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祭十二郎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祭十二郎文》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一:祭十二郎文模板 祭十二郎文 1 2 3 4 5 篇二: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育翻译实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尝叙述中抒情的艺 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化,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探讨法。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
2、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留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验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或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
3、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 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闻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提倡了“古文运动”,主见复原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见文章要有充溢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
4、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很多闻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 岁时,父亲 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留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闻汝丧(sng)之七日 所怙(h) 兄殁(m)南方 省(xng)坟墓 归取其孥(n) 丞相薨(hng) 佐戎(rng)徐州 孰谓汝遽(j)去吾 万乘(shng)之公相 殒(yn)其生 窆(bin)不临其穴尚飨(xing) 四、诵读、感悟 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
5、思路,揣摩文意,重点体会抒写感情的句子。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意。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最终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懊悔无穷,抱憾终生。 其次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哀思,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生离之情 死别之情 痛悼之情 五、诵读、积累 在诵读中积累 重点实词 衔(含着)哀致(表达)
6、诚 掇汝而就(就职上任) 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 不克(能够)蒙其泽 吊(抚慰)之孤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 活用 成家以致汝(使动,使家成,使汝来) 业其家(业,名词用如动词,继承的事业) 长吾女及汝女(哺育,使成长,可视为使动) 重要虚词 其: 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乎:(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见“其”的例句) 矣:其信然矣(推断语气,语气较重)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课后练习三 其次课时 一、诵读、赏析 (一)诵读课文第一部分(其次、三段),探讨。 1祭文之
7、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2在这两段的叙述之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微环节是何处? 允许自由答问。 (二)诵读课文其次部分(第四至第九段),体会行文中的曲折改变。 1其次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亲密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
8、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哀痛、痛不欲生之情。) 2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想死期(第8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推究死因、推想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青天霹雳般的猛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
9、个“也”字和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的运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改变不测”,既增加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剧烈,更能打动人心。 (三)诵读课文第三部分的第十一自然段,分析这个段落的语言特色及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段中,从开头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一句止,声调急促,一气贯注,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中间无法断开,简直就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哀思之情发展到最高点。而后的“自今以往”至段末诸句,是一段虽然悲切但却较为安静的倾诉,这样张弛交替、徐疾错落的情感改变,是完全与生活真实吻合的。 二、艺术鉴赏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
10、、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哀思。其次段写初闻噩耗时半信半疑,不愿信任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深厚的抒情色调。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
11、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绽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历叙生平、树碑立传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亲密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伤,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纳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探讨法?韩文探讨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哽咽之态,无夸饰明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拓新径。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予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
12、。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意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天经地义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原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打算,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哀思。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跑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边诉边泣的语言
13、形式 作者采纳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哽咽,交织着懊悔、哀思、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心情激宕,一挥而就。 板书 家庭 身世 想法 准备 生离死死别的悲 (叙事) (抒情)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噩耗的第七天,方才能够怀着哀思表达真诚的心愿,派建中从远方赶去操办好应时的供品,告慰你十二郎的亡灵。 唉!我从小就失去父母,等到年龄稍大些,也还不懂失去父母的苦痛和艰难。 只是依靠哥哥嫂嫂生活。人到中年
