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1高中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名家诗词,比如我今天为大家选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一篇怀古词,上阙用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的事迹,暗示应像他们一样保家卫国。下阙用刘义隆冒进误国暗示当今的统治者一意孤行,不听合理的建
2、议,表明了自己的坚决抗金但反冒进政治立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愤之情。一、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导入语:同学们都游历过一些名胜古迹吧?当你们去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旅行时,会想到什么呢?有没有同学来说一
3、下?(几轮互动)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感触,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词人辛弃疾游历北固亭时,想到了什么。从而板书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接下来我会以让学生将课前预习的作家资料进行分享,并总结: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曾参与抗金,是词人中的英雄。重点介绍辛弃疾年轻时的事迹:义斩义端;50骑兵活捉张安国。而本文的创作背景为,诗人64岁被重新启用,但因作战主张与当权者相左,又被降职。本文写于第二次被降职后,行至北固亭,忧愤而作。学生了解后,便于文本的解读。(二)整体感知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注
4、意诗歌的节奏,并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诗歌: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叫学生回答,得出如下结论:上阙赞扬了孙权东吴建权,抗击曹魏,刘裕抵抗胡虏,北伐立功;下阙谴责刘义隆(元嘉)冒进误国,感怀民生多艰,自己壮志难酬。2、请同学们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找一下文章中有几处用典?各是什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出如下结论:上阙:孙权、刘裕;下阙: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三)深入研读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1、“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请同学们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建都建业(南京),抵抗了来自曹军的入侵,保
5、卫了国家;刘裕:刘裕出生于京口寻常小巷陌,后建立刘宋政权,建都建康(南京),多次抵抗来自多方的入侵,守卫了国家。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卫家园。2、“作者对两者持怎样的态度?如何看出?”请学生结合导入时的背景资料进行思考。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得出下列结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尊敬和敬仰,感叹南宋当权者昏庸无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不仅尊敬和敬仰,还认可刘裕的作战方略,认为自己若是遇到刘裕这样的明君,正确的政治建议就不会被忽视,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能够实现。(此处要结合刘裕建功的历史: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是在做了充分的政权巩固的准备之后,用此反衬作者所处时代
6、的统治者急功近利,不听劝阻,冒进抗金。)3、“作者提到刘义隆、佛狸祠,又有何用?”指名叫学生回答,总结答案如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冒进误国,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谴责态度。“难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百姓安于异族政权统治,忘了记自己的宋代子民的身份,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积极救国的不满。4、“作者提到廉颇,又有何用?”请同学结合诗人的生平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得出下列结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用廉颇自喻,表达了自己空有政治抱负,却没有机会实现,壮志难酬的苦闷。5、结合全诗,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同桌之间
7、相互交流,最后教师明确答案如下: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用典。用典可以使语言更加典雅和形象,深化意境的内涵,是整体表达更加有力,掷地有声。(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学过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小组讨论:两者有何异同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下列结论:相同点:表达方式上两者都是借景抒情;内容上两者均为以古喻今。不同点:主题不同:苏词感慨了年华渐去,壮志难酬。更多的是在感慨时间流逝;辛词感慨了空有政治抱负无从实现而壮志难酬。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忧愤。(五)小结作业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并让同学将上两者比较阅读的结论结合具体词句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8、2教学目标: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2、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教学方法:诵读 讨论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和辛弃疾。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9、,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时代,是一个让英雄人物既流血又流泪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如众所周知的岳飞、文天祥等,其中还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汉族人民发起了抗金起义,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之后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这个人,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但是投奔南宋后辛弃疾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最可恶的一件事就是杀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自然对于辛弃疾这样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从敌占区投奔过来的武将”更不会重视,让他担任一些无关轻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后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才得到了
10、重用,转战于各地,战功卓著。但是辛弃疾因为为人有些自负,又不会拍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江西隐居。这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66岁的时候做的。当时一个很有权势的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决定北伐金国。为了笼络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战的老臣,辛弃疾也被任命为安抚使。但是之后,辛弃疾却已看出了这位大臣并不是真的想收复失地,也并不是真的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辛弃疾对于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这首词就是作者对于此事情况的内心感受的表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三、学生初读,了解大意:问1:作者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11、)问2:由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孙权、刘裕。)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四、带领同学朗读全文,正音正句。注意: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作品豪放的词风及其爱国情怀。教师正音、正句,注意“佛b狸祠”以及“封狼居胥”的句读。五、赏析:上片: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教师讲析。分两层。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
12、在京口建都的孙权。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1)提问: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2)那么,究竟作者认为谁是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英雄呢?我们看下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找不到孙权这英雄了。很显然,作者将孙权孙仲谋当成了这样的英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
13、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3)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4)“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觅”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5)除了“觅”字之外,还有哪些词表现了作者对孙权的赞扬?(英雄、风流。)(6)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再也没地方去找了。提问:想起了孙权,作者本是豪情万丈,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无处追寻了
14、。但是,仅仅是英雄人物无处寻觅吗?作者无处寻觅的还有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生答: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繁华景象,风流英雄遗风)此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1、夕阳斜照着衰草和枯树,一条普通的街道,人们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2、刘裕:宋的开国皇帝,原名刘道成,字德舆。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曾经生活在荒
