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 第一节 总则 第1条 为使锚杆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牢靠、确保施工质量,促进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第2条 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时,必需坚持科学看法,依靠科技进步,高度重视锚杆支护的技术问题,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第3条 本规范是在大土河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属矿井煤巷、半煤岩巷应用锚杆支护技术的阅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公司今后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 第4条 岩石巷道的锚杆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次节 质力学评估及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第5条 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内容包括现场地
2、质条件和生产条件调查、煤巷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围岩结构观测、地应力测量和锚杆拉拔力试验。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详细内容见表1。 第6条 矿井开拓部署和采区划分合理支配煤巷围岩地质力学参数的测试。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应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整个井田和采区的实际状况,并依据测试数据绘制矿井地应力分布图。 第7条 地质力学评估首先应确定评估区域,应考虑煤巷服务期间影响支护系统的主要因素,锚杆支护设计应当限定在这个区域内。 第8条 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包括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围岩结构和围岩应力。 第9条 原岩应力测量宜优先采纳应力解除法或水压致裂法。 第10条 支护设计所需的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通过井下实行岩
3、第11条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包括煤岩体的真密度、视密度、孔隙率、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和水理性质等。 第12条 围岩结构测量应采纳煤巷表面视察、钻孔取芯测量和钻孔窥视等方法进行。结构面力学特性测试应在现场取样后在试验室进行试验。 第13条 煤巷围岩应进行锚杆拉拔力试验,试验方法参见附录A。锚杆拉拔力试验应在需支护的煤巷现场或类似条件的围岩中进行,每次不少于三组。 第14条 在一个地点获得的参数用于同一煤层的其它地点时,应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和分析、评估。 第15条 当煤巷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围岩结构和原岩应力条件发生显著改变时,应对地质力学参数进行重新测定。
4、第16条 应依据地质力学评估结果采纳适合本矿区的方法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表1地质力学评估内容 序号 参 数 内 容 1 煤层厚度 指被煤巷切割的煤层厚度 2 煤层倾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在井下干脆测取,或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3 地质构造 煤巷四周地质构造的分布状况,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4 水文地质条件 煤巷涌水量,水对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5 煤巷几何形态和尺寸 依据工作面回采须要确定,一般宜选用的几何形态为矩形和梯形 6 2倍左右煤巷宽度范围内顶底板岩层层数和厚度 由地质综合柱状图或钻孔资料确定 7 岩(煤)层物理力学参数 在井下原位测取,或在试验室内利
5、用岩(煤)样测定 8 岩层的分层厚度 指分层厚度的平均值 9 各层节理裂隙间距 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的平均间距,在煤巷内(类似条件)测取 10 煤巷轴线方向 由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给出 续表1 序号 参 数 内 容 11 煤巷埋深 地表到煤巷的垂直距离 12 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井下实测 13 煤柱宽度 煤柱的实际宽度 14 采动影响 煤巷受到四周掘进或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状况 15 锚杆在岩(煤)层中的拉拔力 锚杆在岩(煤)层中的拉拔力试验 第17条.有下列状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类: 1.巷道围岩条件、开采深度、开采范围与原分类差异很大时; 2.新采区各煤层巷道首次采纳锚杆支护时。
6、第18条 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供应依据。 第19条巷道围岩稳定性按糊聚类分析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巷道围岩稳定性分为特别稳定、稳定、中等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五类。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见 表 2-2、2-3、2-4、2-5。 围岩岩体完整性指数 D 表22 节理、层理 分级 节理、层理 发育程度 很不发育 不发育 中等发育 发育 很发育 节理间距 D(m) 3 1-3 0.4-1 0.1-0.4 0.1 分层厚度 D(m) 2 1-2 0.3-1 0.1-0.3 0.1 岩块干饱和吸水率W 表23 岩体膨胀性 非膨胀性 微膨胀性 弱膨胀性 强膨胀
7、性 剧膨胀性 岩块干饱和吸水率/% 10 10-20 20-50 50-100 100 开拓、打算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 表24 围岩单向抗压强度 取巷道宽度 2 倍范围内的顶板岩层、巷道宽度 1 倍范围内底 板岩层及两帮岩层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加权平均值 围岩应力 不受采动影响时, 巷道的围岩应力等于巷道所在位置的原岩 应力;受采动影响时,巷道围岩应力指标用巷道埋深 H 乘采动影 响指数 K 代替。其中,当巷道不受采动影响或爱护煤柱选择合理 时,K=0.8-1;当巷道受采动影响或爱护煤柱选择不合理时, K=3-5 围岩岩体完整性指数 D 围岩岩体完整性指数 D 见表 2 岩块干饱和吸水率 W