14、,哥哥在南方去世,我和你当时都还年幼,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老家安葬,后来又与你一起到江南去谋生,我们叔侄俩虽然都孤苦零丁,可一天也没分别过。我有三位哥哥,都不幸早早去世,继承祖先香火的后代,在孙子辈只有你,在儿子辈只有我。子孙两代都只有一线单传,独苗孤秧,形单影只。嫂嫂曾经一手摸着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只有你们叔侄俩了!”你当时还很小,可能不再记得这景象;我当时虽说已能记事,可也不能体会这句话中的悲苦凄凉。 我十九岁时,才到京城来。四年以后,我回家乡探望过你。又过了四年,我到河阳祭扫祖坟,正好碰上你护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过了两年之后,我在汴州董丞相幕府中帮忙,你来看我,只
15、住了一年,你就恳求我让你回家把妻儿接来。谁知其次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没来成。那年,我又到徐州任职,派去接你们全家大小的人刚启程,我却罢职又离开了徐州,你又没来成。我时常考虑,即使你跟着我住在东方,也还是客居他乡,不行作为许久之计;要想图个久远,总不如我西回河南老家、安置好家业以后而把你接来。唉!谁想到你就这么突然离开我而走了呢!我和你都还年轻,总以为虽然短暂分住两地,终究可以许久地生活在一起,所以才会舍得短暂丢下你而到京城谋生,求个一官半职;假如真知道事情会到如此地步,即使给我拥有万辆马车的高官厚禄,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而前去就任! 去年孟东野走的时候,我写信给你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
16、岁,而已经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动摇了。想到父亲这一辈和几位哥哥都是身体康健而寿命短促,像我这么衰弱的人,怎么能够活得许久呢?我不能脱身回老家,你又不愿来,真唯恐我哪天突然去世而让你哀痛不尽。”谁会想到年纪轻的先去世而年纪大的倒还活着,身体强健者夭折而疾病缠身者却还活着呢?天哪!莫非真是这样吗?莫非是在做梦吗?莫非传来的消息不是事情的真相吗?假如真是这样,我哥哥为人如此厚道,却让他的儿子英年夭折吗?以你的纯正贤明,竟然也不能蒙受你父亲的福泽庇荫吗?年轻力壮者反而夭折去世,年老体弱者却能保全性命、存活于世吗?实在不能把这一切当作是真的。假如说是梦,传来的消息不是事情的真相,那么,东野的信,耿兰
17、的报丧信,为什么会在我的手边呢?天哪!看来这是真的了啊!我哥哥为人如此厚道,却让他的儿子夭亡了!你这样纯正贤明应当承继他的家业的人,不能够蒙受他的恩泽庇荫了!人们所说的天意实在难以逆料,而所谓的神明也实在难以明白!人们所说的道理这东西没法推究,而所谓寿命这种事更是无法弄懂了!话虽是这样说,我从今年年初以来,花白的头发有些已经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萎靡,还能有多久不跟着你到黄泉去呀!人死后假如还有知觉,那么我俩分别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假如死后没有知觉,那么我也哀思不了多少日子,而不哀思的日子倒是没有穷尽的了!你的儿子才一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力壮
18、的都还保不住性命,像这样幼小的孩子,还能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吗? 真难过啊!真难过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脚气病,经常发作得很厉害。”我当时以为:“这种病,江南一带的人经常会犯。”并没把它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莫非竟是因为这种病而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外有别的毛病才弄到这种地步呢?你的来信,所署日期是六月十七日。据东野说,你于六月二日去世。耿兰的报丧信没有写明你的忌日。我推想,东野派去的那个人不懂得向家人问明日期;就如耿兰的报丧信不懂得该写明日期一样。东野写信给我时,才问派去的那个人,那人胡诌了个日 篇三:祭十二郎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 2、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识记
19、字词 2、留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内 一、翻译课文(略) 二、读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1、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抒情语句较多,有的甚至是泣血带泪。其中有两处最为突出。一是作者得到十二郎猝然病死的消息一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三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二是“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似乎与十二郎当面交谈,自然亲切,入情入理。诵读时要留意作者感情的起伏改变,读出应有的感情波澜。 2留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闻汝丧之七日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孰谓汝遽去吾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3、体会作者感情 韩愈幼年丧父,靠
20、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殊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值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哀思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哀思。其次段写初闻噩耗时半信半疑,不愿信任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
21、深厚的抒情色调。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意。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最终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懊悔无穷,抱憾终生。 其次部分,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哀思,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
22、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三 艺术特色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绽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树碑立传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 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亲密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伤,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纳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探讨法#8226;韩文探讨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哽咽之态,无夸饰明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拓新径。清代古文
23、家刘大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予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意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天经地义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原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打算,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哀思
24、。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跑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纳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哽咽,交织着懊悔、哀思、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心情激宕,一挥而就。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气。
25、 四 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自读丘迟与陈伯之书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让学生思索下列问题。 1这三篇课文都抒发了作者剧烈的感情,具有感人的力气。试说说它们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2祭十二郎文和指南录后序都用了大量有关“死”的词语,但详细用法又有所不同。试说说有什么不同。 提示:祭十二郎文重在悼念亡侄,以回忆的形式寄予哀思,写得亲切感人,委曲哀婉,令人回肠荡气。与陈伯之书重在劝降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述利害,指明出路,尤其用江南景物引起对方的故国之思,令人心悦诚服。指南录后序重在记叙自己九死一生的经验,直抒胸臆,沉郁悲壮,令人惊心动魄。 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