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170980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陈菁瑛 黄颖桢 刘保财 赵云青 黄冬寿 张武君 陈景耀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探讨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三大类,分别阐述其症状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及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供应参考,为高品质平安生产供应科学指导。 关键词 太子参;病原;传播途径;发生条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

2、11(2022)12-015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mon Diseases and Green Control Technique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in Fujian Province CHEN Jing ying1,2,HUANG Ying zhen1,2,LIU Bao cai1,2 et al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Bioresourc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

3、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2.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al Plant,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 Abstract Disease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sor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view

4、,including viral diseases (turnip mosaic virus,broad bean wilt virus,tobacco mosaic virus,and yellow ring mosaic ) ,root diseases (cataplexy,damping off disease,root rot,purple root rot,and southern blight),and leaf spot dieases (spot disease,leaf spot,and black spot).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5、guidance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the pathogen and symptoms,route of transmission,condition of onset,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spectively elaborated. Key words Pseudostell

6、aria heterophylla;Pathogen;Route of transmission;Condition of onset;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太子參属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为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具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1,临床应用广,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福建、浙江等省。福建省柘荣县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被授予“中国太子参之乡”,已获得国家质监总局“柘荣太子参”地理标记产品爱护,常年种植面积超过0.23万hm2,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

7、的60%,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笔者联合有关单位和企业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福安县、寿宁县等地开展太子参资源收集评价、杂交育种、生态栽培、病虫发生与防治等方面的探讨,制定太子参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多年的调查和生产实践证明,太子参病害发生、为害已成为发展太子参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通常减产15%50%2-4,影响了地道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给福建太子参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多年来对以柘荣县为核心的福建太子参地道产区开展了实地调查、试验探讨和生产实践验证,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有病毒病、根部病害和叶斑病类三大类,笔者阐述其发生、为害与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的栽培管理和高品质生产供应科学依据

8、,为其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供应借鉴。 1 太子参常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1.1 太子参病毒病 1.1.1 种类、症状与病原。福建太子参普遍感染病毒病,是为害太子参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减产11%32%2-3,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起先出现症状,随着植株生长症状更为明显,呈现出植株比正常株矮小,伴有叶片花叶、驳斑,有的皱缩畸形,部分叶呈现黄色环斑和叶缘卷曲。探讨表明贵州、山东、江苏等太子参产区普遍发生病毒病,为害严峻,减产20%40%5-6,宋荣浩等6鉴定太子参病毒病有芜菁花叶病毒(TuW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4种病毒,以TuMV分布最广、

9、为害最重,且常出现多种病毒复合感染。黄颖桢等7、赵云青等8通过RT-PCR检测确认福建柘荣太子参中存在以TuMV 为主的病毒病;2022年在福建太子参产区调查发觉植株叶片出现环斑、卷叶症状,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病毒,正在鉴定中。 1.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种参带毒是病毒病远程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田间内植株)依靠带毒桃蚜、豆蚜(非长久性方式)传播。连作、田间失管、长势差的田块病毒病发病重。 1.2 太子参根部病害 福建太子参常见根部病害主要有发生在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和生产中后期的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 1.2.1 猝倒病。 1.2.1.1 症状与病原。太子参出苗阶段时有发生,初始于幼

10、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之后病部变黄褐色,扩展至整个茎基部,使病部缢缩成线状,病情发展快,幼叶仍保留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倒伏。畦面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四周畦面土层出现一层絮状白霉9。 引起猝倒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Pythium sp.)或疫霉属(Phytophthora sp.)真菌。 1.2.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猝倒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内越冬,可长期在土中存活,土温1516 是病菌繁殖最快的相宜温度,田间温度低湿度大有利发病,光照不足、种植过密、幼苗徒长等状况下,发病较重。 1.2.2 立枯病。 1.2.2.1 病症状与病原菌。 常见苗期发生,引起死苗缺株。

11、叶上呈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呈淡褐色,渐渐由叶缘向中心扩展,扩大后呈云纹状大型病斑,出现软化腐烂。幼茎基部染病后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沿茎部维管束上下延长,形成褐色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常造成部分枝叶枯萎,后期病斑变褐色缢缩凹陷,严峻时病株倒伏枯死10。病部不产生一层絮状白霉。 引起该病的病原为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也有报道另一样病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互隔文链格孢10-13。 1.2.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立枯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23年,病菌发育适温为2024 ,苗温过高,水

