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5篇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以下是我整理的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供应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干脆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巡游、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才智,人类的活
2、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 先民的才智,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爱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 古闽族文化 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国内外发觉的悬棺遗址中年头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
3、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觉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觉年头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探讨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宝贵资料。 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探讨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
4、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宝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探讨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供应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22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道教洞天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闻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川流不息,故洞天
5、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
6、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复原旧观。嘉靖四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头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2022到2022年这几年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复原武夷宫的安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从前的雄姿。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长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
7、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闻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说明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九曲溪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爱护区,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弯曲的作用之外,还受多组岩层断裂方向限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长的河流,直线距离仅5公里,九曲溪 曲率达1.9。九曲溪水流澄澈,水源充足,水质达国家地面水类标准。 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位于
8、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景区闻名大峡谷九龙窠内。这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限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独特的节理发育,使峰脊凹凸起伏。 闻名遐迩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 2022年7月,最终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今后,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 水帘洞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闻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
9、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窟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快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如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 水帘洞掩映着题刻纵横的丹崖。其中有撷取朱熹七绝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篆体字。有明代景点题刻水帘洞以及楹联石刻古今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联珠。 武夷山国家自然爱护区 武夷山风光 武夷山自然爱护区以山貌宏伟和生物多样性而著名于世 ,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市,江西省铅山县处,总面积为56527.4公顷,主峰黄岗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和江西
10、省铅山县武夷山镇和境内,山的南麓属于福建省,北麓属于江西省,其最高峰海拔2157.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是福建省最大的自然爱护区,距武夷山市区60公里,是世界同纬度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爱护区建于1979年,是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重点爱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爱护网成员,1992年被联合国定为全球多样性爱护区。全国已建国家自然爱护区155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就建在爱护区三港的溪岸旁。 爱护区内群峰连绵,北部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 。 19
11、99年l2月,爱护区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胜利,本区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爱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爱护区,2022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首批自然爱护区示范单位。武夷山爱护区在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生态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成为福建林业的名片。 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 各位挚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朱
