自汉晋以来已成相沿之惯例。近年来所见关于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器铭文的探讨中,多有冠以“漆书”之名者,此种用法似于古人未及见之。至于漆器滑腻,

4、虽不着笔墨,但书者以漆调油书之,其精妙处遂不减简牍墨书。 漆书竹简帖所称“尺二”之简者,是谓古尺,东汉至魏之尺较古尺长四分有余,故称“尺书”,至于官书之策,则又倍之。故汲冢书依古制是二尺四分,而齐书王僧虔仅谓“二尺”。用于制作竹简的材料须是合适的嫩竹,因老竹、枯竹不堪入用。剖开的竹片将去皮的一面对火烤炙以去除水分,故有所谓“杀青”“汗青”之说。至于书字则选取竹简质地细腻、受墨性好的向心面,这就是帖中所说的“其内粉红色,滑如笺弗制”。米芾在这里提到的贝叶册,即世所谓贝叶经,又译贝多叶经,古印度人以芦苇秆或铁笔在经处理过的贝叶棕类乔木皮、叶上抄写佛经。“贝多”是梵语,汉译为“叶”,据段成式酉阳杂俎

5、可知其树有三种。由于此类贝叶梵文多有头粗尾细的笔法表现,古人亦曾一度称其为“科斗书”“漆书”,而有关漆书是硬笔书的相识很可能便肇端于此类对梵文经书望文生义之说明。如李肇东林寺经藏碑铭(并序)云:“佛灭后,大迦叶召千罗汉,结集法藏,阿难传焉。西土以胡文纪之,谓之梵书,科斗文字之类也。著以贝叶,谓之梵夹,杀青为简之类也。”姜夔绛帖平亦称:“颉之文字,一变于籀,再变于斯而绝矣。此字疑是梵书。前代译经,中国梵书多数,皆漆书贝多叶,与此同。” “竹聿”,又称“竹梃”。元吾丘衍学古编称:“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木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乃将竹聿行漆之时代断自“上古”,亦只字不提

6、科斗书与贝叶书之关联,结论似较宋人为客观,故后世学者多引此说。降及清代,金农以“渴笔八分”名世,世人乃以“漆书”名之者,仍与金农此体所受贝叶梵文书的影响有关。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乃有“商、周用刀简,故籀法多尖,后用漆书,故头尾皆圆,汉后用毫,便成方笔”之说。凡此种种,虽于漆书生成之由来及其形态若何多有出自不同角度的猜想,是皆可从一个侧面证明漆书是硬笔书这一相识的流布之广远。 后世所称科斗书往往以孔壁中书与杜林漆书为正传。孔壁中书自孔安国献书以来便收在内府,直至汉末遭董卓之乱散失无余,倒是杜林漆书始终在民间有抄本流传。据韩愈科斗书后记:“于时李监阳冰,独能篆书。开封令服之者,阳冰子,授余以其家科斗

7、孝经,汉卫宏官书两部,合一卷,愈宝蓄之而不暇学。”乃于四门博士任上赠予“好古而能解之”的“归公”,后“思凡为文辞,宜略识字”,乃借两部书归:“得之,留月余。张籍令进士贺拔因写以留,盖得之十四五,而归其书。”官书,有学者疑是尚书之误,是可知杜林所传漆书一脉至唐犹未断绝。 古文的承传除漆书之外尚有三体石经。三体石经刊刻于曹魏正始年间,以古文、篆、隶三种文字刊刻,与熹平石经分立于洛阳太学讲堂两侧。其书在科斗书基础上融入鸟虫、悬针笔意,甚至西周铭文与秦篆字法,又应刊刻入石的须要经书者统一整理。其拉长的字形虽已分明呈现出小篆的体势特征,但仍保留了与六国古文之间的紧密联系。永嘉乱后,衣冠南渡,三体石经从今

8、沦落北朝。南史记齐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得竹简“长二尺,皮节如新”者,王僧虔犹识其为“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是则东晉南朝虽以草隶新体相尚,然科斗古文之学并未就此失堕。至梁庾元威论书,称南朝书家名余经者能作百体书,其除“科斗书”外,还包括像“科斗虫篆”和“科斗隶”之类以科斗笔法书成之杂体,这些都属于科斗书的变体。 北人崇古,多以钟、卫为法。其传卫学者,北方有清河崔氏,西州有陈留江氏。尤其是江氏一脉,由江琼、江统而至于江彊、江式,俱受卫觊“古篆之法”。北魏前期,江彊向朝廷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拜中书博士。至北魏后期,其孙江式更在朝廷支持下对古文篆书进行长达九年的整理工作,三