12、分多、湿度大,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密徒长等均易诱发该病,早春阴雨高温有利发病。幼苗出土后起先发病,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以后渐渐减轻。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发病较重。 1.2.3 紫纹羽病。 1.2.3.1 症状与病原。染病块根表面形成紫红色菌丝并结成根状菌索,这些菌索纵横交织成网状,后在根部表面形成丝绒状或网状的紫红色菌膜,从一处向四周扩展,根部被菌丝缠满后,失去光泽渐渐变成黑褐色随即腐烂。发病初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植株叶片生长缓慢变细小,呈现黄化,下部叶早脱落,叶梢或细小枝枯死,严峻时地上部倒伏腐烂死亡9,11,13。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是Helicobasidium

13、 sp.,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真菌10。 1.2.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索、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根上或随病残体遗留土中越冬,根状菌索和菌核可在土中存活多年。翌年条件相宜,由菌核或根状菌索长出菌丝,侵入细根,向主根扩展。调查发觉,病菌可通过浇灌水、雨水、农具等传播,病健根接触也可传病,该病始发于5月底,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发病重,前作作物为甘薯、花生等发病亦重。 1.2.4 根腐病。 1.2.4.1 症状与病原。初始地上叶片发黄,部分枝叶枯死,根部出现细根变褐,外表皮呈黑色,后渐渐扩展至主根,引起根部腐烂,在其上产生白色菌丝及分生孢子,无色,地上部茎叶自下而上枯萎,终至全

14、株枯死。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為Fusarium oxysporum,属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真菌10-11,称尖镰孢。 1.2.4.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尖镰孢病菌在土中越冬,或块根带菌传播。从伤口侵入,亦可干脆侵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发病,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气温1718 始发,2228 相宜发病。该病发生与地下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等的发生为害程度亲密相关,土壤湿度大、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等田块发病重。 1.2.5 白绢病。 1.2.5.1 症状与病原。 发病初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地上部茎叶出现黄褐色病斑,边缘褐色或淡褐色病部,皮层变褐,渐渐向四周发展,在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绢丝状物,

15、多呈辐射状扩展,扩散旁边土表。随病情发展,根部腐烂,枝叶黄化萎蔫,致叶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后期病部菌丝层上形成油菜籽状棕褐色的菌核。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Sclerotium roi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10,13-14。 1.2.5.2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种参、病残体或杂草上越冬。菌核可随水流、病土或混在种参中传播。翌春条件相宜,菌丝快速生长,沿土壤间隙扩散,为害旁边植株,进行再次侵染10,14。带病种参栽种后,接连引起发病。该菌喜高温高湿,一般以30 为适温,5月上中旬始发,6月为发病盛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日照不足的地

16、块发病重,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易引起该病大流行。 1.3 叶斑病类 为害太子参的叶斑病类有4种,症状相近,常混合发生引起叶片枯死,已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9-15。调查发觉福建太子参常见叶斑病类有3种,即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以前2种居多,褐斑病11在福建太子参产区尚未确认。叶斑病类通常于3月中下旬始发,4月中至5月中旬进入盛发期。 1.3.1 斑点病的症状与病原。 为害叶片,初始叶片出现灰白色圆形或近圆形枯斑,四周有黄晕。病斑扩大后叶片正面长出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排列成轮纹状,后期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斑,老病斑中间穿孔,整叶枯死,引起太子参结参小,或不结参,产量损失15%30% ,有的高达5

17、0%左右。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Phoma sp.15 ,为半知菌亚门茎点霉属真菌。也有报道另一样病菌为Alternara sp.16 1.3.2 叶斑病的症状与病原。 病叶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为0.32.0 m,后期病斑中心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排列呈轮状。干燥时呈水渍状穿孔,潮湿时形成褐色腐烂,严峻时引起叶枯。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Phyllosticta commonsii Ell.et FV.,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14。 1.3.3 黑斑病的症状与病原。 病斑常发生于叶缘和叶尖,病叶出现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斑,后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中