12、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育了大批理学人才。因此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备爱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广。 南宋末期,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给学者。随后又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长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灾。明正统十三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间,赐予学达性天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 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云窝中间这块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 。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为区分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 它
13、为小一线天。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 这里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潜居养心之所。明万历十一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计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迟云亭等10余处亭、台、楼、阁,极为富丽堂皇。惋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圯,岩壁间留下的些许摩崖题刻,还能让人依稀记起从前的繁华。关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好玩的故事。 相传陈省在云窝构筑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营建的紫阳书院非常破旧。一边是优雅的环境,精致的建筑;一边是年久失修,即将坍废的书院。一士人见此情景,便题诗于壁: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笋。颇爱
14、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陈省见诗笑曰: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资雇工,大兴土木,将紫阳书院修复一新。 铁象岩左边这座山峰,就是我们在竹筏上看至的晒布,请大家留意看,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晒布岩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更见得条缕分明。俯视溪中,但见影浸水底,随波晃漾,恍如多数条流淌的黑蛇白蛇,从溪底直往下窜。若逢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而未决天,万千银龙飘舞,堪称奇景。 关于晒布岩和仙掌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很早
15、以前,天宫的织女每天都背着锦囊,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这些云锦配上一缕缕金丝银线,织成一匹匹绫罗绸缎,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早晨,负责运输的挑担的挑担大脚仙,挑着织女织好的一担帛锦,踏着云路途经武夷山云窝时,不经意往下一看,忽然被碧波丹山的奇景迷住了。 他便放下锦担去游玩。等他听到天宫的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啦,绫罗绸缎已被打湿了,他怕王母娘娘指责,于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锦抖开,晒在大岩壁上;可是锦缎太长,始终垂到六曲溪边,皱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担绫缎抚的平平整整。几番辛苦,大脚仙已困顿不堪,寻到一阴凉处便呼呼大睡。 一常见醒来,日头已经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辉,光线四射
16、。原来这是绫缎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衬得碧波丹山更加旖旎。大脚仙用手一摸,岩壁上烫热炙人,他慌了,连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条条绫缎已熔进了光滑的石壁中,连大脚仙按布的仙掌也恒久嵌进了岩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积绿苔。说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请大家留意看,前面这块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子陈省。明万历十一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皇上虽数赐,但他仍旧辞职荣归入闽。深厚感情感明珠暗投,卜筑武夷山中。适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再展宏图。伏虎岩右边这一竹丛,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游武夷诗中提到的方竹。这种
17、竹看似圆,摸去却是四方的,非常奇妙。 不信,大家可以来摸摸。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远眺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屹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 人在面积不过六七亩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记中写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也。所以,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刘衡的小隐居,明李钟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勋
18、的留云书屋等。 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不见踪迹,猖狂留下的董茂勋留云书屋的旧址。茶洞北面这个潭,称仙浴潭,从天游峰奇峰跌落下来的雪花泉 就汇合在这里。相传该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请看,南面这条通往隐屏峰的石径,在距我们所处位置的十余米处,有一石门,门额上刻有留云书屋四字,这就是董茂勋卜筑的留云书屋的旧址。 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勋留云书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编 工作,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穿石门,过鸡胸、龙脊,可见岩壁上有仙凡界题刻,意思是这里是人间与仙境的分界线,只有有胆有识敢过武夷山险径鸡胸、龙脊的人,才能步入顶峰仙境。立于峰尖这座亭叫仙