15、僻小街巷。不过,刘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3、 想当年 三句:回想当年刘裕手持长枪,身跨战马,统领精锐北伐大军,那气势象猛虎一样,要把盘据中原的敌人生吞掉。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辛弃疾曾在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但得不到认可。在此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希望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那么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了。4、提问:作者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了当初尽管刘裕那么英武
16、非凡,军队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扫平了北方,建立了刘宋。但是直到今天,他当年丰功伟绩也都如当初的舞榭特台都化作了破败的荒园一样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5、提问: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6、写刘裕的,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辛弃疾的感情?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中的哪些词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金、铁、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横戈跃马,驰骋沙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总结上片:(同学朗读)。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
17、同点是什么?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一是打败来犯者曹操,一是大举北伐中原;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共同之处。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向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3、本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
18、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那么作者希望怎样做呢?我们再看下片。 .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第一层: 元嘉草草 句。1、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当时派王玄谟出兵,攻打北魏拓跋焘。2、“狼居胥”:山名,(注释)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单于,到达狼居胥,封山而还。这里表示要在北伐中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3、“仓皇北顾”描写战败的样子。王玄谟其实是一个光会说大话而没有真本事的人,这一仗被北魏拓跋焘打得是大败而归,狼狈逃窜。4
19、、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发兵,想同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却落得个惊慌失措,北望追兵,大败南逃。5、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警告当朝: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1、“四十三年”三句:四十三年,是作者归宋后四十三年。宕开一笔,由怀古转入回忆:站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四十三年前,当年词人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迄今记忆犹新;四十三年了,每当眺望江山还记得我在战火中的扬州地区同金兵英勇作战的情景。(没想到南归后
20、南宋朝廷昏庸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2、 可堪回首,佛狸神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1)“可堪”:哪堪,怎能忍受。可堪回首”承上启下,转入现实。(2)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3)“神鸦社鼓”: 写佛狸庙前迎神赛会,鸦飞鼓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4)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样的精神状态?(表明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已经模糊。)(5)面对这样的场面,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表现在哪句话中?(面对此景,作者无限痛心,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安于
21、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可堪回首”一句一语重如千钧,包含无尽悲痛,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哪忍回头看,异族的佛狸祠旁竟是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热闹非凡,民众已安于异族统治。小结: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第三层:最后三句,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是本词的主旨句子。1、凭谁问:靠谁来问。2、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
22、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3、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现在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小结:下阕借古讽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六、总结:1、下面我们回过头来看
23、这首词的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2、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怀古在什么地方怀古? 京口北固亭3、中心主旨全篇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他对南宋屈膝媚敌、腐 败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不满。板书:孙权:英雄难觅上阕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咏史抒怀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下阕 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 借古讽今诗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七、词作特色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2)人道寄奴曾住: 怀念古人
24、,表现北伐决心(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4)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 今昔对照,以事警世(5)凭谁问,廉颇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典故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2、风格:豪放悲壮3、另外在这首词里面出现了多处的对比。找到并体会其作用。A:英雄业绩和可悲的现实对比针对的是南宋的萎靡不振B: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的对比应吸取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C: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对比抒发的是忧国伤时的感慨对比是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的委婉强烈,形象更加的鲜明生动。熟读名句:想当年,金戈
25、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气壮山河的抗战英雄赞歌。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振聋发愤的历史教训总结。八、作业布置:1. 填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是我国_时期爱国词人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 ,始终 _。此词借_针砭现实,词风_。(稼轩长短句 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伸 怀古 苍劲悲凉)2.下列各句中不是借代用法的是 ( B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3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
26、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
27、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二、整体感知、学生齐声读一遍。、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佛(b误读为f)狸祠下。()、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教师范读一遍。三、课文研读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找典故。1、作者为什
28、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29、)(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
30、怀念孙权的。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1、刘裕有
31、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
32、率出兵。(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典故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
33、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 “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三、总结:分析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至此,
34、分析完了这首词,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即辛词是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四、作业布置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2分钟)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0页 共30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