9、体石经就是其所编古今文字所依据的几种主要参照之一。 三体石经在北朝初期尚称完好,至冯熙、常伯夫相继为洛阳刺史,“取以建浮图精舍,遂大至颓落”,后又“自洛阳徙于邺都,行于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得至邺者,不盈大半”,北周宣帝大象元年(579)又“诏徙邺城石经于洛阳”,最最终隋开皇年间由洛阳运往长安,置于秘书省内。贞观间,魏征收集残石,虽“什不存一”,幸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可得而传。 宋初,能传科斗书者以郭忠恕汗简最为知名。汗简号称以尚书石经说文为主要参照,持续了以孔壁中书与杜林漆书为科斗古文之正的字学传统。三体石经刻石宋无其传。如欧阳修、姚宽、张舜民、邵博、赵明诚、黄伯思、洪适所记其时

10、出土石经,大都明言是隶书,盖即熹平石经无疑。 作为汗简主要参照的三部字书以古文尚书为先,这一点很能说明杜林漆书在古文传承中的重要性。据宋景文公笔记,宋祁之友杨备亦曾得古文尚书抄本有释文者读之,“大喜,于是书讯刺字皆用古文,僚友不之识,指为怪人”。米芾古文尚书周官一节用笔娴熟老辣,字法似较他帖尤为古雅,或与世传古文尚书存在较深的渊源。至于守道文贤帖玉已收帖皆是米芾答于友朋的书札。此虽不及杨备“皆用古文”的痴迷,然亦堪称一时的知音同调。 宋代关于古文的字书,汗简之外,其后又有夏竦古文四声韵,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皆以汗简为主要参照。古文四声韵字数与汗简大致相当,集篆古文韵海则广泛搜罗古字,竟至数十倍

11、于古文四声韵。盖宋人金石之学勃兴,好古博古乃成一时朝野风尚,是则不得不牵涉古器铭文的考订,而学者所见日多,这也是促成古文字书增益的重要缘由之一。古文四声韵集篆古文韵海皆曾提及当时郡国多有古器出土,而朝廷亦不遗余力搜罗而致的盛况。朝廷对这些古器物形制、图形的摹绘及铭文的考释工作最终由徽宗降敕,在王黼主持下,自大觀初年至宣和五年,历时十五年撰成宣和博古图一书。由古文四声韵集篆古文韵海的字形来源可知,当时科斗字书搜罗字例已扩大至当时出土古器物铭文,与前代以六国古文手书墨迹为主要参照的历史情境已大不相同。据宋史的记载,徽宗执政后期设书学,要求书学生兼习篆隶草三体,其中篆书“以古文、大小二篆为法”。米芾

12、曾短期出任书画学博士,其古文功底在当时亦称翘楚。然观其刻帖字形,每多舛错驳杂处,则其时科斗古文之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六国古文以露锋出入之原始笔法写就,于提按之际彰显线画活力,形成如蝌蚪般流淌的笔势特征,这是在藏锋回护之笔形成以前应用最广的一种笔法形式。至于其施于甲骨、玉石、陶器、鼎彝、竹简者,亦不难类而从之,从中爬梳整理出其所经验之嬗变进程。米芾所书出以藏头护尾的篆籀之笔,其字法虽大体不出当时郭忠恕等古文字书作者所见范畴,然其笔势之奇逸夭矫处颇能收科斗书因追求节律改变而产生的灵动活泼之效,颇富草篆的遗韵。此与当时尚意书风之盛行及米芾本人不主故常的取法途径、彰显特性的一贯作风适相表里。然而由于古

13、今笔法字势的差异,科斗古文最终不免经辗转传抄终致失真的结局,再加上后人往往将古器鼎铭经铸造而颇具工艺特征的文字构形杂入其中,甚至每有循名责实,仅以头粗尾细、身形屈曲之科斗原形求之者,科斗书在后人心目中早已失去最初的典型。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米芾对科斗书的演绎不免有臆测的成分,然而读者倘肯以世传夏禹岣嵝碑、宋道肯集刻三十二篆体金刚经之类循名责实、按图索骥的表现,较诸米芾对笔法本体建构的领悟,其差异又何啻霄壤! 约稿、责编:徐琳祺 猜你喜爱古文灌水取球阅读2022-12-28现代的流行语用古文尽然是这样说的意林少年版2022-07-04妈妈“威逼”我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04-10称象阅读202

14、2-12-27嫦娥奔月阅读2022-11-15多层次“读” 多角度“补”有效运用希沃白板化解学生小古文学习困难福建基础教化探讨2022-05-28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百家讲坛2022-04-30说文古文的时代辨析及价值语文周报教研版2022-01-20学习古文 先苦后甜作文通讯初中版2022-03-31多元化教学法在古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天地初中版2022-05-14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