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篇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相识生活中常见的簇新静电现象,来相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假如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假如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相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学问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其次部分:相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初步相识电流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
2、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经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验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供应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相识是不行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相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相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学问的基础。 学问与技能: 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
3、中持续流淌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试验现象中发觉,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视察到带电物体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觉其中的规律。能对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说明。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究科学奇妙的爱好。 2.进一步培育实事求是,仔细细致的科学看法。 重点: 说明静电现象。 难点: 相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1课时 本课主要是采纳讲授法、视察法、动手操作法,在详细操作中理解静电的产生,在视察到带电物体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觉
4、其中的规律。 每组学生打算: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试验盒(一袋泡沫、两根有机玻璃棒、两根塑料棒、一块丝绸、一块羊皮、一个转台、一个验电器)、几个气球。 老师打算:简易测电器,奇妙的气球,关于正负电荷和让电荷流淌起来的,塑料玩具、泡沫。 (一)导入新课 1.嬉戏。(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吗?学生尝试。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2.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沟通后汇报。 3.老师谈话: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提问: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师
5、谈话、板书:摩擦 产生静电 5.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学生沟通汇报。 (二)学习新课:体验静电现象 1.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对静电有了初步相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试验,进一步探讨静电现象。 2.试验活动: (1)了解试验内容一,相识试验材料,阅读提示。 试验内容一:用两条吹塑纸的一端,分别与绸布摩擦,一条放在支架上,另一条手拿,将与绸布摩擦过的两端靠近。视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试验、填写试验报告,老师巡察指导。学生汇报试验状况。 (3)了解试验内容二,相识试验材料。 试验内容二:两条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放在支架上,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手拿,将摩擦的两端靠近。视察有什
6、么现象发生? (4)学生分组试验、填写试验报告,老师巡察指导。学生汇报试验状况。 3.小结:两条吹塑纸都和绸布摩擦后靠近时,相互排斥。两条吹塑纸分别与绸布、塑料纸摩擦后靠近时,相互吸引。 4.学生尝试说明发生的现象。 (三)学习新课:相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相识电荷 师: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的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惊奇么?既然静电存在于全部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具备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
7、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出示课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荷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荷而显正电。 2.相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 课件出示示意图。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视察有什现象发生? 提问:(1)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带什么电? (2)你视察到什么现象?(课件出示示意图) (3)这和我们了解到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像? 小结: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跟磁铁的现象类似。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8、相互吸引。 (四)总结拓展:相识电流的形成 1.相识电流的形成(出示课件) 静电虽然是由于电荷转移形成的电现象,但是在静电中,电荷是不能流淌的。我们生活中运用的电,电荷是能持续流淌的,我们称之为“电流”。电荷的流淌须要导线作为通过的道路,电荷在导线里根据肯定的方向不断的流淌起来,就像不停开动的缆车一样。这样,我们运用的电灯、冰箱等才能正常工作。 2.相识电源 要帮助电荷流淌起来,还须要供应动力的装置,这个动力就是电源。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流淌(电流)电源电路 篇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
9、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依据已有学问,进行试验,对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说明静电现象 相识正负电荷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一.引入 老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试验一:体验静电现象,相识电荷 .小组试验:用摩擦过的试验器材,靠近碎纸屑。 发觉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1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全部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相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试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探讨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1 说明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相互靠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
11、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篇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科学出版社科学下册“电”单元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相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假如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淌,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相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学问打基础。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
12、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淌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依据已有学问,运用逻辑推理,对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说明静电现象 相识正负电荷 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老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一、悬念导入 1、今日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挚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爱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方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尝试干脆贴图片。(未胜利,老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
13、想知道这里的隐私吗?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沟通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 ) 2、沟通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许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演示沟通生活中发觉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
14、这些现象进行说明。) (2)出示课件拓展其他的静电现象。 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四周的一切物质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其次部分,相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相识电荷 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惊奇么?既然静电存在于全部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中带有静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呈中性。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2)出示课件:用塑料木梳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
15、木梳梳头发时,木梳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木梳上,由于木梳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木梳就带正电,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 2、相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试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 活动一:用羊毛制品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 视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说明吗? 整理和分析:假如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当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视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板书:带不同 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视察有什么现 象发生。为什么会
16、这样? 整理和分析: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视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视察到的现象进行说明。(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 (3)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 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三部分:相识电流的形成 1、刚才大家的梳子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起碎纸片。(是) 2、师演示:借用同学的梳子,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现在没有与头发摩擦了。) 3、假如让梳子与头发不停地摩擦,就可以让
17、电荷发生移动吗? 4、这种持续的摩擦其实是给电荷运动起来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淌,还须要有一个让电荷流淌的通路,叫电路。 5、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也正常工作的。 6、演示动画:电荷的流淌。 三、汇报 1、刚才上课时候,老师能把福娃贴在黑板上,这其中的隐私你们解开了吗?谁再来试一试? 2、今日这节课大家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拓展延长 关于静电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接着做试验探讨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奇妙!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淌起来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