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现场评审检查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现场评审检查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1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现场评审检查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类型:首次申请复评审扩项评审变更评审受理通知书编号:填表说明:检查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Y表示符合,Y、表示基本符合,N表示不符合,N/A表示不涉及。当用Y、N、N/A表示时必须同时在检查说明中详细描述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第条本补充要求是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特殊性而制定,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时应与评审通用要求一并执行。1.补充要求的内容必须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中得以体现,并具体落实到管理体系文件中,使本补充要求的
2、各条款具备可操作性。第黍本补充要求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手段,针对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海水、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要素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监测(检测)活动。1 .机构申请的检测类别包含在13类别之一;2 .所申请的要素是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监测(检测)活动。J三J本补充要求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指依有效的法律地位文件: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专业技术机构。1 .事业法人是否有法定主管部门的批建文件;2 .企业法人或
3、其他组织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经营范围应有检验检测或技术服务内容);3 .依据环境标准或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4 .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活动须在第二条所述能力类别范围。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文件中应包括遵纪守法、诚信监测的承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1
4、 .制定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的制度,并规定对违法违规现象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相应的措施应在管理体系文件中体现。2 .体系文件中应制定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负责。测数据和结果、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作出规定或承诺。第六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15%o1 .机构需保证人员的数量、专业技术人员需从事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经历,熟悉和掌握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
5、放标准、监测技术规范、布点采样方法、分析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及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等知识;并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2 .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是否不少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5%o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1 .环境、化学、化工、生物、物理等专业背景或以上专业教育培训经历并取得证书;2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作5年以上的经历。
6、3.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第八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1 .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2 .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3 .环境、化学、化工、生物、物理等专业背景或以上专业教育培训经历并取得证书;4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5 .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负责人应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监测
7、领域的质量管理要求。1 . 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2 .熟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特定的质量管理要求(如HJ630.HJ168等)以及相关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中的质控要求。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掌握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有关化学、生物、辐射等安全防护知识;从事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处理、样品分析、数据审核、报告编制与审批、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技术人员掌握与所在岗位相关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有关化
8、学、生物、辐射等安全防护知识。(二)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认,能力确认方式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的培训与考核等。1 .工作前需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认(能力确认方式包括理论考试、现场操作技能考核、实样测试,并优先选用盲样测试方式);2 .工作后定期对从事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处理、样品分析等技术人员进行持续能力确认。第+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测试或采样的场所环境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电力供应、安全防护设施、场地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应对实1 .现场监测人员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对现场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并记录;2 .在现场监测过程中
9、采取必要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验区域进行合理分区,并明示其具体功能,应按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设置独立的样品制备、存贮与检测分析场所。根据区域功能和相关控制要求,配置排风、防尘、避震和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设施;避免环境或交叉污染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环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或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现场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识。的安全保障措施,如设立安全警示标识;环境条件不满足标准时,其处理方式是否规范;3 .是否根据功能定位对实验区域合理分区,并标识;4 .样品制备、存贮与检测场所是否满足要求;环境条件控制设施是否满足规范中的相关控制要求;5 .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
