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教学目标】1、学会知人论世,能结合特定背景,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2、懂得学以致用,能熟练运用所学方法赏析诗句、品味诗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方法品味、鉴赏诗歌之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学习文天祥的南安军(一)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
2、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二)背景资料:帝昺(b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时写此诗。(三)熟读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南安军 文天祥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注释:【1】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2】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
3、西庾县。 【3】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四)精读细研:1、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1)想一想:此处的梅花是实景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此处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2)“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丁的征衣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4、。2、颔联中两个“出”、两个“归”如何理解?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人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显得分外沉痛。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孤独的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3、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化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4、从尾联中你读出了
5、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意志?上句决心饿死殉国;下句引用“采薇”这一典故表明至死不降元的决心。尾联表明诗人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拒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五)本诗小结: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出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六)作业布
6、置:阅读金陵驿二首(其一),完成习题。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
7、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2、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感情;通过“旧家燕子”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3、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答:(1)用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全诗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
8、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这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在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他的沉痛要深切的多。“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3)托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产能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中。 (4)设问。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附:板书设计南安军 文天祥首联:风雨梅花 心情沉重颔联:自我发问 行程孤单颈联:悲愤激昂 希望复国尾联:典故明志 饿死殉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