19、弈亭。再往上攀登数十米,便到隐屏峰顶。峰顶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万历三年,今废。自巅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刘端阳藏蜕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坛。 各位挚友,请大家做好登山打算,现在我们起先攀登天游峰。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共有八百多级石阶,有爱好的挚友,不妨边登边数,看谁数的数字。 现在我们最终登上了天游峰一览台,大家一路辛苦了。依据刚才大家报来的数字看,张先生、李先生数得为,共有石阶826级,感谢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 ,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如同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化莫测
20、,犹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欣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卒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也。 从一览台前行,眼前座宫观式的建筑,就是天游观 。观后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这棵挂有古树名木牌子的树,就是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艳丽可爱。 唐朝诗人王维有
21、诗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但愿大家能在树下多找出几粒带回家中,成为武夷山之得的美妙纪念。红豆树旁的这条涧称胡麻涧。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记得余处。其中这一幅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胜地,那么,理应号称山。也有人说明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应当是天下山。观赏完摩崖石刻,登上坎坷丘,前面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园牌坊,原来牌坊上镌刻有中正公园四字,期间被敲掉,现有关部门正总任务复原这一景观。 各位挚友,天游峰巡游到此结束。请大家休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
22、。 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 各位挚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家留意走好。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家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闻许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
23、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匀称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稍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 从伏羲洞欣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季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相传从前有特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
24、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岩壁石刻纵横。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犹如一道关隘,号称天门。岩前乱石堆中的这个洞,叫螺蛳洞。从楼阁岩入山谷数里,可见路左有山岩峻峭,巍然独立,这就是虎啸岩。相传虎啸岩是因为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而得名。其实虎啸之声,是来自岩上的一个石洞,山风穿过洞口,有如虎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 各位网友,大家是否发觉虎啸岩与我们巡游过的大王峰秀相像,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其登山的路径,宛转曲折,仿佛是登天的天梯。从岩度盘折而上,到了半壁,岩下向前伸出这块小平台,大家看像有像一条
25、小船的舱面甲板,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不浪舟。古人有诗道:波涛满尘界,一叶能知止;还嫌架壑船,下临不测水。紧邻不浪舟的这个上覆危崖,下临绝壑的岩洞,就是驻真洞。眦洞可容数十人,清康熙年间崇安县令王梓游此,见其洞前临西溪,便改名虎溪洞,刻虎溪灵洞 四字于石壁。 从虎溪洞再往上,大家看到的这处旧址,就是武夷山久久盛名的天成祥院遗址。这里岩壁斜覆,山溪回流,地势既高敞,又幽深。所建房屋,仅有四堵土墙,不施片瓦,风雨不侵。夜晚身居屋内,抬头可见星月,侧耳可闻水声,仿佛置身星月上,濯魄水云中。祥院前的石门,即虎啸八景之一的普门兜 ,意为慈航观世音普度众生之门。 这尊手托如意的观世音菩萨岩雕,建于1994年
26、。雕像高十余米,依岩倾俯,端庄慈爱。禅院右侧这道泉水,即虎啸八景之一的语儿泉 。它进出于石隙,循崖而流,因其水流相激之声,若小儿呀呀学语,故名。据明吴拭武夷杂记记述,这道泉水浓若停膏,泻杯中鉴毛发,味甘而博,啜之有软顺意。故以往有饮茶嗜好的,每每携带茶具来此,取泉烹茶,有自然真味。 清代闻名诗人袁枚,品尝了祥院僧人用语儿泉水冲泡的武夷岩茶后,生动地论述道:先 其香,再味其味,缓缓咀嚼而爱护之,果真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杯,令人释躁解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不同之致。前面有个茶亭,请大家在此品茗休息一会儿。从语儿泉前行,大家是否有感觉水珠时
27、常滴落头顶,这就是崖顶落下来的岩溜。有时一整排嘀嗒不停,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法雨悬河 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 各位团友,此时我们探访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于蹬道高坡度大,有时还要穿越洞窟,请大家在行进途中相互关照,留意平安。现在我们正循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的松鼠涧旁小径行进。将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乱石截断了谷口,小涧隧然消逝,只听见石下铮琮有声,好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几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极为狭小,仅容一人通过,而且洞中非常黑暗,请大家跟我走好。穿过小洞,小涧奔腾而出。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体会得如何。跨过横架在涧上的石桥
28、,几经曲折,辗转而入,迎面有一石门,借着门内射出的一缕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门两旁的一副石刻对联:喜无樵子复观弈,怕在渔朗来问津。相传这副对联,是一隐士依据仙凡曾在此对弈,樵子战败仙翁的故事而写的。 进入石门,顿觉豁然开朗,果真是洞天绝境。四周群峦环绕,南有苍屏峰,北有三仰峰,东有玉版岩,西有天壶峰、北廊岩。当中是幽深的谷地,方圆大约20亩。但见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桃园、石池、竹林、流泉,引人入胜。若逢春日来此巡游,桃花盛开,灿若云霞,地地道道的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胜景。徐霞客在游记中曾这样写道: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桃源洞北面有两幢古老的屋舍,是