18、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湿度大时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Alternaria tenuis Ness.14,属于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细链格孢。 1.3.4 叶斑病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相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辗转为害。从叶片伤口或气孔侵入,成为初侵染源,产生分生孢子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展扩散。初始植株的下部叶片受害,渐渐向上扩展。15 始发病,高于25 时侵染快;连作、无性繁殖、密度大、氮肥多、雨水多,发病重。 2 太子参病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太子参病毒病、根部病害和叶斑病类是当前威逼太子参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种类。鉴于

19、这些病害尤其根部病害具有传播途径广(种参、土壤、肥料、病残体等均可带菌)、初始地上部症状不明显的特点,地上部显症明显时,地下部已造成严峻损失,防控上存在很大困难。本着“防在源头,治在初发阶段”的思路,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务必清除病害初侵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性地实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2.1 选地与轮作 太子参常年采纳无性繁殖,且多连作,田间积存大量菌原,杜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选换种植地,选用未曾种过太子参的新地或选择与水稻等轮作至少3年以上的田块栽种太子参10,12-14,16-17,可很大程度遏制病原菌的侵染为害。忌与太子参有交叉感染的茄科、十字花科蔬菜和瓜类、花生、甘薯以及白术、桔

20、梗等作物轮作和间套种。 2.2 种参选择 选用无病无毒种参是从源头控病防病和削减损失的有效方法。选择800 m及以上高海拔新开垦地、无病区或3年未种植太子参的山地建立种参留种地。选择适应性好、品种纯度高、长势强、无病毒为害的太子参植株留种为种参。于大田生产中后期筛选健康无病的植株挂牌留种,选择植株健壮、芽头硕大饱满及无病虫为害和机械损伤的参块作种。 2.3 种参消毒预措 种植前种参先用10% NA3PO4浸泡10 min,清洗后再浸泡在50%多菌灵500倍液2030 min,亦可干脆浸泡在50%多菌灵500倍液2,14,16或用生防木霉菌浸泡种参片刻,或用40 左右热水浸泡种参,试验证明以上消

21、毒预措对太子参几种主要病害有较好防控效果。 2.4 土壤灭菌 种植前可选用50%多菌灵WP 3045 kg/hm2拌细土撒施畦面,土壤偏酸性的参田可增施生石灰1 5002 250 kg/hm2进行土壤改良10。司世飞等18采纳50%“多福”WP 1 800 g/hm2与1 500 kg/hm2细土拌匀撒施太子参厢面,能有效防治太子参根腐病发生。 2.5 健康栽培 实施健康栽培,为太子参营造健壮生长、恶化病菌增殖的生态条件。 實行科学管理,筑畦深沟种植,防止串灌,雨季刚好排水,降湿防病;施足基肥,提倡减施化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2,19,提高植株抗病力。播前提早深翻整地,改善土壤生

22、态环境,有助于歼灭部分地下害虫和削减土壤菌源量。刚好中耕除草,有利土壤松动、通气,提高根系微生态菌系活力和抑制根部病菌的致病力。清除杂草还起到清除传毒介体蚜虫的滋生场所和部分毒源。彻底清园,太子参采挖后要刚好清除地上的病残体和残留植株,亦是清除翌年太子参病害的侵染源。 2.6 不同生育阶段的防治重点与防控措施 2.6.1 苗期防治重点与防控措施。 苗期常见病害主要是叶斑病类和猝倒病、立枯病,以及地下害虫为害引起早期死苗。 2.6.1.1 防控发病中心。在田间出苗50%以上时,注意防控叶斑病类的发病中心,采纳施药和摘除病叶相结合,将病情限制在初发阶段。刚好进行局部施药,歼灭发病中心,四周植株喷药

23、爱护,初期喷洒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 5 100 mg/hm2进行防控19,也可选用50%多菌灵WP 600倍液喷施,710 d喷1次,连喷2次19-22。遇到气温高、病情发展较快时,宜全面喷10%世高WG 1 000倍液20或用25%脒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视病情酌治次数14-15;喷洒2.5%鱼藤酮400倍2 250 mL/hm2以防控病毒病19。 2.6.1.2 治蚜防病。重点防控病毒的发生和扩展扩散。田间细心检查发觉蚜虫,马上施药围歼,可采纳10%吡虫啉WP 2 500 倍液等防治蚜虫;可在畦面1 m左右高挂银灰膜条驱蚜或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2,以切断病毒传播媒介。 2.6.1.3