10、防护设备或设施,并定期对其检查和记录。第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配齐包括现场测试和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现场测试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测试采样要求。应明确现场测试和采样设备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防止其污染和功能退化。现场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1对照申请的检测能力,核查仪器设备种类是否涵盖全部监测环节,按照监测标准规范和承担的任务量仪器设备数量是否足够;2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采样设备和烟气测试设备、噪声监测设备是否有数据和结果电脑输出或输出打
11、印功能;3 .现场测试或采样设备是否实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施了出入库管理;4.现场测试和采样设备使用前后性能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实施了校验或核查。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与所开展的监测业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记录、报告编制和档案管理等过程。1 .管理体系是否覆盖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管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等监测前端环节,以及样品采集或现场测试等涉及到的临
12、时、可移动场所。2 .监测活动相关要求是否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等形式体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可采取纸质或电子介质的方式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采用电子介质方式时,电子文件管理应纳入管理体系,电子文件亦需明确授权、发布、标识、加密、修改、变更、废止、备份和归档等要求。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相关的外来文件,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监测技术1 .体系运行所涉及的文件是否受控;2 .文件控制中是否包含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否明确授权、范围、权限、发布、标识、加密、修改、变更、废止、备份和归档等要求;3 .外来文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规
13、范、监测标准(包括修改单)等,均应受控。排放或控制标准、监测(检测)技术规范或标准(包括修改单)等,是否为现行有效的版本,是否进行了编号并受控分发。有分包事项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对分包方资质和能力进行确认,并规定不得进行二次分包。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就分包结果向客户负责(客户或法律法规指定的分包除外),应对分包方监测质量进行监督或验证。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是否建立了分包的管理程序,其内容是否涵盖了分包事项征得客户同意、对分包方资质和能力进行确认、分包结果责任、对分包方检测质量进行监督或验证、不得二次分包等内容2 .发生分包的合同和监测报告,查证分包是否事先征得客户书面同意,
14、是否对分包方的资质和能力进行了确认,是否有相应的评审或确认记录。3 .合同中是否规定了发包方就分包结果向客户负责。分包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二次分包;4 .对分包方的监测质量进行了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监督或验证,监督或验证过程及结果是否形成记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及时记录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保证记录信息的充分性、原始性和规范性,能够再现监测全过程。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实现全程留痕。监测活动中由仪器设备直接输出的数据和谱图,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的形式完整保存,电子介质存储的记录应采取适当措施备份保存,保证可追溯和可读取
15、,以防止记录丢失、失效或篡改。当输出数据打印在热敏纸或光敏纸等保存时间较短的介质上时,应同时保存记录的复印件或扫描件。1 .编制涵盖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管理、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监测全过程、格式统一、纳入受控管理的记录格式;2 .原始记录格式是否为现行受控版本,是否包含格式编号、页码标识信息及具体监测活动的充分信息,如监测时间、天气状况、企业名称、生产工况、采样点位(噪声监测、环境空气和无组织废气采样等应有布点示意图)、采样依据、采样设备、监测项目、样品信息、样品交接、前处理和分析设备、标物信息、方法依据、分析条件、计算公式、测试数据和结果等。3 .电子介质存储的记录应妥善保存,防止丢失、
16、失效或篡改。电子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介质存储采取措施防止未经授权侵入、修改电子记录,电子记录更改是否留痕;4 .对仪器设备直接输出的数据和谱图等记录在规定期限内安全、完整、妥善保存。5 .电子介质存储的记录是否采取硬盘、光盘、双机备份等适当措施妥善保存。6 .当输出数据和结果打印在热敏纸或光敏纸等保存时间较短的介质上时,是否同时保存该记录的复印件或扫描件。7 .监测仪器打印的谱图、数据和结果以及复印件或扫描件是否有样品标识、样品测试时间等信息,是否有监测人员的签名或等效标识。条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于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应做到:1.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是否覆盖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对样品
17、的采集、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一)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验证。包括对方法涉及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内容进行验证,并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保存、样品制备、监测分析、数据和结果处理等全过程,是否涵盖了人员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内容。2 .方法性能指标验证或确认(包括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3 .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选取
18、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选取一种有检出的实际样品)。(二)使用非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对方法的适用范围、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要素进行确认,并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非标准方法应由不少于3名本领域高级职称及以上专家进行审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确保其人员培训1 .方法确认应包括对方法的适用范围、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要素进行确认,并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2 .非标准方法确认是
