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209781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一:五柳先生传 练习及 五柳先生传 晋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自主练习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性嗜酒而家贫() 造饮辄尽() 曾不吝情去留(

2、)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 颇示 己志(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 无怀 氏之民欤( ) 说明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衔觞赋诗 衔觞: 亦不详其姓字。 详 : 亲旧知其如此。 旧: 或置酒而招之。或: _ 置:_ 颇示己志。 颇: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安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

3、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 欤? 填空。 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 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 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把下列译成现代汉语。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性格: 生活: 志趣: 二、阅读延长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造饮辄尽( ) 衔觞赋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文中有“常

5、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 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字词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3)不详:不知道。详:清晰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名。 (5)不慕荣利:不仰慕功名利禄(慕,艳羡;荣利,功名利禄) (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也许,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悟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悟。会,体会、领悟。意:书中的旨

6、意。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殊喜爱,酷爱。 (10)亲旧:亲戚挚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挚友。 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 (13)置酒:置办酒席。 (14)招之:款待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肯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看法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都

7、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20)短(dun)褐(ha)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 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 (21)箪(dn)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 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 屡:常常。 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特别贫困。 (22)晏如:安稳自若的样子。晏,安静,安逸。如,?的样子。 (23)自娱:自娱自乐 娱:使?欢娱。 (24)忘怀:不放在心上,遗忘。 以:凭借。 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 (27)颇: 很,相当地。 (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9)黔娄(qin

8、 l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赞扬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30)戚戚:忧愁的样子。 (31)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其:也许,表推想。 (33)兹:代词,这、此人。 (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5)俦(chu):辈,同类。 (36)衔觞(shng):喝酒喝得很开心,沉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 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 (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快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欢乐。志,心愿,志向。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

9、闻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黔娄之妻有言 之: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想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

10、悟。 今:指领悟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也许,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略微。今:很; 相当地。 词类活用 1.详:亦不详其姓字 (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挚友) 3.乐:以乐其志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欢乐)

11、4.酒: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晰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艳羡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爱读书,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兴奋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爱喝酒,因为家里贫困不能常常得到酒喝。亲戚挚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款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肯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愿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常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稳自得

12、。(五柳先生)经常以写诗章当消遣,颇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 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也许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欢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参考答案: 一、自主练习 略 处,地方 忧愁的样子心情急迫的样子挚友,伴侣口触酒杯,指饮酒 具体地知道旧交,旧友。备办,置办很冷清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B东晋诗人渊明五柳先生 陶渊明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兹若人之俦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6见译文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

13、自终。 二、阅读延长 (一)往,到 酒杯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安贫乐道 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意,精神的享受。淡泊名利,明哲保身。 (二)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悟内涵。朱:不甘心贫困。陶:看法安稳。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安静的隐居生活。他的;他们;她这件事;他们;的粮食、食物;同“饲”,让吃 买臣更增大了歌颂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愧,恳求离开他。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十四)细柳营答案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

14、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肃穆,军令威历,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赞扬他是“真将军”。 篇二: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学问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 ) 嗜酒 造饮辄尽()短褐()自娱 2说出下列加粗字古今词义的区分。 造饮 古义:今义: 赞曰 古义;今义: 3说明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以 之) 因以为号焉(2) 葛天氏之民欤 以此自 终 或置酒而招之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15、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本文选自 ,作者_ _,_人,谥号_ 。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 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一、1、hao4sh

16、i4 zhe2he4yu2 2、古:往、到;今:制造 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 3、(1)把 用(2)的他4、留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意,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5、率真放达。 二、1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 靖节先生 2.“好读书,不求甚解”,呈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五柳先生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气节高洁傲岸,表现了安静淡泊,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如他的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

17、清静淡泊的人生看法。 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特性显明。 篇三: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

18、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6.下列加点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悟B. 造饮辄尽造:酿造C. 期在必醉期:期望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说明正误的辨析实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D. 黔娄之妻有言能 以径寸之木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实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肯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

19、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这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传记文章。作者有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B. 五柳先生虽然喜爱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看法不仔细,理解不透彻。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实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看法很仔细,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