24、 病虫兼治。苗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缺苗断行,在防控猝倒病、立枯病时兼治地下害虫,优先采纳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削减化学农药的用量,以削减环境污染和农药及重金属残留23。农药运用相应准则参照NY/T393绿色食品农药运用准则。 2.6.2 生长中后期防治重点与防控措施。 生长中后期田间常见病害主要是根部病害、病毒病和叶斑病类,除接着抓好防控叶斑病类发病中以及防治蚜防病毒病外,重点抓根部病害的防控,这一阶段防控工作很关键。 2.6.2.1 田间防疫。细心视察地上部茎叶生长状态,出现生长不良,尤其看到叶色褪绿,有萎蔫等疑似病株时,应即按田间防疫三环节(拔除病株、病穴消毒、四周植株喷

25、药爱护)刚好处理。 2.6.2.2 施药防控。依据当地病虫害测报,可考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块根膨大期选用95%恶霉灵3 000药液或普力克水剂750倍液结合沃生(中微量元素水溶液)1 000倍喷淋植株四周并渗透到根部6,22,6月中下旬施用25%嘧菌酯SC 2 000倍液12,22等药剂,爱护块根不受根部病害持续侵害。防控小地老虎、金龟子成虫盛发期可在田间设置黑光灯(20 W)诱杀2,12。 2.6.3 收获留种阶段防治重点与防控措施。 选好留种用无病植株作为种参用,收后全田彻底清理病残体,最大限度削减田间菌源量,这是一项杜绝下一茬侵染源非常重要的工作。 3 探讨与建议 依据对产区的病害调查

26、,太子参病害主要为病原体引起,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生产上采纳自留种参,病原体通过无性繁殖传递,且逐代积累,为害越来越严峻;无检验的种参在不同地区间引种,亦加剧了病害的扩散和扩散。针对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发生特点和为害严峻的问题,太子参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该探讨提出“防在源头,治在初发阶段”的思路,接着开展太子参脱毒种参生产技术、良种搭配与种质复壮及重点病害生态防控技术研发等多措并举,为太子参造就健壮生长、恶化病菌增殖的生态条件,以期实现健康栽培。 3.1 太子参脱病毒种参生产技术研发 种子种苗的质量确定药材品质的优劣。因太子参长时间采纳块根繁殖,导致病毒积累24-25,种质退

27、化严峻,而目前尚未有对症药物防治19。戴军等26-28开展了太子参脱病毒生产种苗的技术研发,超低温处理的脱毒率达90%以上26,脱毒茎尖组培苗的单株产量高于其他外植体的脱毒组培苗28,但迄今未见脱毒太子参种苗广泛应用于大田生产,还须要进一步开展太子参脱病毒种苗生产技术的熟化研发,以期从源头防控种参带毒提高种参质量。 3.2 优良品种多样化搭配与提纯复壮 优良品种是太子参高产、抗逆、削减病虫为害的重要前提29,选育和推广优质、抗逆和高产的良种是太子参高品质生产的关键措施。我国太子参的种植历史已有百余年30,主要产地已经选育出很多太子参新品种,然而在太子参各产区生产上种植的品种较单一,这也是导致各

28、地病虫害发生流行逐年加重的主要缘由之一。大量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31-32,假如一个地区规模化种植单一品种的農作物,一旦遇上暴发性病虫害或者不良天气,简单导致全面减产,同时,单一品种的种植也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淘汰速度。由于目前未有一个特别完备的多抗品种,多年的品种单一化种植导致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流行,从而使该品种被淘汰。为了使良种更好地发挥优势,须要选育更多特征特性不同的太子参优良品种供农夫选择,不同品种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限制病原小种进化和病原物群体的扩展,延长优良品种的利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提高药材质量。 品种退化、种质良莠不齐是太子参高品质生产的麻烦问题33,一方面是多年来参农始

29、终采纳块根无性繁殖的方式留种,各家各户自留自繁,无规则无标准可循,导致种参种性退化、分化加重34。为此需开展太子参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对长期应用优良品种或农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通过逐年大田选择、改善耕作制度或改善栽培环境或变更留种区域或通过组织培育等措施,以获得相对纯的、生活力强的、无混杂退化的种参,使退化的优良种质重新复原高产、高质、稳定等优良特性。 3.3 重点病害生态防控技术研发 调查发觉,福建产区紫纹羽病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极有可能成为福建太子参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虽已开展相关综合防控技术探讨,但还需在明确其病原、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集生物防治、耕作制度调整、伴生植物选