29、桃源庵和开源堂旧址,堂内塑有太上老君的神像。屋旁斜倚着的一块岩石,名金砖石。 从岩罅里涌出的一股山泉,叫金砖泉。清亮的泉水绕过屋舍,注入田间,在爬满青藤的寿桃石旁,蓄成一口水池。池边的石盘纤尘不染,正是品茗小憩的雅座。桃源洞西边这座老君岩雕像,是1996年,由武夷山风景区胜区管委会投资23万元,福建惠安工匠历时6个月雕凿而成。雕像高16米,宽11米,厚10米,是目前世界上的老君岩雕座像,堪称老子天下。 桃源洞后山有小路上三仰峰,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从章堂岩上三仰峰。三仰峰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峰,海拔717.7米。三峰皆昂首向东,高者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次者为小仰,故名。仰视三仰峰,大家不知是否
30、有种感觉,三座山峰,宛职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峰上胜景颇多。从桃源洞后山小径攀登到小仰,路左边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岩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岩壁有明万历年间林培所书的武夷处五字。 洞旁有一口井,相传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会稽周士芸曾结庐修炼于此。在大仰峰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盘石,相传昔时有仙人在此对弈。这里古树环匝,密叶交荫,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热全消。离此地不远的三隐台,台上有积翠楼庵、知白庵、仰云庵,台麓有萝庵等旧址。峰顶有电视转播台。从峰顶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见群峰起伏;仰视天空,高远无边。 三层峰北廊岩天壶峰琅 岩 雄峙在三仰峰南麓,皆倚
31、铸钱岩,也似三仰峰一样,崚嶒三石,层叠而起,只是山形比较平缓的山峰,是三层峰。三层峰有武夷气象台之称。大雨行将来临之际,在它的峰峦之间,便会涌起一团团白雾;而天将放睛时,覆盖在峰峦上的浓重云雾,又会先行化开,露出浓如泼墨的峭壁。当地人用它来预料睛雨,还颇为灵验。宋翁彦约有诗赞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雾云飞自有程。灵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验阴晴。 从三层峰往前,过苍屏峰,可见耸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岩。北廊岩因横立的巨壁像一条独长的走廊,故而得名,屹立在北廊岩后面的是天壶峰。峰腰有一轩朗的岩洞,峰下有天壶道院旧址。危立于天壶峰西面的琅玕岩,又名栏杆岩、朗官岩。以琅玕取名,是形容此岩光滑晶莹,好像美玉。
32、称它栏杆岩,这是因为在崖畔有丛竹环翠,犹如绿色的栏杆。琅玕岩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鸡洞。岩壁上至今还留有凿了一半的磴道。 因此衍生出这么一段传闻:相传早先洞中曾栖息着一只金鸡,是只神鸟。每当黎明,它就飞到武夷处三仰峰顶,放声高唱。那响亮的报晓之歌,又是嘹亮又高亢,响彻武夷碧波丹山间,惊得歌王百灵鸟也闭上了歌喉。金鸡飞到哪里,哪里就有了快乐,华蜜;金鸡唱到哪里,哪里就五谷丰登,人畜兴盛。然而,当地有一贪心的财主叫张富朗,竟对它打起了坏办法爱,妄想捉住它,献给官家,求得重赏。经过一番谋划,他从外地雇来了一名石匠,沿着崖壁开凿蹬道,聪慧的金鸡,早已洞察出这贪心财主的阴谋,等到蹬道即将凿到洞口,便飞到四曲
33、大藏峰岩洞中筑窝去了。张富朗穷忙了一阵,连鸡毛都没有捞到一根,倒给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笔柄。今日,我们仍旧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网友,桃源洞巡游到此结束。但愿绚丽的桃源洞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妙的印象。 武夷山景点历史文化导游词 各位挚友,现在我们已莅临宋街东面入口处。这条百余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深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神经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此外,还有酒铺、茶观,客人随到随饮,非常便利。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上呈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各位挚友,现
34、在我们来到位于宋街入口处的武夷山历史文物陈设馆。这里陈设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馆部分保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历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绍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开拓武夷胜境的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观音岩洞内的武夷山一号船棺。这个模型就是古汉城遗址模型。 经碳14测定,武夷山一号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当于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探讨福建省行秦历史和探讨古越族文化,供应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城村古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西南一公里处,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城村古汉城遗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
35、面积48万平方米。崇阳溪环绕城的东、西、北三面。 依山傍水,风景美丽。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三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治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迥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非常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城村汉城,原委是闽越王余善的行宫,还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它是怎样兴起衰落,还有待考证。 步出文物陈设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
36、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大家请看,三清殿前有一组石碑,其中的这块是刘公神道碑。它连基座高3.7米,宽1.45米,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1981年5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985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刘公神道碑详记宋代大儒刘子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刘子羽,崇安五夫人,官至右朝议大夫,在江苏镇江知府任上时,因触怒倒戈派秦桧,被罢职家居。他是朱熹之父朱松的挚友。 朱松死进,朱熹年仅14风,遵父遗嘱,奉母举家投奔刘子羽。刘子
37、羽侍为子侄,细心训诲,最终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为报答刘子羽抚育之恩,朱熹含泪撰文并书写了这篇情真意切,共有3725字的碑文。碑额上的篆字: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微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神道碑,系南宋吏部尚书张式所书。神道碑左边这块诗碑,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龚一清的140字游武夷记七言古诗。右边的石碑是清朝正年间崇安县知县刘靖题写的洞天仙府和1962年现代文豪郭沫若视察武夷山时抒写的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 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的游武夷泛舟九曲诗碑。1985年10月有关部门还在三清殿中心堂设立中美武夷山兰亭学院,招收了来自世
