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ACCEMXXXX2024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标准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的创建原则、创建要求、评价要求、评价体系。 本文件适用于零碳工厂的创建与评价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4256 产品生态设计通则GB/T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2、B/T 5087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零碳工厂 zero carbon factory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一定时期(通常以年度为单位)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放量,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在尽可能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剩余排放量由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和(或) 碳信用抵消,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零的工厂。3.21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0)
3、、 甲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 、六氟化硫(SF) 与三氟化氮 (NF)。来源:GB/T 321502015,3.13.3核算边界 accounting boundary与工厂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3.4碳抵消 carbon offset1T/ACCEMXXXX2024通过核算边界外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碳汇的措施,来补偿或抵消边界内直接或间接产生 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3.5碳配额 carbon allowance经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工厂所获得的一定时期内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的 总量。注:1个单
4、位碳配额相当于1 t 二氧化碳当量。3.6绿色电力 green power利用风机、太阳能光伏设备、水轮机等特定的发电设备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转化而 生成的电能。3.7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4 创建原则4.1 自主减排优先原则工厂结合实际情况,优先实施自身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在自身温室气体减排基础上再通过碳抵消方 式(如有需要)中和其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
5、现整个工厂的零碳排放。4.2 科学核算原则工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a) 相关性:选择适用于本工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指南或方法学等;b) 完整性:包含所有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c) 一致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范围、基准等保持一致;d) 准确性: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减少偏差和不确定因素;e) 透明性:披露充分且恰当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信息。5 创建要求25.1 工厂基本要求5.1.1 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5.1.2 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生产经营正常。5.1.3 污染物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安全、
6、环保、质量等 事故或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无行政处罚记录和失信行为记录、5.1.4 碳排放核算边界清晰,核算数据来源明确。5.2 基础设施5.2.1 建筑2T/ACCEMXXXX20245.2.1.1 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应符合GB/T 50878 、GB/T 50378 的规定。5.2.1.2 建筑结构宜采用钢结构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5.2.1.3 建筑材料应选用绿色建材、复合功能性建材、可回收利用材料及利废材料。5.2.2 照明5.2.2.1 应尽量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符合GB 50034 的规定,照明设备应采用高效节能产品。5.2.2.2 不
7、同场所的照明进行分级设计,适用时采用定时自动调光等智能照明措施。5.2.3 设施5.2.3.1 专用设备应符合行业准入要求,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优先选择行业先进的 专业生产设备。5.2.3.2 通用设备应采用高效节能低碳产品,主要耗能设备能效应满足节能评价值要求,设备实际运 行效率或主要参数符合经济运行要求。5.2.3.3 污染物处理设备应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其主要耗能设备能效应满足相应的能效标准要求;设 备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参数符合经济运行要求。5.2.4 计量器具5.2.4.1 应依据 GB 17167 、GB/T 24789 等要求配备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和装置。5.2.4.2
8、应根据能源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分级计量。5.3 信息化管理应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精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5.4 能源和资源使用5.4.1 应优化用能结构,使用高效清洁能源,并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5.4.2 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能源。5.4.3 宜替代或减少使用全球增温潜势高的气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4.4 宜充分利用废弃原材料及包装材料,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回收料。5.4.5 工厂具备新能源建设条件时,宜采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替代 传统化石能源。工厂不具备新能源建设条件时,可考虑新能源异地建设。5.5 产品绿色设计5.
9、5.1 宜依据GB/T 24256 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减少原辅材料的消耗和能源消耗,降低产品全 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35.5.2 宜依据产品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或核查,并利用其结果对其产品进行碳足 迹改善。5.6 绿电交易5.6.1 宜通过绿色电力交易、绿证交易的方式提高绿色电力的占比。5.6.2 可通过购买碳配额或CCER(经国家自愿减排管理机构签发的减排量)的方式实现碳中和。5.7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3T/ACCEMXXXX2024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a) 节能降碳技术与措施的应用;b) 可再生能源替代或使用;c) 低全球变暖潜势原材料替代或使用;d) 低碳生产工艺
10、研发与应用;e) 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应用;f) 绿电或绿证交易;g) 通过工厂内增绿、扩绿或其他方式增加碳汇量;h) 其他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措施。6 创建流程6.1 制定方案制定零碳工厂创建方案,创建方案的内容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 基本情况介绍;b) 创建目标;c) 指标体系选取与设置;d) 时间表、路线图;e) 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f)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g) 其他相关内容。6.2 建立体系在工厂内部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a) 成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机构;b) 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针;c) 建立资源配置与支撑机制;d) 运行和保持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e) 对温
11、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进行监测和改进。46.3 方案评价工厂自行或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创建方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及建议开展创建工作, 或根据评价结论及建议调整创建方案后开展创建工作。6.4 创建实施按照本文件第5章要求进行创建实施。6.5 编制总结报告编制创建实施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 创建过程情况概述;b) 创建结果说明;4T/ACCEMXXXX2024c) 其他相关内容。6.6 结果评价工厂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结果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论及建议对创建工作采取改进措施。 注:开展方案评价与结果评价的不应为同一家技术服务机构。7 评价要求7.1 评价方式7.1