30、择等生态防控技术体系。此外,随着太子参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一品种的不断连作,导致某些病害的为害逐年加重,病害种类也渐渐增多,因此,必需接着开展新病害种类的调查及其防治技术探讨,全面提高太子参病虫害的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高校.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533-534. 2 徐宏辉.闽东山区太子参两大病害发生特点及其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22,35(1):39-42. 3 林端寿.柘荣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J.科学种养,2022(5):100-101. 4 张宇兰.寿宁县太子参主要病害调查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22(24):13

31、8-139. 5 傅兴圣,刘训红,许虎,等.太子参探讨现状与研发趋势J.中国新药杂志,2022,21(7):757-760. 6 宋荣浩,濮祖芹.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病毒病病原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1991,7(2):80-85. 7 黄颖桢,陈菁瑛,朱景花,等.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RT-RCR检测J.福建农业学报,2022,31(6):616-619. 8 赵云青,黄颖桢,陈菁瑛,等.太子参芜菁花叶病毒时空动态定性初步检测J.福建农业科技,2022(3):34-39. 9 谈孝凤.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22,36(3

32、):20-21. 10 李忠,孙兴旭,潘仲萍,等.施秉县太子参根部病害发生及综合治理J.耕作与栽培,2022(2):32-33. 11 张国辉,王龙,任永权,等.黔东南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及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22,35(11):14-17. 12 张国辉,王龙,任永权,等.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立枯病的病害分析及生防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22,31(11):205-209. 13 李忠,潘仲萍,孙兴旭,等.施秉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22,33(6):26-29. 14 桑维钧,熊继文,宋宝安,等.贵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的调查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

33、2022,34(14):3314-3316,3318. 15 王宗华,唐景章,吴石金,等.福建柘荣太子参发生一种严峻的新病害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2):174. 16 张国辉,张西平,贺定翔.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斑点病的调查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22,39(7):3993-3994,3999. 17 姚永松.太子参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22(6):41-42. 18 司世飞,宋莉莎,任静,等.不同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22(2):27-28,7. 19 王磊,赵锋,沈亮,等.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探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

34、医药现代化,2022,20(7):1123-1129. 20 郑丽惠,林丛发,钟爱清,等.“世高”防治太子参斑点病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22,18(6):122-123. 21 许键.太子参叶斑病绿色防治技术探讨D.贵阳:贵州高校,2022. 22 姜星,祝前,刘德江.太子参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农业与技术,2022,37(18):23. 23 郭巧生,王建华.中药材平安与监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 24 宋荣浩,濮祖芹.太子参病毒病的防治途径J.上海农业学报,1995,11(3):59-62. 25 朱艳,周小华,秦民坚.太子参病毒病及其脱病毒探讨进展J.中国野生植

35、物资源,2022,24(2):31-32,38. 26 戴军,姚厚军,张九玲,等.太子参超低温脱毒及规模化组培育苗技术J.生物学杂志,2022,31(3):84-87. 27 朱艳,秦民坚,周小华.太子参脱病毒技术探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14(4):25-29. 28 吴朝峰,马雪梅,林彦铨.太子参茎尖脱毒培育及增产效果J.福建农业高校学报,2022,35(2):129-133. 29 肖承鸿.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及种子质量标准探讨D.贵阳:贵阳中医学院,2022. 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2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1 白宏偉,刘志伟

36、,李延民.玉米品种单一化种植的危害及其缘由J.黑龙江农业,2002(1):34. 32 卫月益.浅谈同一地区种植品种单一化的危害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2,16(24):152-153. 33 康传志,周涛,江维克,等.栽培太子参资源现状及药材品质的探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22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22:5. 34 李以训,陈玉,林长征.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福建农业科技,2000(S1):73-74. 猜你喜爱 太子参传播途径病原 太子参的故事保健与生活

37、2022-05-17太子参婚育与健康2022-12-23清补扶正,膳用太子参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04-20珠海市2022年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医学信息2022-03-29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知微见著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2-22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现代农业科技2022-07-14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索企业文化下旬刊2022-04-01神经衰弱吃太子参田鸡粥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22-01-05瓜蒌枯萎病综合防治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22-06-17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