19、否经不少于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符合非标准方法的要求;3名本领域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高级职称及以上非本机构专家进行审定,是否提供专家个人背景资料和审定意见。非标准方法是否形成作业指导;3.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符合非标准方法的要求。(三)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报告,并附验证或确认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保证方法验证或确认过程可追溯。检查方法验证或确认报告材料和信息的完整性。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20、时,对于系统无法直接采集的数据,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的形式予以完整保存,并能实现系统对这类记录的追溯。对系统的任何变更在实施前应得到批准。有条件时,系统需采取异地备份的保护措施。1 .定期对系统运行过程与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的符合性和适宜性进行核查,适用时可将系统的核查纳入年度内审计划中,对数据审核路径、数据和结果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内容进行确认;2 .系统无法直接采集的数据和结果,是否完整保存纸质或其他电子介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质记录,是否有措施确保能实现系统对这类记录的追溯;3 .系统进行功能改进、维护或升级等变更,系统操作人员在实施变更前是否重新确认和批准;4 .是否有措施确保对
21、系统进行定期备份,以保证系统中数据和结果不会丢失或损坏。开展现场测试或采样时,应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或采样计划,明确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内容。可使用地理信息定位、照相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保证现场测试或采样过程客观、真实和可追溯。现场测试和采样应至少有2名监测人员在场。1 .监测方案是否包括监测目的和要求、监测类别、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次、监测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采样计划是否至少包括监测点位、采样人员、采样周期、采样频次、监测项目等内容。2 .需要且可行时,可使用手持终端等信息化设备,规范采集并妥善保存现场测试或采样点位的地理定位信息、监测或
22、采样过程的照片或音像等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资料;3.核查现场测试和采样原始记录,是否至少有2名监测人员在场。墓十条应根据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加保存剂、冷藏、避光、防震等保护措施,保证样品在保存、运输和制备等过程中性状稳定,避免玷污、损坏或丢失。环境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以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实验室接受样品时,应对样品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和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可以拒收,或明确告知客户有关样品偏离情况,并在报告中注明。环境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标识的可追溯性。1 .样品管理程序中是否对环境样品的保存、运输和制备做出规定,并按
23、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环境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监控并做好记录,并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对象,对环境样品分析的时效性做出规定;2 .根据样品来源(如环境质量或污染源)、不同项目(如挥发性样品和半挥发性样品)、不同保存要求(如常温或冷藏)等因素,是否合理分区存放样品,并做好标识,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3 .在接受样品时,是否对样品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并做好交接记录。当样品的状态与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有偏离时,是否记录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了样品偏离情况(包括拍照留存)并及时告知客户,该偏离是否在报告中予以注明。4.是否有措施能确保环境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等过程中,其样品标识可不
24、间断地追溯至采样或收样时所记录的样品信息。苗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活动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应满足相关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或基于对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各项措施的控制限要求。1 .质量控制计划是否覆盖了所有类别及监测活动的全过程;是否明确了质控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结果评价等要求,并予以实施;2 .每批次样品测试是否按规范采取质控措施,措施的频次和控制限是否满足要求。塞+黍当在生态环境监测报告中给出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时,报告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应充分了解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的
25、适用范围,并具备对监测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的能力。1体系文件中是否在报告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的岗位任职条件中明确了相应要求;2.有符合性评价结论的监测报告,核查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并对相关审核人、授权签字人进行提问,了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解其是否知晓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否熟悉判定规则,具备对监测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的能力。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的保存期限应满足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档案应做到:(一)监测任务合同(委托书/任务单)、原始记录及报告审核记录等应与监测报告一起归档。如果有与监测任务相关的其他资料,如监测方案/采样计
26、划、委托方(被测方)提供的项目工程建设、企业生产工艺和工况、原辅材料、排污状况(在线监测或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合同评审记录、分包等资料,也应同时归档;1 .是否有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制度;2 .每次监测任务合同(委托书/任务单)、原始记录及报告审核记录等应与监测报告一并归档。如果有与监测任务相关的其他资料,如监测方案/采样计划、委托方(被测方)提供的项目工程建设、企业生产工艺和工况、原辅材料、排污状况(在线监测或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和结果)、合同评审记录、分包等资料,是否同时归档。3 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否满足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HJ8. 2)的规定。(二)在保证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1 归档方式可使用电子介质存储条款标准要求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说明前提下,可使用电子介质存储的报告和记录代替纸质文本存档。的报告和记录代替纸质文本存档,确保其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评审员: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