8、岩块干饱和吸水率 W是指每 100g 肯定干燥的或在案 105 摄 氏度时烘干后的岩块,在蒸馏水中所吸附的非重力水的重量。具 体指标见岩块干饱和吸水率 W 表 3。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表 表25 分类指标 说明 顶板强度 取巷道宽度 2 倍范围内的顶板强度 的加权平均值 煤层强度 取巷帮煤岩层强度的加权平均值 底板强度 取巷道宽度范围内的底板强度的加权平 均值 巷道埋深 H(m) 巷道所在位置至地表的垂直距离 护巷煤柱宽度 X 一侧煤柱的实际宽度。其中,沿空掘巷时(无煤柱) X=0;, 两侧均为实体煤时, X=100 采动影响系数 N 指因工作面回采引起的超前支承压力的 影响,干脆顶厚度/采高
9、(当 N4 时, 取N=4) 围岩岩体完整性指数 D 指围岩节理裂隙、 层理的影响程度,以直 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代替 第三节锚杆支护设计 第20条 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必需具体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根据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稳定性分析按初选方案施工现场监测信息反馈与修改、完善设计六个步骤进行,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实力。 第21条 依据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表明待施工巷道能采纳锚杆支护时,进行锚杆支护初步设计。各生产矿必需对巷道方位进行优化论证,避开巷道轴线垂直于较大应力或与主应力成较大夹角,提高支护效果。锚杆、锚索 支护设计必需进行方案论证,并将论证结论编入井巷作业规程。 第
10、22条 各矿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案由分管副总工程师或技术科长负责,由技术科负责详细设计,报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 第23条 为削减水平应力对巷道支护的影响,在采区设计时,应尽可能使回采工作面推动方向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平行。 交叉点及硐室设计要充分考虑接近巷道的平面空间位置关系,简 化巷道布置系统,最大限度的削减由于巷道布置及施工而造成围岩应力改变对巷道产生的破坏。 第24条 巷道应采纳矩形断面,在特别条件可采纳拱形或微拱形断面。在满意通风、运输、行人、管线架设、设备安装 等要求的前提下,各矿应根据煤层详细赋存状况及围岩稳定状况 确定巷道断面变形予留量,并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第25条 为便于现场施工
11、,技术和质量管理及支护材料加工,锚杆 杆体直径与钻孔直径的孔径差应限制在 610mm、 间排距应依据支护强度及工程类比确定。 锚杆参数按下表选取 序号 参 数 名 称 单位 参 数 值 1 锚杆长度 m 1.63.0 2 锚杆公称直径 mm 16.025.0 3 锚杆排距 m 0.71.5 4 锚杆间距 m 0.71.5 5 锚索有效长度 m 4.012.0 6 锚索公称直径 mm 15.222.0 第26条 煤巷锚杆支护初始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支护形式选择原则 1.全部开拓、掘进巷道取消单体锚杆支护。 2.围岩稳定、层须为端锚或加长锚固,必要时打锚索加固。 4.厚煤层沿巷道底板留顶煤掘
12、进的巷道;巷道断面大的工作面两巷;构造困难的巷道,必需采纳锚梁网、锚索联合支护。锚固方式必需为端锚或加长锚固。 (二)锚杆支护参数选取原则 1.必需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平安系数不小于 2。 2.锚杆设计锚固力不小于杆体屈服载荷;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钢绞线极限载荷的 90%。 3.安装应力不小于杆体屈服载荷的 40%。 4.必需提高巷道护表构件的刚度和强度,使安装应力向四周煤、岩体扩散。 5.锚杆、锚索支护强度必需匹配,保证支护整体性能。 6.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两肩角锚杆,必需倾斜安装,与铅垂线夹角为 20-30。 (三)锚杆、锚索支护材料选择原则 1.锚杆、锚索支护材料,属于“煤安标记”书
13、目的产品,如锚杆、锚固剂、钢绞线锁具、预应力锚索等必需具有“煤矿产品平安标记证书”和出厂检验合格证;不属于“煤安标记”书目的 产品,如 W、M 型钢带、钢筋梯子梁、金属网等必需具有型式检验合格证和出厂检验合格证,否则不准在井下运用。 2.锚杆螺母必需采纳扭矩螺母,实现快速安装。 (五)设计锚固力的取值 1.煤层顶板巷道端锚设计锚固力不小于 70KN。 2.加长锚固锚杆,设计锚固力不小于 150KN。 第27条 初始设计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1.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利用地质力学评估结论的资料建立地质力学模型。 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分析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类型。 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对各种可行的
14、支护方案进行支护效果 分析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初始设计。 2.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法支护理论主要为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和围岩强度强化理论。依据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分析锚杆支护 应适用何种支护理论,依据支护理论明确支护应注意的要求。理论分析作为锚杆支护作用的定性分析,其简化理论计算公式作为锚杆支护参数确定参考依据。支护参数应依据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在本规范明确的锚杆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范围内选择支护方案。同时和本采区同类型巷道的地质构造异怜悯况和支护参数进行对 比,并详述已施工巷道支护状况及预料拟施工巷道支护效果。 第28条 简化理论公式验算按下式进行 1、按悬吊理论 锚杆长度 L,L=L1+L2+L3 式中:L1锚杆外露长度 L2懦弱岩层厚度,可依据柱状图确定 mm L3锚杆伸入稳定岩层深度一般不小于 300mm 锚固力 N:可按锚杆杆体的屈服载荷计算 N=/4 式中:屈杆体材料的屈服极限 Mpa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