38、界各地数百名学员。他们中有高校教授、建筑学家、=电影导演、记者、心理学家等,在武夷山边观光巡游边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受外籍学员的欢迎。 出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前面这座雪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为纪念明代闻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考察武夷山380周年而建立的。16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亲自缝制的云游冠,从家乡江苏江阴县动身,穿浙江、过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闽的艰辛道路,对武夷山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就中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几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不朽名篇游武夷山日记,地记载了武夷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排列和九曲溪的发源流向,记载了峰峦崖谷和洞窟溪潭的
39、位置,精彩地描绘了神厅秀丽的武夷山水。 徐霞客塑像后面的这座山峰就是大王峰。现在我们沿徐霞客入山处牌坊起先向上攀登。大王峰,又名天柱峰、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历而得名。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大王峰海拔526.8米,四面陡峭,攀登较困难,是武夷山三大险径之一。当年徐霞客登大王峰时,日已西薄,下山寻路不得,竞以手悬棘,乱附而下,险些青山埋忠骨。如今登峰的道路经过整修后,已是有惊无险。 各位挚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离峰顶还有一半路程,请大家接着努力。前面这块巨石是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从这里再登一梯,过小石门,大家看到的这口宽七尺,深三尺的水池,名为天池,池水极为
40、清沏,虽旱不竭。池上石泉为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上一梯,大家可以看到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升真观遗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大家看到的这一块平地,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峰巅有一罅,宽约一米多,下窥乌黑,投以石,声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传这就是宋代屡遣使者投送金龙玉筒的地方,故名投龙洞。峰顶古树参天,积叶遍地,极为平旷。从峰巅俯瞰群峰碧波,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横欹在大王峰北侧,其麓相连,高不及大王峰的这座山峰就是幔亭峰。登帽亭峰的道路有二条,一是由大王峰升真洞旁上去,一是由换骨岩右侧直上。幔亭峰顶,地势平坦,有一片巨石,状如香鼎,叫做
41、宴仙坛。据宋祝穆武夷山记载: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古三仙人,在幔亭峰顶张幔为亭,结彩为屋数百间,大宴乡人,应召而来的男女二千多人循虹桥鱼贯而上,到了峰顶,幔亭、彩屋铺着红云茵、紫霞褥,金宇氤氲;鼓乐齐鸣,歌声响亮,席间食品全非人世间全部。 歌师彭令昭高唱人间可哀之曲。随着歌声一停,空中隐隐传来环佩车马声。仙人消逝了,乡人随之下山。突然间暴风骤雨走红桥,峰顶忽然空无一物,只剩丹崖翠壁照旧。幔亭之名即由此而来。镌刻在幔亭峰乐壁的幔亭二字,大四方丈,为明吴思学所书。石刻下方有一块巨石,浑然方正,上大下小,约莫可坐数十人,俗称棋盘石。相传当年汉武帝派遣使者来武夷山,就是在这里
42、用乾鱼祀武夷君的,所以又称汉祀坛。 幔亭峰北面这座山峰是换骨岩。相传方外之士得道尸解,都要在此换骨,方能羽化登仙,岩之得名,由此而来。换骨岩上有两个岩洞,一个叫灵云洞,一个叫云虚洞。灵云洞分上、下两洞,上洞在南壁,下洞在东壁,上下回旋,相互沟通,犹如高楼上的回栏曲槛。上洞的石罅中,有泉七孔,四时不竭,名为七星泉。传闻喝口七星泉的水,就能消灾除病。云虚洞在在岩的北壁。洞内方广数丈,可纳百余人。洞中有小楼两楹,不施片瓦,风雨不侵,俗称仙女梳妆楼。相传这是武夷山孔、庄、叶三位仙女修真的地方。 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庄无君、太妙叶元君。相传宋治平年间,崇
43、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农人江小三的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装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江小三等农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江小三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 为感谢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来到了她们居住的云虚洞。正端祥间,忽见洞门大开,一道童引出这三位仙姑。江小三慌张上前叩谢。三位仙姑告知他:我们本是会稽上虞人,唐天宝年间,来武夷山学道,栖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见皇太姥,授以丹诀,承她指引,在换骨岩云虚洞中修练,今修烘已毕,就要离开武夷山。说完,这三位仙姑倏地不见了。后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的这三块巨石取名为三姑
44、石。 各位挚友,请大家随我下山。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武夷山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 到了南唐保大二年,元宗李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宫殿。宋大中祥符二年,增修屋宇达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宋绍圣二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估观。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闻名理学
45、家朱熹、刘子 等都曾任过冲佑观提举。元泰定五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观毁于兵 。天顺、成化年间,虽经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复原旧观。嘉靖四年,观又遭火焚,次年修复。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武夷宫。 年头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 ,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头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闻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自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各位挚友,武夷宫景区的巡游到此结束。下一站天游峰景区。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