12、.1 方案评价阶段及结果评价阶段由工厂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评价工作。7.1.2 对于创建阶段已结束的工厂直接进入结果评价阶段。7.2 评价机构评价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a)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评价服务的必要资源条件,并根据服务需要 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软件、硬件等,建立并实施人员管理、培训和考核制度;b) 近三年未被列入国家或地方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或相关部门公布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事业 单位名单;c) 国家和地方有特定资质要求的,取得相应资质方可从事零碳工厂的评价工作。7.3 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a) 专业和工作经验涵盖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b
13、) 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保持获取新知识;c) 项目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和评价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高级 及以上职称或从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能对服务质量和进度进行有效控制。8 评价体系8.1 评价指标8.1.1 评价指标包括:a) 碳排放管理;b) 碳排放监测核算;5c) 基础设施;d) 降碳措施;e) 碳绩效。8.1.2 详细评价指标说明及分值见附录 A。8.2 评价方法对各项二级评价指标进行分值计算,将相应一级评价指标下的二级评价指标的分值求和,得出各项 一级评价指标的分值。将各项一级评价指标乘以相应权重后求和,得出评价总分值,满分为100分。5T/ACCEMXXXX2
14、0248.3 评价标准总分值不低于80分的评价为零碳工厂。6T/ACCEMXXXX2024附 录 A (资料性)零碳工厂评价指标说明及分值零碳工厂评价指标说明及分值见表 A.1。表A.1 零碳工厂评价指标说明及分值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要求类型分值权重碳排放管理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对工厂内部和利益相关方作出“零碳工厂”承 诺的陈述,包括:(1)计划实现零碳工厂的时间;(2)对实现零碳工厂有效性负责;(3)确保建立“零碳工厂”建设、实施方针和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 环境相一致必选520%管理制度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碳排放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零 碳”工厂试点工作的制度建设、组织
15、实施、考核奖惩等,定 期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工作进展必选10按照GB/T 19001、GB/T 45001、GB/T 24001、GB/T 23331 建立完善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必选15以上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可选5试点方案制定“零碳”工厂试点方案,包括明确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及指标、实施路径(拟实施的节能/降碳/零碳/负碳技术项目措施及其节能量/降碳量,拟采用的碳抵消方式等)必选40对外发布“零碳”工厂试点方案可选5能力建设取得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
16、计企 业等示范称号。每取得1个称号得2分,最多不超过10分可选10持续改进传播“零碳”工厂的概念和知识,定期为员工提供温室气 体减排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对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进行 考评必选5定期调度碳管理相关工作,量化减排成果,持续改进碳排 放管理制度,确保碳绩效稳步提升可选57碳排放监测 核算监测统计识别工厂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及来源,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计 划,对排放涉及的运行参数进行日常监测,建立碳排放统计 报表(月度),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必选1510%建立能源及碳排放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采集相关能源活动 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选10组织碳排放采用国家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GB/T 321502
17、015等 对厂界范围内近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报告,核 算范围包括厂界内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必选30对厂界内直接排放和能源间接排放之外的其他间接排放进 行核算和报告可选5获得近三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可选57T/ACCEMXXXX2024表A.1 零碳工厂评价指标说明及分值表( 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要求类型分值权重产品碳足迹采用GB/T 24040、GB/T 24044或其他适用的标准或规范 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或核查必选25产品碳足迹核算或核查报告对外公布可选5利用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可选5基础设施建筑工厂建筑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
18、少建材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必选510%按照GB/T 50378等有关标准,已有或者新增建筑属于绿 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并获得第三方认证证书可选5设备设施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限期淘 汰更新必选40通用设备采用节能型产品或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可选20专用设备符合产业准入要求,采用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的先进绿色技术生产装备必选20照明工艺适用时,节能型照明设备使用占比100%必选5公共场所的照明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措施必选5实施节能 减碳项目在“零碳工厂”实施期内开展节能减碳项目,降低能源消 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按照GB/T 13234计算节能量或按照 G
19、B/T 33760核算减排量必选30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分布式光伏、风电、氢能、生物质燃料、绿电储能等 项目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必选30节约资源使用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按照GB/T 24256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生态设计,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减少 原辅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按照GB/T 32161对产品进行生 态设计产品评价可选5按照GB/T 7119的要求对其开展节水评价工作,且满足 GB/T 18916(所有部分)中对应行业的取水定额要求必选5按照GB/T 29115、GB/T 29116的要求对其原材料使用量 的减少进行评价必选58降碳措施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替代原生
20、材料、不可回收材料可选540%减少温室 气体使用替代或减少全球增温潜势较高温室气体的使用可选5实施碳抵消自主减排后剩余排放量进行抵消,抵消比例达到100%的, 得满分;60%100%的,按比例折算得分;60%以下的,得 0分可选15碳绩效节能降碳目标评估企业零碳目标、量化指标落实情况(按照落实情况按 比例酌情给分)必选1520%能耗强度计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并详细说明计算过程,指标达到 相关国家、省、行业标准中的先进值要求。未制定相关标准 的,优于行业先进水平(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 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必选15近三年单位产品能耗强度逐年下降可选5碳强度计算单位产品碳排放
21、量,并详细说明计算过程,指标优于必选15T/ACCEMXXXX2024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要求类型分值权重行业先进水平(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近三年主要产品碳强度逐年下降可选10可再生能源使用100%电力电源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力,得满分;50%100% 之间,按百分比得分;50%不得分必选10节材计算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指标优于行业先进水平必选10近三年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逐年下降可选5节水计算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优于取水定额标准或行业先进 水平必选10近三年单位产品取水量逐年下降可选59T/ACCEMXXXX2024参 考 文 献1GB/T 7119
22、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2GB/T 13234 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3GB/T 18916 (所有部分) 取水定额4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6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7 GB/T 24040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8GB/T 24044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9GB/T 24256 产品生态设计通则10GB/T 29115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11GB/T 29116 工业企业原材料消耗计算通则12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13GB/T 32161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14GB/T 33760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15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6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0